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个人观后感(推荐18篇)

《穹顶之下》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行为来告诉我们自己可以为治理雾霾做些什么。

耐着性子,终于把《穹顶之下》看完。印象如下:

一,主持人比内容更抢镜。沉重沙哑的声音、疲惫苍白的神情、偶尔露出的惨笑,完全是圣斗士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之后的表现,让人好生怜爱。仍是一贯撒娇卖萌煽情的路线。

二,呈现的内容支离破碎,且都是平时媒体报道过的,只不过呈现得更耸动一些,更悲情一些,让敌人看上去更滑稽一些,更颟顸一些。

三,用闺女开题,用闺女结尾,首尾照应,用力过猛。

四,开出的药方有两副,一副叫技术改造,一副叫体制改革(也叫市场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五,很惊讶有那么多人看了片子之后一副恍然大悟、深受教育的样子。同志们真是今天才知道雾霾和雾霾的成因么如果是,真怀疑他们是不是“可以教育好的群众”。平时真真切切地吸了那么多雾霾却无动于衷,对雾霾报道也充耳不闻,直到昨天看了一个电子版雾霾才泪如雨下,悔不当初,这样的群众真的可教育么

首先,说说我赞同和支持的部分:

(1)不少人认为PM2.5完全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而片中提到了自然界本来也有PM2.5。

(3)不少人指责政府隐藏和瞒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而片中提到,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空气监测系统,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查询并举报超标单位。

——至于其它涉及医学知识、煤品油品等内容的,我不懂,请其它专业人士把握吧。

之前微博上的雾霾话题,有两个倾向:

第一是过分娱乐化,把雾霾的严重性稀释在众多段子和哈哈哈哈哈中无迹可寻,老百姓这么着勉强算是苦中作乐也就罢了,很多主流媒体官V也乐衷于此,久而久之显得雾霾问题很轻佻、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第二是过分政治化,一说到雾霾,就把个体行为撇得一干二净,纯骂政府,一边开大排放车一边购买因违规排放而降低成本而廉价出售的商品一边吃露天烧烤一边放鞭炮…一边骂政府,骂完抽支烟。

有鉴于此,柴静制作本片的态度,在现今中国还是很难得的。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作了严肃的调查报道,将公众重新拉回到思考模式中;在质问“油怎么了”“煤怎么了”“环保部去哪儿了”之后,也强调了每一个普通市民的积极作用——“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独立治理好雾霾,要依靠的是普通人的选择和意志!”,片尾那段“我能为空气做什么”大赞,真心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

观看《穹顶之下》纪录片个人观后感

《穹顶之下》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胆批评了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两个硬伤。第一,该伸手的管理的地方没有出手,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该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长,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理由鼓励和发展了一批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企业。

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案例。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强大的经济调节方式。谁使用资源,谁支付应有的价格,以此避免对资源的滥用。但环境问题却不能通过市场解决。如果没有政府管理,污染者不用为污染环境买单,最终必然造成环境恶化。

尽管中国从90年代就一直声称不能走其他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最终还是没能幸免。为什么中国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了那么多法律法规,但最终仍然重蹈覆辙有人甚至以此为由,提出“先污染再治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此为中国政府解脱。这种观点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

当初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向天空中排放黑烟的烟囱甚至一度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化的象征。因此这些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尚属情有可原。但在目睹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吃过各种苦头之后,在已经颁布了各种保护环境的法律来避免重蹈覆辙之后,中国再次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就显然属于政府失职造成。中国并不缺环保法律,但柴静在《穹顶之下》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环保法律形同虚设,政府纵容甚至直接参与作假的情况。比如卡车作为一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源,没有得到控制,没有安装任何废气过滤装置的大卡车却被政府颁发合格证。这背后必然存在腐败和不可告人的金钱交易。当然,同样的腐败问题也存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下,与其说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如说它是政府腐败带来恶果的客观规律。

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责无旁贷地要维护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不能依赖什么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谁不污染谁先破产。因此,柴静在片中指出“坏的制度逼你去污染”,可谓一语中的。类似现象存在其他市场失灵,但政府却没有尽到责任的问题中,比如造假和交通违规等。政府该伸手管理的地方没有尽到职责,问题就难以解决,甚至事态更加恶化。因此,《穹顶之下》带来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职,还应该包括造假,食品安全等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场失灵问题。

一边看《穹顶之下》,一边写观后感。一边写,一边删。一边删,一边写。写到最后,把所有的个人好恶,正反辩论甚至逻辑推演都删光了。就剩这几句:

我不欣赏节目的全部手法,不盲从节目的所有的观点,甚至不否认节目背后可能的政治布局。但是把这些都抛开,我纯粹装成一个外国人,来看和自己无关的他国的一个这样的节目。那么这个节目算什么它给一个疯狂的社会泼了一盆热水,有的人烫伤,有的人烫醒。虽然从古到今都没有停止的社会和自然的矛盾还在进行,甚至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更倾向于为了社会的存在不惜毁掉自然——尤其是有下个可行的移民星球可以去的情况下。但是,它就是一盆那么滚烫的水。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看节目时候,一直自动脑补着记忆中的《南方周末》新年贺词,乱到都没听清柴静在说什么。

