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要好的河南朋友,最近来广州出差。
昨天我们早早就起床,一起去吃早饭,我特地找了家开了多年的河南小馆子,请她吃家乡菜。
我俩一人叫了碗胡辣汤,配上芝麻烧饼,再来点肚包肉、小凉菜。
那个胡辣汤,朋友尝了一口就说地道,牛肉高汤打底,芡汁薄薄的不糊嘴,胡辣味厚重而不干呛。
喝完发了一身汗,落到胃里很久很久还在持续散发温暖,特别酣畅痛快!
我还开玩笑:这汤感觉能治感冒。
朋友颇得意地回答:还真可以,我们要是着凉感冒,不太严重的话,喝碗胡辣汤就好得差不多。
哇,这来自中原的神秘治愈力量,我必须掌握,趁着朋友在,让她给我把把关。
胡辣汤
胡辣汤,是当之无愧的河南省省汤,没有它河南人的早饭都不香了。
不管吃油条、油糕、菜角,还是水煎包、烧饼,都得搭碗胡辣汤,甚至还能跟豆腐脑两掺。
河南的胡辣汤江湖,门派众多,其中最主流的是两个中心起源地:周口市逍遥镇和漯河市北舞渡镇。
逍遥镇属于浓香派,滋味霸道;北舞渡镇则是清香派,绵润温柔。
其实啊,大到每个市县镇都有自己特色的胡辣汤,小到每个河南人都有自己青睐的胡辣汤小店。
这主要是因为胡辣汤所用香料和中草药极多,少则八九种,多则二三十种。
香料的种类与配比不同,造成了胡辣汤的千变万化,但再怎么变,依然是胡椒味最突出。
在家做可以只用最基础的8种香料,操作友好,味道很还原。
底汤可以用牛肉或羊肉高汤,也可以用清水。
但我试过之后发现还是得高汤才好喝,高汤有脂肪,能让各种香料融合度更高,香味更醇厚。
胡辣汤跟很多河南烩菜一样,什么都能煮。
以素菜为主,木耳、金针菜、面筋、豆制品、红薯粉条、花生米、素丸子等,朋友说夏天还有放西红柿的。
如果只用素菜就是纯素派,豪华点则会加牛羊肉、肉丸子,如今还有加鲍肚翅参的顶奢版。
不过胡辣汤终究是平民食物,价廉味美才是常态。
很多南方人喝惯了清澈见底的汤,理解不了胡辣汤怎么还要勾芡,黏黏糊糊的。
勾芡一来可以增加饱腹感,二来顺便消耗洗面筋剩下的淀粉水,是种物尽其用的民间智慧。
况且洗面筋的淀粉水,煮汤薄而滑,汤不会坨不会泄,还挺加分的呢~
记得之前我跟朋友在香港读研的时候,一起去街边吃碗仔翅。
她说这好像老家的胡辣汤啊,但没有胡辣汤够味。
还当场发下宏愿——以后要在香港开一家胡辣汤店,如今提起又是好笑,又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