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武昌区新年慰问演出暨2016年“时代楷模——武昌好人榜”颁奖典礼在琴台大剧院举办。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共同主办。
一年来,武昌区在省、市级时代楷模评选中取得佳绩。3人入选省“荆楚楷模”月度榜单人物;4人入选市“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季度榜单人物。
“武昌好人榜”从年初开始组织实施,半年评选一次。经过单位申报、初审筛选、投票终审、考察公示等环节,按照爱岗敬业、防汛排渍、创新创业、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和少年楷模等类别,共评选出21名先进典型,营造了武昌区“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目前,武昌区已有吴天祥、黄来女两名全国道德模范,杨昌林等7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涂晓珍等14人入选“中国好人”。先进典型数量居全市前列,呈现出群星闪耀武昌城的壮观景象。
他们,点亮了武昌的2016年!
涂晓珍:
6年拉回5名跳桥轻生者的环卫班长
50岁,中共党员,武昌区城管委大桥清扫队大桥班班长。
1989年开始从事环卫工作,2009年至今负责长江大桥中段至阅马场周边近13万平方米路段的清扫保洁工作。身为班长,她带领班组将清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她在每天平均10小时以上的桥面环卫工作中,提出了“遇到轻生者,能拉就拉一把”的班训。
6年来,她亲手挽救、劝回了5名轻生者,在她的带动下,几位同事都救过人。2015年12月,她带领大桥清洁班主动和长江救援队结盟,实现桥上桥下联手施救。2015年12月,被授予“功勋城管”奖章,并入选“荆楚楷模”月度榜单。
黄正宏:
敢于担当的共产党员
49岁,中共党员,武昌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局局长。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他维护党章党纪、严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2015年,他与同事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80件,当年全部结案。作为一名党员,他敢于担当。面对所住小区业委会即将解散、物业公司退场的困境,他主动亮出党员身份,参加竞选,以高票当选业委会主任,解决关乎居民群众利益的系列问题。他身患恶性淋巴肿瘤、视网膜脱落等疾病,仍坚持工作。
邵东:
夺得多枚特奥会金牌的阳光少年
15岁,武昌区培智中心学校学生。
邵东出生后被诊断患有“唐氏综合征”,5岁时还不会独立走路,但这并没有打消他对生活的渴望。
2014年邵东代表湖北省参加第六届全国特奥会田径项目,获一金两银。2015年6月至7月,他在第十四届世界特奥会田径比赛中获得100米金牌、200米金牌,在12月举行的全国十省市特奥邀请赛又获得三枚金牌。他还在武汉市首届特奥会获得一金一银。
梁飞:
学生心中的“飞飞妈妈”
43岁,武汉新河街学校教师。
人美心更美的梁飞被学生誉为“飞飞妈妈”,是家长眼中的“天使导师”。
班上有一半孩子是农民工子女,为了让“流动花朵”感受到家的温暖,她把孩子们带回家,给他们包饺子、过生日;给他们买书包、买文具、买衣服;她自费14000元帮班上孩子做修复手术。这些在她看来都是十分普通的事。
她耕耘在教学一线,以师长之心、慈母之情浇灌流动花朵。她循循善诱,辅导学生学习;她敞开心扉,解开孩子成长困惑;她扶危济困,帮扶困难学生生活。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风采。学生家长说:“梁老师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
刘五桥:
武昌南站的“定海神针”
45岁,中共党员,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交通大队机动中队副中队长兼武昌火车站警务区警长。刘五桥参警22年。
李宗林:
不忘初心坚守信访岗位13年
中共党员,武昌区信访局局长。
2009年10月,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武汉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2016年10月,他被评为湖北省“最美信访干部”。
吕泉:
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的水务工人
45岁,中共党员。原武昌区水务局排水管理所吕泉排水疏捞突击队队长。
伍建洪:
在暴雨渍水中坚守8小时的“举牌哥”
55岁,群众。武昌区城管委大桥清洁队环卫工人。
2016年7月5日晚,特大暴雨袭击武汉,造成武昌城区多条道路严重渍水,武昌区张之洞路的环卫工人伍建洪在渍水中以身体为路标,举着“前方渍水,请绕行”的安全提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暴雨一直未停,他一站就是8个小时。
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先生弟子的注意,改编成了反映平凡人义举的湖北大鼓作品《最美举牌哥》。
马晓丹:
立足传统创业追寻武汉茶文化本源
40岁,中共党员。马晓丹名师创新工作室主理人。
