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辅食喂养指导手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婴幼儿喂养指南”编写而成,为家庭科学喂养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辅食营养基础知识篇,聚焦婴幼儿辅食喂养常见问题,以一问一答形式展开,方便家长学习查阅。
烹饪喂养实践篇,根据宝宝成长特点,按月龄划分食谱,提示宝宝每个阶段的食物总摄入量,更提出一日饮食和一周饮食安排,给家长提供喂养方向。食谱按营养科学搭配,还配有视频指导,新手家长也能轻松学会。
总策划
李志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员
汪之顼,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主编
姚魁,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全民营养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版《劳动实践:烹饪与营养》主编。
李玲,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山东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宝宝出生后前1000天是生命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科学喂养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为其一生奠定营养基础。如何为宝宝科学合理添加辅食,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难题。
你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必须要给宝宝添加辅食吗?
为什么要给宝宝添加辅食?
不及时添加辅食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如何降低食物过敏风险?
辅食添加中宝宝出现不适反应怎么办?
导致宝宝不爱吃辅食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
……
书中不仅总结了婴幼儿辅食喂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还根据月龄划分,为家长提供了操作性强的食谱,不同阶段的宝宝,每周饮食应该如何安排?书中也都为您贴心整理出来。通过扫码可以查看视频制作过程,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学会。
序一
满6个月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可以持续保障婴幼儿能量供给和营养素补充。指导儿童家长和社会公众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普及婴幼儿喂养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妇幼健康工作者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的重要使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是国家级妇幼保健专业机构,是全国性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多年来,妇幼保健中心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制定妇幼健康法律法规、政策、规划、项目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建议,组织制定妇幼健康技术方案、指南和标准,并在妇幼人群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婴幼儿辅食喂养指导手册》(下简称《指导手册》)的策划和编写工作。这本《指导手册》聚焦婴幼儿辅食喂养常见问题,阐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婴幼儿喂养指南”的核心信息,为家庭科学喂养提供了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体现了专家团队关心关爱婴幼儿健康的社会责任与专业担当。
希望这本《指导手册》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家庭科学喂养婴幼儿的意识和行动力,帮助家庭做好儿童从母乳喂养到家庭膳食的良好过渡,实现知行的契合,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李志新
一般情况下,当婴儿满6个月时,母乳为婴儿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能再随宝宝生长同步增加,而且宝宝也到了需要学习吃饭的时候。所以,“喂养指南”建议,宝宝从6月龄开始,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就应该开始(且必须开始)添加母乳以外的其他食物,我们常常称这些食物为辅食,这就是所谓的辅食添加。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对于宝宝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给宝宝及时添加辅食的目的,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补充能量和营养素的缺口,这个前面谈到了。二是让宝宝学习吃饭。满6个月时也是宝宝吞咽、咀嚼、舌头运动以及上肢精细活动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就该开始学习吃饭了。三是感受食物。这个时候宝宝需要通过其灵敏的嗅觉、味觉,开始去感受各种食物的滋味、气味、口感等,要知道这些食物就是他们未来赖以生存的膳食基础,这对宝宝形成对食物的爱好、未来养成良好膳食习惯都是极为关键的。四是帮助宝宝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及时形成耐受。研究显示,对于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不是躲得远远的就不会过敏,反而要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接触,形成耐受,就如同让宝宝经历冬天的锻炼才可以更抗冻一样。
