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6.26黑龙江
这就是典型的把“乐”点定得很高,而自己的世界又太小,在“小世界”里找到“大快乐”,当然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不如换个角度在“大世界”里寻找“小快乐”。如:在浩如烟海的书堆里充实自己;在芸芸众生中鼓励爱人多向别人学习;在十年寒窗苦读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这样难度小,满足感更强。
不管处于任何年龄段,处在任何环境里,依旧能够坚持去了解社会、用心去培育友情、不停地进行自我的探寻和思考。我们的世界就会因为丰盈而有趣得多。小快乐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支点,不会因为某一项支撑倒塌而伤心,不会因为单一而觉无聊,量的变化,总会引起质的飞跃。
心灵的自主和快乐是生活的磐石,而放下便是心灵自主和快乐的前提条件。人生本来就有许多的忧愁烦恼,生活中注定有悲伤和快乐,如果一直惴惴于心,总盯着不快乐的事情,那么幸福和开心就会躲着走开,我们就会将自己累垮。
泰戈尔曾说过:“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诚意的生活,好比在做家务这件事上,多少女人带着愤愤不甘的心情做着家务,埋怨着家里的男人是甩手掌柜。可是,同样有女人,带着心甘情愿甚至享受的心情扫地拖地擦窗户,买菜做饭洗衣服,各样都做的井井有条。有时还学习一下韩国日本料理,懂得生活是自己的,质量总要高一点。
英国作家毛姆在《刀锋》里写过:“自我牺牲是压倒一切的情感……它使人对自己人格做出最高评价……对象是什么人,毫无关系,值得也可以,不值得也可以……当他自我牺牲自己时,人一瞬间觉得比上帝更伟大了。”
而人性都是这样的,若觉得是自我牺牲,总希望得到回报,否则总归意难平。当预期中的回报落空时,埋怨就产生了。而诚意的生活,是自己心甘情愿要做,要把生活质量提高,要过一种精致的人生。这样不仅是为了他人舒服,更是给自己一种安宁的快乐。
最近一个帖子转得人很多,如何在飞机上识别一个人是屌丝。比如:“你穿着衬衫西裤,看着很商务,却背了瑞士军刀牌双肩包,大老板有背这个的吗?”
听到大家这么说,可能屌丝马上就要改变路线了,再看看真正成功人士究竟怎么穿。其实,等你戴上劳力士,人家可能改成阿尼玛,等你追上阿尼玛了,人家就啥也不带了。
所以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心里不舒服,也不痛快。为了迎合别人的目光,不断改变自己,之后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甚至忘了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觉。许嵩说:“人不可能全然不顾外人的看法,但不必沦落到活给别人看。”
为自己而活,才能精彩,心里舒坦,走路还能带上风。
心中若持一份明净,尘世里到处都是山清水秀,禅意涌动。在心灵深处,开一方灵魂古刹,披一身岁月的袈裟,在明媚的尘世里无欲无求的,带着禅意修行。
静坐又称是冥想修行的第一方法,对于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印度文献记载:“修者静坐,可减少身痛、心乱、麻痹等疾;修者静坐久,可减少妄念,禅之静定生智,减少烦恼或愚昧。
冥想或修禅坐在此前需要经历五个步骤的调整:
一,调饮食:
人身与饮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活动,饮食若调整不好,容易影响身安心静;当我们进食时,通过食物咀嚼,进入胃中调和消化,并转入为对身体的滋养,各类营养精华化于血液,以供全身使用,因此说饮食与生命之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食物不可过多,即不要吃的过饱,饱食者令胃肠不宜消化,往往增加了肠胃功能的机能疲劳,不易吸收精华,反而排泄于体外,此类人叫身贪,见饮食无法自制,饮食美味令感官细胞兴奋过度,往往在饱食后身体懒散,松懈;这正是增加胃肠加倍工作所产生的疲劳,这种疲劳的结果是气机虚满身体,气满浮躁上行,造成身体火大,令静坐不得安宁;但饮食太少,营养不够,则造成体弱力衰,静坐难以有成效。因此,我们说调整饮食结构时,饮食适度最为佳.
