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到了某个阶段,人自然会在意在家吃饭的质量。会开始专注升级家里的厨房,甚至会有意识地对自己长期的饮食习惯进行天翻地覆的改变,这些都是为找到更好的自己。
在家好好吃饭会越来越受重视(影视剧照)
这些年,厨房的升级,好像进入了人民币氪金玩家模式,仿佛你菜做得不够好,是你在厨房里的本钱下得不够,和装备水平有很大关系。锅学、灶学、厨刀学,电磁、冶金、化工……背后有无数的专家方案。
没有好食材,难出好菜,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食材的差距未必一眼能看得明白。装备的差距就直观多了。
酒店专业后厨咆哮的大灶,经过美食作家王刚的普及后,好像大家终于看穿了中餐厨房的秘密:家里炒出来的菜总是要差点意思,是因为没有这种行星发动机式的大灶。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影视剧照)
今天,这种猛火大灶出好菜的意识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连日本厨师的技术也可以拿来一并解释。
之前日本厨师闲庭信步做蛋包饭的视频在网上流行,典型的和风洋食,炒饭是用大火,但煎蛋明明用的小火,也被一众跟贴误以为是大火的功劳,纷纷感慨火大就是好。这就是张冠李戴了。
日本厨师MotokichiYukimura制作蛋包饭(视频截图)
我们家庭厨房的短板到底在哪里,怎样升级才能事半功倍呢?
01.从中餐玄学“火候”说起
中餐厨房有个重要的概念,火候。
火候不到,食材半生不熟,甚至异味还在。火候过了,食材就不会嫩滑脆爽,会变得枯老、失去嚼头,甚至焦黑。
中餐厨房里用到大火的烹饪,一般是炒、炸和蒸。其他炖、焖、烧等等,一般都主要用小火。
油炸大多数时候油温4、5成热,温度约150-160度左右(图/Pinterest)
只有炒不同,爆炒时油温在180到240摄氏度,接近油的燃点。需要火力随叫随到,来得快,去得快,快速出锅。武火爆炒的火候,刚好和过了之间,是以秒来计算的。
既要保持食材嫩滑脆爽的新鲜口感,又要让食材表面在高温下发生褐变,获得美拉德反应带来的风味。这就是中餐锅气玄学。
商业大灶靠什么胜任要求?
用科学语言,两者功率差距忒大了。
专业灶在10KW以上,有的标称火力全开时甚至有20、30KW。而普通家庭灶,4.0KW就算猛火灶了,要是能有4.2KW-4.5KW,就已经是效果喜人了。
商业大灶有广式灶、宁式灶和山东灶等,燃气在炉头燃烧室被点燃后再开风机,用鼓风机给点燃的燃气供氧,特殊的炉头加上鼓风机持续供氧,所以火力强劲。
商业大灶有像汽车油门一样的控制钮,火力随心,要雨得雨要风得风。
商业大灶有很多独特的功能,比如有离火置锅的架子,可供离火调味。
行星发动机用来开锅,可以轻易将熟铁锅烧至红热
商业灶和家用灶之间并没有多高深的技术差距,就是一个工业堆量的问题,专业灶的火力值基本要靠火眼的数量或者说炉头的口径来保证。
火力军备竞赛连在户外界也加入了,有的户外炉头号称反应堆,能直接烧穿糊底的锅
柴火灶火力不如商业燃气大灶,但是球形锅底,环绕加热的方式被证明对提升煮饭质量有奇效,所以球釜、柴火灶都被今天电饭锅等电锅模仿,即所谓IH加热方式。商业燃气大灶也因为出火点多,锅身相近,有类似的加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