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癌色变”,因为癌症给人体带来的危害远远超乎想象,查出癌症之后我们都知道,需要积极调节饮食,对于促使病情发展的食物都是要少吃的。
所谓“发物”,主要是指容易促使病情发展,以及诱发旧疾的食物。很多人认为发物根本不存在,其实发物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指个人身体无法承受的食物,比如吃完之后容易过敏的食物。
鹅肉是生活中常吃的食品,但不知从何时起被列入到发物行列,鹅肉吃进体内更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尤其是患有脂肪肝或急、慢性乙肝的人群,更应该控制好摄入量。
患上癌症之后,癌细胞会和正常细胞不断“抢夺”营养物质,这也会导致人体无法获取充足能量,使身体慢慢变差,慢慢变消瘦。所以在此期间合理补充营养物质是非常关键的,更有助于病情的康复,也有助于精神状态变好。
肉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物,但是并非所有肉都能放心吃,以下这几种,希望您能赶紧管,住嘴尽可能降低,对自身损伤。
【1】特殊部位的肉
1、槽头肉:即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颈脖肉,因为此处淋巴较多,许多病原微生物都容易堆积在此处,食用后可能会使得机体出现不适,所以不能吃;
2、羊悬筋:又叫蹄白珠,多为圆珠或串颗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人若误食,则会感染病毒生病。因此,食用前必须摘除;
3、家禽臀部肉:鸡、鸭、鹅的臀部是家禽淋巴腺体聚集处,主要用于吞噬病原菌,食用此处易导致不适,所以不能吃。
【2】患有疾病动物的肉
患有疾病或因疾病死亡的动物肉不能吃,如米猪肉、米牛肉、疯牛肉、疯狗肉等,因这些肉中含有寄生虫、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人食用后可能会导致患病,严重时可致死,故不能吃。
【3】野生动物的肉
因野生动物的病菌相对人工饲养更多,其体内毒素堆积相对家禽、家畜等也较多,食用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甚至感染未知病原体。
此外,野生动物中有许多属于保护动物,食用其肉类不仅属于违法行为,还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故不能吃。
【4】含毒素的肉
如河豚肉就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若不小心食用了加工处理不当的河豚肉,则会出现中毒症状,如口唇麻木、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可致瘫痪、死亡,故不能吃。
【6】畜三腺
不要食用猪、牛、羊等动物身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淋巴体中残留的病菌和病毒需要高温才能杀灭,普通的烹饪温度难以达到,出于安全考虑,最好不要食用这些部位。
甲状腺、肾上腺等腺体中含有较多激素,耐热,高温也不易分解,600℃以上高温才能破坏甲状腺激素,食用太多就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内分泌系统,造成身体不适。
如果误食牛的十分之一个甲状腺,羊的二分之一个甲状腺,猪的六分之一个甲状腺,就会出现中毒表现,如恶心、呕吐、腹泻。
一般正规屠宰,动物的甲状腺、病变淋巴结以及肾上腺“三腺”都是会摘除的,只要摘除了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1)耳鸣、听力减退、鼻塞、抽吸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肿块。
(2)持续性消化不良。
(3)持续性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5)疣或黑痣明显变化。如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毛、上腹部疼痛。
(6)久治不愈、伤口溃烂。
(7)乳腺、皮肤、舌或身体其它部位有可能触及的或不消的肿块。
(8)吞咽食物哽咽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9)月经期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
(10)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及黏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原因不明显的血尿。
肿瘤发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外界有很强的致癌物质的刺激,二是帮助肿瘤发生的发病条件,两者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共同组成肿瘤形成的原因。针对已知的可能致病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抑制肿瘤的发生。
(1)饮食:膳食中的致癌剂和促癌剂主要作用在肿瘤发生的促癌阶段。如饮食中的黄曲霉素、亚硝胺、动物脂肪与肿瘤的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应确立适合的食谱,不吃霉菌污染食品,减少腌制品的摄入,控制脂肪摄入量,控制饮酒量,不吃烟熏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2)吸烟:吸烟是最主要的致癌病因,其危害程度与吸烟量大小有联系,提倡戒烟,越早越好,可减少肺癌的发病率。
(3)感染:注意输血、注射、针灸等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防治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4)职业危害:长期接触某种有害物质,可产生职业癌,如皮肤癌、肺癌等。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劳动保护,可避免或防止职业癌的发生。
