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餐饮界,提到颜景祥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
作为鲁菜泰斗,今年79岁的他坚持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所谓用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湛,更是态度上的端正。“菜品即人品”“学艺先学做人”是他时刻挂在嘴边的话,正是凭着这样的好家风,好传承,让颜家菜历经四代愈发兴盛,也让他名扬四海五岳,徒子徒孙遍天下。
尊师道:感念师恩,为师父养老送终
从厨50多年来,干起活来从不知累的颜景祥,如今已是享誉九州。颜景祥先后获得山东省第一届烹饪大赛第一名,全国优秀厨师、中国名厨、中华名厨等称号。200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大师金爵奖,2011年11月被选入《国家名厨》大典。他还改良创新鲁菜200余种,并在古稀之年创办鲁菜网站,编写近60万字的《中华鲁菜》一书。
2005年,颜景祥以66岁的高龄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厨师节”,其展示的一道鲁菜精品“葱烧海参”,现场拍卖价竟高达6400元。如今,他门下徒弟四五千人,颜家菜也历经四代传承,愈发兴隆。
而拥有这一切,做菜的高超技艺固然重要,内在品格的魅力更加可贵。做菜,先做人,是颜景祥对自己的要求。50多年前,他感念师恩,将师父敬如亲生父亲的故事,至今是鲁菜界的一段传奇佳话。
1939年2月,颜景祥出生于济南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在东门大街开马车店维持生计,这让他从小懂得做饭是生存的一种方式。受此影响,他入了“厨师行”。1956年,他拜燕喜堂名厨梁继祥为师,开始了烹饪生涯。
梁继祥膝下无所出,颜景祥便白天学徒,下了班帮师父干家务、杂活。梁继祥看他认学能干,便视如亲生子,传以祖传秘方、亲笔手记等资料,毫无保留。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颜景祥对待师父更是似亲生父亲般孝敬。梁继祥患有气管炎,平日还好,到了冬天便十分严重。此时,照顾师父的重任便落在颜景祥身上。师父患病严重时,他日日前去照顾,做菜送饭,背送师父去医院,帮忙取药、打针、陪床等,从未有怨言。师父去世后,是颜景祥为其披麻戴孝,守灵上坟。这在当时,也传为佳话,令业界赞叹,更令后辈折服。
而能够做到这些,颜景祥说,他是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过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来自他的父母。父母待人接物的表率作用,让年少的颜景祥心中也秉承着“忠厚传家远”的优良思想。
父母都是本分厚道的小生意人,没有多少文化,但是自小,父母对祖辈温顺,不忤逆的态度,让颜景祥懂得了什么是孝道;父母做生意时,不管来者熟悉还是陌生,有钱还是没钱,从来笑脸迎人,谁进来也都有口水喝,这让颜景祥明白了厚道做人、本分做事的道理。
学徒时期,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先到护城河里为父母的马车店挑上十几担水,做些杂活,再去上班。到了师父那儿,他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师父当做自己的亲生父亲般照顾、孝敬。
▲颜景祥大儿子颜卫星
育儿女:助儿参赛,70岁还做陪练
21日中午,宽厚里颜家菜馆,57岁的颜卫星正在后厨挥汗如雨。他是颜景祥的大儿子,都已经当爷爷的人了,本应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他却坚守在厨房里,手工炒制一道道货真价实的颜家菜。
这份“傻傻”的坚持,源自对父亲的敬仰,也是对家风的传承。“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父亲的教导,让他明白,即使如今颜家菜已经成为鲁菜的代表,即使已经功成名就,但依然要秉持一颗虔诚、踏实的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与父亲的交流,算不上多。“他很忙,几乎不拉闲话。”颜卫星说,但父亲对他们兄弟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包括对孙辈、重孙辈,也都影响颇深。这种影响,源自颜景祥做人、做菜时表现出来的品格。