这篇贺词,这是在我阅读范围内,唯一和这个节目简直如双胞胎一样的作品。它们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它们的存在,已经超越了“用处”的格局。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最近朋友圈以及各大论坛最火的话题莫过于前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了,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雾霾重灾区的汽车工程师,笔者想从汽车人的角度谈一谈汽车和雾霾。

为乘用车正名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乘用车,乘用车(passengervehicle)是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涵盖了轿车、微型客车以及不超过9座的轻型客车,乘用车下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用途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专用乘用车和交叉型乘用车。说白了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私家车。

柴静视频中的第五部分的名称是:柴油车环保设施“全面”造假,但是笔者在这里要特别指出:1.这里的柴油车并不包含柴油乘用车2.排放后处理等环保设施造假行为在乘用车企业是不存在的。

首先,我们从柴油乘用车的保有量谈起。柴油乘用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比微乎其微,以某某年为例,明华有道咨询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某某年,中国柴油乘用车销量为5.6万辆,在整体狭义乘用车市场中占比仅为0.4%,相较前一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而根据某某年1-8月的数据显示,国产柴油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仅为0.5%。

在北京市场,政府更是早早的就限制了柴油乘用车上牌,因此近些年北京市场的柴油乘用车增长量基本为0。相反,数据显示,在欧洲市场柴油乘用车的普及率却超过50%,在法国、比利时等国,这一占比甚至一度在70%以上。

汽油乘用车就更不用说了,北上广均已经执行国五标准,再者汽油车颗粒排放微乎其微,但是保有量巨大的汽油车却经常被各大城市限号,充当空气污染的替罪羊……

哪些车辆在为雾霾做“贡献”

柴静视频中也提到,在夜间反而pm2.5很高,这就引出了之前媒体多次曝光的“假国四车”。笔者认为,“假国四车”(正如视频中显示的,大多为运输货物的商用车)才是对雾霾贡献较大的汽车。“假国四车”为何能横行

国家规定,一种车型能够批量生产,必须首先进入3个名单: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环保部《国家机动车排放型式核准目录》、国家质检总局《3c认证产品目录》。因此,车企在量产一种车型前,先要将样车送往国家指定检测机构进行试验,通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之后才能进入3个名单,进而生产。

问题就出在“试验样车”与“量产车”之间,企业送检的样车与投入市场的卖车之间有巨大差距。样车可以达到‘国四’甚至更高的排放水平,但批量生产的车却大不相同,好了,问题又来了,为何企业要在生产上造假

这个问题,正如同大货车超载一样令人头疼,如果大货车不超载,基本上过路费、油费就能耗掉司机的所有血汗钱,根本没有利润可言,所以才靠超载,靠数量来赚钱。同样,一些原本正规的汽车生产厂家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果不造假、不减配,那么成本就下不来,成本下不来就无法与其他造假、减配的企业的产品竞争,毕竟汽车生产厂家也要赚钱,也要吃饭,所以只好……

对症下药治雾霾

笔者在这里为治理汽车污染谈几条自己的想法

1.油品升级,即使国五的车使用着国三的油,那么依然不会环保,就如同给你一部4g手机,但却使用2g手机卡,你依然无法体验高速上网。当然油品升级会有重重阻力,必然需要对某些利益集团进行改革。

2.加强监管,笔者建议从两方面进行监管,一是对于汽车生产厂家的监管,工信部、质检总局等部门要加强对于汽车生产厂家一致性的监督,保证所有厂家的试验样车与生产线上的量产车能够保持一致,为所有的汽车厂商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同时,交管部门和环保部门需要加强在上牌环节、年检环节和上路行驶环节的监督检查,从而保证在用车辆的环保。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没什么大智慧,但总归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的,只要不是在真空之中生活,难免也会对日常的一些所见所闻产生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但是这两天工作压力着实又些大,昨天的凌晨两点,才果断结束了早就应该完成的“作文”(一篇领导的讲话稿),草草睡了四五个小时之后,新一天的工作又要开始了。

也许是一直压在心头的任务完成了的缘故,心情开始变得轻松了起来大脑才又正常的开始活跃了起来,很有效率的处理完了一些积攒下来的工作事务之后,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

但是《穹顶之下》的大热,带来最多的,却不是对雾霾的思考,正在逐步演变成为了两种或者多种观念的碰撞。

有的人认为这部片子,带出来的正面意义是划时代的;有的,则是谨慎的保持着中立,一方面肯定了柴静的努力,同时也对其中的观点提出了考证的意见;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完全的持反对态度……

这部片子,我看了两遍。

依然很感动,我看到了一个母亲对于生命的传承的执着,我看到了一个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这个词我之所以划上引号,并非贬义,只是我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这里的专业,我指的是她在制作这个片子的过程中,很多技巧,很多手法都值得我这个门外汉学习),我还看到了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深刻思考……

当然,这些也是很多反对意见所诟病的,之所以质疑,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而对于我来说,不管其背后有或者没有什么东西在左右这一切,但我依然感动了,这就已经说明了我的立场。

而儿子的立场更加简单,对于片中的那段关于PM2.5的`动画,他印象十分深刻,而且能够从头到尾把一部所谓的有推手、有政治意义的片子给看完了,而且聚精会神程度不亚于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这又说明了什么

反对者如是说:“说明你被‘洗脑’了!说明柴静成功地利用自己所谓的‘第四方’身份把政府对环保的责任给引开了!”

