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10.10
武康路
-一段永不褪色的上海梦-
衡山路
-都市里的世外桃源-
2、衡山路紧临领馆区,是上海的交通主干道之一,地铁一号线在衡山路上设有站点,道路两旁繁茂的法国梧桐和林荫中颇具特色的各类高档欧陆建筑,为衡山路增添了浓郁的异国文化气息。衡山路是上海最负盛名的休闲娱乐一条街。
绍兴路
-绝不仅仅是文艺小店劈情操那么简单-
桃江路
-魔都第一情侣街-
4、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桃江路和东平路一带,是极具浪漫主义气息的地方,更是情侣“朝圣”的首选。全长400多米,门牌号加起来也就47个。桃江路7、15、21、25号是四栋独立的花园住宅,《色戒》中王佳芝在车上茫然看向窗外的一个片段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南昌路
-居民楼里总藏着神秘老店-
5、南昌路上藏匿着徐志摩故居和上海科学会堂,小弄堂、居民楼里总有神秘老店,有些连招牌都木有,都是附近居民口口相传的心头好。。
康平路
-官家大院&老城厢住房-
6、康平路上既有20世纪初建造的类似官家大院式的“宅院”和老城厢平民住房,也有1940年代中建造的欧美风格的花园别墅和成片的西式里弄洋房。
永福路
-500米藏着2个领事馆-
7、在上海市徐汇区北部。北起五原路,南至湖南路。长495米,宽14.0~16.0米,车行道宽9.0~10.0米。民国19年(1930年)筑,以法国传教士名命名古神父路(RoutePereHuc)。民国32年以广西永福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英国领事馆。
东平路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爱庐所在地-
8、东平路不同于其他网红马路的熙熙攘攘,没有耀眼的招牌,静幽幽的保留着独有的风韵,短短400米不到,却一路都是洋气时髦的餐厅、咖啡馆,吸引着吃客造访。
余庆路
-喝茶品茗的新据点-
9、一幢幢南欧风格的房子,现在遍布了许多安静低调的茶馆,倒是很符合这条路的气质。环境清幽、古色古香的茶馆,你钟爱哪一家?
乌南路
-魔都少有的英国风格建筑群-
10、在法国梧桐树的掩映下,乌鲁木齐南路汇聚着多样的建筑风格,动静分段,富有人情,配合着百年历史老建筑上斑驳的顏色,娓娓述说着城市的历史。此区域在历史上为上海法租界,拥有中国典型欧式风格的城市形态,曾是当时远东最具欧式风情的街区。这条路(原巨福路)便是当时法租界城市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原路
-满是西班牙建筑洋房-
11、这里可是上海有名的小资路,位于上海徐汇区,所谓的小资是什么样的感觉?花园洋房,格调典雅,唯独缺少了市井气,这里曾经是上海的法租界,因法国人喜欢梧桐的缘故,所以两边都载满了梧桐。
高安路
-藏着一个浪漫小故事-
12、与邬达克齐名的建筑大师赉安,在上海设计了很多著名的老房子,其中高安公寓(原阿麦伦公寓)其实是献给他的新婚妻子Anna的。
陕西北路
-来看Prada办的艺术展-
13、荣宅最近可是朋友圈大热打卡点~这座百年历史名邸是曾经的“面粉大王”荣宗敬的故居,当年上海滩有名的私人宅邸之一哟~
新乐路
-魔都少见的“洋葱头”建筑-
14、新乐路上的标志性建筑要算这东正教圣母大堂。俄罗斯正教堂风格的建筑,一大四小五个蓝色穹顶,增添了些许神秘之感。
陕西南路
-曾因为拼音产生争议-
15、陕西南路(ShaanxiRd.)因为路牌拼音发生过大乌龙,其实是为了和“山西”区别开来故意为之啦。马勒别墅、凡尔登花园、步高里等都在陕西南路上。
富民路
-20年代曾藏龙卧虎-
16、短短600米的马路,当年却是藏龙卧虎,田汉、叶景葵、杜月笙都曾居住于此。
茂民南路
-旗袍西服都去茂名路做-
17、淮海中路往南逛奏是上海有名的旗袍西服一条街惹。
法华镇路
-先有法华镇,后有上海滩-
18、早在公元970年,这里就建有法华禅寺,明代建成“法华镇”,这就是所谓“先有法华镇后有上海滩”。
雁荡路
-淮海路的后花园-
19、藏着上海知名的几条弄堂,却又是满满的法式风情,被称为“淮海路的后花园”。
香山路
-有“小瑞士”之称-
20、香山路7号是孙中山故居,陈设是根据宋庆龄生前的回忆,按二三十年代时的原样布置的,绝大多数都是原物。
西藏北路
-魔都超嗲露台摩天轮-
21、上海大悦城,魔都爱情打卡地标呀。悬臂式屋顶摩天轮,360°豪华视野~再加上配置的豪华下午茶,约会的小情侣们必刷!