“父亲在技艺上十分精湛,做人又谦逊包容,是我们的榜样。”颜卫星说,从小他就能够感受到外界对父亲的看重和尊敬,那时结婚都是在家摆宴席,十里八乡的乡亲都爱找父亲去掌勺,不仅是因为他厨艺好,还在于他会帮主家省钱省料。“别人做一桌酒席一二十元,父亲五元钱就做的又好看又好吃。”为了请到父亲,很多人家提前一两年来预订。
父亲自己能吃苦,对子女要求也高。高中毕业那年,颜卫星开始帮父亲在婚宴上打下手。“一个冬天,我在外面切白菜,不小心切到了指甲,顿时鲜血直流。”父亲看了看他,没说话。“我用冰水冰了冰,血还是流。”这时父亲才说,“去休息会吧。”但颜卫星没放弃,他将指甲随便包了包,接着干,而父亲则不再说话……
如果说这次的故事令颜卫星学会了吃苦受罪,那么2006年的“陪练”故事,则让他感受到了父亲内敛深沉的爱。2006年,广州要举办中国首届半小时快炒项目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在半小时内从切到炒做出8道菜。这8道菜分别是滑炒里脊丝、油爆墨鱼卷、松子鱼米、蚝油牛柳、宫保鸡丁、醋溜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清炒虾仁,可谓个个见刀工,还有的需要上浆、滑油,做起来耗时费力。
颜景祥让大儿子颜卫星去报名参赛,还亲自进行指导。“先练切土豆丝,每天切好几盆。”颜卫星说,看练的差不多了,时年近70岁的颜景祥又从体育学院借来秒表,给儿子当陪练。“为了让我感受到比赛的气氛,他跟我准备同样的食材,一起做这8道菜。”连续练了两三次,颜卫星累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颜景祥还告诉他一些实战经验,“哪个先切哪个后切,哪个先炒,哪个后炒。”
等到真上场比赛时,颜卫星眼前历历在目的是跟父亲在家演练的场景,熟练的技艺让他胸有成竹,飞快运转,最终仅用时24分钟就完成这8道菜,至今这一纪录无人打破。受祖、父辈的影响,颜家第四代颜廷立也对烹饪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并秉承着祖辈品格,勤学技艺,踏实做人,立志做一个像祖父那样的鲁菜大师。
教徒弟:颜氏学徒,学艺先学做人
做好菜,先做好人,颜景祥这么要求自己,也如此要求徒弟们。“他收徒人品第一,人品不好的,不孝父母的,一概不收。”颜卫星介绍,如今父亲桃李满天下,全国徒子徒孙四五千人,人品是衡量能否入门的首要标准。如何评定人品?“他会找介绍人打听,还会留在身边进行考验。”
2007年,颜景祥古稀之年总结自身技艺,出版《中华鲁菜》一书,他在给徒弟们签名赠书时,每本书的扉页上他都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鲁菜厨师应该努力做到,举止文雅、彬彬有礼、谈吐不俗、博大精深、龙睛虎眼、技术精湛、炉火纯青。继承传统不守旧,开拓创新不忘本。”签下这段话可谓用心良苦,“我希望每个徒弟在翻开这本菜谱时,第一眼就看到我的叮嘱,做好人,做好菜。”
人品合格后,才开始教授技艺,从颜景祥这儿学艺可没那么轻松。“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学好传统鲁菜技艺,不能有花架子。”颜卫星说,每年颜氏徒子徒孙都会召开年会,在会上父亲都会叮嘱徒弟们,学好基本功。他还总结出36字烹饪技法,让徒弟们熟记于心,学以致用。
“天下大事都是难事,世上名人都是苦人。”这也是颜景祥经常跟徒弟们念叨的话,这句话也是告诉徒弟们,成功没有捷径,任何行业想要做出成绩,都不能浮在表面,而要吃苦耐劳,苦练本领。
为了保证徒弟们都遵守他的话,以前身体好时,不定期他就会到徒弟们开的酒店、饭店去。“做上两款菜大家一块吃,菜品存在质量、颜色、口味等问题,我就随时指出来。”而且他还“砸”徒弟生意,“如果菜品定价定高了,我也会指出来让他降价,告诉他对客人要厚道。”
他的徒弟李培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采访时曾说,“师父从来没有不愿意教,藏着掖着的时候,不论是谁请教问题,他都是毫无保留的传授。”而另一名徒弟陈宗明则认为,颜景祥之所以能成大师,离不开“认真”二字。
上世纪80年代,陈宗明和师父去泉城宾馆表演,过程中需要搅鸡蛋。“我搅了半天很累了,便不想再搅,师父看见后,说这样怎么行,他放下手里的活,亲自来搅。”陈宗明感悟,“认真”二字,就是大师和厨师的区别。
总结颜景祥在鲁菜上的巨大成就,终不离“忠厚”二字,“忠厚传家远”,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只有少数人坚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