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8.05
立秋后的10天,是养生的“关键期”,尽量别吃3种食物,早知为好
每年的8月8日前后就会进入立秋时节,古人说立秋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此时注重养生,可以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有着增岁添寿的作用。古人养生讲究以四时不同,依节气变化,饮食起居也得顺应而变。
立秋后的10天,是养生的“关键期”,尽量别吃3种食物
1、不吃姜和辛辣之物
在中医养生方面讲究“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因为秋季天干物燥,本身就容易上火,而生姜性燥热,更容易导致身体潮热现象。而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之物,刺激性强,属性燥热,多食易让湿热内聚,从而损害身体健康。
2、不食油腻食物
在三伏天时,天气特别热,人们大多胃口不好,食欲不佳。到了立秋后随着天气转凉,人们的食物也会慢慢好转,但是人们的脾胃经过夏季炎热天气的损耗,比较虚弱,会容易与秋季的燥气相通,受到燥邪的危害,所以不宜吃过多的油腻食物。
因此立秋后应该注意清热润燥,可以适当吃一些鱼肉,鸭肉等能清热又可以补肾益气的食物。
3、慎食秋瓜,不贪凉食
在明朝《遵生八笺》就曾指出过:“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民间也有“秋瓜坏肚”之说。这里的瓜不单指西瓜,还包括黄瓜,苦瓜。
因为瓜类本身就是夏季盛产之物,季节变了,人们的饮食也应依节气而变,而且这些瓜都属于寒凉之物,吃多了会降低肠胃抵抗能力,容易让肠胃生病。
况且秋季天气转凉,人体内容易出现湿邪之气,脾胃虚弱,如果吃太多秋瓜,或是凉食,就容易导致水湿加重,腹泻产生。所以到了秋天应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尽量少吃秋瓜,少喝冷饮。
知道了秋季养生不该吃的食物,当然也有秋季养生应该吃的食物,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秋季养生适宜吃哪些食物。
立秋后可以多吃的食物
1、多吃鱼
民间有说法,叫作贴秋膘,秋季适当进补,有利于身体抵抗冬季的寒冷。但是肉类食物大多脂肪含量高,吃多了对心血管健康不利,还容易让人发胖,此时鱼肉就是最好的进补食物了。鱼肉脂肪含量低,滋补性强,还可以保护心血管健康。
2、多吃养肺食物
秋干物燥,容易伤肺,所以人们总感鼻腔干燥爱干咳。而肺是真气之源,又关乎到寿命的长短,所以秋天最需要养肺。秋季可以多吃一些甘蔗,银耳,豆浆,燕窝,糯米,蜂蜜等润肺解燥的食物。
3、多喝粥
经过炎热的夏季,脾胃会比较弱,到了秋天就要注重养脾健胃,所以要多喝一些养生粥。比如橘皮梗米粥,杏仁粳米粥等都是不错的滋养粥。
今日立秋菜单:养生重“清养”
【莲藕全身都是宝】
立秋过后,又是“莲藕盛世”。美丽的荷塘令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而它的营养价值也已被历代食物养生医生们所推崇。莲藕味甘,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和b1及钙、磷、铁等无机盐。
莲藕:莲藕易于消化,适宜老少滋补。生藕性寒,有清热除烦、凉血止血散淤之功;熟藕性温,有补心生血、滋养强壮及健脾胃之效。莲藕中间的孔数有七个和九个之分,两种的味道也自有不同。一般认为七孔藕口感清脆而九孔藕质地偏粉,故而前者多炒食,后者多煲汤。北方人有油炸藕盒,南方人爱桂花糖藕,湖北一带的莲藕排骨汤更是一绝。莲子:
莲心:
莲心味苦性寒,清心祛热,安神止渴。主要用于温病神昏、心烦口渴、遗精等症,现多用于高血压。
藕粉:
富含微量元素铁Fe和维生素B12等养血因子,主功效为养血,尤宜女性食用。把老藕磨碎,提取其中的浆状淀粉,干燥之后便是藕粉。明朝《本草纲目》就已经谈及莲藕“捣浸澄粉服食,轻身益年。”好的藕粉具有浓郁的清香,沸水冲泡后会迅速融化并变得晶莹粘稠,充饥、养生、入菜勾芡都很适合。
【民间自制藕粉方法】
食材:粉藕1根、蜂蜜适量、干桂花适量、水。1、将粉藕洗净泥巴后,用刀削去表皮。2、去皮洗净后的粉藕切成块状,放入搅拌机中,加入半碗水,搅打成藕泥。(藕泥搅拌的越细腻越好)3、打好的藕泥,倒出来,放在洗净的锅中,开小火慢慢加热,加热过程中,用铁勺不停的搅拌,加入洗净的桂花,搅拌到藕粉越变越粘稠,直到完全变成半透明色,没有白色粉状,即可关火。喜欢吃甜藕粉的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调匀。
【立秋润肺降燥宜食清润甘酸寒凉食物】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立秋之后,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都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番茄等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节气养生粥:百合银耳粥
原料:百合30克、银耳20克、粳米50克,做法:银耳泡软。三样一起入锅,煮熟后加少量蜂蜜,即可食用。
节气养生汤:山药老鸭煲
原料:鸭子(约1千克)、山药500克、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即可。做法:1.先将鸭子洗净剁块,山药去皮切块,姜切片,葱切段;2.鸭肉焯水后,冷水下锅煮,放入葱、姜、八角、料酒;3.约40分钟后,待汤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药,煮至食材酥软,再加入盐调味即可。
此外,还可日常饮用沙参麦冬菊花茶(沙参、麦冬、菊花各10克),也能润燥生津。
【立秋贴秋膘?并不科学】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但专家认为,“贴秋膘”的养生方法并不十分科学。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秋瓜适食也无妨】
