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及特别节目《新时代新亚运》聚焦象山,度感受“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气韵,全景式探访了象山两座亚运场馆——宁波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和宁波象山亚帆中心,一起去看看吧!
半边山沙排中心
最美海岸动感沙排打造海洋运动中心
《朝闻天下》报道截图
特别节目《新时代新亚运》报道截图
位于浙江宁波的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占地共90余亩,总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座主场馆、一座副场馆、5片热身训练场地等配套设施。其中,主场馆整体造型呈c字形,半开放式,中间的部分为比赛场地,四周环抱型建筑共有三层,分别是后勤、竞赛、媒体等工作人员办公区。场馆面向大海的方向敞开设计,距离海边仅数百米,使观众在观赛时能面向大海,拥抱美妙的阳光、沙滩和海风,在欣赏紧张、刺激比赛的同时一览波澜壮阔的海景。
此外,观众的坐席是随机分布的蓝白相间颜色,象征着蓝天、白云、大海的象山图景,提升了场馆整体的活力。作为沙排比赛的永久性建筑,主场馆能经受住海风的侵蚀和台风等恶劣天气,不仅能保障比赛期间运动员安全、安心竞技,还能在亚运会之后发挥运动、休闲、旅游等多功能。
总台央视记者唐国荣:这里是宁波半边山沙排中心的主场馆,场地现在沙子覆盖的面积是1200平米,其中在比赛期间,场地中间会被围起一个16×8米的比赛专用场地,那么在我的身后,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的就是赛前的一个筛沙工作。我们都知道沙滩排球比赛最重要的就是沙子了,在这一块已经筛好的沙子上面,我们随便抓起一把,能够感觉到这些沙子的质感是非常的细腻,非常的柔和。
据了解,本次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的沙子是从海南文昌专门选运而来,比赛对这些沙子的大小、色泽、颗粒度和棱角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宁波象山本地的沙滩沙子由于含泥量较高,遇水后容易粘在手上,且颜色偏黄,因而不适宜比赛。这些从海南运来的沙子共3500多吨,被分布在7块场地上,沙子颗粒的直径基本都控制在0.5-1毫米,颜色介于黄白之间,柔和不刺眼。按照比赛的要求,场地铺设的沙子厚度至少有40厘米。场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除了比赛场地表面的这层沙子,沙层下面也很“有料”。
宁波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运维部工作人员邵春风:这是我们的一个比赛场地的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到分很多层,上面一层是40厘米的比赛用砂,中间是一个土工布,再是10厘米的粗砂,再一层土工布,下面的25厘米碎石是为了下雨天水流能够更快更顺畅,也能够保证下雨天运动员能够(顺利)完成比赛。
此外,为保障夜间比赛需要,主场馆四周共架设了4根高27米的照明灯塔,设置比赛用光、观众用光、节能用光三种照明模式,满足赛前、赛时等不同照明需求,以实现绿色节能减排。
总台央视记者唐国荣:最美海岸动感沙排,后亚运时代,象山将发挥专业场馆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沙排、帆船等海洋运动产业,深化全民健身的运动理念,打造浙江海洋运动中心的金字招牌。
亚帆中心千帆竞发
海陆结合彰显绿色自然美学
作为杭州亚运会协办城市之一,宁波象山将承办亚运会帆船和沙滩排球两项赛事。那这里就是位于宁波市象山县松兰山景区内的象山亚帆中心,是本届亚运会帆船项目的比赛场地。亚帆中心由功能区、海上竞赛操作平台和港池组成。我们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到,这个有两座防浪堤环抱着的内湾就是可供各类船艇停泊的港池,约有33.6万平方米。那下面我们将再次通过全景虚拟技术进入象山亚帆中心。
由于帆船比赛的特殊性,与其他亚运场馆的建设不同,亚帆中心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中,有着别具一格的临海风貌,处处透露着滨海之城的浪漫气息,海陆结合的设计也让赛事与大自然合二为一。
现在,离我较远的那片白色建筑就是亚帆中心的功能区,这里占地约1.6万平方米,包含了运动员中心、比赛控制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而在建筑外,这一片区域是一座2万平方米的海上竞赛操作平台,而向外延伸的这一大片区域就是港池,目前已经有245个泊位供亚运会比赛使用,而在亚运会之后,这里的泊位将扩增到800个。
我们将目光沿着海面再向更远处眺望。在防浪堤的最远端,高耸的这座灯塔就是帆船出入港池的标志物——亚帆灯塔,在这里可以远眺半山半海的美景,如今它已经成为象山的标志性建筑,游客们纷纷前来打卡。
杭州亚运会期间,这里一共将产生14枚金牌。那为什么帆船比赛会选址在宁波象山?比赛有哪些看点?亚帆中心又有哪些“黑科技”呢?那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总台央视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
总台央视记者唐国荣:这里是亚帆中心1号观景平台,也是俯瞰整个亚帆中心建筑的最佳视角。在我的身后,有4栋白色的建筑,分别是运动员中心、场馆运行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等功能区。在这些功能区的正前方,是一个超过2万平方米的竞赛操作平台,用来停放运动员帆船和各类设备。平台的右侧是一个80×100米的下水坡道,能同时满足20艘帆船下水,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下水坡道。9月20日起,亚运会帆船项目每一艘帆船的下海竞赛之旅都将从这里开始。
