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年大家对联名创意已经疲乏,那么今年点奶茶时,各家店一连串雅致的名字,让我晒干了沉默。
鲜果茶还好,即使名字再长,至少知道自己点的是什么,只是会经历如下“社死”场面:
但到了轻乳茶,不止是名字同样抽象,连同包装设计、概念宣传都出奇的类似,集体卷向了国风领域。
不可否认,国潮风起,年轻人对茶文化的偏爱让各茶饮品牌转移了重心。但,一定要卷的这么尴尬吗?
我们先看两组数据。
一个是门店数量爆发。2023年,窄门参眼数据显示,霸王茶姬门店规模同比增速达226%,茶理宜世门店总数翻一倍,茉莉奶白2022年门店还未破百,到23年直接翻两倍。
另一个是众多新手入局。据FBIF统计,新茶饮的34起投融资事件中,近一半集中在“新中式茶饮”上。其中,10起天使轮融资中,一半品牌定位为“国风”新茶饮。
可以看到,国风席卷新茶饮,新中式不止是一个创新突破口,还扩展成了一个细分赛道。
热潮涌动下,老手新手都想来分一杯羹,赛道也显得越发拥挤,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品牌们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内卷起来。
首先看产品名字,清一色的阳春白雪,像极了今年的“子涵”。
清平乐、天青雨、水云间
如梦令、沐春风、月下绮梦
人间烟火、烟花易冷、南山烟雨
桂子霜白、白玉栖桂、月见山茶
月中桂、桂花引、东方苍兰
包装也是极尽文雅,低饱和国风色系配上水墨风字体,点缀进亭台楼阁等元素,不过摆在一起,谁又说得清这是哪家产品?
但这样的包装并非空穴来风,不是说人们突然爱上了古风,而是套子里的内容变了。
消费者对茶的感知力增强,“茶”逐渐从平衡口感的配角,变成核心元素,故而落实到具体产品上的动作也越来越多。
有人从原料出发,回溯本源,遍寻名茶。这些用心自然也要让消费者知道。
3月17日,古茗官宣“原创龙井系列”即将重磅回归。
3月30日,奈雪的茶也官宣了“寻香中国茶”首季上映,推出“龙井青团宝藏茶”。
有趣的是,二者都找来了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樊生华老师出镜,被人调侃为“拼团找代言”。
趣言之外,是单一营销思路下的窘迫,强品类、弱品牌的茶叶市场,很难找到强有力的背书,留给他们的选择确实不多。
估计品牌也意识到了这点,现代找不到人,那就换个思路,从历史出发,或仿照唐煮宋点,或拉来红楼等IP做配,代入名家经典,以文化内涵扩充。
喜茶还原《梦华录》里的“紫苏饮”
百分茶新推出的“拾柴煎茶”,以陆羽《茶经》为灵感,还原“唐代煎茶法”,寻根传统茶文化。
中式茶饮的卷,还武装到了“香味”上。
犹记得,2021年奈雪一杯“鸭屎香宝藏茶”震惊四座,当天话题阅读量1.5亿,登上热搜前列。之后,其他新茶饮品牌更是铆足了劲去挖掘小众茶种,越是奇葩营销空间越大。
登上年报封面的鸭屎香
再到后来,寻常茶香已无法满足,多种果香+花香的排列组合打开新世界大门。
竹叶香
栀子花香
悸动烧仙草以祖马龙同款香水为灵感,推出新品“英国梨&小苍兰”,与香水瓶类似的奶茶2天就卖出了50万杯。
“香水茶”的概念横空出世,可调配的新中式茶饮,传统茶中附带的香气表达被迁移过来,加上西方香水的表述形式,中西一结合,又有了新鲜感。
奈雪的茶八周年打出“奈雪八香”系列
茉莉奶白用前调、中调、尾调描述
迪奥在纪录片《寻香之旅》中,将香氛生意的实质归为“出售一种幻想”。到了新中式茶饮同理可得,一杯茶最迷人的时刻,就是想象到味道却未品尝时。
产品卷到了头发丝,营销层面也不例外。
内容上,影视IP、非遗文化、博物馆、舞蹈诗剧等与国风有关的元素都被薅了个遍。
竹筒奶茶、竹篓杯套
杯垫、贴纸、香挂、香薰,一个比一个卷
主题店面、沉浸式互动
但留下的是什么呢?