二、调睡眠:
三、调身:
四、调息:
鼻中气体出入名为呼吸,一呼一吸完成名为调息。静坐人手最重要工夫在调息。呼吸有四种:1,喉轮呼吸:即侯头呼吸,此呼吸最浅短,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二氧化碳}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如此呼吸是属于不良作用,因此要改变。2,胸式呼吸:此较喉轮稍好,气体能达胸部,充满肺部,通常广播体操的呼吸活动,女性也常采用此呼吸,能做此呼吸,仍不算调息。3,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到达腹部{脐轮部位},在吸气时空气人肺充满遍体,肺底舒畅扩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此调息能有效调整身体的放松。学修者还要注意:呼吸丝毫不可刻意或用力,鼻息轻细深长,自然达到腹部,连自己的耳朵也不闻出入息声,方是调息相;呼吸经历由粗到细,细到微细,微细到悬吸最终入胎息阶段。4,体呼吸:此呼吸为静坐功深者能够做到,呼吸细微的无法再细致,出入不知,如无呼吸,虽有器官作用,但无觉用,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至此既是达到调息之极至,可人深定。
五,调心:
心有真心与妄心,真心是心的本体,妄心是心的虚妄作用。我们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眼,耳,鼻,舌,身,意,组成妄心身用,犹如意马心猿,难调难伏。我们静坐,可有两种心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昧,容易瞌睡。治散乱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体也是外物,置之不睬,专心一念嗡字音轮于小腹间,自可入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径行再坐;或修数息观,从一到十,数到不乱,心息相依,绵绵密密,昏散两除。
通常来说心经历的由染而净要经五个层次:
第一、散乱心,随着外境心念纷飞。
第二、昏沈心,痴钝朦胧,陷于昏睡。
第三、不定心,散乱多于安定。
第四、一心,心能凝住于一境。
第五、定心,心状澄静。
后二者便是修行瑜伽所得的现象。
以上五种境地调整好了,就安身静气的进入你的专一冥想或者禅修事态中。
打坐最长阳气,就像冬天在屋里生火一般。阳气本足的人,一打坐就爱出汗,排出体表之寒。阳气不足的人,会觉得手脚温暖,鼻流清涕,排出体内之寒。
打坐是一种不思而得,不期而遇,不劳而获的尝试。老子说:“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不看窗外,便明天道。”说的就是打坐入静开阔眼界可以远行,也可以登高。可以破万卷书,也可以守方寸心。打坐是一种不思而得,不期而遇,不劳而获的尝试。
打坐最能聚阳生火,聚的是肝肾之阳,生的是命门之火。打坐时阳气内敛,最怕受寒,最好能拥衣裹被。打坐时可以想着'眉心’,可以想着'膻中’,也可以想着'肚脐’。就像是一个守着老宅的看门人,在院子里悠闲的走来走去。想停在哪里就歇在哪里。
初学打坐不必双盘,单盘就行,但要打到半小时以上,三个月后渐渐的自然就能双盘了。
初学打坐,不必拘子时午时,饭前饭后,只是不要过饥过饱就行。两手随意叠于腹前,两眼微闭,怡然自得。
打坐时气血旺盛,内力集中,便会冲击固有的病灶,通常是酸、麻、胀、痛。酸是缺血,但好血将至,多按揉即可。麻是气至血未至,可拔罐引血而至。胀是浊气有余,不可拔罐,可敲打经络,也可推腹。痛是血瘀,刮痧刺络可除。总之,静心打坐时,身体自行调节修复,酸麻胀痛,随它而去好了。
打坐可以是一种享受,也可以是一种受罪。享受的人打坐一小时,也不想下来,受罪的人坐十分钟,如坐针毡。不能享受打坐,就难坚持,坚持也无益。初学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放松下来,先听听音乐吧,班得瑞的《迷雾水珠》很好听,可以作为打坐的背景音乐。
打坐是为了给自己的心,找一份清净,一份自由,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是又学一门技术,又上一门课程,又劳一份心神,又费一份体力。打坐时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规矩。腿盘不上,不盘,腰背不直,就先弯着。就象坐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样的打坐,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
香木为伴3月21日
在道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而作为中医大夫,我发现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能够让身体很快有所好转。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非常好记忆吧。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养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督脉。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背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当然,在道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忽然想起张锡纯先生在其医著中提到的“炼气治病法”,于是在车中尝试“呼降吸升”,车走了大约30里路,就觉得心爽体舒,感冒顿时化解得无影无踪。
还有位患者得了一种重病,发病的时候喘得厉害,不能坐也不能躺着,吃遍很多药物也都没有用。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一年后,就觉得丹田常暖,热力充满周身,困扰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这位患者感慨道:“医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机者,孰能与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传!”
