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导、中科院专家林金明教授所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如下定义:
离子在单位强度(V/m)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称之为离子迁移率,它是分辨被测离子直径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空气离子直径越小,其迁移速度就越快。离子迁移率是表达被测离子大小的重要参数。离子运动速度与离子直径成反比,而离子迁移率与离子运动速度成正比,故离子迁移率与离子直径成负比。原理说明负离子示意图负离子的产生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
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自然界的负离子(也就是在身体内起好的作用和还原作用的负离子)有很大的抗氧化效果与还原力。
2、瀑布冲击,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物质分子形态转换过程。
3、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4、部分地壳岩石能够释放出一定的负离子。
5、通过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产生空气负离子。据新华网和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目前采用最新负离子转换器技术产生的负离子已达生态级,该生态级负离子即是易于进入人体的小粒径负离子。医学概述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如同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类健康同样离不开负离子,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在旷野、海滨、山村、瀑布、喷泉等地,空气中的负离子较多。而在城市,由于人类无视自然生态的平衡,忽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规律,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等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特别是现代都市,人口密集、烟囱林立、烟尘剧增,还有汽车排出的废气,空气被污染,负离子数量大大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正负离子比例严重失调。空气中大量的病毒、细菌、有害物质、有害气体及含有多种成分的尘埃,它们都带正电荷,随空气浮游在人们周围,是诱发各种疾病的根源,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小粒径空气负离子能够与其相遇、聚合后坠落,使其失去活性。现代病的症状名目繁多,有无名发烧、肢体器官酸胀、疼痛、疲倦乏力、头昏眼花、情绪波动起伏、神经衰弱失眠、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现代病正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使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然而现代医学又往往对其束手无策。
人类要具备抵抗各种病毒、细菌的防疫能力,创造健康的体魄,最重要是增强自身自然免疫力及对各种疾病的自然治愈力,使荷尔蒙生理作用旺盛。大自然能量中的小粒径空气负离子作用于人体,可以发挥强大效果。负离子能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可以调节人类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抑制老化;使肝肾功能、肠蠕动功能活化;使血液、体液的pH值呈弱碱性,促进体内废物、毒素的排泄;改善脂质、糖代谢;促进吸收消化,产生代谢激素;活化NK细胞,抑制有害菌、病原菌的增殖,防止感染。因此,小粒径空气负离子被誉为“人类空气的维生素”。作用机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理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小粒径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小粒径负离子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
临床试验表明:小粒径负离子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有较好效果,通过心电图X线发现小粒径负离子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营养不良状况。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
临床试验表明:空气小粒径负离子通过促进单胺氧化酶(MAO)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降低脑及组织内的5-HT(5-羟色胺)水平,引起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明显的生理变化,对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增加食欲。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理
临床研究发现:负氧离子能有效加强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影响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肺活量、调整呼吸频率、镇咳等。小粒径负离子还能促进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恢复粘膜的分泌功能。对哮喘、气管炎、儿童百日咳等疾病有良好效果。
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机理