泰康路
-老弄堂里的新潮玩意儿-
22、这里有开了11年的老店丹咖啡,也有新晋人气胜利开的AORI神隐拉面,超多手作工坊逛逛也很有情调。
甜爱路
-三分钟走完的甜蜜之路-
23、甜爱路全长500多米,嘴甜的小伙总会骗姑娘说这条路长520米哦~传说手牵手走过就会永远在一起,但也有人说简直是魔咒般的存在...
溧阳路
-老场坊多了空中花园-
24、别致的建筑结构引来大批摄影爱好者街拍,现在还新添了一座空中花园,周围一圈还有安静的咖啡馆可以打卡。
哈尔滨路
-一半来挑书看,一半来拍照片-
25、全由店主挑书的半层书屋,完美复刻《老友记》的主题咖啡屋,新人带着甜蜜微笑进出的NaiveBlue,哈尔滨路不长,步步都是清静优雅~
长阳路
-红砖尖顶的“小维也纳”-
26、二战时期,数万欧洲犹太难民,逃避迫害来到上海提篮桥区域,建筑都是红砖尖顶风格,因此也有“小维也纳”的别称。
莫干山路
-600米涂鸦墙-
世纪大道
-陆家嘴“厨房四件套”-
28、魔都的高度真的是越建越高了,如果赶上大雾天,厨房四件套直插云霄,分分钟要拍科幻片的赶脚~
中山东一路
-肯定在票圈见过的魔都江景-
29、无论是哪里人,你一定在票圈见过这样的外滩定妆照。每走几步总能见到拿着自拍杆的游客。去外滩吹江风,海派式放松大法。
圆明园路
-原来外滩源头在这儿-
30、400多米的路上了矗立了14幢保留完好的老洋房,洛克外滩源承办一些艺术展、画展,外滩万国建筑群的绝美夜景仿佛在这就拉开序幕。
新华路
-弄堂里的幽静-
31、新华路最先的得名,就来自于路旁的一座小佛寺,当时,这里还没有多少人居住,随着“租界”的建立,一些人看中了这里的幽静,把家建在这里。不长的新华路上错落着百余套各式老洋房。这些烙印着浓重各国风格的洋房为新华路赢来了外国弄堂的称呼。现在这块区域,叫做新华别墅。
愚园路
-一条充满传奇的马路-
32、上世纪初,一位在上海滩被称作“富甲王侯”的商人,在静安寺附近兴建了一座私家花园宅第,名为“愚斋”,愚园路从此得名。此后随着法国梧桐、西式洋房、咖啡吧的陆续出现,愚园路又成为了当时租界西洋绅士、洋行买办等名流汇聚之地。时过境迁,在经过了一系列历史波折后,如今的愚园路恬静温婉而不失昔日风度。如今,这条似乎停留在历史中的马路,正慢慢改造成为融合艺术、设计、人文、娱乐的跨界生活美学街区。
延安中路
-市区东西走向的主干道-
33、和延安东路一样,延安中路原来也是一条小河浜,在1899年和1914年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分别向西扩展以后,也如同洋泾浜一样,成为两租界的界限。1920年,填筑成马路,以法国将领福煦的名称命名为福煦路(AvenueFoch)。
安福路
-藏着老上海的魂-
34、“一到上海,总忍不住先来安福路。”这条号称“老外根据地”的“巨泼来斯路”,不足900米,却集齐了,吸引着无数的外国人。商场、美食、美酒、话剧、洋房、创意手作店......等一系列吃喝玩乐功能,让众多明星游客流连忘返!