呼降吸升法
这种胜似药物的养生法,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医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时候,只要让“呼气”和“吸气”分别对应着“任脉”和“督脉”就可以了。
(1)“呼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前胸任脉的方向,从上(两乳间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脐也就是神阙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后,吸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后背督脉的方向,从下向上,直到头顶。
也就是说,让呼吸的气息沿着任脉、督脉所构成的一个圆环进行流动,就可以了。
张锡纯曾这样描述其神奇的效果:“盖通督脉可愈身后之病;通任脉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这个要点。这样,不通过点按任脉、督脉的穴位,也能够让呼吸的气息在任督二脉内循环流动,反复循环,化为真气。虽不点按穴位,而百穴气血自然畅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有人会问,“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养“精气神”中的气,而不养精和神呢?其实,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中医名著《类证治裁》中所说:“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经过百年传承的养生良法,都能对人体“精气神”全面补养,而非偏于一隅。
附:心灯老师——
人类无始以来,便被各种贪、嗔、痴折磨。各家仁人智士、宗教大师、杰出人士、思想家、天纵奇才者,甚至天界众生,都在努力挣脱轮回牢笼。他们发明无数办法,想尽各种聪明点子,受各种苦行,昼夜长叹,生生世世追求……
可是,我执的天性,注定了解脱真理的发现,是极难极难的。
人们创造、发明的许多宗教、理法,虽然都是劝善去恶、去欲存理,但人类之本性、情执之躁动,如难以驾驭的凶猛怪兽,轻而易举就会冲破各种自律、他律的笼子。人类因此,害人害已,造下恶业,痛苦不休,轮回不止。
而伟大的佛陀,悟出的八正道、四念处,如暗夜的一道阳光,正好解决了这一万古难题。
如实观照,就是正念当前,正是应对“我执”的利器,也是熄灭贪嗔痴的无上大药。
自此,轮回之轮,才渐渐被摧折……
把生命全然投入到观照呼吸、入出息念、数息法吧,这些法门看似简单,其实伟大无比。这珍贵的法门,来自伟大的佛陀。
大道本夷。
连神通都无法与观照相比,或言之,观照就是最了不起的神通自在。
观照,直接抓住了那个像孙猴子一样变化不休的心。随工夫进展,这颗心将展露它的本来面目。
往往,看起来最容易的法门,其实蕴涵了最珍贵的东西。
烦恼来时,如果你与之战,则烦恼将越战越强大,如皮球一样,越弹越高。如果你躲开,烦恼将尾随你去,纠缠你到醒梦之中;就算你一时忘记烦恼,它也会在你不请的时候登门拜访。
此时,你可以入定,暂时熄灭烦恼,让喜悦之阳光化去阴霾。但是,你出定之后呢?
而观照,是终极武器,是伐木去根之法。对待烦恼,你无须做什么,你就“纯然、客观”的看着它,它将表演得有心无力、了无趣味,最终灰飞烟灭。
但是,在开始,你还是应选取容易的观照物作为入手处:比如,呼吸。
物有始终。
很难一步登天。
观照呼吸,数息道法,等等这些法门,很了不起。
甚至都不需要你去花银子四处拜师。
甚至都没人要求你必须打坐、必须挺直腰杆、必须舌顶上腭、沐浴更衣、顶礼上苍、贡献牺牲、点香上供、跪拜磕头、诵持咒语、排除恶念……这些都不是必须要做的!
它也没有危险。不必过三关、战魔鬼,不必腰酸腿疼,不必汗如如雨,不必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必经霜历雪,单衣过冬,辟谷不食,夜不倒单……
你可坐、可卧、可站、可走,什么姿势都无所谓。当然,诸式中以坐为最安稳。这也随你喜欢、不必强求。
你不必再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要观照好呼吸就可以了。
你要做的,就是减少一些外物的诱惑,比如上网、看电视、喝酒、闲谈。
你要尽量独处。
你不要干扰它、它、它。无论那个它是什么,你只要看清它。
记住,你是台下的观众,而不要冲上舞台、把自己纠缠进剧中。观众是观众,舞台是舞台,演员是演员。
你是足球场边的观众,不是场上的足球队员,更不是裁判。你做的,就是清楚的看它们表演。
记住:不要干扰它(这个它,是呼吸,或是数字,或是其它什么什么)。
天然去雕饰,你是你,它是它,两不相干。
01,需要特别注意保暖
1、一年四季,静坐时要盖好膝盖、脚心;温带地区春冬季要盖厚毯子;夏秋季节要盖薄毯子;炎热地区四季也要盖薄毛巾被;