首先,众多医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证明:人体细胞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OR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该畸变分子由于自己缺少电子,又要去夺取邻近分子的电子,又使邻近分子也发生畸变而致癌。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形成大量畸变的蛋白分子,这些畸变的蛋白分子繁殖复制时,基因突变。形成大量癌细胞,最后出现癌症。而当自由基或畸变分子抢夺了基因的电子时,人就会直接得癌症。人体得到小粒径负离子后,由于小粒径负离子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大量电子,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最近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抗氧化治疗对于肿瘤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是最重要的癌抑制基因之一小粒径负离子的抗氧化(还原性)作用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另外,小粒径负离子通过调节因恶性肿瘤引起的体内的酸碱失衡及氧化还原状况失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正常的细胞代谢,减轻,消除化疗的不良负作用,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
最后,由于物质文明的进步,现代家装造成现代都市家庭环境中甲醛、笨等致癌物超标,导致近几年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医学机构调查表明:现代家装污染是导致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小粒径负离子能有效消除家装污染、分解甲醛、笨等致癌物质,分解产物是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和水。
综上所述:小粒径负离子不仅对癌症有良好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从根本上预防癌症的发生,是一种标本兼治的一种自然疗法。
对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机理
负离子可加强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使血中抗体含量增加,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具有脱敏作用,专家发现给过敏性性休克的动物吸入空气负离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能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对皮肤的作用机理
在负离子作用后皮肤血管短暂收缩,继而扩张,可改善微循环和组织营养,加快上皮再生,而有抑菌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动物实验证明,吸入空气负离子可使伤口愈合速度加快20%。
对物质代谢和组织呼吸的作用机理
对消化功能的作用机理
吸入空气负离子可加强胃液的分泌,改善胃肠道的功能,增加食欲。有人曾在离体巴甫洛夫小胃上研究电离空气对胃分泌功能的影响,发现可促进胃的分泌。
提高性生活质量的机理
性爱学家劳伦斯研究发现:
1、空气负离子进入人体后能有效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趋于最佳状态,从而使血液更加聚集于性爱器官,使持久能力比平时可以增强25%。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实验证明空气负离子对切除卵巢或睾丸动物的内分泌障碍有良好的作用。能通过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功能,如提高性腺功能和改善甲状腺功能等。可改善机体的反应性,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有的停经妇女在应用空气负离子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往往有重新出现月经的现象。说明空气负离子对内分泌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释放电子,消减自由基
自由基被称为万病之源,化学上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缺乏电子,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一个自由基若要转变成水排出体外,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的负离子。所以,负离子不足会导致人体自由基增加,引起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使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杀菌功能
负离子和细菌,微生物结合后,使细菌、病毒,微生物产生结构性改变或能量转移,导致细菌、病毒,微生物死亡,不再形成新菌种。
可以加强头发的保湿度
一般情况下头发表面呈散开的鱼鳞状,负离子可以使头发表面散开的鱼鳞状收复从而使头发看上去更具光泽,同时可以中和头发之间存在的静电防止头发开叉。(目前市面流行的负离子梳子,就是利用的负离子消除静电的原理)。净化原理生态负离子有效去除pm2.5
美国环保署EPA实验室研究发现对于空气净化(除尘)而言主要有三种清除粉尘的方法:
1)布朗运动(BrownianDiffusion)——对越小的粒子,效应越强。
2)滤网拦截(Interception)——对越大的粒子,效果越好。
3)负氧离子中和沉降(ionNeutralization)——对越小的粒子,效果越好。
2、联合国空气环保领域的众多专家研究证实,生态级负离子(小粒径负离子)可以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空气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尘,甚至1微米的微粒,从而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态级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源于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并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实验证明,飘尘直径越小,越易被负离子沉淀。
4、中科院专家、清华大学博导、教授林金明先生编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多次讲到:
当室内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对可入肺颗粒物PM2.5效果极佳。所以在含有高浓度小粒径负离子的空气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
6、2011年12月27日日本国家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日本东邦医科大学的浅申莳博士、日本大学的中川正吉博士等数专家发布研究结果证实:生态级负离子是室内环境应对PM2.5最佳方法。
负离子具有洁净空气的作用
抑菌、除菌作用:负氧离子具有较高的活性,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原生质活性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菌杀菌的目的。在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环境中,经测定,空气中霉菌、细菌数可降低90%以上。
除臭作用:空气负离子能与空气中的有机物起氧化作用而清除其产生的异味,因而具有清洁空气的作用。作用影响空气维生素—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香烟等产生的活性氧(氧自由基)、减少过多活性氧对人体的危害;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雷雨过后,空气的负离子增多,
1、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负离子还可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2、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据学者观察,负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负离子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患病人的病情恢复。
5、促进机体氧化还原过程,能激活体内酶系统,促进体内合成和储存维生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中乳酸含量、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负氧离子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功能,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
除此之外,空气负离子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如果我们每天吸入适量的负离子,持之以恒,对健康大有裨益:使人精力旺盛,消除疲劳和倦怠,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消除神经衰弱。降低疾病发病率,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在负离子作用下,可使骨骼的兴奋性增加,运动时值降低,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特别是对一些需迅速反应的项目,如短跑、游泳等。
负离子对身体的影响
负离子浓度对应效果表《负离子浓度对应效果表》
环境场所负离子浓度与人类健康关系度
森林瀑布:1万-2万人体具有自然痊愈力
高山海边:5000-1万杀菌、减少疾病传染
乡村田野:1000-5000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菌力
旷野郊区:100-1000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菌力
公园:400-1000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菌力
城市公园:400-600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街道绿化地带:200-400微弱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城市房间:100诱发生理障碍头痛失眠等
楼宇办公室:40-50诱发生理障碍头痛失眠等
工业开发区:0易发各种疾病
以上数据由台湾科技大学叶正涛教授收集整理。表中负离子浓度单位:个/cm3自然生成方法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被电离的情况下会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呈离子状态。自然生成的负氧离子大多都是小粒径的负离子,其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雷电、风暴、宇宙射线、放射性物质等都会使周围的空气电离,生成负离子。雨后的空气之所以会特别清新,就是因为雷电会使空气电离,从而产生大量的生态级负氧离子。
2、水的喷筒电效应(也叫勒纳德效应)森林中溪涧的跌失、瀑布的冲击等使水滴破碎,水分子破解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捕获这些电子便会成为小粒径负离子。这也是瀑布、海滨、喷泉等周围负氧离子浓度特别高的原因。
针叶植物尖端放电针叶植物的“尖端放电”效应会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负氧离子;另外,一些树木和花草所分泌出的萜烯类和芳香类物质能促使空气电离产生丰富的负氧离子。人工方法1、紫外线照射法:从石英汞灯产生的紫外线可以电离空气,其电子通过光电效应在附近的金属或灰尘粒子上产生,由附着形成产生了负离子。这种紫外线同时还产生臭氧。
2、热离子发射法:当金属等某些材料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会发射出电子,发射的电子数由热离子发射特性和温度决定。这些被发射出的电子通过对氧和小灰尘粒子的附着产生离子。用这种方法产生的负离子大多数是大的带电离子,只有小部分是对人的生理能起活化作用的小离子。
3、放射性物质辐射法:放射性物质可用来产生空气负离子。其中放射α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索是最有效的离子发生器,如钋210的一个α粒子,可以产生约150000个离子对,它可以把氮和氧的电子排除出来。在所得的离子中,负氧离子占绝对优势。
4、电荷分离法:当细微的灰尘粒子被吹经空气管道时,便会发生电荷分离现象。进入空气管道的灰尘粒子与管壁接触,失掉一个电子,电子附着到其他粒子上便形成了空气负离子。