反对者还说:“里面的数据很多都是假的,该女为人不咋地……”

作为一个严谨的人,对于这些质疑,我也通过无所不能的百度进行了一番考证,在如云的数据之前,这种考证其实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但我只是想证明一点——这个世界,是否存在对与错,换言之,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真理

什么是真理

百度百科头两句,“真理是永恒不变唯真正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我还搜到了很多和真理有关的条目,如“真金不怕火炼!”

而最有名的还是那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突然发现,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想法寻找下去,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真理,也无所谓对错。也就是说,《穹顶之下》的对错争论,其实结果并非只是争论出个所以然,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议,其实还是人心在作祟。

突然想起了《笑傲江湖》里的东方不败,想起了《天龙八部》里的丁春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一统江湖”最终只是一个笑话。

那,还争什么

必须得争论下去,因为柴静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成功的吸引了亿万人的视线,成功的把目光聚焦到她的身上,她因此,由人变成了“女神”。

一个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后代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为人父母,我相信这个动机很纯正。

而对错得失,在苍穹之下,自有各式各样的人在看着。

最后用《道德经》的一句话来作为观后感的结语:“道可道,非常道。”

继续去做吧,加油!

《雾霾穹顶下》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调查,她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如果这个调查能够唤醒政府加大减排治理的力度,才能不辜负柴静做这个调查的诚意。让我们再次回顾下调查的结束语--

“如果我们目前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

你见过真正的星星吗“没有”,你见过蓝颜色的天吗“见过一点点蓝的”,你见过白云吗“没有”(这是视频里的一段对话)。地球养育着我们,我们多少人呼唤“大地啊!母亲!”,而我们又有多少人像关心与爱护母亲一样守护我们的地球,我想成千上万人会发自内心的这样呼唤一句:“伟大的母亲柴静”!她是一个母亲对另外一个“母亲”的关怀,这是对人性的呼唤与谴责,任何有良知的国人都会为之动容。

“天人合一”季老的解释最好,“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相互理解,结成友谊;而人类对这种友谊已经践踏到无可复加的地步,我们一直倡导和谐社会,更多的是指“人与人的和谐”,其实更应该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想想与一个异类都和谐了,同类能不和谐吗所谓的和谐社会,终极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视频里提到了“APEC蓝”也有习总出来的画面,这个在中国最有权力的人,语气并不坚定,甚至提到“APEC蓝”时也只能去向往,因为他也主宰不了这种“蓝”,这注定像昙花与流星一样的“蓝”,一种追忆与美好的向往的“蓝”,中国梦里未来能否出现的“蓝”都是未知,这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大的讽刺!

伦敦1952年的雾霾事件,不要以为它仅仅是一个过去的历史,很可能在中国重演,如果那天发生了,我们不要抱着“置与死而后生”的侥幸心理,可怕的是“置与死而不生”的境地,那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灾难。

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像小米这么所谓伟大的公司,怎么会去搞“空气净化器”,当外面的空气都无法呼吸时,雷军你挣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商界的精英们、大佬们请参与到守护地球母亲的行动中来吧!这是你们的责任。

最后我们用视频里的一段话结束:“成千上万的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河流、天空、大地应该属于他们的,我们没有权力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力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

《穹顶之下》,掀起中国巨大轰动的纪录片,同时再次让柴静这样的人物冲击我们的头脑,然而我现在才认真看了这部片子,很惭愧也有一些想法。

我心痛,家乡经济越来越繁荣了可是环境真的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纯净!一个小县城,短短不到十年的火山石切割事业也能够让生态系统非常原始非常发达的地方面目全非,何况偌大的城市、中国十年发展牺牲了多少生态,污染了多少空气,覆盖了多少蓝天不可估量。并没有多么深沉的爱国之情,单从身边出发,污染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疾病,也埋藏了我们纯净的记忆!

我没有多少结论,内心真的很沉痛,总有一些有心无力之感。不过我不会放弃可以做出行动的机会,也期望更多人响应柴静的呼唤,重要的是治理雾霾真的成为中国首要任务,期待未来依然能够躺在草坪上,仰望湛蓝的天空,在纯净的呼吸中入睡!