(5)环境污染: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增多、大量有害物排入空气和水源、被动吸收及烹调油烟,均可致病,特别是呼吸道肿瘤。要净化环境,加强治理三废,加强厨房通风,加强体育锻炼,多食含维生素A、C、E丰富的食品。
癌细胞是遗传物质损坏之后,增殖限制被解除的细胞,失去了细胞之间原本的功能性,上成为了身体的累赘,正如俗话所说:“占着茅坑不拉屎”。
癌细胞占着你身体里其他细胞的位置,却不干这些细胞该干的活。癌细胞没有攻击性,攻击力几乎为零。但是癌细胞具有侵袭性。
癌症就是一群细胞疯狂增长的细胞,因为体内的细胞DNA突变,或者内部环境改变和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细胞突然疯长,无法控制的繁殖。而且这些细胞具有侵袭性,会在全身到处跑。
癌症会导致病人疼痛,占位性病变压迫疼痛,引起局部的肿块,引起病人不适,最重要是要命。恶病质状态影响吸收正常功能,影响所有的正常功能,导致不能生活、生存,最后病人得癌症而死亡。
1、肿瘤的难治性
肿瘤细胞一旦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就会不停的增殖,并在体内不停的游走,通过血管及淋巴管转移,在环境适宜的器官中生根发芽。部分肿瘤细胞对化疗、放疗甚至靶向药物具有先天的抵抗能力,任何手段都阻止不了其生长的脚步。
2、治疗期间的痛苦
化疗过程中,药物可渗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栓塞性静脉炎,中毒性周围神经炎等。比如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可损伤淋巴系统和神经损伤,引起相应部位的肿胀疼痛。
3、所花费的钱太多
在抗肿瘤治疗的漫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持,有的病人可能会花费一个家庭所有的收入甚至举债看病。传统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基本都在医保范围大部分人尚能接受,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动辄每月数万的花费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4、晚期的疼痛
晚期患者70-80%都会经历疼痛,这种疼痛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让人痛不欲生,吃不下,睡不着,免疫力严重下降,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
“发物”想必很多人都在生活中听说过,但是对于发物却没有什么概念,从中医角度分析,发物的“发”是指“诱发”“引发”的意思。原本患病的人吃了发物之后,体内的伏邪就会被诱发,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有人说鹅肉是“发物”,所以会导致病情发作,诱导癌症的发生。其实是因为吃了鹅肉后会导致肝火旺盛,从而导致患上各种病症,甚至诱发一些慢性病。
如果肿瘤患者特别担心吃什么食品会导致肿瘤发展从而随便忌口,很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发作的更为严重。查出来之后确实需要忌口,但要懂得如何忌口,抑或者是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适当的补充食物。
1、中式咸鱼
中式咸鱼也是一般经过腌制制作而成,其中的含盐量较高就会产生亚硝酸盐,进入体内也会与胃酸产生反应,转化为极强的致癌物亚硝胺,从而就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也会刺激肠胃黏膜受损,而且也会升高血压,增加患上慢性病的风险,所以像这种终是咸鱼也是最好管住嘴。
2、高温烤肉
低频、少量吃烧烤,致癌作用不明显,但长期或大量摄入,风险便会提高。烧烤肉类可能产生的致癌物中,最典型的是苯并芘和杂环胺。
伤口所用的木炭本身就含有苯并比,在产生的烟雾中会侵入食物当中对自身健康造成损伤。肉类在烧烤的时候,油脂会滴落,发生热聚合反应,形成的苯并芘会附着在食物表面。
高温烤肉当中所含有的糖和脂肪,如果与炭火接触发生不完全,燃烧很容易产生苯并芘和杂环胺。
3、僵尸肉
但这种肉类吃多了会影响肠胃健康,从而出现寄生虫细菌病毒入侵。这种肉吃多了对身体没啥好处,所以还是要管住嘴最好。如果是家中的冷冻肉,超过半年也不建议食用。
4、加工肉类食物
像一些加工肉类食物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摄入量,因为加工肉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经过腌制烟熏发酵等多个工序。
其中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有害物质以及致癌物,这样的话就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所以也是最好减少摄入量,比如说常见的培根建议少吃。
1、多吃禽类和鱼虾
禽肉和鱼虾脂肪含量较低,利于控制热量,建议胖人增加禽肉和鱼虾摄入,适当降低畜肉比例。
吃鸡、鸭肉时最好将皮去掉。皮肤脂肪含量高达50%,可谓一口皮半口油。
2、多吃新鲜肉,少吃加工肉
常吃培根、咸肉、火腿、腊肉等加工肉类,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等癌症的风险,食用肉类时建议尽量吃新鲜的,不得不吃加工肉类时,可在开水中煮一下沥干减少盐分后再烹饪。
3、多低温烹调,少油炸煎烤
用油炸煎烤等烹调方式的时候,油温达到180摄氏度以上,不仅破坏营养还会产生大量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等致癌物,在烹调肉类的时候,建议多采用煮、蒸等方式,少用高温油炸煎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