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新手的十万个为什么1

姜是许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品,但怎样使用,却不是人人必晓的。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菜肴增鲜添色,反之那就会弄巧成拙。我们在烹制时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做鱼圆时在鱼茸中掺加姜葱汁,再放其他调味品搅拌上劲,挤成鱼圆,可收到鲜香滑嫩、色泽洁白的效果。若把生姜剁成米粒状,拌入鱼茸里制成的鱼圆,吃在嘴里就会垫牙辣口,且色彩发暗、味道欠佳。又如在烧鱼前,应先将姜片投入少量油锅中煸炒炝锅,后下鱼煎烙两面,再加清水和各种调味品,鱼与姜同烧至熟。这样用姜不仅煎鱼时不粘锅,且可去膻解腥;如果姜片与鱼同下或做熟后撤下姜米,其效果欠佳。因此,在烹调中要视菜肴的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用姜。

1)姜丝入菜多作配料

烹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浇姜等,按颜色又有红爪姜和黄瓜姜之分,姜的辛辣香味较重,在菜肴中既可作调味品,又可作菜肴的配料。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黄姜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是姜中上品;老姜,俗称姜母,即姜种,皮厚肉坚,味道辛辣,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

作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丝,如“姜丝肉”是取新姜与青红辣椒,切丝与瘦猪肉丝同炒,其味香辣可口,独具一格。“三丝鱼卷”是将桂鱼肉切成大片,卷包笋丝、火腿丝、鸡脯肉丝成圆筒形,然后配以用浇姜腌渍的酱姜丝,还有葱丝、红辣椒丝,加酱油、糖、醋溜制即成。味道酸甜适口,外嫩里鲜。把新姜或黄姜加工成丝,还可做凉菜的配料,增鲜之余,兼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如淮扬传统凉拌菜“拌干丝”,它是把每块大方豆腐干切成20片左右,再细切成比火柴棒还细的干丝,用沸水浸烫3次,挤去水分,放入盘中,上面再撒放生姜丝,浇上调味而成的。干丝绵软清淡,姜丝鲜嫩辣香。

2)姜块(片)入菜去腥解膻

生姜加工成块或片,多数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中,具有去除水产品、禽畜类的腥膻气味的作用。火工菜中用老姜,主要是取其味,而成熟后要弃去姜。所以姜需加工成块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开,便于姜味外溢,浸入菜中。如:“清炖鸡”,配以鸡蛋称清炖子母鸡,加入水发海参即为“珊瑚炖鸡”,以银耳球点缀叫做“风吹牡丹”,佐以猪肠叫“游龙戏凤”,添上用鱼虾酿制的小鸡即为“百鸟朝凤”等。在制作中都不可不以姜片调味,否则就不会有鸡肉酥烂香鲜、配料细嫩、汤清味醇的特点。

3)姜米入菜起香增鲜

姜在古代亦称“疆”,意思是“疆御百邪”之说。姜性温散寒邪,利用姜的这一特有功能,人们食用凉性菜肴,往往佐以姜米醋同食,醋有去腥暖胃的功效,再配以姜米,互补互存,可以防止腹泻、杀菌消毒,也能促进消化。如“清蒸白鱼”、“芙蓉鲫鱼”、“清蒸蟹”、“醉虾”、“炝笋”等,都需浇上醋,加姜米,有些还需撒上胡椒粉,摆上香菜叶。

姜米在菜肴中亦可与原料同煮同食,如“清炖狮子头”,猪肉细切再用刀背砸后,需加入姜米和其他调料,制成狮子头,然后再清炖。生姜加工成米粒,更多的是经油煸炒后与主料同烹,姜的辣香味与主料鲜味溶于一体,十分诱人。“炒蟹粉”、“咕喀肉”等,姜米需先经油煸炒之后,待香味四溢,然后再下入主配料同烹。姜块(片)在火工菜中起去腥解膻的作用,而姜米则多用于炸、溜、爆、炒、烹、煎等方法的菜中,用以起香增鲜。

4)姜汁入菜色味双佳

水产、家禽的内脏和蛋类原料腥、膻异味较浓,烹制时生姜是不可少的调料。有些菜肴可用姜丝作配料同烹,而火工菜肴(行话称大菜)要用姜块(片)去腥解膻,一般炒菜、小菜用姜米起鲜。但还有一部分菜肴不便与姜同烹,又要去腥增香,如用姜汁是比较适宜的,如前面讲的制作鱼圆、虾圆、肉圆及将各种动物性原料用刀背砸成茸后制成的菜肴,就是用姜计去腥膻味的。

生姜在烹调中用途很大,很有讲究,但不一定任何菜都要用姜来调味,如单一的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再用姜米调味,势必会“喧宾夺主”,影响本味。

俗说:“姜是老的辣”。烹调用姜不应选用新姜,老姜的味道更浓香。

2、怎样用盐

盐在烹调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将食盐的咸味称为“百味之王”,“一盐调百味”。盐在烹调中的主要作用是调味和增强风味。烹调加盐时,既要考虑到菜肴的口味是否适度,同时也要讲究用盐的时机是否正确。学术理论认为,人的味觉可以感觉到咸味最低浓度为0.1%~0.15%。感觉最舒服的食盐溶液的溶度是0.8%~1.2%。因此制作汤类菜肴应按0.8%~1.2%的用量掌握。而煮、炖菜肴时一般应控制在1.5%~2%的范围内,因为这些菜肴食用时常和不含盐的主食一同食用,即下饭的菜,所以加盐量应该大些。

盐在烹调过程中常与其它调料一同使用,使用过程中几种调料之间必然发生作用,形成一种复合味。一般说,咸味中加入微量醋,可使咸味增强,加入醋量较多时,可使咸味减弱。反之醋中加入少量食盐,会使酸味增强,加入大量盐后则使酸味减弱。咸味中加入砂糖,可使咸味减弱。甜味中加入微量咸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甜味。咸味中加入味精可使咸味缓和,味精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以增加味精的鲜度。此外,食盐有高渗透作用,还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制作肉丸、鱼丸时,加盐搅拌,可以提高原料的吃水量,使制成的鱼丸等柔嫩多计。在合面团时加点盐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的弹性和韧性。发酵面团中加点盐还可起到调节面团发酵速度作用,使蒸出的馒头更松软可口。

在烹调中掌握用盐,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2)烹调中加盐:这是最主要的加盐方法,在运用炒、烧、煮、焖、煨、滑等技法烹调时,都要在烹调中加盐。而后是在菜肴快要成熟时加盐,减少盐对菜肴的渗透压,保持菜肴嫩松,养分不流失。

3)烹调后加盐:即加热完成以后加盐,以炸为主烹制的菜肴即此类。炸好后撒上花椒盐等调料。

3、怎样用酒

烹调中,一般要使用一些料酒,这是因为酒能解腥起香的缘故。要使酒起到解腥起香的作用,关键要让酒得以发挥。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2)上浆挂糊时,也要用酒。但用酒不能多,否则就挥发不尽。

3)用酒要忌溢和忌多,有的人凡菜肴中有荤料,一定放酒。于是“榨菜肉丝汤”之类的菜也放了酒,结果清淡的口味反被酒味所破坏,这是因为放在汤里的酒根本来不及挥发的缘故。所以厨师们在用酒时一般都做到“一要忌溢,二要忌多”。

4)有的菜肴要强调酒味,例如葡汁鸡翅,选用10只鸡翅膀经油炸后加蕃茄酱、糖、盐一起焖烧至翅酥,随后加进红葡萄酒,着芡出锅装盒。这个菜把醇浓的葡萄酒香味作为菜肴最大的特点,既然这样,酒在出锅前放,减少挥发就变成合理了。