她融合本地文化,开创茶艺师表演新形式,在20年的从业经营中,培养出众多茶艺师,成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茶行业的栋梁之才。
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武昌区第五届社区亲子读书节,用茶文化课程在社区青少年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礼仪。她放弃安逸,毅然创业,追寻武汉茶文化本源,为重现武汉东方茶港之盛况而努力。
李红梅:
29岁,群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2015年12月,她在路边偶遇晕倒在地的老人,二话不说跪在地上为老人做心肺复苏进行急救,连续做了25分钟2000余次心脏按压,还口对口为老人进行10多次人工呼吸。她还拦车护送老人前往附近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暖心的一幕被一位市民拍下传到网上,众多市民纷纷点赞。
李红梅是四川南充人,2010年从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毕业后,一直在ICU工作,连续几年都被评为科室和医院的优秀护士。
潘君:
放弃待遇优渥工作投身支教助残事业
24岁,中共党员。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2014年9月,她放弃条件优渥的工作,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2015年8月,她踏上前往祖国西部的征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锤炼自我!她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探索“支教+助残+调查研究+接力”的助残阳光行动新模式,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袁舜:
为瘫痪同学充当“拐杖”20余年
36岁,中共党员。武昌区城管委工作人员。
30年来,袁舜一直充当着“拐杖”的角色,默默地为因身患脊椎空洞症而残疾的小学同学桂胜提供最坚强的支撑。桂胜从小学被搀扶上学,到青年摆摊谋生,再到如今病重瘫痪在床,从未感到过无助。因为有袁舜的一路相扶,遭遇不幸的桂胜才能坚强笑对命运。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跨越了同窗之谊,变成了亲情。
黎成林、施珍桂:
以“真诚”为幸福秘诀的钻石婚夫妻
黎成林,男,81岁,中共党员。施珍桂,女,79岁,群众。武昌区首义路街大东门社区居民。
大学毕业后,施珍桂在铁路医院做内科医生,而黎成林却是铁路上的一名修理工。俩人通过当时邻居的介绍相识。62年来,没有发生过较大的争执,用施珍桂的话说,黎成林就是“倔得拐不过弯”。但是,每当黎成林犯倔,施珍桂对付他的妙招就是不理睬,不过一会儿,黎成林就“屈服”了。
这对钻石婚夫妇相濡以沫。两位老人婚姻幸福长久的秘诀就是真诚,对婚姻真诚,对伴侣真诚,只有先做到对彼此真诚,婚姻才能稳定持久。
耿协铭:
好问敏学的国际跳棋比赛冠军
14岁,武汉市铁四院学校九(4)班学生。
2015年4月,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国际跳棋亚洲锦标赛上,耿协铭克服身体的不适,与来自亚洲多个国家的参赛选手大战21场,最终获得了14岁组的冠军。因为水土不服,她错过了亲自上台去领金牌的机会。
肖文智:
铁路系统的“吴天祥”
79岁,中共党员。武昌区中南路街莲溪寺社区居民。
肖文智是武汉铁路局一名退休党员,已连续担任三届莲溪寺铁路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
多年来,她衣服缝缝补补,一餐半个馒头,用着百余元的手机。但扶贫济困、交特殊党费成了习惯,她无私地向社会捐款、捐物、献爱心,捐款达60多万元。她的人生愿望是希望自己能捐够100万元善款,她被人们誉为“活雷锋”和铁路系统的“吴天祥”。她说:“钱放在存折上只是数字,用在需要的地方就是温情。”
耿喜玲:
“以心育心”的中学生心理教育开拓者
56岁,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心理咨询主任。
耿喜玲是一名心理教育的开拓者,凭借“以心育心,共同成长”的理念,二十年如一日,为这项事业闯出了一条路。
仅近五年,耿老师挽救了近20名(含校外)对生活绝望的学生;使50余名长期逃学的学生返回课堂;使近百名厌考学生自信进入考场。“全国心理辅导之星”、湖北省首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湖北名师,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她的专业奇迹。2015年,耿喜玲的名师工作室授牌,武昌实验中学被教育部授牌全国首届“心理特色学校”。2016年,耿喜玲获“楚天园丁奖”。
冯晶:
以文化带动昙华林社区建设的“闺女书记”
35岁,中共党员,粮道街昙华林社区书记。
35岁,在社区工作了整整15年,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闺女书记”。
她以昙·文化为主题,在每个网格成立昙·文化社区社会组织8个,如:昙烘培、昙园艺、昙和谐等。她推动昙华林典型的老旧院落马道门小区开展老旧自管物业试点创新,成立了小区自管委员会。她探索实施“一网格一支部”,以第六网格三义村为试点,成立了以网格为单位、以网格党员为成员、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引导的社会组织“老街坊调解之家”,以三义村为点,带动了整个昙华林社区的三社联动工作。