2、静坐时不能受“风邪”;练习者不能坐在能吹到后背风、侧面风(包括空调风)的地方。这里要说一个现象,有些朋友看了电视上在大海边静坐、习练瑜伽的图像,以为别人都是那样练的,结果自己跑到海边迎着海风静坐、练瑜伽,制造了关节病,寒病等等问题。其实电视上拍的只是为了视觉效果好看,没有人真的那样练习;
3、静坐时不能把腰部、肚脐暴露在外面;
4、静坐时颈椎后侧,大椎穴的位置遮蔽在衣服里面,不要穿露背的衣服;
5、不在温度过低的地方打坐,不在寒冷的地面上打坐;
6、刚练习完静坐,尽量不穿膝盖露在外面的裤子、背部露在外面的衣服;不要立刻吹风、吹空调,因为此时关节和穴位仍处于打开的状态,很容易吸收外界空间的寒气。
3、身体内部“活子时”出现时;
5、身体内“气动”时、脊柱发热时、丹田发热时;
6、断食期间;
8、练习瑜伽体式后;爬山或剧烈运动后;
9、大量说话后,通过静坐调气。
1、饭后一小时内不适合静坐;喝酒之后不适合静坐;
2、风大、打雷、闪电、暴雨的天气里;
3、身体极度疲倦时、大脑极度疲倦时,直接睡眠最好;
4、沉浸在情绪里,如沉浸在悲伤、愤怒里时,最好不要静坐。或者此时咨询静坐老师,应该如何调整情绪;
04,不适合的静坐地方
1、周围环境不安静、嘈杂、空气不干净的地方不要静坐;
2、让你感觉到身体紧张、心理紧张的地方不要静坐;
3、医院病房里、潮湿的地方、阴凉的地面上、阴气较重的地方时不要静坐;
4、“媒介体质”的人,身体灵敏度很高,尽量不要在人多的地方静坐;
5、不能在没有保暖措施的情况下坐在湖水边、海边、山顶、山洞里打坐;
6、尽量不在卧室的床上静坐,以免习惯性昏沉、睡觉;
7、尽量不在洗手间对面、大门正对方向、尖锐棱角的物体正对的方向、电视或者电脑正对的方向静坐。
05,静坐开始时的注意事项
1、做好所有保暖措施;
2、调整身体的姿势,舌尖抵住上颚,唇角放松;
3、不要着急进入冥想,首先放松身体1-3分钟,感受身、心、气逐渐融合。完全放松后,再开始冥想。
06,静坐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1、“还归原处”,平衡的散开身体中的气。包括意念集中、呼吸、搓手、补气、拍打等方法。我发现很多学习静坐的人忽略静坐结束后身体的还原。
2、不要立刻站起身,先放松双腿,摩擦双腿的前后内外侧、特别是膝盖部位1-3分钟,疏通下半身气血。
3、起身后行走1-3分钟。
4、一小时后再吃饭,如果口渴可以喝温水,不要饮用凉水。
5、如果静坐结束后很疲倦,最好不要外出,直接仰卧睡眠,能快速补充身体能量。
我在辟谷期间,感觉丹田跳动得非常强劲,比心跳还要强。因为在辟谷期间,全靠丹田气的运行,来保证所有的身体消耗,同时也要不停地吸收宇宙能量,所以,丹田跳动强劲。
33、我打坐时,同时感觉又热又冷,是怎么回事?
你的身体即有寒气,又有虚火。你的肝虚,肾也虚,肝属火,肾属水,阴虚火旺,导致水火不能相济,水是水,火是火,水火不平衡,就会又冷又热。多念佛,多打坐吧,这二种方法都治身体失调。你这个现象就是失调。
34、打坐过程中,丹田处跳动是怎么回事?
这说明丹田处的气聚足了。丹田气聚足了,就会把气运送到全身。
如果说心脏是个“血泵”,通过一收一放,把血液泵至全身各处循环;那么丹田就是一个“气泵”,通过一开一合,把内气泵至全身各处循环。打坐就是不断地聚气,让这个“气泵”的作用不断地加强,从而达到练功效果。
我在辟谷期间,感觉丹田跳动得非常强劲,比心跳还要强,也比平时打坐时跳动得厉害。因为在辟谷期间,全靠丹田气的运行,来保证所有的身体消耗,同时也要不停地吸收宇宙能量,所以,丹田跳动强劲。
35、打坐耳鸣是怎么回事?
耳鸣要分哪种鸣,如果是像夏天树上的蝉鸣一样,或是一种噪音,是因为肾虚,肾开窍于耳,就会耳鸣。对治的办法就是滋补肾水,肾好了,耳就不会鸣。
另一个是修到某个阶段,体内的气足了,在运行,来回地循环,因摩擦而产生的一种声音。这说明你生理的能量苏醒了,复活了。就像水管一样,当里面有水时,你一打开水龙头,里面就会发出流水的声音。
如果耳朵听到的是音乐之声,则是修行有了大长进的表现。古时候的修行人就是通过耳朵听到的各种声音,来判断此时心灵净化的程度和修行的功力。当能量上升以后产生的耳鸣,是一种功态的耳鸣。它们之间的区别在禅宗里有一个顺口溜,叫做“鼓钟初二三,琴箫出八定”。意思是说当耳朵听到鼓声、钟声的时候,说明你证到了初禅、二禅和三禅。听到了琴箫声,表示进入了四禅八定。
36、打坐时,感觉耳朵往外冒气,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种好现象。在六根关闭以前,会有能量往外流。在印度,有些人为了保存这股力量,用两个耳塞堵住耳朵,不让这股力量往外流。当一个人六根完全收回时,内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往上冲。
如果拉了之后,没有什么不舒服,人很正常,也很精神,甚至越拉越舒服,是身体有寒气,在排。是好事,等到排完,就好了,
如果拉了后,人不舒服,发虚,没有精神,是吃坏肚子了。
38、打坐中,总是流汗,是怎么回事?
