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员”小王正在分拣餐盒准备送餐。
程桂明老人正在吃午餐。
农村失能、独居老人不方便做饭怎么办?高龄老人想换换口味吃点新鲜花样,谁来满足?这一切,有了新的可能。日前,北京首家农村老年配餐中心在怀柔区桥梓镇正式运营。为当地每个村的老年人,尤其是失能、高龄、独居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体验
有荤有素有主食
15分钟送到家
上午10点10分,“送餐员”小王从中型配餐车上小心翼翼找到七盒饭菜,轻轻放进保温箱中,发动电动三轮车,向北宅村魏福久老人家中开去。这是她最近刚刚“上岗”的新工作——给村里四户订餐老人送餐。
“大爷,您今天的午餐送到了,给您放桌上了。”驶过村街口、穿过小巷、再爬上一个小土坡,5分钟后小王便将写有“魏福久”名字的饭菜送到了老人家中。
魏福久今年91岁,老伴93岁。由于年龄已高,两位老人平时的饭菜都是由儿子、儿媳妇每天做好送来。听说要办老年配餐中心,可以“送餐上门”时,魏福久当时就决定给自己和老伴订了餐。“我儿子儿媳妇都七十来岁了,每顿送饭挺折腾,还不如订餐省心。”魏福久说,吃了十来天订餐后发现,餐食种类比较丰富,价格也不贵,每天午饭晚饭两顿,两位老人共24块钱。
采访当天,魏福久的保温饭盒中盛满了清蒸鱼片、腐竹芹菜、清炒萝卜、馒头、米饭,还有疙瘩汤。“一荤两素两主食,一直都这样。”而从配餐中心到魏福久家用时约15分钟,不论是中型送餐车还是小王的电动车,每个运输环节都有专门的保温设备。
包括北宅村在内,目前老年餐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已覆盖桥梓镇每一个村庄。所有困难、失能和有需求老人,都可报名享受配餐送餐服务。而在配餐中心所在地的红林村,不少村民干脆直接去到现场吃饭。“中心就在咱们村里,来到中心吃饭很方便,吃完饭还可以在旁边的养老驿站下下棋,做做理疗放松,条件是真不错。”82岁的红林村村民丁学真说。
据初步统计,从11月11日农村老年餐配送中心试运营至今,已有超过200位村民报名订餐,并享受到配餐送餐服务。饭菜价格也相对便宜,目前定价是普通老人午餐7元、晚餐5元;低保、残疾等老人午餐6元、晚餐4元。
■实践
订餐配餐补需求
“送餐小哥”带就业
桥梓镇为什么要成立农村老年配餐中心?据了解,这背后既有当地各村高龄、失能、独居老人们的强烈需求,也有补齐现实中养老服务质量的考虑。
“这儿的饭挺好,我就订了中午一顿饭。”65岁的独居老人程桂明笑着说,自己常年腿脚不利索,过去还能凑合着做点饭菜,现在年纪大了就很不方便。“刚开始我就订了一个月,过几天期满后还要续费!”
和程桂明情况类似的老人不少。桥梓镇社保所工作人员介绍,各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5%左右。“我们调研过多次,不少老人有解决午餐和晚餐的实际需求,所以成立了老年餐配送中心。”
此外,成立农村老年餐配送中心的背后,也是为了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
■亮点
餐盒一日两消毒
菜谱一周不重样
如今,老人们吃过饭后无需自己清洗餐具,只需将饭盒扣上放在家中即可。每天,负责送餐的“小哥”都会将餐盒收好送回配送中心统一洗涮消毒。“每天消毒两次,盛装午饭之前要消毒,晚上统一收回后还要消毒。”
据介绍,为了保证饭菜质量,老人们的餐食由有资质的公司加工为半成品后密封送到镇送餐中心的厨房,再加热分餐给老人们。记者在配餐中心的厨房内看到,地板干净整洁、厨具摆放有序,整个加工过程也规范卫生。
拥有18年从业经历的吕师傅是配餐中心的厨师。整个分餐、配餐的过程,他都会参与。每天早上6点多,吕师傅都会到达配餐中心,为老人们准备一天的餐食。“两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个就是卫生,生熟一定要分开,各个环节都要保证操作规范;第二就是洗涮消毒和配送,食品安全不能开玩笑。”
而在配餐中心用餐区的墙壁上,食谱宣传栏十分显眼,上面贴满了“一周食谱”。每张A4纸大小的粉红色食谱上,对应的是周一到周六每天的饭菜,具体到了荤菜、素菜、汤和主食的名称。以12月7日的菜谱为例,当天全镇参与订餐的老人们的饭菜是:宫保鸡丁、炖豆泡、烧二冬、鸡蛋汤,主食是米饭和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