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对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缺少叶酸可导致红血球的异常,未成熟细胞的增加,贫血以及白血球减少。叶酸是胎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孕妇缺乏叶酸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时出现低体重、唇腭裂、心脏缺陷等。如果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引起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而导致畸形。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可在怀孕前就开始每天服用100微克到300微克叶酸。
常喝酒的女性(大约是每天一杯啤酒)会增高乳癌的发生率大约15%,但是如果能够经常地注意补充叶酸,这种危险就会下降45%之多。这个研究由哈佛大学针对88000名女性所做的长达10年的研究所发现,并且发表在新一期的美国医学会期刊中(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1999;281:1632-1637)。
有关于叶酸对于女性的健康好处广受医学界注意,除了怀孕与哺乳期的妇女应该补充,它也被发现能够用于预防大肠癌和心脏病,每天补充400mcg的叶酸受到许多医界人士的建议,美国也研拟将的每日叶酸建议用量提高到每天400mcg。
维生素C与叶酸同服,可抑制叶酸在胃肠中吸收,大量的维生素C会加速叶酸的排出,所以,摄取维生素C在2g以上的人必须增加叶酸的量;抗生素类药物可影响微生物法测定血清或红细胞中叶酸的浓度,出现浓度偏低的现象。正使用苯妥英(抗癫痫药),或是服用雌激素、磺胺类药物、苯巴比妥(安眠药与镇定剂)、阿司匹林时,应该增加叶酸的摄取量;大量摄取叶酸会使服食二苯乙内酰脲的癫痫症患者产生痉挛现象。甲氧喋啶,乙胺嘧啶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较强的亲加力,能阻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中止叶酸的治疗作用。
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很少发生中毒反应。偶可见过敏反应,叶酸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一些症状包括皮疹,瘙痒,肿胀,头晕,呼吸困难。如果注意到任何不正常,就应该马上求医。个别病人长期大量服用叶酸可出现厌食,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大量服用叶酸时,可出现黄色尿。叶酸口服可很快改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不能阻止因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经损害的进展,且若仍大剂量服用叶酸,可进一步降低血清中维生素B12含量,反使神经损害向不可逆转方面发展。
叶酸之敌
水、磺胺药剂、阳光、雌激素、食品加工(特别是煮沸)、高温、安眠药、阿司匹林、酒精、紫外线可使叶酸溶液失去活性,碱性溶液容易被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对热不稳定,故应遮光,密封保存。
如果您是常喝酒的人,多摄取叶酸为好;有许多人在短期间内每天摄取1~5mg的叶酸,结果皮肤上的斑点消失了;如果您感觉到似乎要生病,或者是已经生病了,必须要摄取抗紧张感的营养补品,切记要先查看其中是否含有充分的叶酸。叶酸不足时,抗体会减少,抵抗力将减弱。
凡是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都含叶酸,通常不需另外补充叶酸。叶酸主要功能是生血,对胎儿神经和智力发育可能有作用,但不是重要的。如果您的饮食很全面,富含动植物蛋白及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如钙,铁,锌等)就没有必要补充叶酸
叶酸的定量完全用微生物方法[干酪乳杆菌,粪链球菌R(StreptococcusfaecalisR)]。由动物实验推算出的需要量是为一日0.1—0.2毫克。在医疗方面,使用达到10到20毫克,仍然没有毒性。
每日摄取量:成人的建议是400微克DFE,孕期600微克DFE。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每日1000微克DFE。一般认为,对于无叶酸缺乏症的孕妇来说,每日摄取不宜过多。必要时服用孕妇专用的叶酸制剂,而不是普通用于治疗贫血所用的大含量(每片含叶酸5毫克)叶酸。
年龄(岁)RNIUL0~65(AI)——0.5~80(AI)——1~1503004~2004007~20040011~30060014~40080018~4001000孕妇6001000乳母5001000
●RNI(推荐摄入量):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维持组织中适当的营养素储备,保持健康。
●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当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
叶酸缺乏时,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都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维生素B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表现;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
4)药物干扰。通过一碳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并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如甲氨蝶呤和5-氟尿嘧啶,可能会导致功能性叶酸缺乏的结果。原因是,这些药物能抑制叶酸通道中的关键酶,如甲氨蝶呤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5-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叶酸吸收降低也能发生类似二甲双弧、消胆胺、抗痉挛药和H2阻断剂等药物中,但这些都是在饮食叶酸摄入量较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血清和RBC叶酸的测量
与单个分子实体不同,叶酸含有一组叶酸派生物分子。血液中最主要的叶酸形式是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占总被测叶酸的82-93%。检测同时测量了其他叶酸形式,包括UMFA、四氢叶酸(THF)、5,10-亚甲基-THF和5-甲酰基-THF(图1)。
临床实验室采用的大多数方法都是自动化、非同位素方法,而这些方法依赖的是叶酸结合蛋白。叶酸结合蛋白检测同时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例如,叶酸结合蛋白对多聚麸氨酸盐(PGA)的亲和力大于对单麸氨酸盐的亲和力,而PGA能更好地与MTHF结合。检测中蛋白质数量和pH也会对结合能力产生影响。稀释线性有时也会成为一个问题。与微生物学检测相比较,蛋白质结合检测不会与抗生素或叶酸类似物发生交叉反应,如MTX或甲酰四氢叶酸(叶酸)。
虽然血清叶酸水平随着饮食而出现明显波动,但RBC叶酸检测结果反映出了更多的组织叶酸贮存量。饮食中除去叶酸后,血清水平会在3周内降低,但RBC叶酸水平在3-4个月内会保持不变。尽管实际中检测是一样的,但RBC叶酸检测包括一步对样本的分析前处理。从该检测中获得的叶酸水平是一个计算出的数字,并将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考虑在内。表1给出的是血清和RBC叶酸检测特征的比较。
其他辅助检查:
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当受试者维生素B6和B12营养适宜而叶酸缺乏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
该方法适用于叶酸原料药。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版(第一增补本),p.330。
叶酸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C?叶酸防止内皮型氧化氮合酶解偶联的作用NO是血管内皮释放的重要舒血管物质,是由血管内皮上的L-精氨酸在eNOS催化下合成的。在特定病理生理条件下,eNOS会发生解偶联现象,如NADPH氧化和NO合成解偶联。
预防卒中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公共卫生学院哈肯·德米塔斯博士等9位中美医学家联合进行的“补充叶酸防治脑卒中疗效”汇总研究,其成果刊登在英国出版的6月2日《柳叶刀》(Lancet)杂志上。对1996年至2006年国际医学界有关“补充叶酸防治脑卒中疗效”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补充叶酸能使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18%,疗程达3年以上时,风险可下降29%。文中还引用了在中国河南省林州市进行的营养干预研究,显示补充一定数量叶酸2年后,脑卒中发生风险可降低37%。
叶酸是否降低心脑血管发病成为国际医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质疑说”成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等著名医学期刊的“主流观点”。作为争论的“附属物”,多项研究表明叶酸能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柳叶刀》此次汇总研究再次证实,补充叶酸未能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却显示了显著的预防脑卒中效果。对无脑卒中既往史的人群效果更为明显。专家认为,该研究针对重大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对未来的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影响深远,该研究小组正加紧后续研究,争取早日研发出适合中国人群的防治措施。国内专家认为,中国没有推行叶酸强化食品,大众没有自觉从食物中补充叶酸的习惯,血清叶酸水平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等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中国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