如果坐中出汗,下坐即止,是因为体内有湿气,在排湿。有湿气的人,一般没感觉到热,就出汗了。出的汗也是冷汗,一摸汗,是凉的,体表也是凉的。
等排完了,就会一切正常。坐中不要擦汗,就由着它流。一擦,出静了,汗不流了,留在体内,反而不好。打完坐,下坐再擦。
身体有湿气的人,一般有如下症状:有舌苔,舌苔滑腻。舌边有齿印。有时,口水发黏。下体潮湿。大便后,用三、四张纸都擦不干净。冲马桶时,马桶也不易冲干净,总会残存一点在上面。身上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不舒服,“湿气如裹”。脚上长脚气。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中的二、三项,一般是有湿气。深层原因是脾虚,不能行水化湿,导致湿气内停。湿气的特点是“黏”。严重的,可以看一下中医,吃一些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怎么样避免身体有湿气?
一、在身体毛孔张开的时候,不要先澡。
1、比如刚从外面回来,身体很热时,不要洗澡。
2、身上有汗时,要等汗出完了,完全干了,再洗澡。
3、刚打完坐,不要洗澡。
二、避免被潮湿物品覆盖
1、如果衣服被雨淋湿了,或湿到水了,应尽快更换。
2、洗完头发后,要等头发完全干了,再睡眠。可以用吹风机吹干了再睡。
3、平时,身上有汗时,应尽快擦干。
三、避免潮湿的环境
1、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室外的木头、草地、木椅子,表面上看起来是干的,但是内里一般都很潮湿,因为夏天多雨的缘故,尽量不坐为好。
2、在潮湿的天气里,睡觉前,最好关闭门窗后,打开空调,调到抽湿一档,开上45分钟点左右除湿,然后再关闭空调睡觉。门窗最好不要打开。
39、我打坐,有时候胸口会痛,是怎么回事?
是那里有点小毛病,平时都感觉不到的小毛病,在修复那里。等修好了,就不痛了。
如果是大毛病,平时就感觉到了,不会只有在打坐中,才感觉到。打坐时,身、心都没有任何任务,处于极静状态,这时,哪里有点小毛病,就被我们感知到了。这样的小毛病,到医院里是查不出来的。或者,也不算是毛病,那里只是薄弱一些。
每个人都有身体的薄弱环节。打坐入静后,人体会自动启动修复功能,哪里有问题就修复哪里。这是打坐的好处之一。
40、打坐中应注意什么?
打坐中最应注意的是不要受风。因为在打坐中,是全身最为放松的,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是一个吸收宇宙能量的过程。如果这时候受了风,会和女人的月子病一样难治。所以,古人说,避风如避箭,不要当风而坐。
还有就是不要受惊。要在周围环境不吵闹时,再打坐。坐中是极静的,如果受了惊,易掉魂。人有三魂,掉了一魂,就会没有精神,或出现其他症状。要找大师来调整。
所以,不要受惊。也要告诉家人,在你打坐时,切匆打扰。
41、打坐后,为什么有的地方会串痛?以前没有过的。
打坐中,如果感觉到有的地方痛、痒、麻、涨、跳动,都是因为打坐后,你的气多了,但是,气聚在那里,又没有通,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气如果堵得不严重,平时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在坐中,才能感觉到。如果堵得厉害,或者对身体比较敏感的人。下坐后,也能感觉到。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一样的。
就比如一条河流,河道里有淤泥、沙石。原来只有涓涓细流时,基本看不出来水流被阻。等水流增大了,就会在淤堵处溅起水花,还会发出很大的声响。你能明显地看到。
打坐是聚气、养气的过程。平时,气少时,你根本不知道还有被堵的地方。等气足了,你才能感到。但这时,气聚得还是不够多,等气聚得更多时,那些地方就通了。这好像河道里的水流更大时,就能把淤堵的泥沙都冲走了,河流就顺畅了。
气不通的人,可以在下坐后,多按摩那里,或多活动那个地方,帮助它通。
42、我为什么下坐后,还有气感呢?
每个人都有气的,无气的是死人,气少的是病人,气足的是强人。
打坐就是为了聚气,让气比正常人多。这样,身体就好。中医说的“气血不足”,就是指这个“气”。气不足,就病了。
43、打坐中,总是有痰、放屁,怎么办?