5)用酒来糟醉食品,往往不加热,这样酒味就更浓郁了。

另外,这里还归纳了一些啤酒调味小窍门

啤酒除用于饮用外,还可用来对菜肴调味。具体方法如下。

1)炒肉片或肉丝,用淀粉加啤酒调糊挂浆,炒出后格外鲜嫩,味尤佳。

2)烹制冻肉、排骨等菜肴,先用少量啤酒,腌渍10分钟左右,清水冲洗后烹制,可除腥味和异味。

3)烹制含脂肪较多的肉类、鱼类,加少许啤酒,有助脂肪溶解,产生脂化反应,使菜肴香而不腻。

4)清蒸鸡时先将鸡放入20~25%的啤酒中腌渍10~15分钟,然后取出蒸熟。格外鲜滑可口。

5)清蒸腥味较大的鱼类,用啤酒腌渍10~15分钟,熟后不仅腥味大减,而且味道近似螃蟹。

6)凉拌菜时先把菜浸在啤酒中,加热烧开即取出冷却,加作料拌食,别有风味。

4、怎样用味精

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使用。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虽能提鲜,但如使用方法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看了一些关于味精的帖子,把它们归纳了一下,这里包括了味精在烹饪中的使用技巧和如何科学地使用味精。其中的科学原理我也不太懂,尤其是什么谷氨酸之类的,嘿嘿……

1)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2)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拌凉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晶体直接拌凉菜,不易拌均匀,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5)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食品暂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6)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C~90C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超过100C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130C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7)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

有关鸡精: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助鲜的核苷酸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不过鸡精比味精更鲜。从卫生角度讲,鸡精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但在烹调时,如果加入过多鸡精,则会破坏菜肴原有的味道而影响口味。

鸡精因含多种调味剂,其味道比较综合、协调。

5、怎样勾芡

勾芡的学术概念是:借助淀粉在遇热糊化的情况下,具有吸水、粘附及光滑润洁的特点。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增加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和味道。

勾芡用的淀粉,又叫团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糖聚合物。烹调用的淀粉,主要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麦类淀粉,菱、藕淀粉等。淀粉不溶于水,在和水加热至60C时,则糊化成胶体溶液。勾芡就是利用淀粉这种特性。

绿豆淀粉是最佳的淀粉,一般很少使用。它是由绿豆水涨磨碎,沉淀而成,它的特点是粘性足,吸水性小,色洁白而有光泽。

马铃薯淀粉是目前家庭一般常用的淀粉,是由马铃薯磨碎,揉洗、沉淀制成的,特点是粘性足,质地细腻,色洁白,光泽优于绿豆淀粉,但吸水性差。

小麦淀粉是麦麸洗面筋后沉淀而成或用面粉制成,特点是色白,但光泽较差,质量不如马铃薯粉,勾芡后易沉淀。

甘薯淀粉特点是吸水能力强,但粘性较差,无光泽,色暗红带黑,由鲜薯磨碎,揉洗,沉淀而成。

此外还有玉米淀粉,菱、藕淀粉,荸荠淀粉等。

勾芡是否适当,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调技法。这些烹调法的共同点是旺火速成,有这种方法烹调的菜肴,基本上不带汤。但由于烹调时加入某些调料和原料本身出水,使菜看中汤汁增多,通过勾芡,使汁液浓稠并附于原料表面,从而达到菜肴光泽、滑润、柔嫩和鲜美的风味。

勾芡一般用两种类型。一种是淀粉汁加调味品,俗称“对汁”,多用于火力旺,速度快的熘、爆等方法烹调的菜肴。一种是单纯的淀粉汁,又叫“湿淀粉”,多用于一般的炒菜。浇汁也是勾芡的一种,又称为薄芡、琉璃芡,多用于煨、烧、扒及汤菜。根据烹调方法及菜肴特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芡汁用法:

1)包芡:一般用于爆炒方法烹调的菜肴。粉汁最稠,目的是使芡汁全包到原料上,如鱼香肉丝、炒腰花等都是用包芡,吃完菜后,盘底基本不留卤汁。

2)糊交:一般用于熘、滑、焖、烩方法烹制的菜肴。粉汁比包芡稀,用处是把菜肴的汤汁变成糊状,达到汤菜融合,口味滑柔,如:糖醋排骨等。

3)流芡:粉汁较稀,一般用于大型或整体的菜肴,其作用是增加菜肴的滋味和光泽。一般是在菜肴装盘后,再将锅中卤汁加热勾芡,然后浇在菜肴上,一部分沾在菜上,一部分呈琉璃状态,食后盘内可剩余部分汁液。

4)奶汤芡:是芡汁中最稀的,又称薄芡。一般用于烩烧的菜肴,如:麻辣豆腐、虾仁锅巴等。目的是使菜肴汤汁加浓一点而达到色美味鲜的要求。

要勾好芡,需掌握几个关键问题:

二是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否则卤汁不易粘在原料上,不能达到增鲜、美形的目的;

三是菜肴汤汁要适当,汤汁过多或过少,会造成芡汁的过稀或过稠,从而影响菜肴的质量;

四是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湿淀粉勾芡,才能保证菜肴的味美色艳。

淀粉吸湿性强,还有吸收异味的特点,因此应注意保管,应防潮、防霉、防异味。一般以室温15C和湿度低于70%的条件下为宜。

烹调中还有明油芡的要求,即在菜肴成熟时勾好芡以后,再淋入各种不同的调味油,使之溶合于芡内或附着于芡上。对菜肴起增香、提鲜、上色、发亮作用。使用时两者要结合好,要根据菜肴的口味和色泽要求,淋入不同颜色的食用油,如:鸡油(黄色)、辣椒油(红色)、番茄油、香油、花椒油等。

淋油时要注意,一定要在芡熟后淋入,才能使芡亮油明。一次加油不能过多过急,否则会出现泌油现象。由于烹调方法不同,加油的方法也不同。一般熘、炒菜肴,多在成熟后边颠勺边淋入明油。干烧菜,菜是在出勺后,将勺内余汁调入油泻开,浇淋于菜肴上面。明油加入芡汁后,搅动颠翻不可太快,避免油芡分离。

6、怎样调味

调味是菜肴最后成熟的技术关键之一。只有不断地操练和摸索,才能慢慢地掌握其规律与方法,并与火候巧妙地结合,烹制出色、香、形俱好的佳肴。

调味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因料调味:新鲜的鸡、鱼、虾和蔬菜等,其本身具有特殊鲜味,调味不应过量,以免掩盖天然的鲜美滋味。腥膻气味较重的原料,如不鲜的鱼、虾、牛羊肉及内脏类,调味时应酌量多加些去腥解腻的调味品,诸如料酒、醋、糖、葱、姜、蒜等,以便减恶味增鲜味。

本身无特定味道的原料,如海参、鱼翅等,除必须加入鲜汤外,还应当按照菜肴的具体要求施以相应的调味品。

2)因菜调味:每种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这种口味是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最后确定的。因此,投放调味品的种类和数量皆不可乱来。特别是对于多味菜看,必须分清味的主次,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主、辅调料。有的菜以酸甜为主,有的以鲜香为主,还有的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这种一菜数味、变化多端的奥妙,皆在于调味技巧。

3)因时调味:人们的口味往往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这也与机体代谢状况有关。例如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因而喜用浓厚肥美的菜肴;炎热的夏季则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