亚帆中心所在的象山松兰山拥有多处宽阔无障碍、无条件限制的深水海域,浪大、风静,且距主要航路较远,是举行大型帆船比赛的绝佳之地。同时,比赛场地离岸均在1-2海里之内,无须长距离奔袭,较好地平衡了比赛和训练的后勤保障与救生救护要求。亚帆中心竞赛器材主管应海松告诉我们,为了保障帆船运动基地的安全,掩护外海波浪对游艇泊位港池的影响,在工程建设中修建完善了两条防波堤。通过综合考虑基地景观需求、游艇码头布置、地质条件等因素,两条堤轴线呈弧形布置,环抱在一起,并将出口方向朝向西南方,避开了台风过境的方向。环抱的港池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运动员比赛的帆船驶出港池后,依照参赛项目的不同,分别驶向a、b、c、d四片海域。
浙江宁波象山亚帆中心竞赛器材主管应海松:我们现在慢慢已经驶出了这个港池的港口,这个就是我们的比赛区域,整个区域30万平方(左右)。亚运会比赛为什么会选择到我们这个区域这个海域?因为我们这个海域它的风力条件是比较好的,全年将近280天都有风,还有它的水域比较宽阔,哪怕你再增加个场地,照样也可以比赛。
帆船比赛作为户外运动项目,对气象条件要求很高,要有合适的风力大小、较高的能见度等,才能保障赛事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对比赛期间的气象状况进行监测,当地气象部门在亚帆中心防波堤的绿色灯塔顶部安装了风向、风速传感器、能见度仪等设备,对周边海域的天气状况、风力大小、能见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分钟级更新,让亚运天气风云可测。
总台央视记者唐国荣:“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本届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亚帆中心海陆结合的背后,处处彰显着绿色自然美学。灯塔下的这条防浪堤和通往亚帆中心的亚帆公路分别被设计成了999米和13.14千米,因为“长长久久”和“一生一世”的美好寓意而迅速走红,吸引着各地的人们前来打卡。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央视全景展示“亚运之城”宁波
宁波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对于宁波,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港口城市,但其实宁波也是一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记者镜头一起走进“亚运之城”——浙江宁波。
记者: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说的就是滨海之城宁波。在宁波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老城区的月湖公园,在这里我们听老宁波人说宁波。
记者:你们觉得宁波最有名的地方是哪里?
市民们:天一阁,天一阁最有名。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宁波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明嘉靖年间,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到故里,在住宅东面建造了一座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当年天一阁藏书达到7万多卷。450多年后的今天,从私家藏书楼到公共博物馆,天一阁内所藏古籍已达30万卷。
记者:此刻,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宁波市中心的三江口,三江在这里汇聚便有了港口,这座依江靠海、向海而生的城市便由此诞生。
古老的三江口见证着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发展和变迁。而依江靠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这座古城港城相依,新旧交融,既有古色古香,又有现代时尚,一直焕发着勃勃生机。
离开城市,一路向着海岸线行进,便可以到达我国四大渔港之一的宁波象山石浦渔港。
记者:石浦渔港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海洋渔业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作“活着的古鱼镇”,如今这里可泊万艘渔船,行万吨巨轮,港内风平浪静,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石浦人世世代代都是大海的弄潮儿,来到石浦渔港,怎么能错过一场传统的捕鱼体验?
运河与大海,城市与港口,共同塑造了宁波的筋骨,也让这座城市不仅具有江河的秀气和灵性,还具有大海般的气魄和胸襟。
记者:因水而生,因港而兴,跨越千年,如今的宁波把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品质的连年提升,如今的宁波已经连续6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同时,宁波也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城市。
作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宁波舟山港拥有300多条集装箱航线,连接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去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超12.5亿吨,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