7、电子释放法:此类技术一般采用直流负高压作为电子释放源,电子释放极采用纳子富勒烯等具有超导特性的材料,而周围物体、大地等对于负极来说具有很高的正电位,就相当于发生器的正极,基于电位差值,电子通过释放极高速向空间喷射,以30cm距离测定,一般可达106个/cm3,浓度高的可达107个/cm3,负离子浓度一般较高,扩散性能较好,没有臭氧、正离子等衍生物。发生器的电极有单个、双十、数个等不同数目。实际应用临床应用
负离子在临床上防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我国已有负离子类的家用医疗器械,开始将负离子应用于临床及保健。近年来应用小粒径空气负离子的临床治疗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
2、循环系统疾病
空气负离子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肌营养不良,扩张周围血管,有明显降血压作用。陈庭仁等治疗高血压53例(病程1-10年),其中收缩压>21.3kPa32例,舒张压>12.7kPa40例,治疗10-40次,疗后血压降至临界范围内或其下50例(以18.7-21.3/12.0-12.7kPa为高血压临界标准),有效率94.34%,头痛、头昏等症状及睡眠均有改善。刘明顺等治疗冠心病35例,脑梗塞27例,虽显效病例较少但能明显缓解和减轻症状,总有效率为90.7%。刘明顺等在应用空气负离子治疗的同时配合静滴胞二磷胆碱(300-600mg/次)治疗脑梗塞40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显效:患肢肌力提高级例有效患肢肌力提高1-2级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实验证明吸入空气负离子能降低血钾、血脂和血糖含量,增加血钙含量。杨存旺等应用空气负离子治疗高脂血症65例(部分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每日2次,30日为1疗程,并停用降血脂药物。疗后甘油三脂降低明显,下降幅度≥1.13mmol/L27例;1.13-0.57mmol/L23例;0.55-0.23mmol/L11例;≤0.23mmol/L4例。以>0.23mmol/L为有效,总有效率93.8%。血清总胆固醇也有降低,头昏、失眠、乏力等症状均有改善。由于本疗法安全无副作用,尤适用于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
3、神经系统疾病
4、五官科疾病
空气负离子对鼻腔及咽喉部粘膜是一种良性刺激,对鼻炎及咽炎等均有一定疗效。实验证明空气负离子具有脱敏作用,对变态反应疾病产生有益的影响,对过敏性鼻炎疗效尤为显著。唐军凯等报道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平均治疗13.4次,痊愈(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基本消失)11例;显效(症状明显减轻)11例;好转(症状较疗前减轻)11例;无效5例,近期有效率87.5%。3-7个月后随访36例,未复发的22例,占随访人数的61.1%。陈庭仁等报道治疗过敏性鼻炎136例,显效39例,好转6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9.7%。治疗肥厚性、萎缩性鼻炎42例,治疗次数5-52次。显效17例,鼻塞近于消失有效20例,鼻塞减轻;无改善5例,总有效率88.1%。
5、其它疾病
空气负离子对代谢及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及外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皮炎、湿疹、烧伤、烫伤等均具有一定疗效。章太戊等报道治疗周围性白细胞减少症20例,每日1次,每次1小时,1个月为1疗程,疗后白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长,白细胞总数均值由疗前增至3818,总有效率85%。何怀报道治疗经久不愈的连续性肢端皮炎2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伤口愈合,1年后随访未复发。黄长水等报道治疗烫伤30例,烫伤面积30-300cm2,疗前局部清创,暴露创面,每日1次,每次1小时,1次治疗后疼痛减轻,渗出液减少,创面干燥,3-4天后红肿消退,薄痴形成,5-15天全部治愈。另据报道空气负离子遏制动物移植肿瘤的生长,因此预计在防治人类肿瘤方面将得到应用。
环境领域应用
由于负离子木地板环保性能优越,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昧,市场上自2008年后陆续出现了很多品牌的木地板也叫负离子木地板,这些品牌往往不具备负离子木地板生产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固此类品牌的负离子木地板,都不能实现甲醛零排放,它们只是概念型的负离子木地板。医学应用史19世纪末,德国学者菲利浦·莱昂纳德(Philip.lionad)博士第一次在学术上阐述了负离子对人体的功效。
20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大学的A.P.Kragan教授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创了离子生物效应的微观研究与实验,Kragan教授做了大量的动植物和人体试验。发现负离子具有延长生物寿命1/3的功能。
1932年美国RCA公司Hams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我国1978年由伊朗的沙啥瓦特博士引进一台电子仪器——生物滤器(biologicalfilter),即我国负离子发生器的前身;
2010年济南新活电器有限公司成功研发负离子转换器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专利技术,突破传统负离子生成技术瓶颈,可以生成等同于大自然的小粒径、高活性生态级负离子。开创了负离子生成技术的生态时代。产品鉴别1、仪器检测:由于小粒径的负离子具有活性高、迁移距离远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看负离子的迁移距离来鉴别,具体操作如下:取负离子产品一台,在没有风机外吹的情况下,用负离子检测仪检测,只能在负离子发射口15-30公分处检测到负离子,在1米以外的地方就检测不到的属于大粒径的负离子。在3-4米的地方仍然能检测到负离子的属于小粒径负离子。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在没有风机外吹的情况下检测,其结果才准确、可靠。
