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总体计划执行良好,各子课题有序展开,阶段性成果超额完成。
项目执行步骤,分为两步走,首先是做好每个省级政区地域的各个府厅州县《编稿表》,以邹逸麟教授主持新修《清史·地理志》为基准,进行地物要素的遴选、考证,确定性质,并寻找今地;其次是依据《编稿表》正编、辅编的内容,遵照统一图例注记符号,在标准的地理底图上绘制清史地图(CorelDraw,ArcGIS)。
项目分为四个子课题,进展如下:
子课题1:负责人华林甫,分工范围为北方六省,即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目前正处在宣统三年《编稿表》的撰写阶段,直隶省已完成《编稿表》,绘制了全省图、中部放大图、顺天府图、京师图、避暑山庄图。山西《编稿表》已接近完成,陕西、山东《编稿表》已完成一半,河南、甘肃《编稿表》正在进行。为了克服直隶省北部资料少、难度大的问题,专门啃硬骨头,首席专家华林甫指导完成了一篇硕士论文《清代直隶北部政区边界研究》。
子课题2:负责人为段伟,分工范围为南方十三省,即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共10位专家进行研究、编绘。目前正处在宣统三年《编稿表》的研究撰写阶段,浙江省已完成《编稿表》,绘制了全省图;广东、甘肃《编稿表》初稿已接近完成;四川、贵州、云南均完成了《编稿表》初稿一半,江苏、安徽、江西各完成两府《编稿表》初稿,台湾已完成一府《编稿表》初稿,广西完成了三府《编稿表》初稿,福建、湖北《编稿表》也正在进行。为了做尝试,首席专家华林甫指导完成了一篇博士论文《清代浙江省政区边界研究》,2014年度获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优秀论文。
子课题4:负责人为王汶,本阶段的研究目标是在充分收集、利用清史文献与清代舆图等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清代地理数据处理标准规范。为此,已经完成了《清代地理信息编码与数据处理规范》,这是一个可以为类似工作提供指导参考的行业标准规范。与此同时,也研制了本项目的图例注记符号。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最近,子课题2负责人段伟副教授赴台湾访问中研院,与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执行长范毅军研究员及课题组同仁交流,做学术报告。承担东北地区任务的专家任玉雪,今年五月份赴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收集了很多清代东北地区传统地图。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首席专家于2013年10月赴石家庄参加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德国柏林庋藏晚清直隶省县级舆图的学术价值》。承担蒙古部分的专家,参加了内蒙古大学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挂牌仪式,并做主题发言。负责广东部分的王荣,2013年9月参加在广州举行“环南海历史地理与海防建设论坛”。此外,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学术会议。
同样重要的,是课题组内部会议,除了项目开题会议之外,还召开过多次。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已发表的论文,除了上述《清代地理志书研究》之外,还有五篇:
华林甫《顾炎武地理考据得失论——纪念顾炎武诞辰四百周年》,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4辑,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3期。
段伟《清初淮扬总督名实考》,载《历史地理》第28辑。
胡恒《厅制起源及其在清代的演变》,《文史》2013年第2辑。
胡恒《清代甘肃分征佐贰与州县分辖》,载《史学月刊》2013年第6期。
刘传飞《清代新疆建省前镇迪道部分职官、建置考》,载《西域研究》2014年第2期。(说明:刘传飞系首席专家华林甫指导的博士研究生)
已经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报送《工作简报》八期,主题分别是:开题报告,开题会议纪要,关于《编稿表》编纂和感想,《<清史地图集编稿表>则例》,关于《清史地图集》的若干决定,北方地区专家组会议纪要,南方专家组第一次会议简报、南方专家组第二次会议简报。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研究工作中,我们遇到五大难题:
1、政区界线考证、认定困难。因课题设想要超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从而拟绘出宣统三年县级政区界线,于是遇到了万水千山的重重困难。地理志书记载的四至八到根本不管用,学术界通行的县界逆推法我们也不敢用(因为谁也保证不了对史料能竭泽而渔),于是只好我们自己来摸索。以直隶永平府为例,我们“动手动脚找材料”,千方百计寻觅文献史料、舆图资料,在卢龙、迁安、临榆、抚宁、昌黎、乐亭诸县的晚清地图上,找出边界上叁百来个小地名(村庄、山岭等),然后对照今天的大比例尺地图,找到今地位置,于是连点成线(县界从两侧村庄中间穿过),绘出该府完整的县界、府界、省界。对于围场厅厅界的复原,用的是最笨的办法:找来晚清唯一一部厅志,把厅志记载的所有地名都标在地图上,于是四周边界自然呈现。像永平府这样的府级政区,清末有两百多个,已经遇到的困难极大,将要遇到的困难更会千差万别。
改进措施
研究心得
本课题的顺利完成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编稿表》基础上,有了齐全的《编稿表》,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故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在做《编稿表》;做完《编稿表》正编、辅编,即可绘图。同时,需要责任单位的支持,底图获取、地图设计环节离不开制图单位的协助。回过头来看以前的纯文字研究,无论专著、还是论文,技术环节如履平地,相对而言就容易得多了。
⑤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清史地图集》在完成初稿之后,我们所绘清史地图只是初稿,尚无法出版。下游的地图出版环节多、很复杂,地图编辑、版式设计、地名排版、编辑审校、装帧设计、印制装订等等经费,均还没有着落。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①代表性成果简介(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等)。
1.邹逸麟《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始末及其学术意义》,收入华林甫主编《清代地理志书研究》第1~17页。本文为邹先生于2010年4月7日在台北中研院史语所的演讲内容,回忆他追随谭其骧院士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历程,为我们课题组今天编绘《清史地图集》提供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使我们少走弯路,例如谭图更换四次底图的教训非常深刻,而制度建设的经验尤为可贵。
5.胡恒《厅制起源及其在清代的演变》,中华书局《文史》2013年第2辑。厅制是明清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由明代同知、通判的分防而有厅之雏形,由分防同知、通判具有专管之地而具厅之实质,由援例添设而形成厅之制度。对厅的判断,应以是否具有“钱粮”和“命案”之权作为核心指标。清代在职官设置上的定额观念促成了府县分辖体制的形成,也是清代厅制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内在动因。本文理清了清代“厅”这一政区形式的起源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职能演变问题,确定了清代厅的判别标准,为进一步精确考证厅的数量、分布提供了基础。
②阶段性成果清单(请填写下页表格),要列出全部成果目录。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
形式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始末及其学术意义
邹逸麟
论文
华林甫主编《清代地理志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14161
2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陕西省修订意见
许鹏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11329
3
将军大臣所统曰城—清代乾隆以降东三省、新疆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