坐中,打嗝、放屁、吐痰,都是在排除身体的代谢垃圾,等于在排毒。要自然地排出来,不要留在身体里面。
44、打坐中,为什么口水多?
这是好现象。打坐中,舌头会自然地抵住上颚,会使口舌生津。这是琼浆玉液,是滋阴的,自然地咽下,就可以了。
45、坐中,我感觉才半个小时左右,下坐后,发现自已坐了快二个小时了,是怎么回事?
46、打坐中是闭着眼的,可是看到前额很亮,有时附近有色彩,是怎么回事?
这是自性光明现前了。这是开天眼的必经之路。开天眼之前,就会看到亮光、色彩、图像等。但并不是就一定会开天眼。就像你上了高中,你就有了上大学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能上大学。功夫再高些的,有的人,晚上不开灯,也会亮如白昼。所有的物体,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在打坐中,不要追求神通。如果追求,是贪求,容易被邪魔利用。容易出偏。功夫到时,自然就会有神通。但是,神通不敌业力,神通改变不了命运,修善却能改命。所以,修善才最为要紧。
47、打坐闻到香味:是怎么回事?
48、打坐中,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打坐前期发热,是身有虚火。打坐后期,见到效果了,身体的“气”聚足了,也会发热。这是阳气充盈的表现。这种热,是暧乎乎的热,是“舒服”的热。但大部分同修打坐身热,都是因为有虚火。这种热,是烦热,是“不舒服”的热。
打坐前期,如果上坐身体发热,下坐就不热了,是在排虚火。等排完了,就好了。排虚火有多种方式,可能有黄色舌苔;喉咙肿痛;也可能脸上起痘痘;可能晚上会再次发热,热到睡不着。或到了凌晨3-4点钟,会失眠。要坚持一下,等虚火排完了,身体会比以前明显好转。虚火特别旺的人,可以看一下中医,吃一些去火的中成药。
身有虚火的人,有如下症状:
有舌苔。口臭。牙龈肿痛或出血。喉咙发干、喉咙痛,如果吃了油炸类食品、干炒食品,病状更明显。严重的,会导致上呼吸道发炎。便秘。眩晕耳鸣。眼睛干涩,容易疲劳。睡眠不好,夜间潮热盗汗,多梦。凌晨3—4点钟易失眠。
女性乳腺增生,乳房内有肿块,乳房涨痛,经期更明显。女性易做性梦。男子容易产生欲望、遗精早泄。
以上症状中,有三项或以上,是有虚火的表现。
这样的人,是因为肝火旺。一般来说,肾也不太好。肾属水,肝属火,肾不好的人,肾水不足,水不能制火,导致虚火上升。并不是真的火多了,而是水不足,不能克火,而“显”得火多了。所以,是“虚”火。
感受人中
感受全身
吸气经过两个鼻孔,吸到下面,修拙火定三脉相汇的地方。吸气,肚子不要太鼓,也不要太忍。你会发现你吸气的时候,你的肚子会发硬,稍微硬一点,就忍住。但是也不能够太胀,不要故意地去胀肚子。吸气的时候,你的下腹部会发硬,也不能故意往里憋。就是自然的,不鼓也不憋进去,就是自然。
但是吸气的时候,下丹田就会有点发硬,然后在交汇的地方,气就会从中脉进去。你会感受到整个身躯,这步是第二步。刚才说的第一步,是感受这个地方(人中)。如果这个地方你都感受不到,你都还在胡思乱想,就别练我说的这个。
我说的这个是感受整个身体的,从上到下的,整个感受到。你吸气,从这里(人中)一直到下面整个身躯,你都感受到了,包括手怎么放,脚怎么放。呼...吸...呼...你的整体身体就像一个气球。吸进...呼...整个身体是一体的,甚至呼气的时候从下面的毛孔,从你的下丹田散发出去。可以观想你的气从毛孔里散发。
吸气的时候,你还是可以用鼻子吸。呼气的时候,你观想不要用鼻子呼,用整个身体,整个身体的毛孔张开,往外呼气。
但是不能够憋气,自然的,有所控制的往外放气。呼气和吸气都很清清楚楚地觉知。这就是第二步,叫做感受全身而入息,感受全身而出息。如是训练,不断地练习。这个多练,很重要的,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
觉受与境界
那个时候,你观照你的身体,你找不到身体了。你发现你的身体已经不存在了。你的觉知观照你的身体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感觉,你就找不到身体了,你有感觉才有身体嘛。
有些人练得找不到身体了,就恐惧,马上睁开眼睛看一下还在,然后又接着练。会这样子,有些人坐着坐着身体会突然没有了,他就害怕。这不用害怕。
最后再练着练着,你的觉知越来越微细,呼吸也越来越细。如果坐得好的时候,没呼吸了。如果有人入定了,看他是不是四禅,入到四禅的时候,你拿一根非常小的头发,放到他鼻孔那个地方,看看头发动不动。如果头发还动那说明三禅。头发不动了就是四禅,没呼吸了,但那个觉知还在,那个觉知很广大的,非常广大,无边无际的感觉。那就快要到无色界了,空无边处天。
不能只修定不修观
佛法不是这样的,不赞成入这种定。当你的心静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观修,观不净观,修后面的。不修这个了,一直这样修就变成外道了。死了以后就到色界天、无色界去了。我们不修这个,我们不是这样修的。我刚才说的是外道修禅定的,修进去了就是这样的。
我们怎么修呢?就是观察身体的不净,修不净观。等你的呼吸已经静下来,越来越细了,你的觉知能力很清晰,非常清晰。然后你就开始观察身体不净,从皮肤开始观察不净观,或者尸体的九相观。这是打座的时候观的。