永康路
-从“酒吧一条街”到“网红聚集地”-
35、这条短短600多米的小马路,曾经是红遍上海的酒吧一条街!沿街全是各类的,酒吧、咖啡馆和西餐厅,聚集着周边居住的各国老外。2016年永康路酒吧一条街整改启动,酒吧纷纷撤退,取而代之的是用心设计过的恬静小店,成为了上海新一个网红店聚集地,每一家都够你待上一天。
巨鹿路
-发现魔都时髦人都扎堆在这-
36、“巨富长”是魔都最具风情的三条马路,它们隐匿在淮海商圈与静安商圈之间,虽地处城市中心却闹中取静、安逸美好。巨鹿路是其中的一员,古典与现代在此处交融,艺术与时尚在这里蓬发,爱上它,似乎由不得你。
东湖路
-不知道的可真就OUT了-
37、地处最文艺浪漫的徐汇区要腹,却一路都是洋气时髦的餐厅、酒吧、咖啡馆。要说这条小马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原以法国驻越南总督名字命名“杜美路”,1943年10月才更名为东湖路。这条被潮人宠到骨子里的东湖路,百逛不厌的奥秘是什么?“星巴克之父”皮爷海外第一家旗舰店落户,杜月笙一天未住过的超奢花园豪宅,有钱都可能进不去的法式风情夜店,随处逛逛,都能巧遇一条穿着香奈儿的萌宠...
马当路
-除了新天地还有“更有趣”的建筑-
38、上海马当路筑于1898年,初起名“狼山路”,1906年,又以法国驻沪总领事名改称,“白来尼蒙马浪路”,1946年,汪伪政权接收租借,以江西省地名“马当”命名,改称:马当路。那时,“白来尼蒙马浪”老上海也习惯叫它,马浪路。
兴业路
-“三声”之中见初心-
39、上海市兴业路76号,是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每到“七一”,这座古朴而庄严的石库门建筑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那些宣誓声、讲解声和观众自发响起的掌声,传递着初心的情感和含义。火爆纽约10年的甜品界神话Chikalicious和LadyM第二家店也都开在兴业路上,周末天气好的日子里覅特闹忙哦~
黄陂南路
-somethingaboutexhibition-
40、1906年,公董局将其改名为贝勒路(RueAmiralBayle),得名于法国海军军官名,1943年以武汉市黄陂区将其改名为南黄陂路,1946年改名黄陂南路。黄陂南路沿路传统上多为里弄住宅,如596弄梅兰坊。黄陂南路站一号口通往淡水路,三号口通往马当路,二号口通往黄陂南路。地铁内可直接到达中环广场和香港新世界大厦。
湖滨路
-两大Mall可以逛吃一天-
41、超高颜值星巴克旗舰店、会发光的书墙言几又、藏在办公楼下的精品咖啡TC,喝完咖啡看完书,还能吃一顿全球50佳餐厅T8。
茂名北路
-隔着百年石库门的前世与今生-
42、想一次性览遍大上海,市井气十足的石库门建筑,一定不能错过茂名北路。这里的震兴里、荣康里、德庆里、丰盛里……在上海动辄百层的高楼大厦中,一点也不张扬,却有着难得的厚重。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厚重的实木做门扇,因此而得名。
南京西路
-贵胄领地名流汇集-
43、南京西路的精华段都集中于静安区,穿越静安寺闹市地区,横贯静安全境。拥有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梅龙镇所形成的“金三角”与会德丰广场、越洋广场、嘉里二期等组成的“金五星”交相辉映;同时还坐落着众多名特商店,汇全区商业之精华。。
建国西路
-超大片石库门建筑群-
44、魔都市中心保留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由55栋石库门别墅和40栋豪华公寓组成的酒店嘉佩乐超大手笔!还有精品咖啡MStand、佛系小店TOMOS土木水、花臂男孩甜品店BoboLEECake,一波网红店大换血!