当然,强调满6月龄后开始添加辅食,是为了让宝宝充分获得出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好处,这是对绝大部分各方面都正常的儿童提出的。但是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医生可能会提出提前添加辅食的建议,比如婴儿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判断其原因是仅依靠母乳喂养,预计不能改善生长发育迟缓;或者由于妈妈孕期营养不良,婴儿在满6月龄前出现了严重的铁营养缺乏或明显的贫血,需要通过辅食来补充铁营养。实际上,婴儿在满4月龄后就基本具备了接受辅食的条件,比如可以坐稳,看到大人吃饭,宝宝会表现出想吃的欲望,胃肠道也具有消化淀粉的酶活力。这就是医务人员交流时常说的,4~6月龄时可以添加辅食。但是,在满6月龄前的任时点添加辅食,都会损失纯母乳喂养带来的好处,这是迫于某些医学状况而不得已做出的类似药物治疗的个体化举措,需要医务人员视情况而定。研究显示,提前添加辅食,婴儿的母乳摄入量会明显减少,肥胖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不管是满6月龄后开始添加辅食,还是由于特殊原因适当提前添加辅食,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辅食添加要遵循逐步引入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颗粒状、半固体、固体食物;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每一种新食物适应2~3天,然后逐渐尝试其他新食物,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从辅食添加的步骤来看,所谓“第一口辅食”并不是一个需要十分介意的事情。不管第一口食物是具体哪一个品种,它们都应该是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喂养指南”提出,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或米粉,
举例的三种食物品种的顺序,与以往版本的婴幼儿喂养指南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我们担心给宝宝吃肉会增加过敏的风险,但新的研究证据提示,我们不需要刻意延迟肉类食物的引入。“喂养指南”建议,每2~3天尝试增加一种新食物。按照这样的节奏,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或米粉,都属于宝宝第一口辅食的范围。
至2岁时,宝宝基本可以坐上餐桌,开始食用基本接近于成年人膳食结构、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幼儿平衡膳食。辅食添加的总目标,就是顺利完成这个膳食过渡。
汪之顼
辅食喂养基础知识篇
什么是辅食
什么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
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对宝宝有影响吗
添加辅食的时候为什么要继续母乳喂养
辅食添加后母乳喂养次数及喂养量如何把握
给宝宝吃的第一口辅食是什么
什么样的食物可以选择作为宝宝辅食
哪些食物是含铁丰富的食物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如何吃
如何给宝宝选择米粉
如何准备米粉
给宝宝喂辅食,用奶瓶还是用勺子
辅食添加的原则有哪些
如何训练宝宝的进食技能
辅食如何完成由细到粗的过渡
宝宝没长牙,就得一直吃泥糊状食物吗
如何用小勺喂养宝宝
宝宝对辅食“闹情绪”怎么办
宝宝辅食的添加有顺序吗
辅食添加,汤汤水水的食物要少吃
什么时候给宝宝添加鸡蛋
怎么给宝宝添加鸡蛋
辅食添加需要哪些烹饪器材及工具
怎样给宝宝吃蔬菜、水果
宝宝要长牙了,怎么准备食物
如何给宝宝制作肉类辅食
宝宝已经添加辅食了,为什么体重反而增长慢了
7~24月龄婴幼儿食物如何做到多样化
不同月龄宝宝各类食物推荐量是多少
儿童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晚一些添加辅食,是否可以预防食物过敏
婴幼儿食物什么时候可以加盐
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钠能否满足婴儿的需求
辅食不加盐,宝宝会不会缺碘
如何看标签,揪出宝宝饮食中的“隐藏盐”
宝宝的辅食如何做到少加糖
宝宝辅食要不要加油
哪种油比较适合宝宝
辅食如何添加油
适合婴儿辅食烹饪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回应式喂养
如何进行回应式喂养
如何培养宝宝自主进食
辅食添加中宝宝出现不适反应怎么办
辅食添加过程中出现的便秘如何饮食调理
辅食添加后,宝宝大便变稀怎么办
宝宝进食的食物安全如何保证
家庭自制婴幼儿辅食如何确保安全卫生
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进食意外
辅食,应该自制还是购买
如何回应宝宝“饥饱”
宝宝不爱吃辅食怎么办
如何监测辅食添加是否合理
如何做到吃动平衡
各类食物的营养及搭配技巧
(一)谷类、薯类及杂豆类
(二)蔬菜、水果类
(三)畜禽肉及水产品
(四)蛋类及其制品
(五)乳及乳制品
(六)大豆类及其制品
(七)坚果类
烹饪喂养实践篇
6个月:添加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循序渐进接受辅食
6月龄宝宝身长体重标准
6月龄宝宝辅食特点及每天总摄入量
6月龄宝宝一日饮食安排
6月龄宝宝一周食谱安排
6月龄宝宝辅食制作方法
补铁米粉糊
土豆泥
胡萝卜泥
蛋黄米粉糊
猪肉米粉糊
鸡肝泥
油菜泥
豌豆泥
苹果泥
7~9个月:从颗粒感的泥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练习宝宝的咀嚼能力
7~9月龄宝宝身长体重标准
7~9月龄宝宝辅食特点及每天总摄入量
7~9月龄宝宝一日饮食安排
7~9月龄宝宝一周食谱安排
7~9月龄宝宝辅食制作方法
补铁鸡肝青菜粥
菠菜蛋黄星星意面
牛肉彩椒粒粒面
鸡肉蔬菜蝴蝶面
西蓝花土豆猪肉泥
菠菜蛋黄泥
蔬菜香菇粥
蛋黄豆腐泥
杂蔬三文鱼粗泥
虾末蒸蛋
番茄土豆鳕鱼泥
香蕉牛油果泥
10~12个月:给宝宝添加碎块状食物,增加食物种类,辅食量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