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在梧州市藤县同心镇,有部分小学生食用了学校分发的营养早餐后,出现呕吐、肚子疼痛等不良现象。事发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医疗队伍,将这些学生送往医院治疗。9月19日,这些学生已全部出院,事故原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
新浪(NASDAQ:SINA)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提供商。
2013年5月16日,都安县安阳镇第四小学400多名学生,喝了学校发给营养餐牛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和拉肚子等不良反应。
2013年5月16日,都安县安阳镇第四小学400多名学生,喝了学校发给营养餐牛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和拉肚子等不良反应,有35名学生被送到县里的两所医院观察治疗。截至19日下午,全部学生已康复出院。目前,该批次剩余上万箱牛奶已被工商部门封存,并进行调查。
2013年9月11日至13日,湖南省新化县部分小学生在学校食用牛奶等营养餐后出现不良症状。
湖南省娄底市官方9月14日透露,新化县多所学校的小学生出现腹痛等不良症状,共排查就诊小学生180人,留观84人,目前仍在医院留观的12人,且体征平稳。
“问题企业”何以屡屡中标?“问题食品”何以屡屡出现?真正深层的原因还是权与利的博弈,无视规则,顶风作案,才造成了营养餐的问题重重。
孩子的“营养餐”变了味,虽然与学校和政府监管不力有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食材供应商和学校食堂经营者惹的祸。
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务院启动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惠及全国约2600万在校生。就是这样一项民生工程,近年却频被“揩油”抹黑。
层出不穷的营养餐安全问题,一次次触痛人们的神经,不仅让国家的利好政策变了味、走了样,更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旨在改善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的“良心工程”问题频发,从学生奶到营养餐,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国家花了很大力气,也做了许多工作和努力,好政策却在一些地方被“念歪”了。
中小学为学生提供午餐,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和实践,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许多国家都将学校午餐视为增进公平、缩小社会差距的一项有效举措。比如,法国将学生的家庭收入分为若干档次,并据此收取不同的午餐费用。而其他学校午餐推行得力的国家,减免学生餐费的标准也一目了然。
透明的运作是安全保障的关键,在这次藤县学生营养餐招标中,对投标企业的考核已经完全流于形式,最后出现了学生食用营养餐不适的事件。
结语:营养餐的本质是一项公益事业,而营养餐“疑似中毒”事件却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如何让“营养餐”真正营养起来,既需要政府的从严治理,更需要每个参与者先把自己的“心”营养起来。将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将每一顿营养餐当作自己孩子的营养餐,常思量、勤检查,按原则、凭良心,才能让“营养餐”既营养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