揭秘鲁菜泰斗同和居行政总厨于晓波绸子布上切肉动刀不留痕北晚新视觉

2016年2月15日讯,同和居是京城的,自打1822年开进北京城,如今已有小两百年历史。现在店里的行政总厨于晓波是同和居的第五代传人,四十多年不离厨房,身怀“绝技”,靠过人的刀功、随心所欲的火候把控将鲁菜精髓发扬光大。

中国烹饪大师,同和居行政总厨,于晓波

于晓波开玩笑说自己打小就“嘴馋”、淘气,和好吃的有着分不开的缘分。幼儿园时,因为嫌学校伙食太差,于晓波冒着被父亲揍一顿的风险逃学;五六岁时赶碰上三年自然灾害,物质匮乏,天天都饿肚子,于师傅用淀粉和红糖自创零食;七八岁时就学会了炒土豆丝,给上班的母亲做饭。

一眨眼就到了该毕业的年纪,当时父亲已经下放,俩姐姐一个在山西,一个在东北兵团,北京就剩自己和母亲。于师傅记得到同和居报到那天是1月份的一天,天气特别冷,但一进同和居就闻到一股特别香的饭菜味儿。那时候的同和居可不是谁都能进的,特别讲究,齐白石、启功、赵朴初、钱学森、华罗庚都喜欢来店里吃饭。

老店原址在西四,地质部旁边,有一溜平房,然后后边有个四合院,再后面是一幢两层高的木质小楼,共20间雅间。小木楼上摆着古香古色的木屏风,上边写的都是李白、杜甫等唐朝诗人的诗歌、酒令。地面上的花砖四个拼成一组,全部都是镂空雕花设计,整体风格贵气厚重。打那天起,于师傅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立足,要好好干。

于晓波刚到同和居上班时给师傅宋进义打下手,而宋进义大师是当时在全国都十分有名的鲁菜大师,不仅被重要领导接见、表彰,一个月的工资比许多企业的厂长还要高。为了向师傅看齐,于晓波起早贪黑,从来不敢偷懒。同和居一般是早上9点上班,但于晓波常常是大清早顶着路灯就来了,不到7点半准时到岗。来了之后忙着掏炉坑、扫炉灰、筛煤核,再推着小车去倒垃圾。最后把火拢上,烧开水,切好菜,开始炸鱼。等师傅来上班的时候,两盘子鱼已经全炸完了。

提到鲁菜,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葱烧海参、九转大肠之类的菜肴,其实鲁菜里边也有精细菜,比如烩生鸡丝。这道菜要把生鸡肉切成头发丝粗细,还要不断不连刀,比《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现的大煮干丝还要精细细。

由于基本功扎实、悟性高,经过三年多的磨练,于师傅连续两年都获得了青工刀工比赛的一等奖。1974年,于师傅的努力更是得到了师傅和单位的认可,工资连调两级,1982年随师父出访国外。

采访中,于师傅反复告诉记者,鲁菜要想做得好吃,得讲究火候、油温、调料的完美配合,都得合适才行。越是简单的菜越能显出功夫:,海参烧不好有腥味,鸡肉炒不好是酸的,炒白菜得是旺火速成。“像是饭馆常见的爆炒腰花,就是火候最重要,腰花花里有点零星的血丝是最合适的,过了就不嫩了;干炸里脊要有小时候吃棉花糖的感觉,不能炸忒干了,得外焦里嫩;酱爆鸡丁如果让我于师傅来做,滑完油鸡丁恰好是五成熟、生的心,加酱加糖再炒,里边有个小溏心,端到桌子上,1分钟就,全熟了。当然,这些要十多年、二十年才能练出来。因为这些都要自己揣摩,师爷不教,书本上也没有。”

对于徒弟们,于晓波更多是言传身教。“腰花切好应该是麦穗状”,如果徒弟做的菜达不到一定标准,于晓波是不会让菜出厨房的。每当这时候,于晓波就会把这份菜拦下来,然后把徒弟都叫过来,自己慢慢操作,重新再炒一盘出来,并多炒一份的量,给客人的照样端走,徒弟们要留下来品尝这两盘菜的区别,让他们学着怎么能做得更好吃。

现代人口味清淡,鲁菜油大、色重、淀粉也多,在继承传统鲁菜精髓的同时,于师傅也对同和居的菜肴进行了改良。淀粉少来点儿,不要太稠;菜出来后不再打明油,酱油也要少放;糟溜鱼片拿油滑后,再拿汤过一下,增加一道工序,吃起来更加清淡可口;葱烧海参,外边都是炸大葱带,同和居是滚刀块,葱垫在底下,炸成焦黄,更加入味;经典的三不沾又在原有基础上开发出了蔬菜叶三不沾,由专用的厨具专人来炒。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创新菜的制作,但于晓波并不急于求多,他觉得创新菜得是推出一道成一道,而不是一下子推出很好多,要有顾客的认可才算成功。采访中,于晓波感叹,同和居的老楼早已经拆除,人们对于原先讲究的菜品也逐渐失去了兴致,导致了一些菜肴的消失。

前几年,于师傅做过一次手术,年纪也渐渐大了,改为定期挂牌做菜。常来同和居的老主顾知道每道菜多加100元块钱,可以让于师傅亲自下厨,尽管如此,每次也总是上午就早早卖完。

