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宁波站村,大多数村民们住的是每套约300平方米的欧式联排别墅。别墅顶上有欧式浮雕,或者圆形立柱,外部造型考究,内部装修洋气。住宅区里面有花园,有池塘,有灰白色的水泥路面,还有挺拔的香樟树。即便是在富裕的浙江农村,这样豪华精致的农村社区也并不多见。
宁波站村在海运界的名声,响当当的。许多人把这里称为“浙江海运第一村”。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们靠着18个生产队里的5条手摇小木船,开始跑海上运输。
有村民利用原先生产队里的5条手摇小木船跑起了水上运输。1981年,鲍先民是村里最早一批跑船人之一,不过,当时大多数村民并不看好“海运”这个行当。直到3年后,鲍先民成了“万元户”,村民们才承认“海运是个好路子”。带领村民们走上海运道路的“领头人”,非原村书记王恒良莫属。当了30多年村书记,王恒良在村里的声望颇高——他家的大别墅紧挨着村委会而建,客厅里摆满了与社会各界的合影,照片多得摆到了一墙之隔的小客厅里,那里同时也是村里唯一的小商店。王恒良不会讲普通话,多年来的工作笔记一笔一画记得清晰。1990年,王恒良首次当选为宁波站村书记。村里成立了集体运输队,统一管理船只,抱团接业务闯大洋。随即,宁波站村又确立了以发展海洋运输业为主的振兴村级经济的发展方针。1992年2月,王恒良办起了当时全国唯一一家村级海运服务站——象山大塘运输服务站,正式把全村的船只联合起来。“当时大家劲往一处使,合作联系密切、渠道信息共享、不互相竞争压价,每艘船的经营收入连年攀升。”王恒良说。
到了1994年,宁波站村运输船吨位已经达到4500吨。规模大了,担子就重了。村里因此致函宁波海事局,希望有专业人士指导海运业发展。同年5月2日,象山荣宁船务公司正式成立,是象山首家村级民办船运公司。
1982年,胡将云、胡余委等人买下当时石浦港内最大的一艘120吨机动船,跑起海上运输,之后每隔两年左右,胡将云都会集资把船换成更大的船。吴永飞说,自此,“赚钱买大船”成了宁波站村人心头的“执念”。
吴永飞还记得,他刚“自立门户”成立银星海运时,一度遭遇村里老书记王恒良的强烈反对,觉得他“不守规矩”,“是集体的叛徒”。
之后,村里有兴宁、大唐、永正等航运公司相继成立,王恒良才逐渐放下“成见”,还认缴了兴宁航运17%的股权。新公司聘请有专业背景的“外援”担任总经理或总船长,实行董事会和经营层的分离,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框架。政策的利好也在释放。2003年,浙江省、宁波市两级政府分别提出了“水运强省”和“以港兴市”的构想,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发了民间投资航运业的信心。2007年6月,浙江省明确了建设“港航强省”的目标。
用象山兴宁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必会的话说,那时候“几乎闭着眼睛都能挣钱”——公司每一两年的收入就可以买新船,旧船用了两三年淘汰了卖掉,竟然也能赚钱。
买船同时,他们还加速发展以集装箱为主的大吨位油品和大宗散货运输,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老、小船舶,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村子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村委会屋顶上挂起了“浙江海运第一村”的牌子,建起了设备先进的村级养老院。村里花了25万元扩建了2000平方米的公园;投资500万元完成农民新居住点的配套设施建设;投资80万元完成河道砌石1200米;投资20万元专注环境整治……
王恒良说,提出做大做强思路后的第一年,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近4万元。“放在当时,这可比一般的城镇居民收入都高。”但即便是在最风光的时刻,传统的农耕文明的烙印在这里也从未褪色。许多村民似乎都带着一种对“农民”身份又爱又恨的认同感继续生活。比如,村里盖起了集乒乓室、图书室、影音室、健身房等的综合体,取名“农民会所”,金灿灿的字体闪闪发光。许多村民在别墅门前的小花圃里栽种蔬菜,坐在台阶上用搓衣板洗衣服,闲暇时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在西式石雕旁边吐一地的瓜子壳。但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航运市场行情急转直下,运价断崖式下跌,但疯狂的扩张并未迅速停下:2009年宁波净增运力73万吨,2010年净增运力达到75万吨……
在全球航运进入“最寒冷”的2012年,宁波运力净增也有50万吨,象山在其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在这期间,船舶一度陷入越跌越造、越跌越买的怪圈。“主要原因是部分航运企业错判形势,盲目‘追涨’。”吴永飞痛心地说。一边是大量停航“晒太阳”的船舶,一边是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曾经是香饽饽的新船,甚至都没有机会下水就变为废铜烂铁。
宁波好几家曾在全国航运界鼎鼎大名的航运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宁波站村的日子也不好过。那时候,在村里走走,看见瘪着嘴一脸愁容的,多半是有海运投资的家庭。好在,集体投资的模式利益共享,风险也共担。海运重振会有时?最近半年来,海运风云又起,宁波站村的村民大多充满了表达欲。村里最早的跑船人说,最近,他儿子、女婿跟朋友合伙,4个人买了一条8000万元的新船,每家出了2000万元,女婿手头紧,他便替女儿女婿出资1000万元。几千万元的生意,在他口中似乎像买菜一样平常。
去年,宁波站村村委换届,王恒良已卸任村书记。“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王恒良感慨,这些年海运业形势越来越复杂,压力越来越大,村里鼓励年轻人们多学习点专业知识,多了解行业信息,综合分析形势。近年来,宁波站村越来越多新生代进入知名的海运学院学习,等待学成归来后更好地为村里的海运业注入新鲜元素。“船二代”们也在积极接班。比如,宁波兴宇海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庆伟独立创建和运营了新的海运公司,专注于用更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推动行业发展。还有人在尝试,引入资本方式以期对冲和降低海运行业周期性发展的风险。
为进一步推动当地海运产业发展,今年3月17日,象山县港航管理中心和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象山县海洋运输业健康发展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海运企业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其中着重提出要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除继续设立运行海洋运输企业应急转贷资金2000万元外,还增资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专项用于海运企业担保的注册资金至500万元,以解决海洋运输企业流动资金担保难题。此前,象山港航已多次发文引导和鼓励企业高质量发展运力,开拓国际航线。
去年,村口多了一个船锚雕像,是鲍先民等人去北方买来的,粗粝的设计似乎与村子大批欧式别墅的风格不大搭调。村口“浙江海运第一村”的招牌被风雨冲刷得有些褪了色,吴永飞等人正商量着找人重新粉刷。回顾宁波站村海运发展历程的展馆建设,也已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