4)因人调味:烹调时,在保持地方菜肴风味特点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就餐者的不同口味,做到因入制菜。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就是因人制菜的恰当概括。

5)调料优质:原料好而调料不佳或调料投放不当,都将影响菜肴风味。优质调料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烹制什么地方的菜肴,应当用该地的著名调料,这样才能使菜肴风味足俱。比如川菜中的水煮肉,其中要用四川陴县的豆瓣酱和汉原的花椒,川菜中用的盐和味精也是其特有的,这样做出来的味道就非常正宗。当然,条件有限的话,也没必要一定难为自己,还是解馋为先。

烹调过程中的调味,一般可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加热前调味;第二步,加热中调味;第三步,加热后调味。

加热前的调味:又叫基础调味,目的是使原料在烹制之前就具有一个基本的味,同时减除某些原料的腥膻气味。具体方法是将原料用调味品;如:盐、酱油、料酒、糖等调拌均匀,浸渍一下,或者再加上鸡蛋、淀粉浆一浆,使原料初步入味,然后再进行加热烹调。鸡、鸭、鱼、肉类菜肴也都要做加热前的调味,青笋、黄瓜等配料,也常先用盐腌除水,确定其基本味。一些不能在加热中启盖和调味的蒸、炖制菜肴,更是要在上笼入锅前调好味,如蒸鸡、蒸肉、蒸鱼、炖(隔水)鸭、罐焖肉、坛子肉等,它们的调味方法一般是:将对好的汤汁或搅拌好的作料,同蒸制原料一起放入器皿中,以便于加热过程中入味。

加热中的调味:也叫做正式调味或定型调味。菜肴的口味正是由这一步来定型,所以是决定性调味阶段。当原料下锅以后,在适宜的时机按照菜肴的烹调要求和食者的口味,加入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香或鲜的调味品。有些旺火急成的菜,须得事先把所需的调味品放在碗中调好,这叫作“预备调味”,也称为“对汁”,以便烹调时及时加入,不误火候。

加热后的调味:又叫做辅助调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虽然在第一、二阶段中都进行了调味,但在色、香、味方面仍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加热后最后定味,例如炸菜往往撒以椒盐或辣酱油等,涮品(涮羊肉等)还要蘸上很多的调味小料,蒸菜也有的要在上桌前另烧调汁,烩的乌鱼蛋则在出勺时往汤中放些醋,烤的鸭需浇上甜面酱,炝、拌的凉菜,也需浇以对好的三合油、姜醋汁、芥末糊等等,这些都是加热后的调味,对增加菜肴的特定风味必不可少。

7、怎样焯水

焯水,就是将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开水锅中加热至半熟或全熟,取出以备进一步烹调或调味。它是烹调中特别是冷拌菜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对菜肴的色、香、味,特别是色起着关键作用。

焯水的应用范围较广,大部分蔬菜和带有腥膻气味的肉类原料都需要焯水。焯水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使蔬菜颜色更鲜艳,质地更脆嫩,减轻涩、苦、辣味,还可以杀菌消毒。如菠菜、芹菜、油菜通过焯水变得更加艳绿。苦瓜、萝卜等焯水后可减轻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过焯水可以解除。

2)可以使肉类原料去除血污及腥膻等异味,如牛、羊、猪肉及其内脏焯水后都可减少异味。

4)便于原料进一步加工操作,有些原料焯水后容易去皮,有些原料焯水后便于进一步加工切制等。

焯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水锅焯水;另一种是冷水锅焯水。

8、怎样配菜

配菜根据菜肴品种和各自的质量要求,把经过刀工处理后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料和辅料适当搭配,使之成为一个(或一桌)完整的菜肴原料。配菜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菜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价值,也决定到成桌菜肴能否协调。

1)量的搭配

突出主料:配制多种主辅原料的菜肴时,应使主料在数量上占主体地位。例如“炒肉丝蒜苗”、“炒肉丝韭菜”等应时当令的菜肴,主要是吃蒜苗和韭菜的鲜味,因此配制时就应使蒜苗和韭菜占主导地位,如果时令已过,此菜就应以肉丝为主。

平分秋色配制无主、辅原料之分的菜肴时,各种原料在数量上应基本相当,互相衬托。例如“熘三样”、“爆双脆”、“烩什锦”等,即属这类。

2)质的搭配

同质相配:即菜肴的主辅料应软软相配(如“鲜蘑豆腐”),脆脆相配(如“油爆双脆”),韧韧相配(如“海带牛肉丝”),嫩嫩相配(如“芙蓉鸡片”)等等,这样搭配,能使菜肴生熟一致,吃口一致;也就是说,符合烹调要求,各具自己的特色。

荤素搭配:动物性原料配以植物性原料,如“芹菜肉丝”、“豆腐烧鱼”、“滑馏里脊”配以适当的瓜片和玉兰片等。这种荤素搭配是中国菜的传统作法,无论从营养学还是食品学看,都有其科学道理。

贵多贱少:系指高档菜而言。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例如:“白扒猴头蘑”、“三丝鱼翅”等,可保持菜肴的高档性。

3)味的搭配

浓淡相配:以配料味之清淡衬托主料味之浓厚,例如:三圆扒鸭(三圆即胡萝卜、青笋、土豆)等。

淡淡相配:此类菜以清淡取胜,例如:“烧双冬(冬菇、冬笋)”、“鲜蘑烧豆腐”等。

异香相配:主料、辅料各具不同特殊香味,使鱼、肉的醇香与某些菜蔬的异样清香融和,便觉别有风味,例如:“芹黄炒鱼丝”、“芜爆里脊”、“青蒜炒肉片”等。

一味独用:有些烹饪原料不宜多用杂料,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如:鳗、鳖、蟹,鲥鱼等。此外,如:北京烤鸭、广州烤乳猪等,都是一味独用的菜例。

4)色的搭配

菜肴主辅料的色彩搭配要求协调、美观、大方,有层次感。色彩搭配的一般原则是配料衬托主料。具体配色的方法有:

顺色菜:组成菜肴的主料与辅料色泽基本一致。此类多为白色,所用调料,也是盐、味精和浅色的料酒、白酱油等。这类保持原料本色的菜肴,色泽嫩白,给人以清爽之感,食之亦利口。鱼翅、鱼骨、鱼肚等都适宜配顺色菜。

异色菜:这种将不同颜色的主料辅料搭配一起的菜肴极为普遍。为了突出主料,使菜品色泽层次分明,应使主料与配料的颜色差异明显些,例如:以绿的青笋、黑的木耳配红的肉片炒;用碧色豌豆与玉色虾仁同烹等,色泽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5)形的搭配

这里所说的“形”,是指经刀工处理后的菜肴主、辅原料之形状,其搭配方法有两种。

同形配:主辅料的形态、大小等规格保持一致,如:“炒三丁”、“土豆烧牛肉”、“黄瓜炒肉片”等,分别是丁配丁、块配块、片配片。这样可使菜看产生一种整齐的美感。

异形配:主、辅原料的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如“荔枝鱿鱼卷”主料鱿鱼呈简状蓑衣形,配料荔枝则为圆或半圆形。这类菜在形态上别具一种参差错落美。

9、怎样使菜肴鲜香

为使菜肴“生香”,厨师常用下面五种技法。

1)借香:原料本身无香味,亦无异味,要烹制出香味,只有靠借香。如海参、鱿鱼、燕窝等诸多干货,在初加工时,历经油发、水煮、反复漂洗,虽本身营养丰富,但所具有的挥发性香味基质甚微,故均寡而无味。菜肴的香味便只有从其他原料或调味香料中去借。