以雾霾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怎么来的为主线贯穿下来,我们国家的煤、油、环保部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做清晰条理的脉络,层层递进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应该强烈的意识到,我们的政府、企业还有我们自己都要去做什么、都要去怎么做。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惜以牺牲碧水蓝天为代价,国家的能源体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难道我们还要将历史重演吗大家经常会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片子说的那样,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可以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不买劣质煤炭,看到冒黑烟的柴油车、工地上尘土飞扬的土堆等可以试试拨打12369举报......愿我们的行动能弥补我们曾经对大自然的伤害。

中国电影要想追赶上世界第一流还有待时日,但有一种电影完全可以做到世界一流,就是人文纪录片。柴静用一己之力制作出的这部《穹顶之下》堪称完美,秒杀了前不久大热的韩国国家电视台制作的《超级中国》,如果说韩国人背后的心思可能是炒作“中国威胁论”或者“教韩国企业如何赚中国钱”,那么这部《穹顶之下》就是完完全全深度剖析了“中国速度”下的隐忧,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国家利益,更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

柴静以前就是央视高级记者出身,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犀利的视角,以及温暖的人性关怀。在这部投入大量物力和心血的作品里,我们还看到了她朴实扎实的台风。影片是以一场脱口秀为题材摄制的,全程一两个小时的脱稿演讲,她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大量数据和人名之下竟然只错了一个数字,让我这个新闻学弟钦佩不已。

未来的中国,会记住有一位记者,她叫柴静。

完整的看完穹顶之下,心情复杂,甚至可以用毛骨悚然来形容。震惊于柴静能交出这样一份作品,不简单。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对咨讯难辩真假的时代。平心而论,这篇报告所叙说的数据和实例,如此坦白和赤裸裸,是能让我信服的。

世界性难题这么多,柴静偏偏选了这个治理污染的课题,除了受到女儿病因的启发,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课题是有解决方案的,并不像医学难题那样需要前沿科技来突破。当每一个普通个体认识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意识到一丝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是有用的,那么,它就有被改善被改变的可能。

尽管如此,为何普通大众仍不愿付出这微小的力量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努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事件的核心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政府的改变,政策的改变可以做到更有效更务实更专业更有决心,那么问题就能得到更高效的解决。所谓的新闻调查之所以被大众信服,原因就是它能深入挖掘到事件的最初和核心从而理清来龙去脉。但当结果出现,我们发现这一切原来都还是政策引导下的结果,很多悲剧的发生是长期惰政甚至渎职造成的,我们心底就会涌出无限的失望,这股失望之气会毁掉很多正能量!看似单纯的治理污染的课题,其实不可避免的牵扯到能源问题和腐败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有多重要,想想中东战争,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抢的是什么想想被拿下的中国贪官里有多少是能源系出身。大家就该明白了。

调查主题立意不算新颖,雾霾的报道这两年常见新闻报端,但其严实的结构,缜密的逻辑,扎实的数据,再运用网络技术合理穿插视频,配合应景的音乐和柴静真实自然生动的演讲,一气呵成,感人肺腑,带给我们心灵无比震撼。调查切入由女儿自身的健康需求开始导出,从雾霾是何物它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办抛出设置悬念。接着通过各种深入立体的实地调查求证,结合对比国外成功的治理方法和经验,接着延引出国家能源安全、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建设规划等等我们国家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棘手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后归纳数据理性分析问题症结,抽丝剥茧直至病灶,试着寻求解决之道。一如之前的《看见》,没有口号,没有批判,她只是还原事件本身,呈现事物原来的样子,但我总感觉有一巴掌扎扎实实地打在一些人的脸上,连我也觉着生疼。她撕开一道口,让我们得以看见,而更多的思考和行动留给我们……

诚心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以下简称调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调查,有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理论,提出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也提供了解决之道,但其中亦有也不乏偏颇。本人不才,恰好从事煤炭市场研究,仅就雾霾大片中关于煤炭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粗放型煤炭燃烧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调查指出国内雾霾的主要原因:大量来自散煤燃烧,其中80%的污染来自20%的散煤燃烧。这一观点基本正确。

这里我引用《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的数据。《贡献》指出,中国煤炭使用对空气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估算在51%至61%之间,均值为56%。其中,约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约4成的PM2.5是伴随煤炭使用的重点行业排放的。煤炭使用对京津冀PM2.5的贡献为51-62%,长三角的结果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烧即可降低煤炭对大气污染的60%,那么降低散煤使用是控制煤炭污染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提出了关于关停全部10蒸吨以下小锅炉,以集中供热的热电厂取代小锅炉,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使用和销售。如果这些法规能够得以全面执行,降低15-20%PM2.5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监管不力亦是雾霾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调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蓝,需要将的污染排放物降低60%。调查同时指出如果燃煤企业的减排100%到位,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将降低低60%,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业全面使用减排装置,APEC蓝指日可待。

我国有几乎为世界最严苛的电厂排放标准,到末,我国电厂脱硫装置安装率几近百分百,降氮脱硝安装率也要达到75%。去年起,一些地区的电厂试运行的超净排放技术使得燃煤电厂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成为可能。严格来讲,电厂如果100%使用排放设备,除了二氧化碳这个指标,电煤对大气的污染贡献甚少。因此,国家在能源规划中提出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也是减排的主要手段。然而环保需要经济成本,要谨防燃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排放设备闲置成为摆设。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环保法提高了对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而环保部门对燃煤企业尤其是电厂排放都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那么,如何提高燃煤企业排放设备使用率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幸的是,在中国,法规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褐煤亦可以清洁利用褐煤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调查所举的哈尔滨供暖首日的PM2.5高达一千的例子并不能把所有责任归于褐煤。一是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哈尔滨的供暖季就不该有蓝天。其次,褐煤由于热值低、磨煤用电高等因素主要用于掺烧,其经济掺烧比例在20%到30%间,说什么褐煤也不能承担全部污染责任。