五原路
-曾经藏龙卧虎的老洋房-
45、五原路很短,却很耐逛,这条路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该路辟筑于20世纪30年代,原名赵主教路,赵主教是旅华法国教士玛勒斯卡,取汉姓赵。1943年10月改名为五原路。五原路上,建筑风格迥异的老式花园洋房混杂在新式里弄和高层住宅之间,使这条马路显得跌宕多姿。春夏之际,两旁茂密的法国梧桐搭起绿色屏障,把马路衬得幽远深邃,一眼看不到尽头似的。走在五原路上,仿佛回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气中弥漫着静谧慵懒的气息,连脚步也变得轻轻,怕是一不小心踩碎了半个多世纪前飘落的梧桐树叶。
番禺路
-老厂房改造成逛吃一条街-
46、民国14年(1925年)工部局越界筑,以美国城市名命名哥伦比亚路(ColumbiaRoad)。民国32年以广东番禺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学校。这条路的幸福里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街区、老厂房改造而成,骨子里透着一股慵懒闲适。造作、新参者、桃园眷村...都开在这里。
乌中路
-既市井又洋气让人忍俊不禁-
47、乌鲁木齐中路是上海市徐汇区及静安区的一条道路,在1911年到1943年之间的名称为麦琪路。这条短短300多米的马路,被称为上海第一网红马路,梧桐掩映的道路两旁,藏龙卧虎了众多品质不错的小店,每家店都在10-20平方左右,虽然很小,但每家都很有特色。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东西,在这条街上挤挤挨挨却毫无违和感,生态最多样、接地气、最让人忍俊不禁的一条小路,它的味道,需要人慢慢体会。
铜仁路
-魔都新晋时髦地标-
48、这里有邬达克在上海的收官之作——绿房子,《申报》主笔史量才的旧居;也有一直很火的网红MannerCoffee,在香港超火的拉面店——豚王...这条仅659米长的小马路,串起了上海的前世今生。无论是拍照散步,还是约会发呆,在这里你都能享受一个静谧安逸的一天。
复兴中路
-这里有海派上海最好的诠释-
49、人有判若两人,路也有'判若两路'。复兴中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淮海中路,并不算很长,城市节奏、文化风格和市井况味,却是大相径庭的。马当路以东的复兴中路,充斥着石库门的烟火气;向西,以陕西南路口陕南邨为界至汾阳路一带,也是菜场和小店遍布,鸡犬相闻。在这两段复兴中路间的那段路程,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思南公馆、花园公寓、伊丽莎白公寓、黑石公寓、克莱门公寓、米丘林公寓……各种各样的欧式住宅云集,便是这段的特色。
思南路
-各式花园洋房带你穿越到欧洲小镇-
50、和所有老街区一样,思南路有点旧,但是它并不破败,在有阳光的日子,斑驳树影中,马路两旁老式洋房的墙面,自然、古朴的起伏,带着一种可触摸的历史感,让人忍不住想张望墙内曾经的故事。上海很多的道路是用全国各地的省或城市命名的,增强了道路的辨识度,但却将其中的内涵深深隐藏。而思南路则不太一样,其名与其实非常吻合,优雅且闲适。其实没有确认过,思南路是原名马斯南路简化而来,还是以思南县命名,但确实因为对思南路的喜爱而平添了对那个远在西南的小城的几分向往。
常熟路
-清静的地方风景独特-
51、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法公董局越界填浜修筑,因旧有“善钟马房”,故名善钟路。沿路多为住宅和小型商铺,非常热闹。这边有在中国最早的洋房,都是在战争年代时候出现的,以前是英国等多个国家的租借地,各种洋房都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也是一个旅游欣赏的好去处。
大沽路
-老外街夜色迷离-
52、大沽路的一头连着黄陂北路,那是上海最市中的地方。大沽路的另一头连着石门一路,那里直达上海最金领的消费场。中间被南北高架桥拦腰隔断,主流消费群熟知的大沽路,是连着石门一路的酒吧休闲街,躺着一摞的小语种餐厅。那是现在的上海。另一边厢的大沽路,照旧的默默无闻。生煎馆屹立不倒,因为上海的爷叔、阿姨们懂得上海的味道。
长宁路
-张爱玲母校成吃货新地标-
53、长宁来福士原址是张爱玲母校圣玛利亚女中。长宁来福士不仅精心修复历史建筑、复刻学校样貌,保留了“四堂一楼”还在古建筑中加入了国际化的时尚元素!