李贻清:
积极投身中央政策百姓宣讲活动的文化志愿者
73岁,水果湖街东亭社区居民。李贻清是湖北省话剧院的一位退休演员,更是一位热心的文化志愿者。
退休后,他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投身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创作了散文诗《和谐生活共创文明》,歌词改编《魅力东亭》,词赋《东亭记》、《廉政论》,组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散文诗《东亭之梦》、《共产党员自修歌诀》、《武汉赋》等作品。
他积极参加市、区各级百姓宣讲团,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2013年,东亭社区成立了“李贻清工作室”,在他的带动下,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他关爱孩子,喜欢创作童谣,是孩子们眼中的“有趣爷爷”。
潘迎春:
坚持献血120余次的大学教师
48岁,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师。
2004年至今,她坚持无偿捐献全血和成分血已达120余次,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武汉市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陈涵薇主任说,“潘迎春老师是当今的活雷锋,她是当今青年知识分子的楷模,是这个社会的英雄。”
盛誉之下的潘迎春淡泊名利,婉拒参评“感动湖北人物”。她说:“只要身体健康,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她确实不忘初心,默默地实践着她的诺言。在她的感召下,武大的许多学生也加入到献血行列中。
李雨嘉:
让群众文化走上世界舞台的街道文联主席
66岁,中共党员。南湖街老年大学校长、街道文联的主席。
程启明:
6个新疆孩子最爱的“程爸”
54岁,武汉市东湖中学教师。
程启明是6个新疆孩子的“程爸”。这6个新疆孩子刚到程启明的班上时,他适时举办“插班,让我们飞起来了”主题班会,使6个孩子迅速适应插班生活。
阿布在高二时对程爸说,要学播音主持,程老师为此四处打听张罗。当专业老师说孩子不适合当主持时,他多次找阿布面谈,同时做其父母的工作。一番开导之下,阿布走出了阴影,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在6个孩子眼里,白天,他带他们学习、锻炼,是“老师”;晚上,他陪他们一起聊天,是“程爸”。一位新疆孩子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们的程爸给予我们最无私的爱……”
刘刚:
坚持12年为空巢老人养老送终的社区民警
59岁,中共党员,杨园派出所民警,自部队转业从警已有20多年。
1994年,他在一次上门清查中遇到81岁的孤寡老人康云龙,从此就和老人结下不解之缘,他悉心照顾老人12年,为其养老送终。老人去世前拉着他的手说:“我这一生最有福气的事,就是有了你这一个当民警的好儿子!”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刘刚没有惊天动地的破案经历,更没有创下什么英雄业绩,所做的事也看似平凡,但正是这朴素的点点滴滴感人至深。被人夸他是好人时他总说:“这是做人最起码要做的事”。
李军:
86岁的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
85岁,珞珈山街珞珈社区居民。
李军曾是茶港社区卫生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离休后担任过居委会主任,后来成为居家养老中心的一名志愿者。茶港社区有200余名空巢老人,86岁的李军对于其中一大半老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曹一鸣:
品学兼优热爱机器人编程的中学生
14岁,南湖中学八年级学生。
曹一鸣从小就有一个科技梦,渴望用科技为人类带去生活的便利,小小年纪便开始钻研如何进行机器人编程,在第十二届市机器人大赛上获得二等奖。他也喜欢电子制作,自己焊接了一台收音机,并用它成功接收到了信号。
他学习好,有特长,品行端正,积极向上。他外出时在路上拾到装有五千多元现金的手提包,他与父亲辗转多次找到失主,并拒绝了失主的回报。他被《超级课堂》评为“长江之星”;曾荣获两届新希望杯作文奖。这就是曹一鸣,一个品学兼优、热心助人、多才多艺的男孩!
陈德永:
悉心照顾行动不便岳父母几十年的好女婿
61岁,中共党员。徐家棚街团结社区居民。
陈德永的岳父母都已80多岁,是省博物馆的离退休人员。岳父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中年时就中风,行动不便,岳母也体弱多病,自顾不暇。陈德永很早就承担起了照料老人生活的责任,每天,陈德永给2位老人做饭、洗衣服、按摩,帮岳父擦拭身体、背下楼,用轮椅推老人散步、晒太阳,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帮老人进行康复训练。二老笔耕不辍,陈德永就分担了查找文献资料的工作,岳父完成的《曾侯乙墓》一书中就有陈德永的付出。(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