不要入那个定,不要去找那个“找不到无我”的感觉,“空掉了”,“听说坐久了会出神通啊”,就开始天天练禅定,这是错误的修法。我刚才说了,有些时候,修着修着身体也会找不着了,但是你不要去管它。你还是继续修你的不净观,身体有感觉没感觉,你都不要去管他。有没有觉受,或者空掉心,是不是身体空掉了,但是你都不要管。这跟你修智慧没有关系,这个时候你继续修你的不净观。
绝密:
修行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戒律,在日常中遵守。定,也在日常中练就。要修行定,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身体的障碍,最重要的就是练就双盘。
静坐,最好要修双盘,双盘的效果好。静坐是靠耐力和恒心,慢慢来。不要急,不要急于求成。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打坐通脉的次第是这样的:脚踝--脚心--膝盖--跨部--腰椎--背椎--脊椎--瞌睡--头顶。
一开始打坐的是脚麻脚痛,几月后,脚通了。然后是膝盖,然后是胯部。再后来就是脊柱了。再后来就是头部和昏睡。等这些都通了,静坐就是享受,全身软绵绵的,暖洋洋的,感觉不到身体。似睡非睡,似想非想。
静坐需要注意两方面,熬腿子和入静。熬腿子是形,是渐。入静是意,是顿。熬腿子是慢慢来的,因为身体是个障碍,需要循序渐进的去通脉。而入静可以当下进入,只要抛开身体的障碍,完全方放松放下就行。所以这两点可以分开修,最后再结合在一起。
一开始熬腿子的时候是无法入静的,只能是苦熬,慢慢熬。这个阶段,可以放开姿势的约束,通过轻松舒适的姿势来入静。等身体熬通了,就可以直接通过静坐来入静。
能入静的,不可以放弃熬腿子,姿势很重要的。一开始是障碍,到最后,就是很大的辅助。既不能,因为熬腿子而无法入静,也不能因为能入静而不熬腿子。身心,形意必须结合。
1
很多人觉得双盘很难,其实不然。只要有个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最多半年,一般人都能练就。
双盘功夫的两个标准:久,常。
一个是你一次能做多久,一个是你一天能坐几次。有的人一次可以做5-15-30-45分钟,有的一个小时,有的两个小时,等等。一般一课为45分钟,而能达到2个小时就基本合格了。就有了修行高级功法的基础。
而有的人,坐了一次,30-45分钟后,休息一下,要再做就很难了,一盘上去就很痛,一种深层的痛,无法再坐第二次。而要合格,应该一天可以盘坐N次。休息一下,照样可以盘。
顿法:就是狠下心,坐越久越好,疼痛是一阵一阵的,忍忍就过去了。缺点是,一次超限了,第二次要坐就更难。
1、一般双盘,前5分钟会痛,这个是因为没有热身,腿还没软化,就硬盘上去了。所以前5分钟会痛。这是最好是先做单盘,盘个5-10分钟,让腿先软了,再双盘。
2、前20分钟,做的会很舒服,暖洋洋的。而后面会慢慢的开始痛,而疼痛是一阵一阵的。可能脚心会冰冷,或者膝盖,或者胯部会痛。这个时候坚持住,这个疼痛就会慢慢的消退,像抽丝一样慢慢抽走。
3、之后15分钟会很舒服。
4、然后又慢慢的开始痛。最好能坚持。因为一旦放下来了,第二次要做就更难。
静坐入静的诀窍:由睡入静
不少人练习静坐,却发现很难入静。其实入静很容易,只是方法不对而已。
初级的入静,就是好比:清醒的睡着;看着自己睡觉,只要能睡觉的就能入静。姿势是关键,一开始的时候,姿势是障碍,障碍着你入静。
站着,身体紧张,疲惫,难以入静。
躺着,身体松懈,容易睡死过去,没法在睡觉中保持清醒。
所以坐着,是中道,身体既可以放松,又可以保持清醒,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但是,很多人静坐却不容易入静,为什么呢?因为太勉强了!很多人一开始静坐,可能就是双盘,单盘,散盘。双盘的,很快双腿就痛了,难以入静。
单盘的久了,双腿也痛。散盘,坐一会儿,发现腰酸背痛。累了一天了,身体很疲惫,越坐越累,眼皮发困,只好放弃了,去舒舒服服的睡觉了。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所以说身体是障碍。
如何排除障碍呢?其实很简单,从容易的开始,从入睡开始。
初级功夫:由卧入坐,由睡入静。其实,在坐和卧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就是:坐卧式。具体做法,就是在你中午午休的时候,或者晚上疲惫的时候,散盘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腰部垫好,头部有地方靠着。身体向后倒,大概45度,这个姿势介与坐与卧之间,容易入睡。
这时要做的就是入睡,由于身体的疲惫,很容易就进入睡眠状态,而在睡眠状态中,头脑依然清醒。身心完全的放松和休息,头脑一片混沌,或者有一丝的思想在混沌中漂荡。睡大概半个小时后,会感觉到后脑有热热的能量上升,头部颈部会自然的伸直,然后眼皮也开始有能量通过,变得顺畅,全身都有能量通过,自然的调整手臂,双手,之后调整背部腰部,全身软绵绵的,暖洋洋的,全身顺畅,舒服。
这个时候,你可以醒过来,或者开始静坐。醒过来的话,会觉得精力充沛,头脑清醒。
静坐的话,就坐起身来,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得到很好的休息,全身柔软,顺畅。静坐的话,脊柱会自然的伸直,双臂,双手,头部,以及身体的没个部位,都会自然的调整,由内而外的调整,而不是勉强的外在的强求的姿势。