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用具有挥发性的辛香料炝锅;二是与禽、肉类(或其鲜汤)共同加热。具体操作时,厨师常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香味更加浓郁。

2)合香:原料本身虽有香味基质,但含量不足或单一,则可与其他原料或调料合烹,此为“合香”。

例如,烹制动物性原料,常要加入适量的植物性原料。这样做,不仅在营养互补方面很有益处,而且还可以使各种香味基质在加热过程中融溶、扬溢,散发出更丰富的复合香味。动物性原料中的肉鲜味挥发基质肌苷酸、谷氨酸等与植物性原料中的鲜味主体谷氨酸、一磷酸腺苷5’-乌苷酸等,在加热时一齐迅速分解,在挥发中产生凝集,形成具有复合香味的聚合团,也就我们所说的合香混合体。

3)点香:某些原料在加热过程中,虽有香气味产生,但不够“冲”;或根据菜肴的要求,还略有欠缺,此时可加入适当的原料或调味料补缀,谓之“点香”。

烹制菜肴,在出勺之前往往要滴点香油,加些香菜、葱末、姜未、胡椒粉,或在菜肴装盘后撒椒盐、油烹姜丝等,即是运用这些具有挥发性香味原料或调味品,通过瞬时加热,使其香味基质迅速挥发、溢出,达到既调“香”,又调味的目的。

4)裱香:有一些菜肴,需要特殊的浓烈香味覆盖其表,以特殊的风味引起食者的强烈食欲。这时常用裱香这一技法。

熏肉、熏鸡、熏鱼等食品制作,运用不同的加热手段和熏料(也称裱香料)制作而成。常用的熏料:锯末(红松)、白糖、茶叶、大米、松柏枝、香樟树叶,在加热时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中含有不同的香味挥发基质,如:酚类、醇类、有机酸、羰基化合物等。它们不仅能为食品带来独特的风味,而且还具有抑菌、抗氧化作用,使食品得以久存。

10、怎样挂糊

挂糊是我国烹调中常用的一种技法,行业习惯称“着衣”,即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挂上一层衣一样的粉糊。由于原料在油炸时温度比较高,即粉糊受热后会立即凝成一层保护层,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温的油接触。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料内的水分和鲜味,营养成分也会因受保护而不致流失,制作的菜肴就能达到松、嫩、香、脆的目的。增加菜肴形与色的美观,增加营养价值。

挂糊的种类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蛋清糊:也叫蛋白糊,用鸡蛋清和水淀粉调制而成。也有用鸡蛋和面粉、水调制的。还可加入适量的发酵粉助发。制作时蛋清不打发,只要均匀地搅拌在面粉、淀粉中即可,一般适用于软炸,如:软炸鱼条、软炸口蘑等。

2)蛋泡糊:也叫高丽糊或雪衣糊。将鸡蛋清用筷子顺一个方向搅打,打至起泡,筷子在蛋清中直立不倒为止。然后加入干淀粉拌和成糊。用它挂糊制作的菜看,外观形态饱满,口感外松里嫩。一般用于特殊的松炸,如:高丽明虾、银鼠鱼条等。也可用于禽类和水果类,如:高丽鸡腿、炸羊尾、夹沙香蕉等。制作蛋泡糊,除打发技术外,还要注意加淀粉,否则糊易出水,菜难制成。

3)蛋黄糊:用鸡蛋黄加面粉或淀粉、水拌制而成。制作的菜色泽金黄,一般适用于酥炸、炸熘等烹调方法。酥炸后食品外酥里鲜,食用时蘸调味品即可。

4)全蛋糊:用整只鸡蛋与面粉或淀粉、水拌制而成。它制作简单,适用于炸制拔丝菜肴,成品金黄色,外松里嫩。

5)拍粉拖蛋糊:原料在挂糊前先拍上一层干淀粉或干面粉,然后再挂上一层糊。这是为了解决有些原料含水量或含油脂较多不易挂糊而采取的方法,如:软炸栗子、拔丝苹果、锅贴鱼片等。这样可以使原料挂糊均匀饱满,吃口香嫩。

6)拖蛋糊:拍面包粉先让原料均匀的挂上全蛋糊,然后在挂糊的表面上拍上一层面包粉或芝麻、杏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等,如:炸猪排、芝麻鱼排等,炸制出的菜肴特别香脆。

7)水粉糊:就是用淀粉与水拌制而成的,制作简单方便,应用广,多用于干炸、焦、熘、抓炒等烹调方法。制成的菜色金黄、外脆硬、内鲜嫩,如:干炸里脊、抓炒鱼块等。

8)发粉糊:先在面粉和淀粉中加入适量的发酵粉拌匀(面粉与淀粉比例为7:3),然后再加水调制。夏天用冷水,冬天用温水,再用筷子搅到有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泡时为止。使用前在糊中滴几滴酒,以增加光滑度。适用于炸制拔丝菜,因菜里含水量高,用发粉糊炸后糊壳比较硬,不会导致水分外溢影响菜肴质量,外表饱满丰润光滑,色金黄,外脆里嫩。

9)脆糊:在发糊内加入17%的猪油或色拉油拌制而成,一般适用于酥炸、干炸的菜肴。制菜后具有酥脆、酥香、胀发饱满的特点。

10)高丽糊:又称发蛋糊,是由蛋白加工而成,既可作菜肴主料的挂糊,又可单独作为主料制作风味菜肴。

制作发蛋糊的技术性比较高,在制作时要掌握以下操作要领。

(1)打蛋的容器要使用汤盆,便于筷子在盆内搅打,容易使蛋糊打发,形成发蛋糊。容器一定要干净,无积水,无油污。

(2)打蛋一定要用新鲜鸡蛋,蛋黄已碎的不能用,打蛋时只用蛋白,蛋黄蛋白要分清,不能有一点蛋黄掺在蛋白里。

(3)打蛋的方法:一只汤盆内可打五只鸡蛋的蛋白,用两双竹筷握在一起搅打。打时要用力,先快后慢,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不能乱打。一手拿盆,一手拿筷,站立操作,3~5分钟就可以打成蛋糊,打到发蛋已经形成,用筷子在发蛋糊里一插,筷子能够直立时,说明发蛋糊已经成功。

(4)发蛋糊打成以后。可以根据不同的菜肴加工要求加入不同的调料和辅料。如炸羊尾要在发蛋糊里加入一点干酵粉,又如鸡茸蛋要加入鸡脯末和肥膘末。加入调料和辅料时,不是将蛋糊倒进辅料,而是将调料和辅料加入蛋糊,边加入边搅拌。

挂糊虽然是个简单的过程,但实际操作时并不简单,稍有差错,往往会造成“飞浆”,影响菜看的美观和口味。挂糊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把要挂糊的原料上的水分挤干,特别是经过冰冻的原料,挂糊时很容易渗出一部分水而导致脱浆,而且还要注意液体的调料也要尽量少放,否则会使浆料上不牢。

其次要注意调味品加入的次序。一般地说,要先放入盐、味精和料酒,再将调料和原料一同使劲拌和,直至原料表面发粘,才可再放入其它调料。先放盐可以使咸味渗透到原料内部,同时使盐和原料中的蛋白质形成“水化层”,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少受或几乎不受损失。

11、怎样淋油

菜肴烹调成熟,在出勺之前,常常要淋一点油,淋油的主要作用是:

1)增色:烹制扒三白,成品呈白色,如淋入几滴黄色鸡油,就能衬托出主料的洁白。又如梅花虾饼,淋入适量的番茄油,会使主料的色泽更加鲜红明快。

2)增香:有些菜肴烹制完成后,淋入适量的调味油,可增加菜肴的香味,如红烧鲁鱼,出勺前要淋入麻油增香。而葱烧海参,出勺前淋入适量的葱油,会使葱香四溢,诱人食欲。

3)增味:有些菜肴通过淋油,可以突出其特殊风味。如辣汁鸡丁,出勺前淋入红油(辣椒油),使成品咸辣适口。红油豆腐,也要淋入红油,否则就失去风味。

4)增亮:用熘、爆、扒、烧、靠等方法烹制的菜肴,经勾芡后,淋入适量的调味油,可使菜肴表面的亮度增加,如干烧鱼作成后,将勺内余汁淋上麻油烧于主料上,其亮度犹如镜面一般,增加菜的美观。

5)增滑:减少菜肴与炒勺的磨擦,增加润滑,便于大翻勺,使菜不散不碎,保持菜形美观。

淋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1)淋油一定要在菜肴的芡汁成熟后再淋入,否则会使菜解芡,色泽发暗,并带有生粉味;

2)淋油要适量,太多易使芡脱落;

3)淋油要根据菜肴的色泽和口味要求,一般地说,白色、黄色和口味清淡的菜淋人鸡油,红色、黑色菜淋入麻油,辣味的菜要淋入红油。

12、怎样掌握火候

2)火候与传导方式的关系:在烹调中,火力传导是使烹调原料发生质变的决定因素。传导方式是以辐射、传导、对流三种传热方式进行的。传热媒介又分无媒介传热和有媒介传热,如水、油、蒸气、盐、砂粒传热等。这些不同的传热方式直接影响着烹调中火候的运用。

(l)小火烹调的菜肴:如清炖牛肉,是以小火烧煮的。烹制前先把牛肉切成方形块,用旺沸水焯一下,清除血沫和杂质。这时牛肉的纤维是收缩阶段,要移中火,加入副料,烧煮片刻,再移小火上,通过小火烧煮,使牛肉收缩的纤维逐渐伸展。当牛肉快熟时,再放入调料炖煮至熟,这样作出来的清炖牛肉,色香味形俱佳。如果用旺火烧煮,牛肉就会出现外形不整齐现象。另外菜汤中还会有许多牛肉渣,造成肉汤浑浊,而且容易形成表面熟烂,里面仍然嚼不动。因此大块原料的菜肴,多用小火。

(2)中火适用于炸制菜:凡是外面挂糊的原料,在下油锅炸时,多使用中火下锅,逐渐加油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炸制时如果用旺火,原料会立即变焦,形成外焦里生。如果用小火,原料下锅后会出现脱糊现象。有的菜如香酥鸡,则是采取旺火时将原料下锅,炸出一层较硬的外壳,再移入中火炸至酥脆。

(3)旺火适用于爆、炒、涮的菜肴:一般用旺火烹调的菜肴,主料多以脆、嫩为主,如葱爆羊肉、涮羊肉、水爆肚等。水爆肚,焯水时,必须沸入沸出,这样涮出来的才会脆嫩。原因在于旺火烹调的菜肴,能使主料迅速受高温,纤维急剧收缩,使肉内的水分不易浸出,吃时就脆嫩。如果不是用旺火,火力不足,锅中水沸不了,主料不能及时收缩,就会将主料煮老。再如葱爆羊肉,看起来很简单,但有的人作出来的葱爆肉,不是出很多汤,就是向老嚼不动。怎样做才能烹好呢?首先是切肉要切好,要用顶刀法将肉切成薄片,其次一定要用旺火,油要烧热。炒锅置旺火上,下油烧至冒油烟,再下人肉炒至变色,立即下葱和调料焖炒片刻,见葱变色立即出锅。也是要旺火速成,否则就会造成水多和嚼不动。

13、怎样用刀

刀法的学术概念是烹调过程中,把做菜的原料用刀切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时的各种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切:切法是菜肴切制中最根本的刀法。切是刀身与原料呈垂直,有节奏地进刀,使原料均等断开的一些方法。

在制做菜肴的切制中,根据原料的性质和烹调要求,可分为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滚切等六种方法。

(l)直切:一般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操刀。切时,刀垂向下,既不向外推,也不向里拉,一刀一刀笔直地切下去。直切要求:第一,左右手要有节奏地配合;第二,左手中指关节抵住刀身向后移动,移动时要保持同等距离,不要忽快忽慢、偏宽偏窄,使切出的原料形状均匀,整齐;第三,右手操刀运用腕力,落刀要垂直,不偏里偏外;第四,右手操刀时,左手要按稳原料。

采用直刀切法,一般用干脆性原料,如:青笋、鲜藕、萝卜、黄瓜、白菜、土豆等。

(2)推切:推切的刀法是刀与原料垂直,切时刀由后向前推,着力点在刀的后部,一切推到底,不再向回拉。推切主要用于质地较松散、用直刀切容易破裂或散开的原料,如:叉烧肉、熟鸡蛋等。

(3)拉切:拉刀切的刀法也是在施刀时,刀与原料垂直,切时刀由前向后拉。实际上是虚推实拉,主要以拉为主,着力点在刀的前部。拉切适用于韧性较强的原料,如:千张、海带、鲜肉等。

推切与拉切都是运用手腕力量,动作也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推切由后向前,拉切由前向后。初学时,只有较熟练地掌握了直刀切法后,才能运用推切、拉切两种刀法。最好先从推切学,后再练拉切。

(4)锯切:也称推拉切。锯切刀法是推切和拉切刀法的结合,锯切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刀法。锯切刀法是刀与原料垂直,切时先将刀向前推,然后再向后拉。这样一推一拉像拉锯一样向下切把原料切断。锯切原料时要求:第一,刀运行的速度要慢,着力小而匀;第二,前后推拉刀面要笔直,不能偏里或偏外;第三,切时左手将原料按稳,不能移动,否则会大小薄厚不匀;第四,要用腕力和左手中指合作,以控制原料形状和薄厚。

锯切刀法一般用于把较厚无骨而有韧性的原料或质地松软的原料切成较薄的片形,如涮羊肉的肉片等。

(5)铡切、铡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右手握刀柄,左手握住刀背的前端,两手平衡用力压切;另一种是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按住刀背前端,左右两手交替用力摇动。铡切刀法要求:第一,刀要对准所切的部位,并使原料不能移动,下刀要准;第二,不管压切还是摇切都要迅速敏捷,用力均匀。

铡切刀法一般用于处理带有软骨、细小骨或体小、形圆易滑的生料和熟料,如:鸡、鸭、鱼、蟹、花生米等。

(6)滚切:滚切刀法是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刀不断下切,每切一刀即将原料滚动一次。根据原料滚动的姿势和速度来决定切成片或块。一般情况是滚得快、切得慢,切出来的是块;滚得慢、切得快切出来的是片。这种滚切法可切出多样的块、片,如:滚刀块、菱角块、梳子块等。滚刀切法的要求是:左手滚动原料的斜度要掌握适中,右手要紧跟着原料滚动掌握一定的斜度切下去,保持大小薄厚等均匀。

滚刀切法多用于圆形或椭圆形脆性蔬菜类原料,如:萝卜、青笋、黄瓜、茭白等。

(7)切制菜肴时还应注意:

第一,切制原料粗细薄厚均匀,长短相等一致。否则原料生熟不一致。

第二,凡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不论丝、条、丁、块、片、段,必须不连刀。

第三,根据原料质地老嫩,纹路横竖,按不同烹调要求,采用不同的切法,如肉类原料,筋少、细嫩、易碎的肉,应顺纹路切,筋多、质老的要顶纹路切,质地一般的要斜路切。

第四,注意主辅料形状的配合和原料的合理利用。一般是辅料服从主料,即:丝对丝,片对片,辅料的形状略小于主料。用料时要周密计划,量材使用,尽可能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细料细目,粗料巧用。

14、片

片又称劈。片的刀技也是处理无骨韧性原料、软性原料,或者是煮熟回软的动物和植物性原料的刀法。就是用片刀把原料片成薄片。施刀时,一般都是将刀身放平,正着(或斜着)进行工作。由于原料性质不同,方法也不一样。大体有推刀片、拉刀片、斜刀片。反刀片、锯刀片和抖刀片等六种技法。

1)推刀片:推刀片是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刀,刀身放平,使刀身和菜墩面呈近似平行状态,刀从原料的右侧片入,向左稳推,刀的前端贴墩子面,刀的后部略微抬高,以刀的高低来控制所要求的薄厚。左手按稳原料,但不要按的过重,在片原料时,以不移动为准。随着刀的片入,左手指可稍翘起,用掌心按住原料。推刀片多用于煮熟回软或脆性原料,如熟笋、玉兰片、豆腐干、肉冻等。

2)拉刀片:拉刀片也要放平刀身,先将刀的后部片进原料,然后往回拉刀,一刀片下。拉刀片的要求基本与推刀片相同,只是刀口片进原料后运动方向相反。拉刀片多用于韧性原料,如鸡片、鱼片、虾片、肉片等。

3)斜刀片:也称坡刀片、抹刀片。斜刀片通常用于质地松脆原料。其刀法是左手按稳原料的左端,右手持刀,刀背翘起,刀刃向左,角度略斜,片进原料,以原料表面靠近左手的部位向左下方移动。由于刀身斜角度片进原料,片成的块和片的面积,较其原料的横断面要大些,而且呈斜状。如海参片、鸡片、鱼片、熟肚片、腰子片等,均可采用这种刀法。斜刀片的要求是;把原料放稳在墩子巳,使其不致移动,左手按稳被压部位,与右手运动有节奏地配合,一刀挨一刀地切片下去。片的薄厚、大小以及斜度的掌握,主要依靠眼力注视两手动作和落刀的部位,同时,右手要牢牢地控制刀的运动方向。

4)反刀片:这种方法与斜刀片的原料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反刀片的刀背向里(向着身体),刀刃向外,利用刀刃的前半部工作,使刀身与菜墩子呈斜状。刀片进原料后,由里向外运动。反刀片一般适用于脆性易滑的原料。要求左手按稳原料,并以左手中指上部关节抵住刀身,右手的刀紧贴着左手中指关节片进原料。左手向后的每一移动,都要掌握同等距离,使其形状薄厚一致。

5)锯刀片:锯刀片是推拉的综合刀技。施刀时,先推片,后拉片,使刀一往一返都在工作。是专片(无筋或少筋)瘦肉、通脊类原料的刀技。如鸡丝,肉丝,就是先用锯片刀技,片成大薄片,然后再切丝。

6)抖刀片:抖刀片的刀法是将刀身放平,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刀,片进原料后,从右向左运动。运动时刀刃要上下抖动,而且要抖的均匀。抖刀片一般用手美化原料形状,适合于软性原料。这种刀技能把原料片成水波式的片状,然后再直切,就形成了美观的锯齿,如松花蛋片、豆腐干丝等。

剁:剁又称斩,一般用于无骨原料。此方法是将原料斩成茸、泥或剁成末状的一种方法。根据原料数量来决定用双刀剁还是用单刀剁。数量多的用双刀,又叫做排剁(斩);数量少的用单刀。剁(斩)的要求是:两手持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近或太远,两刀前端的距离可以稍近些,刀根的距离可稍远些。剁是运用手腕的力量,从左到右,然后再从右到左,反复排剁(斩)。操作时两手交替使用,要有节奏地做到此起彼落。同时,要将原料不断地翻动。其次,排剁(斩)时,不要提刀过高,在剁前将刀放在清水中蘸一下,以防止茸末粘刀或飞溅。在斩茸时,为了达到细腻的效果,可配合用刀背砸。单刀剁是剁带骨的鸡、鸭、鱼、兔、排骨、猪蹄等原料,方法虽然简单,但落刀要准,力求均匀。形状的大小,一般以“骨牌块”较为适宜。

15、劈

劈可分直刀劈和跟刀劈两种。

1)直刀劈:用右手将刀柄握牢,将刀高高举起,对准原料要劈的部位,运用手臂的力量用力向下直劈。劈时臂、肘、腕用力要协调一致而有力,要求一刀劈断。如再劈第二刀往往不能劈在原来的刀口上,这样就会出现错刀,使原料不整齐,也易产生一些碎肉、碎骨。

直刀劈法常用于带骨或质地坚硬的原料,如:火腿、咸猪肉、猪头、鱼头、猪排骨等。劈这些原料所用的墩或菜板一定要放牢放实。劈原料时,应将肉类的皮朝下,在肉面下刀;劈猪头、火腿、鱼头等原料时,左手要把所劈原料按稳,刀劈下时左手迅速离开,以防伤手。初学时,可用左手持一木棍,将原料按审;木棍的一端要离所劈的刀口远一些,防止刀劈在木棍上出现滑刀。劈原料要用刀刃的中部。

2)跟刀劈:是将刀刃先嵌在原料要劈的部位内,如劈猪蹄,将猪蹄竖起,蹄趾朝上,将刀刃嵌入趾中,右手牢握刀柄,左手持猪蹄与刀同时高高举起,用力劈下,刀在劈下时左手离开。跟刀劈左右手要密切配合,左手握住原料,右手执刀,两手同时起落,而且刀刃要紧紧嵌在原料内部,要嵌牢嵌稳,这样在用力劈原料时刀与原料才不易脱落,劈出来的原料才符合规格要求。

拍:拍刀法是将刀放平,用力拍击原料,使原料变碎和原料平滑等。如用拍可使蒜瓣、鲜姜至碎,也可用拍法使肉类不滑,肉质疏松。

剞(jī):剞刀,有雕之意,所以又称剞花刀。剞刀是采用几种切和片的技法,将原料表面划上深而不透的横竖各种刀纹。经过烹调后,可使原料卷曲成各种形状,如:麦穗、菊花、玉兰花、荔枝、核桃、鱼鳃、蓑衣、木梳背等形状。使原料易熟,并保持菜肴的鲜、嫩、脆,使调味品汁液易于挂在原料周围。对刀口深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为原料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左右。操作方法分推刀剞、拉刀剞、直刀剞。

(1)推刀剞:推刀剞的技法与反刀片相似,以左手指按住原料,右手持刀,刀口向外,刀背向里,刀身紧贴左手中指上关节,片人原料三分之二左右。深度要相等,距离要均匀。

(2)拉刀剞:拉刀剞与斜刀片相似,以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持刀,刀身向外,刀刃向里,将刀剞入原料,由左上方向右下方拉三分之二左右。