瑞虹路
-虹口人民的“新天地”-
54.开了1年多的瑞虹天地月亮湾,吃喝好玩程度堪称虹口人民的“新天地”。去年被评为“全球十大必看展览”的teamLab水晶烟花中国首展就是在这里办的。
徐家汇路
-徐家汇路不在徐家汇-
55、徐家汇路不在徐家汇?徐家汇路原是一条小河,1862年太平天国占领苏州后上海戒严,法租界当局为防守租界和徐家汇天主堂,在上海县西门外经方浜桥及肇嘉浜北侧筑成一条军用马路,这是徐家汇路的由来。徐家汇路和斜徐路原来是隔河相望平行的两条路,后因市政建设道路拓宽,斜徐路并入徐家汇路,现在只在丽园路留有一小段遗迹。肇嘉浜路和徐家汇路原是一条路,五十年代肇嘉浜填没,打浦桥以西的徐家汇路并入肇嘉浜路,因此徐家汇路只剩下打浦桥到制造局路这一段,不再通徐家汇了。
西藏中路
-上海旅行社较多的地方-
56、西藏中路原为185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了防御太平军,在租界西侧开挖的一条小河,名为泥城浜,北面到苏州河,南面在今大世界处与东西向的洋泾浜相通,接周泾。今天的西藏中路,不少国际品牌更是涌入与我们零距离接触,比如:路易威登、香奈儿、圣罗兰等。而此时的西藏中路也在向“美食、旅游、娱乐”业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西藏中路上的旅行社越来越多。拥有大世界游乐中心旅行社、春秋旅行社、国际旅行社、华侨服务旅行社等19户,是上海的旅游街。
中山南路
-老码头变身吃货基地-
57、曾经的“远东第一码头”十六铺,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商业体,保留了经典的石库门建筑群!价格亲民的上海滩牛排馆菲普仕纽约扒房,《极限挑战》来打卡过2次的长屋,边吃美食边赏江景,色色一一。
淞沪路
-不出地铁就能逛一天-
58、江湾体育场站超大地下Mall,占地21000㎡,全长近500米!13个出口,覆盖五角场的每个方向!小吃甜品、娃娃机、文创服装、便利店全都有不用出地铁就能逛一天。
云南南路
-五步一家老字号-
59、云南南路美食街是上海小吃街美食街排名中最老牌的一条美食街,全长250米,里面各种小吃和老字号名吃应有尽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一路上的店基本是100年历史起跳的,爸妈劈情操就吃起的德大西菜社,做了70多年白斩鸡的小绍兴,无汤生煎大壶春,吃足7家花不了一张毛爷爷。
澳门路
-周五才出现的清真集市-
60、每周五是穆斯林的礼拜日。常德路澳门路的路口就会支起这样的红帐篷,羊肉串、手抓饭、烤包子,吃货们的露天食堂啊!