采访那天,已经60岁的于师傅依然穿着雪白的厨师服,将袖口挽到胳膊肘以下两寸,随时准备进厨房忙碌。当时,同和居店里边挂了一块红色条幅——,是祝贺于晓波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除此之外,于师傅还获得过许多大奖,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烹饪大师、餐饮界里屈指可数的国家级评委等,被同事们尊称为于大师。但于晓波告诉记者,自己最看重的是五一劳动奖章,因为自己就是勤勤恳恳一直在劳动,这个最符合自己的状态,含金量也高而且于师傅也,是北京厨师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于晓波的办于晓波的办公桌旁挂了一副字——“天道酬勤”,那是朋友的9岁孙子写的,这几个字也正是于晓波师傅这几十年的精准写照。

THE END
1.青岛万禾春排骨黄焖鸡米饭(楼山路店)攻略,万禾春排骨黄焖鸡米饭这家店的黄焖鸡米饭,味道还是挺不错的,价格也是挺实惠的,作为工作餐还是不错的选择,很好吃,配菜也是挺美味的呢,交通很方便,店面环境还可以,吃个便饭,还可以的! _in2***3312 5分超棒 每次来这边都过来吃这家的排骨米饭,白菜做的一绝,最爱吃。一点不剩给赞 查看全部点评 更多https://gs.ctrip.com/html5/you/foods/fooddetail/4/15892735.html
2.Roxy克西用户资讯Dealmoon北美省钱快报我选的颜色是almond,奶油杏仁色,日常百搭不出错! 上脚感受: 材质是香蕉底?非常像袜靴的表布柔软度是完全可以翻折的程度~鞋垫有厚度,踩上非常舒适~脚后跟很贴心地做了衬垫设计,再也不怕掉跟了!重量很轻,穿上跑跳无压力!踮起脚尖旋转~目前穿着走路1-2小时没有磨脚情况,之后会试试暴走来和大家反馈~https://www.dealmoon.com/u/20812
3.京首店!200多块和牛放题随便吃!不限量!!!京首店!200多块和牛放题随便吃!不限量!!! 没想到北京的餐饮已经内卷到如此地步了,年初的时候,见过几家潮牛自助的,现在连高品质的和牛都可以不限量了,敞开吃了。 这家叫浅锅的和牛放题就在新开的北辰荟楼上,据说是从深圳开过来的品牌,北京还是第一家。 他家按和牛质量从100多-400多一位各档次都有。我选https://m.douguo.com/note/32018473.html
4.和苑私家菜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青岛美食很不错的一家店,价格合适,菜量大,口味属于鲁菜标准,适合家人团聚,过生日,朋友邀请,包间装修的很好,很上档次,榴莲酥现烤现做,炒鸡很带劲,鱼都是当你面现称重现杀,很新鲜,在他家吃过十来次饭了,每次家里人生日,老板都会送一小碗长寿面,老板很热情,二楼上菜小哥也很热情,总之就是好评。 https://www.dianping.com/shop/G2kTutf5YtplLfpa
5.1958年中国名菜菜谱,餐饮馆展示展览研究价格:1088元中国名菜谱,第三辑,1958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三本合订一厚本,?第一本儿介绍了北京的一些豪华饭店一些名菜,有萃华楼,丰泽园,全聚德,同和居,春元楼,便宜坊,森龙饭店,玉华食堂,五芳斋,同春园,谭家菜,恩承居,广东菜馆,峨眉酒家,峨眉食堂,康乐南菜馆,都一处,马凯食堂,奇珍阁,东恩园居,王文启厨师 备注: 浏览量https://7788gkq.997788.com/s313/103974968/
6.说道几张老菜单这是一份菜品价目表,没有标注饭店和时间,从菜品看,应为山东菜馆,“烩乌鱼蛋”是同和居名菜,但也不能说就是同和居的,从价格看,似“圆角分”都有包括,以此推断至少应在1955年以后,以此笔记本里资料排布看,这个单子似乎也是比较早的。 第二件是一张绿纸毛笔字的菜单,原藏者注“丰泽园菜单年月不考”。从菜品https://www.douban.com/note/275610959/
7.鲁菜,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据不完全的统计,当年北京号称“八大楼”、“八大居”等著名饭庄,大都是福山人开的。这家饭庄的规模十分惊人——店内不光有高雅的厅堂和设施,而且有供达富贵人做寿庆贺唱戏的舞台。曾名列北京“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最兴盛时员工达200余人。又如北京“八大居”之首的“同和居”,日本裕仁天皇都慕名要吃https://www.meipian.cn/50bfh7ti
8.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鲁菜据不完全的统计,当年北京号称“八大楼”、“八大居”等著名饭庄,大都是福山人开的。这家饭庄的规模十分惊人——店内不光有高雅的厅堂和设施,而且有供达富贵人做寿庆贺唱戏的舞台。曾名列北京“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最兴盛时员工达200余人。又如北京“八大居”之首的“同和居”,日本裕仁天皇都慕名要吃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026/15/40398747_1001374668.shtml
9.老北京人吐血整理,最正宗的北京美食攻略!1同和居 同和居位“北京八大居”之首。“八大居”——同和居、沙锅居、泰丰居、万福居、阳春居、东兴居、福兴居和广和居。多数凋零,似硕果仅存同和居和沙锅居。老北京山东馆子居多。同和居味道醇厚,我认为值得尝试。三不粘、贵妃鸡、烩乌鱼蛋、糟熘三白、烤馒头是同和居的看家菜。价格嘛,人均消费100元左右,若https://www.163.com/dy/article/EOO30M5K05178P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