(3)直刀剞:直刀剞与推刀切法相似,只是不能将原料切断而已。

刀法在剞刀的应用上,可分为一般剞和花刀剞两种。一般剞只是在原料上剞上一排刀纹,如烹制整尾鱼时,即可用拉刀剞法。花刀剞是剞刀法最广泛的一种。所谓花刀,就是在原料上交叉地剞上各种花刀纹路,使原料经过烹调后,出现各种不同形状。但使用这一类原料,必须是韧性带脆无筋的原料,如:猪、羊、牛的腰子,以及猪肚子、鸡胗儿、鸭胗儿、鱿鱼等。

16、怎样掌握油温

烹制菜肴时,掌握好油温的火候十分重要。该用旺火的不能用文火,该用文火的也不要用急火。油的温度过高、过低对炒出来的菜的香味也有影响。特别是做油炸的菜肴,如油的温度过高,会使所炸的菜肴外焦里不熟;油的温度过低,所炸菜肴挂的浆、糊容易脱散,使菜肴不能酥脆。

一般炒菜,放油不太多,只要看锅冒烟,即可将菜下锅翻炒。炸菜肴时,锅内油多,又不好用温度计去测量油的温度,只能通过感观来进行判断。

锅里的油加热后,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待沉入锅底,再浮上油面时,这时的油温大约是160°C,如果做拔丝菜,如拔丝山药、拔丝白薯、拔丝土豆,用这种油温的油炸比较合适。这时锅下的火应控制住,以能保持油温即可。

油加热以后,把食物放入油中,沉在油的中间再浮上油面,这种油的温度大约是170°C左右。用这种温度的油炸香酥鸡、香酥鸭比较合适,炸出的鸡、鸭,外焦里嫩。炸时,锅下的火也要控制住。

如果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不沉,这种油的温度大约达190°C,比较适合炸各种含水分较少的菜肴,如:干炸带鱼、干炸黄鱼、干炸里脊等。

关于十成油温

菜谱中对油温常有“几成”热的描述,我有个资料,对此做了详细的考证和论述,这里,我只把它的论证结果--十成油温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的数学关系,给各位食友参考。

由于十成油温温标是属于厨师经验估测温度的标度方法,所以,其估测误差往往因人而异,一般允许有半成(±10—15℃)误差,又由于各种油脂的闪点不同,所以同一油脂的温度,对不同油脂是不同的。

这里只是给您个资料作为参考,烹饪的次数多了,有些经验后,就可以估计个大概了。但别把烹饪当做实验,一旦烹饪每次都用上了温度计,那您就太辛苦了,就没了烹饪的乐趣了。

17、怎样盛菜装盘

盛菜装盘的话题。一般的家常便饭只讲究些营养、味道就足够了,其实,很普通的菜肴,如果讲究一下菜的颜色搭配、餐具使用和摆放样式等,菜的品位和档次马上就提高了,你的自信和兴趣也随着增加,当然,这还是一种享受。一般的规律是:

1)一般的炒、爆菜盛盘时,用铲勺将形大的或主料拉入盘里,细小的料放在盘底,形大的或主料在上层,突出了主料。

2)质嫩易碎的勾芡菜,如熘菜成盘时,要先从盘的一端倒起,就势向另一端移动,锅移到另一端时,菜肴正好全部倒进去。做时要速度快,准确。

3)对于汁稠、粘性大的菜,如酱爆肉丁,要先盛一部分入盘,再把锅里其余的盛入勺中,盖在盘中的那部分上,并用劲向下按按,这样盛入盘中的菜圆圆的,显得很饱满。

4)块大的如整鸡、整鱼,为了盛入盘中还保持整体形,盛的时候。将锅端在盘子上面,向前倾斜,一面用勺拖住鱼或鸡的前部,一面抬高锅的倾斜度向下倒,这样把整鸡或整鱼完整地盛到盘内。

总之,无论哪一种盛入方法,都要注意美观,突出主料,使盛好的每盘菜都有“丰满”感。另外,盘边还要保持干净,一般菜上桌前,把盘边用餐巾纸擦干净。

18、家庭设宴摆席的小规划

我们到餐厅吃宴时总觉得很高档,与家里的感觉不一样。但也没有注意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奥秘,大家学一学,经过交流和平时的操练,您的烹饪手艺其实也不低了。如果要使自己烹饪出的菜肴在请客时看上去有餐厅的水准和档次,那就是还要在餐具的使用和菜肴的配置方面做些规划的结果。家庭宴席如果看上去高档,无非是因为安排的规律接近餐厅的宴席而已。安排得当,丰盛而隆重,宾客满意。安排不当,花钱多而效果不佳。这大概就好象穿衣服,如果搭配的不得体,再好的衣服穿在身上,也不能展示出其特有的格调;如果搭配得体,即使普通的服装也能超值体现出其品位。书归正传,一般的宴席是由冷菜、热菜、大件、甜食、汤菜、点心、水果七道组成。

1)冷盘:又称酒菜、迎宾菜,为客人入席后第一道菜,对宾客的情绪、食欲影响较大。

冷盘的内容,根据条件可繁可简。一般可用一个大拼盘或4~8个小碟。中档以上宴席可用一个大拼盘,围4~8个单碟。要注意各菜在口味、形状、色泽、烹调方法上应有所区别,要荤、素兼顾,合理搭配。

2)热菜:是宴席中第二道菜。一般采用炒、炸、馏、爆、烩等烹调方法制成。菜肴的口味、色泽、形状应各具特色。选料应以鲜嫩原料为主,特别是爽脆、滑嫩、清鲜,主要用以佐酒。

3)大件:又称大菜,是由整只、整块、整条的鸡、鸭、鱼肉或较名贵的原料烹制而成。一般采用烧、烤、蒸、炖、焖、爆、扒等烹调方法制成。菜肴以酥脆、鲜嫩、酥烂、味厚为主要特点。大菜为宴席的主体部分,要突出特色和风味,大菜上席,对宾客食欲及情绪影响较大,可使宴会进入高潮。

4)甜食:又称甜菜,在宴席中占比重很小,低档宴席可略去,一般上一二道菜。

甜菜在宴席中起着除口中异味,调节宾客味觉的作用。此菜上席,意味着酒菜已上齐,该停杯吃饭了。甜菜一般采用蜜汁、拔丝、蒸、煸炒等方法烹制而成。多趁热上席,如杏仁豆腐、三不沾等。

5)汤菜:汤菜是宴席中必上之菜。因汤菜营养丰富,鲜美可口,而且可补充就餐时消化液的损失。

有的宴席在宴会中上两道汤,一是在上完冷盘之后、热菜之前上一道汤菜。二是在上完甜食之后再上一道汤菜。汤菜因季节、地区灵活配制,一般冬季浓醇,夏季清淡。

6)点心:一般宴席是最后上点心,高档宴席则是随大菜上席。它起着辅佐、点缀、衬托大菜的作用,还可补菜肴中碳水化合物的不足,又使空腹饮酒者不易醉。

点心一般上2~4道。既要注意甜、咸搭配;又要干、稀搭配。最好上一些形美色艳的象形细点。

一般都是最后上水果,以时鲜瓜果为佳,如:西瓜、苹果、香蕉、桔子、菠萝、荔枝均可。饭后食水果能补充菜肴中维生素的不足,还有解油腻、助消化、醒酒的作用。

总之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后上热菜;热菜中先上重点菜,后上一般菜;先上酒菜,后上饭菜;先上咸味菜,后上甜味菜;先上浓味菜,后上淡味菜;先上小碗汤菜,后上大碗汤菜。如果您在家里请客,可以根据以上的介绍,适当提炼出适合自己举办宴席的小规划,不必全部照搬。不然,客人吃不过来,还把您累的够戗。