吴江路
-从爱情弄变身休闲步行街-
61、最有文艺气息的,要数去南星桥火车站(开往乔司)坐一坐现在已经为数不多的绿皮火车在静安南京路11条“后街”中,吴江路声誉较高。靠小吃在魔都崛起的吴江路,历来是吃货们的聚集地。但未来,这里将引入最“吸睛”、最新潮的体验式、互动式消费项目,成为“最前沿”的轧闹猛首选地!当年,吴淞江(苏州河)的支流东芦浦从北往南、弯弯曲曲从这里流过。另外的小河名为石家浜,河西有著名的娱乐地——私人花园张园,河东有英国乡村俱乐部(上海广电大厦现址)。那时,这条河水清流缓,岸树成荫,幽静古朴,景色宜人。开埠后,常有外侨情侣来此憩游,并称此地为LoveLane(爱情弄)。
福佑路
-口碑两极化的景点美食-
62、传说中只有外地游客才会去,上海宁才不吃,口碑两极分化严重。其实有些妖魔化了哈,斑长亲测过,蟹粉灌汤包专卖店、京师傅烤鸭卷、宁波汤团店,还是有不少隐藏美食的~
学院路
-只有老南市人知道的传奇大排档-
63、这家20年的传奇本帮菜大排档,大块头排挡,只有老南市人知道。开到凌晨两点半就藏在城隍庙后街学院路上。
延安西路
-连接虹桥国际机场一条交通干道-
64、与延安东路、延安中路在历史上曾为两租界界限不同,延安西路。191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填柴兴浜筑长浜路,自忆定盘路(今江苏路)迤东接静安寺南的长浜路(今延安中路),即今延安西路东段,同年又在公共租界以西修筑的越界筑路,1922年定名为大西路(GreatWesternRoad)。
霍山路
-犹太人曾在这里避难-
65、1938年到1941年期间,2万余名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上海。当时,难民们在救援欧洲犹太难民委员会帮助下聚居在提篮桥一带,在周边开设了咖啡店、音乐厅、面包店和一些新奇货品商店等。随着历史的变迁,霍山路一带的大片犹太建筑已成为民居,青砖、墙面油漆等或多或少开始剥落和脱蚀,而底层临街饭店散发的油烟侵蚀了建筑物立面。
控江路
-“华亭县负海控江”-
66、路名取自上海县地方志中“华亭县负海控江”一语,就是说上海地区原先的华亭县负东海,控长江之意。控江路是杨浦区传统的商业街,鞍山路至江浦路则是这段商业街的核心段,整条商业街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规模和知名度。
茅台路
-拆迁后变身日料街-
67、年初拆迁后不少人说少了小时候的感觉,但日料店倒是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最近斑长喜欢的大吉也落户茅台路了。
虹泉路
68、因周边聚集了多个韩国社区,整条街几乎皆为韩国商铺,而得名“韩国街”。虹泉路地处虹桥龙柏金汇板块,周围居住约3-4万韩国籍居民,是整个上海韩国居民最多的地区,附近汇集了多个韩国社区。整条街商铺林立,多为韩国人经营。
苏家屯路
-艺术家的高水平“涂鸦”-
69、估计知道上海杨浦区苏家屯路的人不会太多。苏家屯路原是上海鞍山新村内的一条便道式小马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近几年来,由于四平社区与同济大学创意学院携手共建以来,马路的整体设计、改造使路况有了明显的改观,那彩色的健康步道,精致的街边小品,引入入胜的休憩区域,都能让人为之心旷神怡。特别是2016年,在苏家屯路、抚顺路转角的一处原变电站建筑上,艺术家的高水平“涂鸦”更是使这条安静宁逸的小马路为之精神起来。
崂山路
-接棒昌里路的夜宵圣地-
70、昌里路历城路也拆了,魔都剩下能撸夜宵的地方真的不多了。崂山路得算一个,小龙虾、羊肉串、居酒屋,40+餐厅总能满足你深夜的饥肠辘辘。
淮海中路
-最美丽、最摩登、最有“腔调”和情调-
71、淮海路源于约150年前属于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笔直的街道、西式的风格和法国梧桐树等等造景充满了欧洲风情。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淮海战役因此改名为淮海路。它是全上海公认的最美丽、最摩登、最有“腔调”和情调的一条街。这里现代化建筑林立,时尚名品荟萃,紧随世界潮流。它持久的生命力在于自1900年诞生百余年以来,始终与时俱进的步伐与海纳百川的胸怀。