10月23号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前奏。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且应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认为“秋补”比“冬补”更要紧,不妨把握“两润一养”。
平补生津润燥
中医认为,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霜降之时已进入深秋,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因此,此时饮食养生应讲究平补,以生津润燥为主,可多吃些白薯、山药、藕、蜂蜜、大枣、芝麻、核桃等生津润燥、固肾补肺的食物。
此外,霜降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麦冬、百合、地黄、甜杏仁、玄参、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等。然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而且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尤其是老人,由于体质较弱,且不少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一旦进补不当,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还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小孩来说,则应顺应节气转向收敛、降气、润燥、增酸减辛的进补方式。
粥羹养阴润肺
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仍以燥气当令,而干燥的气候环境很容易消耗人体的津液,如不及时化解,常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症状。霜降属秋末时节,此时五脏属肺,肺主一身之气,要防治干燥症状,关键在于养肺润燥。
根据中医“燥则润之”的原则,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除了要多喝水、多吃果蔬、避免辛辣食品刺激之外,一日三餐也可适当煮些滋阴养肺的粥来喝。此时可视个人症状选择滋补肺阴、清除燥热的银耳、百合、银杏、枸杞、莲藕、莲子等药材或食物入粥,以防止干燥的发生。而对于干燥症状明显的人群来说,则可通过进补药粥、药膏来达到润肺的目的,如麦门冬粥、川贝母蒸梨羹等,都可起到养阴润肺的功效。
健脾养胃助补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因为,秋季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
饮食上,可常食用有益于健脾的山药、薏米、红枣、四季豆等。还可食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芡实。芡实可健脾补肾,符合深秋补脾胃而冬季补肾的中医养生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深秋吃芡实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芡实的吃法很多,如虾仁炒芡实、冰糖桂花煮芡实、芡实粥等。《本草纲目》称:“糯米和芡实做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不过,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补养身体的作用。
另外,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复发的高峰期,此时如饮食不当则极易引发脾胃疾病。因此,霜降饮食应以健脾养胃为主。此时应多吃些豆角、苹果、芥菜等,同时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也是这时的进补佳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辣椒及寒凉的食物,如海鱼、虾、各种冷饮及凉茶等,以免伤胃引发疾病。最后,还应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如山楂、五味子、柿子等酸味食物,以收敛阳气。
秋冬季中老年人身心养生保健常识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有很多人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多血脂等。不防多吃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脂肪酸可以降糖、护心和防癌作用。
有些人有病舍不得花钱,看到人用什么药自己感觉对着病症到药房买点药或是听说别人用什么药好用,就和他的症状一样都买来开始服用。虽然症状相同,但病因和发病机理不一样,如肾虚腰痛,就分阴虚和阳虚,治法恰好是相反的,如不到医院确诊,自服药,乱用药,就会越治越坏,如住院患者,腿肿胀、深度发炎这是看到人用什么药物,未经医生指导不能随意乱用的后果。
秋养脾胃,全靠这碗粥!还有“一瓜一花”滋补又安神,赶紧吃
很多人都知道,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但脾胃到底是什么时候养呢?其实一年四季都要注意养,尤其是长夏时节。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脾胃普遍不好。
湿热天气爱贪凉,吃冰激凌,喝冷饮,刺激脾胃;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油腻外卖、大餐一顿接一顿,脾胃负担很重。
体瘦面黄,身体倦怠,睡眠不好。
多吃这种颜色的食物,可以健脾
香蕉:味甘性寒,清热润肠,能够促进肠胃蠕动;
橙子:性凉味甘酸,生津止渴、开胃补气。橙子皮有健脾功用,如果食欲不佳,可用其煮水喝;如果哪顿饭觉得很油腻,可以再饭后吃个橙子解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