大家如此焦虑,一定是有其原因的。一股脑参与后,效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要不靠低价,要不靠新意包装或者联名IP吸人眼球,否则就没增长。”一位匿名的加盟商在接受咖门采访时说。
茶饮行业门槛低是普遍共识,卷出天际的另一面是不断被模仿的压力。从原材料——小众水果、小众茶叶,到包装设计、营销活动,同质化肉眼可见的加重。
所有的卷,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增长。
奶茶行业是整个餐饮行业中产品迭代最快的,可以说没有之一,换句话说,消费者对它的创新迭代也是期望最高的。
对应的,茶饮商家也必须确保产品快速推新。
然而,新品开发的成功率也是个问题。据尼尔森调研显示,美国消费市场上新推出的99.5%的产品都会失败,所以要让新品又快又受欢迎、还有利润,最务实的策略就是“模仿微创新”。
无论是多元新颖的产品,还是基于市场需求开发的营销手法,先行者提供了成功样本,还培育了市场,对于后来者而言,跟风模仿是短期内获得销量爆发、打开局面的最优解。
茶颜悦色与霸王茶姬早期logo
但也能看到,跟随并非是商业成功的护身符,尤其是在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之后,其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据咖门采访,业内普遍认为“东方茶文化”还是2024茶饮行业的核心点,卷会是未来常态。那么我们回到原点:如何让内卷变得有效?
茶颜悦色——新中式趣致生活
霸王茶姬——以东方茶,会东方友
茉莉奶白——东方追香新茶饮
茉沏——赏江南之雅,品茉沏之韵
茶理宜世——对传统文化尤其是粤式文化进行挖掘再创作
如今“国风奶茶”、“新中式茶饮”并非是差异化标签,而成了一个标准动作。国风框架下自己能讲的故事,别人也能讲。那么去除这层定位后,自己还有什么杀手锏,或许能从初创时说的定位找到答案。
比如霸王茶姬。后期脱离传统国风思路,聚焦在“国潮”层面建立新古典的品牌气质。logo更新、跨界时尚杂志、以现代金属元素融入茶铺的TEABAR,形成了稳定一致的心智联想。
而同样主打“时尚摩登”气质的茉莉奶白,专注于“东方香”创造品牌区隔。无论是产品口味、还是营销活动,都是基于特色香气的创意延伸,从生理记忆到情感托住了品牌定位。
福禄·东方系列——产品、扩香木礼盒、主题慢闪店
也有人说,我先做大、再做深,现阶段就是拼规模。门店规模铺成的熟悉度是吸引顾客回来的重要因素,但规模也是结果,是由产品、供应链和品牌共同决定的。规模需要加盟,加盟需要的则是品牌号召力。
再回看某些品牌动作,着实看不出和品牌的定位有什么关联。市场策略、产品输出、品牌定位之间有着明显割裂,这不是内卷,而是内耗。广面的营销打法,正是因为不清楚自身的核心价值,徒然增加成本。(用这些钱,拿去卷供应链、卷服务不香吗?)
商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一直觉得,产品、店面、氛围感都是品牌资产累积的最小单元,产品、品牌定位、营销应该是一体的。说白了,这是一个调配平衡的游戏。如果拼命追求流量,后劲必然不足。
国风文化,对有的品牌来说是锦上添花,然而对有的品牌来看是全部家当,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这也决定了能走多远。
保持定力,成为自己
如今,有不少品牌投入产品开发、供应链建设,我也希望在品牌端也别迷失了自我。
参考资料:
1.《内卷中谋新生|2023年210起食品饮料投融资观察》,FBIF食品饮料创新2.《霸王茶姬,摸着茶颜悦色过河》,DT商业观察3.《2024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