南京东路
-世界五大商业街之一-
72、东起外滩即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599米。其中河南中路以西部分为南京路步行街。大店名店林立,百业兴盛繁荣,各式商厦、优秀建筑聚集交汇,商街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正是这种多样性的包容,互相渗透与吸收,涵盖古今中外精粹,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发展向前的坚定,使南京路充满勃勃生机,展现出它百余年不落的繁华。
西藏南路
-哈哈镜是经典记忆-
73、“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是当年上海人的口头禅,哈哈镜简直是90后经典记忆,重新开放后的大世界重点围绕非遗表演、展示、传授等内容。
黄河路
-爸妈劈情操时去那里吃夜宵-
74、黄河路美食街坐落于上海黄浦区的西北部、人民广场北隅。1993年这里被开发为美食街,和云南路美食街、吴江路小吃街、天钥桥路餐饮街、仙霞路休闲美食街一并在民间拥有极佳的口碑,在全国都小有名气。休闲假日,沿着南京路向西漫步,偶然间一右转,密集的餐馆和特色美味向你直面扑来,一种难以拒绝的诱惑。
进贤路
-本帮小馆子挨个开-
75、上海典型的小马路,300米长却开满了本帮馆子,每家生意都排长队。兰心餐厅、海金滋、锦园上海菜、进贤私房菜、茂隆餐厅,据说是进贤路上的新“五朵金花”。
四川北路
-镌刻着城市历史的厚重印记-
76、《上海风土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北四川路跳舞场,中下等影戏院、粤菜馆、粤茶楼、粤妓院、日本菜馆、浴室、妓院、欧人妓院、美容院、按摩院甚多,星罗棋布,全上海除南京路、衡山路、荣乐东路、福州路以外,以四川北路为最繁盛,日夕车辆、行人拥挤。
多伦路
-文化名人街“海上旧里”-
77、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一代风云人物都在这里住过。前几年修旧如旧的弹硌路,逛逛各式陶艺馆、古钱币馆、古玩小店,在市中心仿佛穿越到民国时期。
山阴路
-体验当年老上海人的生活-
78、这条路上有鲁迅故居,还有家零食店就叫“小辰光额味道”,卖的是光明威化巧克力、泰康万年青、老苏打、苔条麻花,阿姨麻麻每次去都要买好几大袋。
东江湾路
-永远的上海申花主场-
79、虹口足球场,永远的上海申花的主场。路堵得慌必定是有比赛了,这里就成了一片蓝色的海洋。
天钥桥路
-90后们看的第一场演唱会-
80、比起上海体育场,还是“八万人体育场”来得霸气直接,周杰伦、林俊杰、五月天...多少90后在这里看了人生第一场演唱会。
世博大道
-安可后火速奔向8号线-
81、世博大道,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园区,全长约5.5公里,是连接世博浦东板块:ABC三大片区的重要通道。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大道继续发挥着交通大动脉的作用,并在上海市大力推进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大背景下,见证了诸多项目的新生和成长。
漕溪北路
-超接地气的上海大舞台-
82、上海大舞台,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演唱会的老牌场馆了。一排排剧院红的椅子富丽堂皇的,听演唱会总觉得不够high~
福州路
-多少寒暑假在这里看书刷题-
83、学生时代,老师布置了什么教辅书总归是来这里买的,寒暑假临时抱佛脚还要在旁边的肯德基麦当劳交换抄作业。(嘘~)
人民大道
-政治文化中心街-