此外,10月颁发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褐煤不得运输到超过600公里的范围外使用。如果执行严格,鉴于东北到蒙东超过六百公里的运输距离,从201月1日起哈尔滨将不可能再消费蒙东的褐煤。那么褐煤将不再对哈尔滨供暖季的PM2.5负任何责任。

实际上,褐煤在中国,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转化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产地蒙东建发电厂。还是那句话,严格执行排放要求的燃煤电厂是清洁用煤的有效途径。

英国治霾经验不能照搬调查指出,英国烟雾事件发生后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个国家能源结构中从90%下降到30%,而重工业占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矿和燃煤的工厂关停,这里曾经有上百万人就业。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后十年终,英国进入了油气时代,他们的经济总量翻了四倍。

我承认,控制煤炭总量和能源结构调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英国1952年的煤炭需求量约为两亿吨,而中国当前的煤炭消费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源需求量转换为油气都能瞬时扭转该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一旦市场由供给过剩转为紧张,价格变会飞升。缺乏经济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2030年前不可能改变。

我们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即便我们有条件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实现英国当年的GDP增速。国际需求低迷,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主要工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们拿什么同世界竞争

片中英国的能源大臣说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你惊喜。事实上,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一直扶持,煤电在取电顺位中排名倒数第二(末位是油),如果没有补贴,光电风电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无法和煤电竞争。新能源清洁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饭及电能无法储藏的特点使得新能源极不稳定,对电网冲击很大。因此,近三十年内期待新能源成为能源主力只能是梦一场。

能源结构转变尚需时日调查指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占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这些都对,且不说石油和煤炭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变用煤为用油并不可取。仅就探明储量并非可开采储量这点而言,二者之间还有技术、地质条件、运输等一系列鸿沟。因此,油气能源在我国的茁壮发展依然遥远,而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重要的是,我国地大物“薄”,这点能源得省着用,利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迷的契机在不改变市场供求状况的状态下多进口些油气,去政治风险不高的国家的并购些能源矿产是正途。此外,对于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到,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占10%。目前我国气电为煤电燃料成本的近三倍,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这个比例有望调整到两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业和个人用得起气电

1.《穹顶之下》心得体会3篇

2.观《穹顶之下》有感5篇

3.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1000字

4.《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5.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3篇影评

6.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

7.穹顶之下观后感

8.看《穹顶之下》有感

9.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10.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柴静的调查——《穹顶之下》,这是一篇关于雾霾的调查报告。其中,柴静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这些数据真实可感,令人十分震撼,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十年前的我还是个孩子,对未来满怀期待的孩子。或许你们和我一样,住着破旧的房子,和邻居的孩子在长满荒草的地里玩耍。每当暮色降临,借助微弱的灯光,轻拨云帘,我们能看到挂满星斗的苍穹,黑暗中隐匿着清晰与神秘。

而十年后的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虽然国人的思想已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高耸的烟囱仍然提醒着我们——我们正在被自己的`所作所为一点点吞噬。

眼下的中国和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一样,正遭受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北京大学环保研究院专家强调:转型是改变中国目前环境现状的最好办法。如何从传统型传变成现代型,我以为创新才是根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崛起的关键阶段。另一位院士则苦笑:中国人在以前犯下的错误,应该在今天得到弥补。

而我们正应为此有所行动。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触目惊心。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正如柴静所言:同呼吸,共命运!

我可能不会留意天气是否晴朗,顶多是在雾霾天气里抱怨一下,然后戴起口罩。我从来不会留恋白云,甚至从未注意青草。然而当APEC蓝在大屏幕上出现时,我第一次为蓝天惊奇、为白云感动。于是我开始紧张,于是我开始留恋,我害怕镜头一转,我又将落入那灰色的梦魇。我才明白,原来蓝天白云是如此重要,我是那么离不开它。

,合肥有164天空气污染,排名全国25位,27次进入全国污染前十名。在这样一个不算太发达的城市里,污染竟如此严重。关于我们能做什么,柴静帮我们分析了很多。我想,这次真的应该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车,减少浪费,购买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商品。对了,还有12369这个号码。虽然它很重要,但我真心希望我永远不需要拨打这个号码。

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个人与雾霾都有一场私人恩怨!

