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幼儿园沈琦
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幼儿的入学准备要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而生活准备中的生活自理部分提出了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主动承担完成分餐、清洁、整理等班级劳动”。
(一)以前
(二)现在
方法一:
孩子们根据形状的排序方式依次选择自己学号的形状进行排序,刚开始选择比较简单的排序方式ABAB,后面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逐渐进行提升,例如AABAAB、ABBAB等等排序方式,甚至增加形状进行排序,如:ABCABC、ABBC等等排序方式。
方法二:
新增材料:骰子(有数字的、有点的),对应图(有数字的、有点的),其它颜色的相同图形。
幼儿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的骰子进行投骰子,根据数字或点数依照对应图和排序图选择相应样色的图形进行排序,排序图可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逐渐提高难度。
二、自主餐点
(一)食谱播报
食谱播报墙:今天吃什么?由当天值日生小小播报员进行播报。
通过播报食谱,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价值,同时还能让孩子对每天的饭菜感兴趣,帮助孩子愉快进餐,还增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播报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建立了自信心。
(二)自主餐点
1.以前的餐点
以往的用餐一般由老师作为主导者。多年来,我园的进餐环节都是由教师统一分配,孩子被动接受的方式进餐,看似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这其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教师催促幼儿吃饭,造成心理压力,对幼儿的消化吸收非常的不利;过分约束,在老师过多干预和过分约束的氛围里,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而对进餐产生抵触情绪,幼儿个人进餐喜好不被尊重,进餐愉悦感差。
(2)浪费严重,面对众多孩子,在快速的分餐过程中,难免会顾及不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对于吃得少的幼儿来说,一方面吃不完会造成恐惧心理,由于吃不完,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剩下的食物过多造成严重的浪费;
(3)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差,幼儿被动的接受进餐食物和进餐规则,整个进餐过程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规则进餐,幼儿缺乏自主性,剥夺选择权。
2.现在的餐点
随着《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落实、课程游戏化工作的全面开展,“尝试一餐两点由幼儿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我们也在落实。孩子用餐由分发饭菜转变成为孩子自主用餐。
(1)自主进餐初
(2)规则制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制定规则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共同思考进餐的需要,共同商议规则,让它可以帮助幼儿避免麻烦和小失误,使得进餐更加顺利。
讨论:关于自主进餐的“约定”。
约定1:值日生分发毛巾、垃圾盘。
约定2:专心进餐、不讲话、保持桌面干净;
约定3:盛饭、盛菜前面有人时会排队;
约定4:不挑食,盛饭盛菜要适量,
约定5:要双手端盘回位,不要弄洒食物,走路时不要碰到别人。
(3)自主进餐环境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幼儿园建立了合理且符合孩子兴趣和年龄特点的进餐环境。
一是鼓励孩子讨论设计进餐规则。制定班级进餐公约,让其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二是音乐导入,利于孩子舒缓情绪。三是创设温馨提示。利用墙面、桌面提示牌等多种方式将科学饮食习惯、进餐文明礼仪习惯渗透在环境中。四是设计制作了适合不同高度孩子使用的保温餐车。孩子可以左右两边同时有序自主取餐,提高取餐效率,冬天可以在水槽内注入热水保温,也可以通过电加热保持饭菜的温度。
(4)餐前准备
鼓励孩子轮流担任值日生,学习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自主协商解决,具有自尊、自主、自信的表现。乐于帮助教师做好餐前准备,在分发餐具时,点数每组人数,取相应数量的用具。
小组值日生按照小组人数开始准备餐具,值日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小组人数摆碗,其他孩子自主的洗手、自主的喝水后回到教室坐好,听美食播报员播报今日食谱。
(5)自主选择餐伴
我们从孩子的需要优化幼儿用餐。由老师固定安排变为孩子自主选择餐伴,根据兴趣、餐桌人数选择不同人数的餐桌,提高了孩子们进餐的乐趣和食欲。
(6)自主进餐
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盛饭、盛菜和添汤,值日生进行督促、指导作用。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小肌肉和精细动作,为进入小学进行书写做好准备,每个孩子都要学会用筷子进餐,中班的孩子现在都能熟练的掌握了用筷子。吃完饭的孩子自己去盥洗室清洗自己的餐具,并收拾好自己的碗筷和餐盘。
(7)餐后整理
注重餐后整理,培养生活管理意识。自主进餐后,引导孩子将餐具轻拿轻放、分类摆放在对应的收纳盆里。孩子自主嗽口、擦嘴。值日生擦桌子、清洗餐具、扫地等,培养热爱劳动、乐于服务他人的良好品德。
(8)自主点心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融入数学知识“用点数的方法对10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准确计数”,进行自主点心记录,在后期我们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渐提升,融入方位练习,在相应的图形上贴上不同方向的箭头,孩子在做记录时不仅仅要找对相应数字,在粘贴小鱼时,还要观察其箭头的方向,箭头指向哪一边,小鱼就往哪边游。
(9)收获
幼儿:
进餐由“教师包办”转向“幼儿自主”,摒弃了“坐享其成”的习惯。幼儿在自主餐点的过程中的自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点心记录中对10以内物体的数量进行准确计数和对物体的方位辨别都得到了学习与提升。
教师:
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现儿童的力量,感受到幼儿的潜力是无穷的,做幼儿的服务者和支持者,做幼儿快乐进餐的陪伴着,更好地让幼儿在“生活”中去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提升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幼儿习惯养成的不好,终身受其累。”只有老师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自由权还给幼儿,使每个幼儿自己去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才能真正发展幼儿的自主自助能力,也只有这样,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