自然疗法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如食物、空气、水、阳光、及体操、睡眠、休息等有益于健康的因素,以此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艺术。自然疗法起源于18和19世纪的西方替代医学,但这一术语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其哲学指导思想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医学中的希波克拉底学派。
自然疗法深信机体的自愈能力,在其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任何削弱机体自愈能力的的医疗手段。教育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应用自然和无毒的改变周围的生活环境,从而达到健康与长寿。
负离子疗法的特点
负离子治疗是现代医学疗法之一,从负离子自身的特性,作用机制和治疗作用,结合其长期临床应用的总结,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述负离子治疗的特性。
一、整体性
人们在接受负离子治疗时,就是使身体置于负离子环境空间中,负离子进入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生物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对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和代谢系统等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可见负离子治疗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组织、器官或某一个系统具有治疗作用,因而它是整体性的,产生全身性作用,全面调理,防治疾病。
二、基础性
细胞功能状态的好坏及内环境的恒定是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健康的基础。负离子治疗可改善细胞的新陈代谢,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负离子治疗使机体的内环境保持和恢复“恒定状态”,其作用具有基础性。
三、自然性
负离子治疗是通过人工设备产生负离子场作用于人体,负离子治疗时,治疗仪周围产生的空气离子流,既改善了机体外环境,同时也调节了内环境,促进了自我抗病能力,提高了“自然治愈率”,达到了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与治疗药物相比,避免了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顺应了自然治疗的先进理念。
四、便捷性
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治疗设备日趋小型化,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更加适合社区医疗或家庭自我治疗,大大方便了患者。
五、前瞻性
当今许多疾病仍以药物治疗做为主流治疗的同时,其给人类带来的损害却越来越猛烈,不容回避的不良反应,极其昂贵的治疗用药等许多现实问题日渐突出,“万病不离药”的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否认。选择既有效,又安全、经济的方法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成为现代医疗的趋势,负离子治疗从作用机制和设备特点,都顺应了这种趋势,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和电子工业的日新月异,其前景更被看好。
六、普及性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人们的健康水平遇到挑战。全球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社会发展越不平衡,健康问题越突出。我国亚健康人群的急增,“成人病”发病率不断提高既是佐证。负离子疗法对亚健康的调节,对“成人病”的预防为这一广大人群提供了综合方法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又因其具有保健和治疗的双重功效,使其具备了广泛普及应用的前景。
负离子疗法的优势
一、负离子疗法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用药品种增多及用量加大,带来的副作用不言而愈。负离子治疗的积极参与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负离子治疗与降压药、降糖药协同作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了这些药物用量及其副作用。
二、负离子疗法符合高血压“长效平稳”的降压原则
负离子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在降压的同时可降脂、降粘,作到“长效平稳降压,全面改善组织器官功能”。
三、负离子疗法治疗与预防一体
当人体的这种自然自愈力下降时,就出现了疾病和衰老,所以增加人体自然自愈力是修复疾病的关键。小粒径负离子正是通过增强人体自愈力,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从而帮助人体战胜疾病。自愈力如同大树的根,根壮叶就茂。只要树根强壮了,全树冠所有枯黄的叶子都会一齐变绿。自愈力增强了,全身所有的病都会一齐得到治疗。这也是小粒径负离子作用范围广的原因。长期生活在高浓度小粒径负离子自然环境中的居民都能获得健康长寿,因为小粒径负离子对人体健康的改善是通过修复人体自然治愈力来完成的,而自愈力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临床实验证明,小粒径负离子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活化网状内皮系统,即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机体反应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这都是自愈力的重要部分。实验证明小粒径负离子可增加脑吗啡作用,而脑吗啡本身就是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菌,溶解肿瘤等抗病功能。小粒径负离子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60万亿个组织细胞内和140亿个脑细胞内,参加细胞内生物电活动,为细胞内充电,调整细胞膜离子运转机制使之正常化,增强细胞内能量代谢,参加细胞核的基因自主修复、参加细胞离子平衡,从而达到全面活化细胞的作用,提高机体自然自愈力,这是小粒径负离子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