我不知道我每天抱怨着城市浓厚的烟雾的同时,又有多少的黑暗潜伏在深处。每天周而复始地吞吐着肮脏的空气、呼吸着浑浊的灰雾、不知倦怠地奔跑跳跃的同时,我又是否为自己拥有过某一片蓝天而庆幸呢以前我是多么没有环保意识,认为“环保”这个词太大、太空,与自己又有多大干系呢

当下中国的环保面对现实的道貌岸然,无力的狡辩与推卸之后,又何尝不是大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的矛盾呢饱览了太多的山清水秀,我何时把目光投向过重工业基地下的满目灰尘也许我真的没办法改变太多,但我可以从点滴小事着手,践行环保理念,做一个环保之士。

----------

曾经知名的央视记者柴静因为《穹顶之下》的演讲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本该在一国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环保部门却在中国处于尴尬境地,被视频中的某一个老板称为“有义务没权利”的机构。一句戏言,却道出了环保部门有心无力的处境,有的人甚至打出了“经济与环保不可兼得”的旗帜,然而事实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1

人在世时,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抗拒的,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呼吸。

推开门,迈开步,这“仙气缭绕”般的景幕映入眼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重雾霾!这洁白散漫的霾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干净,里面掺杂着许多有毒物质,侵蚀我们的生命。

柴静是一位记者,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能够站出来呐喊自己心声的人,她是一位勇者。

作为一位记者,她深入调查污染新闻事件,这其间的艰难险阻也无法想像,她渴望真像与治理,她的探索之心值得肯定。

作为一名母亲,那蕴含着她对女儿的爱。我不是一位母亲,我无法完全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去体会柴静对女儿的感受,但是,我是一位女儿,作为女儿,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受到伤害,这也是血缘之爱。

作为一位勇于站出来的人,首先必须敬佩她的勇气,她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代表所有内心有所不安于现状人的呐喊,我们及我们的儿女后代需要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干净新鲜的空气!

雾霾仅仅是个开始,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们若只是单方面追求经济,天灾是无法预计的,物极必反。人们看看自己身边,恐怕早已不是儿时的记忆了吧。我怀念,怀念小时候的那条小青沟,那里的水又透彻又清凉,我脱掉鞋子轻轻踏下去,却不小心滑倒坐在了水中,溅起了水花,涟漪一层层扩散,岸上的小伙伴也打趣地调侃着,青葱的年华……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2

从人人做起,保护我们所依赖的环境,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充满夜空。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不能穿越古代来和自己的行为做对比来分辨是对是错,我们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我们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可以过的好,没有麻烦。

我觉得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想到它这么强大,它抢走属于我的颜色。被抢走的不只是天空的颜色,也将生活变得单调,无趣甚至低闷。我本是挺讨厌风这种东西,但是,现在我多么渴望来一阵风吹走它,吹走我心里的“霾”。

在告诉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一直把目光注视在GDP,城市化进程,国内生产总值上,注视在高速发展的繁荣上,注视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我们的双眼被繁荣的光芒所吸引,我们的思想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喧嚣中。我们的.身体还享受着喜悦的美酒,眼前的繁荣像巨大的光幕,笼罩在天空上,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光幕后的黑暗,才能感到喧嚣后的平静,才能尝到美酒中的苦涩。很有幸,今天我能观看这部让人震憾的影片,让我们引发思考,这触动了我们心灵的风暴。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3

小小的PM2.5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它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我们可以想想,在休闲时光抬起头来看看,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蓝蓝的天。我们几乎都可以说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话,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呢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家园,我们不想再看到污浊的气体飘荡在空中,不想让地球笼罩在雾霾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可以和柴静一样对自己身边的恶劣环境做出抗议,尽到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这真的触目惊心!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4

或许你们并没有看过《穹顶之下》,又或许你看过《穹顶之下》,却不把它当回事,将自己置之度外。那么,我将告诉你一个令你震惊的消息:全年有50万人死在大气污染之下。听到这可怕的噩耗后,难道你还会认为大气污染只是一个人造成的吗我确信,你们还会怀疑,那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今天,我想让你们都明白什么叫做可怕:河北,山东,上海这些城市的钢铁产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强。特别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顶之下》中,主持人问一个小女孩:你看到过蓝天和白云吗小女孩回答道白云,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蓝天只看见过有一点点蓝的到了这里,你们心中都想问:为什么那里会看不见白云和蓝天呢罪魁祸首就是——大气污染。原因是:钢铁厂中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造成PM2.5的诞生过快。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可能会产生雾霾。雾霾遮蔽了蓝天与白云,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中国。你们不妨想一想唐山人们生活之艰辛,每天看着尘土飞扬,雾霾盖天,他们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顶着这令人憎恶的雾霾。而雾霾的父母不正是人类吗现在人类是在自食恶果。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珍惜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将它们放在利益之前,那才是真正的为君之道。要从长久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不要只顾着眼下的利益,而忘了天下苍生所依懒的世界。生命只有一次,莫让利益害了自己,如果人人心中都想保护环境,我们何愁见不到蓝天和白云呢!

《穹顶之下》告诉我:环境胜过利益。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爱护环境这条正道,令我受益匪浅。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踏上对抗雾霾的阵营来!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5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6

如果创建卫生城市是沙漠,我们共同努力便是绿洲;如果创建卫生城市是一处嘈杂,我们共同努力便是祥和;如果创建卫生城市是难关,那我们愿把它闯破;如果创建卫生城市是一句话,我们愿大力宣传。

——题记

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我爱我们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解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共建美好家园!