84、上海市最中心的地域——人民广场,在解放前是众所周知的“跑马厅”,这块地方连同周边地区,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左右,她的百年沧桑却凝聚着上海这一国际化城市一步步起伏变化的脚印。今广场地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成陆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但这一地域发生历史性变迁还只有100多个春秋。
滨江大道
-不输外滩的上海风韵-
85、黄浦江以西我们称为“外滩”,黄浦江以东还有一处不亚于外滩的美景“滨江大道”。它是一条与外滩隔江相望的江畔景观大道,被人们赞誉为浦东的“新外滩”。是位于黄浦江边的一条人行大道,是集观光旅游和绿化环境为一体化的景点,也是上海人闲暇放松小憩的地方。
林湖路
-4年里总想把年卡刷回本-
86、在欢乐谷来一次绝顶雄风,扯破嗓子吼叫吧!上海政法的,松江大学城的一激动就办个年卡,结果毕业了都没来过几趟。
大学路
-白天黑夜还有两副面孔-
87、杨浦区大学路西起国定路,贯穿整个创智坊,直通复旦大学。这条只有20多米宽、不到1000米长的小马路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文艺小清新一条街。大学路上有多处涂鸦墙,街上各处的变电箱也都变身可爱萌物,在这里总能碰到拍照留影的文艺青年。大学路通过人行道退界空间统筹利用,为行人们提供了宽敞、畅通的步行通行空间。
文汇路
-莘莘学子的回忆-
88、文汇路短短2.5公里,却汇集了大大小小700+美食,附近高校童鞋想打打牙祭出门多的是地方。好吃程度,听说很多人毕业了还会专程回去吃一趟。
华山路
-想吃胡歌同款鸡蛋灌饼-
89、上戏的总校区在华山路这边,校门口不远处就有个鸡蛋灌饼小摊,当年胡歌可是这里的常客。当然华山路上还有啥好吃的,不用斑长多说了吧。
汾阳路
-去音乐学院附近约饭-
90、明明没在上海音乐学院读过书,却对周围的美食了如指掌。平时约个什么店,都是“哦,音乐学院附近是伐?晓得了。”
聚丰园路
-一条快乐的路-
91、是上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街道。它长约1.6公里,地处上海的西北角,位于中环和外环之间。聚丰园路的最东面,是上海大学和一座尼姑庵,最西面,是一个佛教寺庙,寺庙旁边是一栋宏伟的教堂,距离教堂两三百米外,有一处巨大的公墓。
四平路
-开在高校里的大排档-
92、四平路是大上海计划中的重要干道,辟筑于民国19年(1930年),原名其美路(用以纪念辛亥革命元老级人物陈其美),解放后更名为四平路(以吉林四平命名)。
武东路
-复旦北门黑暗料理-
93、肉夹馍,串串摊,小砂锅摊,炸鸡摊,肠粉摊,铁板土豆包饼摊,豆腐花摊……数也数不清。
赤峰路
-盛产樱花和学霸-
94、同济大学临近赤峰路校门的地方,200多米的樱花大道上种植了200+颗樱花树,清风拂过,一阵阵的樱花雨。
金陵中路
-春天赏樱花秋天踩银杏-
95、上海音乐厅一年四季都有花看,春天草地一圈都是樱花树,秋天是两排银杏,临近地铁站附近还有一小片梅花。
沪太路
-一年比一年人多的赏樱圣地-
96、3~4月的樱花季,顾村公园真是美到连角落都是一处风景。好几年了还热度不减,连工作日都有一大波赏樱大军。
迪东路
-20w株普罗旺斯同款薰衣草-
97、每年的5~6月都是薰衣草绽放的季节,我大魔都现在也有这么一片美翻天的薰衣草花海啦~面积超过60000㎡,大约有20w株薰衣草!
锦绣路
-500株腊梅遍布的世纪公园-
98、世纪公园拥有近500株蜡梅,且主要集中在7号门—1号门之间。有一片是十多年前来到魔都的四川大巴山的老蜡梅,适应环境后一年比一年开得旺盛。
龙吴路
-从有记忆起就存在的上海植物园-
99、1974年筹建的上海植物园,是魔都老牌的赏花圣地了。上海小囡的童年相册里一定有在上海植物园摆的pose。每年的花展,园内饱和度简直爆表!
沪宜路
-长枪短炮爷叔们常去的古漪园-
100、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