姿势自然的到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全身轻松顺畅。然后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跟着呼吸走,调整呼吸,后面就是自己的功法了。等熟悉了静卧入睡之后,就可以慢慢的开始升级。先是拿掉头部的靠垫,不让头部有地方靠着,而只是背部有地方靠。让头部自然下垂,在这种姿势下入睡入静。也就是双腿散盘,背部靠着枕头,头部自然垂下,这样的去入睡。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个很容易就做到了。
那再下一步,就很简单了,就是背部不用靠,头部自然的垂下,让自己自然的入睡。这个也就是静坐入睡,或者说静坐入静了。再下一步,就是单盘改成双盘,去入睡了。再下去,就是双盘,脊柱伸直,颈部拔直,标准的姿势去入睡了。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睡入静,由卧入坐。关键是身心的放松,休息,身体舒畅了,解决了身体的障碍了。
有了舒畅的身体,才有入静的前提。这个就是通过自我催眠的原理,来排除身体的障碍,进入入静的方法。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时时修,事事炼,才是真正的修炼打坐。
(一)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要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二)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智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放下一切对物质的贪恋才行。
(三)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四)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世事无常,时代前行,当今社会对于冥顽不灵之人事,忍无可忍,该出手时就应该出手。这样,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动,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量广大。
(五)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六)下座观照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美好的未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坚持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感受到真正的打坐之喜!
1、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2、打坐时应面带微笑,心由小喜。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3、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在道家的《阴符经》上,有一重要口诀--'禽之制在气'。就是说练者妄念纷纷,思想不能专一,是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乱则心乱。所以修习禅定主张先练气,修习者用意念守住呼吸,把呼吸调顺了,心自然就不会再散乱。社会上许多人练多年,还是身体经常出毛病,追其原因就是自己体内的气息调顺不好的缘故。道家还有句至理名言:'天地玄珠,万气本根'。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气的重要性,任何人无论体格多健壮,体内的气息若不调顺,即是大病来临。可以说,在身心的配合下,气息能够发生万种变化。
第一种:由一数至十,再由十倒数至一,如此反复,做到呼吸时只有数字没有其他杂念。(1、2、3......10、9、8......2、1......)。
第二种:由一、二......按次计数下去,数到最后,这中间并没有杂念妄想,数字并没有差错,心念配合呼吸也就是初步的成功。(1、2、3、4......99、100......1、2、3、...99、100)。
有一点必须注意:心不要跟着呼吸进到体内,也不要跟着呼吸出到体外,只应在鼻端这一带区域觉知呼吸。数的过程中,呼吸对于风大的感受分别为风→气→息三个层次。开始时,呼吸粗,称之为风,静定后,呼吸较细,称之为气。再进一步,身心宁静,只有感觉自己内在呼吸,却听不到呼吸声音,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数了,即进入随。静坐数息时,呼吸自然,身体要放软,耳朵回转听自己呼吸。如在闹处修,听不到呼吸声,便用感觉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