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在身边发现过破坏环境的人呢如果有,你阻止过吗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这些破坏环境的'人污染了我们生活的家园,会让家园变得肮脏,所以我们一旦遇见这种场景,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走上前去提醒和制止他,告诉他我们要保护区环境,才有可能守住我们美好的家园。

第二个问题:你对环保都了解多少是一无所知,还是了若指掌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只有自己明白了环保的重要,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恶劣,才能有开始保护的念头,才能守住洁净、安全的家园。所以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五公里以内近距离出门骑车或步行可以减少汽车排放的污染,还要叮嘱爸爸不要在任意场合随便抽烟,多做一些环保工作。

一阵风吹过,飞来的塑料袋,我们将它拾起;看到别人吐痰,加快你的步伐,对他进行礼劝;看到一张纸屑,只需弯一弯腰,伸伸手;这就是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很喜欢柴静调查最后所说的话: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我凝视着它,就像凝视着你;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THE END
1.这才是妥妥的下饭菜!这才是妥妥的下饭菜!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德仔日常Vlog 四川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广东有名的豉汁蒸排骨,教你小诀窍,8分钟出锅,嫩滑入味又好吃 客家人铁头 34跟贴 打开APP 吃鱼腩?我家独爱这一锅广式砂锅鱼腩,喷香好吃又嫩又滑,真过瘾 客家人铁头 57跟贴 打开APP 想吃腊牛肉不一定要去饭店,https://m.163.com/v/video/VSHIR0LPS.html
2.纪录片《下饭菜》全10集国语中字[1080P][MP4]纪录片《下饭菜》将走进百姓家庭,融入地域特色,展现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寻味”的同时也“寻根”。多方面、多维度地展现中国人的美食哲学和灿烂的地域文化,讲述百姓背后的家常故事,带领观众领略中国丰富的美食地图和民间百态。 名称:下饭菜 英文:Taste of Home https://www.nalanxi.com/2598.html
3.纪录片《下饭菜第一季》免费在线观看全集下饭菜浓缩着中华美食的精髓,虽不成大统,但却是蕴藏在家家户户的民间宝藏。小小一碟下饭菜,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的食性绝技,更渗透着中国人的家味乡情。纪录片《下饭菜》将多方面、多维度地展现中国人的美食哲学和丰富的地域饮食文化,带观众领略中国丰富的详细 奇艺云https://v.lzlxzs.com/m/103090.html
4.下饭菜纪录片全集完整版免费在线播放地址答:《 下饭菜》 目前只有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天天影视等线上播出。,而且没有在电视上播出。 3、问:纪录片《下饭菜》 演员表 答: 下饭菜是由王圣志,汪倩昕,陈舒宁,苏威铭,欧亚婷,郭琳琳,郑潇雨,沈尧心,梁娜,杨?,赵曜,刘圣辉,陈潇滢,俞玉婷,陈丰顺,蔡文竹,肖旻,武赟执导,领衔主演。纪录http://www.tianpingfalv.com/videos/56778.html
5.凤凰路纪录片免费在线观看纪录片 正片 热带雨林 吉奥菲·侯德 纪录片 更新至7集 派出所的故事2019 暂无 纪录片 更新至08集 我的美食向导 陈晓卿 纪录片 4集全 主厨的餐桌·面条 未录入 纪录片 第05集 门捷列夫很忙 未录入 纪录片 第10集完结 下饭菜 暂无 纪录片 第40集 布基乌基 趣里 柳叶敏郎 水川麻美 翼和希 清水久留巳 片http://www.fztzsj.com/hnftyh/9975596481.html
6.下饭菜纪录片民以食为天,美食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而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也各有不同,下饭菜关乎美食,更与地域文化、民间风俗、人文情怀息息相关。节目以美食短纪录片的形式,介绍中国大江南北百姓餐桌上的100道下饭菜。 1-10 20210407 羊乳饼夹火腿+煎带鱼 20210414 http://www.fjrtv.net/pez/catalog/folder3342/2021-04-09/2456690.html
7.下饭菜高清版纪录片小小的下饭菜虽然难上大雅之堂,却凝聚着我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下饭菜也是中国人的民间宝藏,不仅仅是美食,更与地域文化、民间风俗和人文情怀息息相关。纪录片《下饭菜》将走进百姓家庭,融入地域特色,展现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寻味”的同时也“寻根”。多方面、多维度地展现中国人的美食哲学和灿烂的地域http://kan.znds.com/v/7640694.html
8.最新纪录片排行榜最新纪录片免费在线观看好看纪录片推荐西瓜影院的纪录片栏目为广大纪录片爱好者提供了最新纪录片免费在线观看资源,还有最新纪录片排行榜以及豆瓣高分好看纪录片推荐,西瓜影院是一家卓越的免费在线观看最新纪录片的网站,本在线观看视频网站真心欢迎所有纪录片爱好者的来访。https://www.xigua413.com/frim/index11.html
9.舌尖上的重庆纪录片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重庆 年份:2012 类型:社会/文化 播放正片 播放来源:https://tv.sohu.com/item/MjE1MzYw.html
10.纪录片《风味人间第四季》第1集全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2023纪录片大陆 下酒菜 张光北 下酒菜 全8集 2012纪录片大陆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李立宏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第7集 2021纪录片大陆 下饭菜 下饭菜 第10集完结 2024纪录片中国大陆 探索新境 王一博 探索新境 全12集 2009纪录片大陆 大明宫 黄河白雨刘兴盛 https://www.cdhongfu.com/movie/139266/
11.《白月光下》电影HD在线观看在线电影果宝特攻3第30集 刷新上一集下一集 简介 果宝特攻3第30集4.0 第30集/2014/中国大陆/喜剧/动作/动画/儿童/奇幻/冒险 649 首页动漫果宝特攻3果宝特攻3第30集 播放线路 倒序 果宝特攻3(LZ) 第52集 第51集 第50集 第49集 第48集 第47集 第46集http://www.ykjljdcss.com/vod/baiyueguangxia2022.html
12.中国市长大同纪录片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搜索“中国市长大同纪录片”搜索结果页面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中国市长大同纪录片”相关视频的搜索和在线观看服务。http://client.so.pps.tv/so/q_%E4%B8%AD%E5%9B%BD%E5%B8%82%E9%95%BF%E5%A4%A7%E5%90%8C%E7%BA%AA%E5%BD%95%E7%89%87_ctg__t_0_page_19_p_1_qc_0_rd__site_iqiyi_m_1_bitrate_4
13.《千古风流人物第二季》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千古风流人物 第二季》是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类系列纪录片,该片聚焦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希望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去梳理出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核,每集25分钟,第2季将包含:白居易4集,陶渊明2集,陆游2集,李煜4集。对于这部纪录片,我们不希望他只是一个人物传记,而是可以走近https://www.zzyhhj.com/html/66437.html
14.《下饭菜》全国纪录片题材申报入口 视频简介 《下饭菜》 剧集列表 《下饭菜》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推优评优影片展映更多 《八零后闯非洲》 《嘿!小面》 《与蛇共舞》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热播纪录片推荐更多 《安全着陆》 《味道云南》 《下南洋》 http://www.docuchina.cn/2021/11/03/VIDETNZlNGDB96OJmXN7uKs7211103.shtml
15.下饭菜最新章节下饭菜芥菜糊糊下饭菜小说免费全文阅读下饭菜榨菜 下饭菜罐头打不开怎么办 下饭菜by芥菜糊糊 下饭菜盖子拧不开怎么办 下饭菜纪录片在线观看 下饭菜by芥菜糊糊全文阅读 下饭菜有哪些 下饭菜是什么意思 下饭菜谱 下饭菜美食 下饭菜by芥菜糊糊 百度 下饭菜家常菜 下饭菜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下饭菜谱家常菜做法 下饭菜的盖子打不开怎么办 下饭菜推荐 下饭菜https://www.xiaoyanwenxue.com/357/357338/
16.《下饭菜》第10集完结在线观看《下饭菜》剧情简介 百集美食纪录片浓缩着中华美食的精髓,虽不成大统,但却是蕴藏在家家户户的民间宝藏。 《下饭菜》主演 祁潇潇 中国内地女演员 阿比盖尔?布兰斯林 美国美国女演员 伊丽莎白?戴利 美国美国女演员 丁荔 中国内地女演员 1.0军校奏鸣曲 军校奏鸣曲 2004剧情励志 简介:《军校奏鸣曲》是一部具有浓郁http://www.zhjedu.cn/juqingpian/xiafancai/1-10.html
17.下饭菜电视剧百集美食纪录片浓缩着中华美食的精髓,虽不成大统,但却是蕴藏在家家户户的民间宝藏。小小一碟下饭菜,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的食性绝技,更渗展开 演职员 王圣志 导演 王圣志 编剧 预告片 / 剧照 打开App查看全部预告片 01:00 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料理的秘密 向着宵夜的方向 第https://wap.douban.com/movie/subject/35420683/
18.日韩剧《我们的生活第六季在线观看免费》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简介:百集美食纪录片浓缩着中华美食的下饭菜精髓,虽不成大统,下饭菜但却是下饭菜蕴藏在家家户户的民间宝藏。下饭菜 评分: 腾讯视频 奇艺视频 第1集 第2集 第3集 第4集 第5集 第6集 第7集 第8集 第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http://www.idchan.com/voddetail/0630/40a199873.html
19.乔家大院分集剧情完整版无删减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是由腾讯视频出品,河南华之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的一部现实类纪录片,全片共六集,每集25分钟。 &nb 《乔家大院分集剧情》在线观看由麻花电影收集整理于网络,影片由海金星张琳李泽英黄鑫拍摄,由优然冯博涵主演,于2022上映播放。麻花影视_麻花电影_麻花影院为您提供《乔家大院分集剧情》在线观看http://www.hnng.org/key/902753/
20.#每日纪录片精选#美食纪录片下饭菜民来自每日纪录片精选每日纪录片精选 22-06-10 17:24 发布于 上海 来自 微博视频号 #每日纪录片精选#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民以食为天,美食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小小的下饭菜虽然难上大雅之堂,却凝聚着我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部纪录片将走进百姓家庭,融入地域特色,展现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寻味的同时也寻根,看完感觉https://weibo.com/7063871198/Lx5zr33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