怎样摆设宴席餐桌

举行家宴,餐桌的摆放既要符合饮食习惯和饭菜的实际需要,也要符合礼仪,还应有一定的艺术性。

1)餐桌的布置:根据餐厅大小和客人的多少来布置餐桌。每桌一般可安排6~8人,座位不宜过挤过密,要方便上菜和客人的进出。各桌的中心点要连成直线,餐桌的桌腿、下面要相互平行对称,椅背要摆得角度一致,整齐美观。

2)餐具的摆设:在每个席位前放一套餐具,对准椅背中间放一瓷碟,内放一把短把汤匙,瓷碟右面放一双筷子。如有外宾,应在外宾席位上增加一份刀叉。刀放在筷子的右面,叉放在瓷碟的左边。酒放在瓷碟前,自左向右依次放啤酒杯、色酒杯和白酒杯,酒杯要放在一条线上。主人的啤酒杯和白酒杯前可放公用筷一双和公用勺一把,分别搁置在两个瓷碟上。当然,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餐具的摆设也可从简。

3)席位的安排:主宾在上首,主人在下首(上菜口处),两侧为陪客。放在餐厅最里面,面对房门的一席为主席,在一席上面对着房门的座位即是上首。但在招待外宾时,可按国际习惯,主人坐在上首,主宾坐在主人的左侧,其他客人根据情况入座。

当然,如果是哥们或亲人聚会,就不必这么累人地按规矩办了。哦,还有个不成文的习惯,一般坐在主人对面的都是主人的亲信,负责张罗。如果是在外面的餐厅吃,这个位子的人还负责买单。出去撮饭局时可不要轻易抢这个位子呀,记住吧。

19、说说烧烤

烧烤可分为明火烤和煎烤两大类

明火烤即是用明火加热,热源一般为各种炭火和电烤炉。调味则可在烤制前、烤制中或烤制后进行,也可在三个时段内兼顾进行。但须注意的是,在烤制中调味时,若用液体调味品,须用排笔涂刷在原料上;若用粉末状调味品,则用量不宜过多,否则易掉入明火中,燃烧后产生的烟雾会影响到就餐环境。明火烤成菜具有色泽金、外酥内嫩的特点,还有烟香和焦香的风味。

明火烤有三种

1)明烤

将要烤制的原料用调味品腌渍后,放于敞口火炉或火坑、篝火上的铁架、铁栅上烤制成熟的一种方法。使用明烤法时,由于火力较集中,烤制时要勤翻动,使之受热均匀,还要掌握好距火的距离,保证内外成熟一致。明烤根据烤制工具不同,又可分为叉烤、炙子烤和串烤三种,叉烤是将原料用铁制或竹制长签、树杈叉好,放在火上反复烤制,适用于烧烤整只的鸡、鸭及鱼和大块的肉等体积较大的动物原料。炙子烤是在火上架上铁网或薄的石板,将原料切薄或切成小块,放在上面边烤边食用的方法。如韩国烧烤、日式烧烤即为炙烤。另一种是串烤,将小块原料用铁扦或竹扦串起来,放在火上烤制,如新疆烤羊肉串等。

明烤有直接烧烤和间接烧烤的区别

2)泥烤

将鸡、鱼等原料经调味品腌制后,用猪网油、荷叶等包好,再用黄泥将其裹紧密封,放在火中烤制的一种方法,烤制时火不可过大,且要勤翻动,煨烤时,如发现裂缝要马上用黄泥封好防止烧及里面的原料,造成表皮焦枯。

3)竹烤

竹烤又叫筒烤,将要烤制的原料,如肉、禽、蔬菜、米等放进竹筒中,密封后在火上烧烤至成熟的一种烤法,注意要选择长度在30至40厘米,直径10厘米以上,两头带竹节,且密封状况好的楠竹或毛竹筒来烤制,填入原料后一定要封严竹口,火不要太大,而且不停翻动竹筒,使之受热均匀,烤熟后劈开竹筒取食,原汁原味还带有竹子的清香.烧烤食物,简单实用,富有情趣,但野外烧烤时,一定要注意用火的安全,以免引起火灾,乐极生悲。

煎烤是利用铁板、煎锅等进行煎制,利用食用油作为传热媒介。调味可以在烤制前、烤制中或烤制后进行,也可以在三个时段内兼顾进行。

煎烤和明火烤不同之处:煎烤中主要加入液体调味品,从而能使味汁渗入到原料中,故煎烤菜肴风味多变,质地也更为酥软。

制作烧烤,不论使用那种烧烤方法,都可以广泛地选用各种动植物原料入肴。但由于我们不是专业烧烤厨师,对调味和烧烤操作难以把握好,所以常常影响到菜的质量。烧烤菜应尽量选用各种不同的主料和调味料来制作。

备注:表中度量单位为英制1英磅=0.454公斤;一英寸=2.54厘米

下面就介绍几个有特色的烧烤菜肴,我们在家里操练时可以将相似的一种作法当参考。

孜然牛肉

原料:瘦牛肉500克、精盐25克、味精5克、苏打粉15克、淀粉20克、料酒20克、白糖1克、姜茸5克、鸡蛋液20克、孜然粉10克、辣椒面5克、花椒面1克、五香粉1克、植物油30克。

制法:选上等全瘦牛肉,横纹切成0.3厘米厚的片,纳盆,先放入精盐、苏打、料酒、姜茸、五香粉、鸡蛋液、味精等拌匀入味,再加入淀粉、植物油拌匀,放置2小时,最后加入辣椒面、花椒面和孜然粉拌匀,即可进行烤制。

特点:肉质细嫩,麻辣鲜香,孜然味浓。

串烧鸡柳

原料:鸡脯肉500克、精盐25克、味精5克、料酒10克、胡椒粉1克、姜茸4克、蒜茸5克、吉士粉4克、辣椒面5克、孜然粉5克、花椒面1克、植物油10克、淀粉15克、洋葱100克、青椒100克。

制法:鸡脯肉切成15厘米见方的丁,放入盆内,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料酒、姜、蒜茸、吉士粉、淀粉等拌匀入味,待30分钟后再加入植物油、辣椒面、花椒面和孜然粉拌匀。青椒、洋葱洗净切成12厘米见方的块,用竹签按肉、洋葱、肉、青椒、肉的顺序依次穿好成串,即可上架烤制。

特点:荤素结合,浓香诱人,风味独特。

吉列鱼排

原料:鱼肉500克、精盐2克、味精5克、料酒5克、吉士粉20克、淀粉20克、鸡蛋液20克、胡椒粉1克、香油5克

制法:鱼肉除去骨刺,片成0.4厘米厚的大片,入盆内,先加入精盐、味精、料酒、吉士粉、淀粉、胡椒粉、鸡蛋液等拌匀入味,再加香油拌匀,10分钟后在鱼肉两面沾上吉士粉,并轻轻压实,即可煎烤。

特点:外酥香,肉鲜嫩,味清淡,香味独特。

忠告:蛋肉等在煎炸烧烤过程中,会产生胆固醇氧化物等许多生物活性分解产物,而且在焦脆部分含有3.4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这些产物具有很大的细胞毒性作用,对女性卵巢、乳腺、子宫等组织尤具亲和力,极易成为癌瘤的诱发催化剂,当然对男性的致癌作用也不可低估。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女性经常吃煎炸烧烤的蛋品肉品,会增加女性癌肿的危险性,如每隔2天吃1次比1周吃1次者,患卵巢癌、乳腺癌及子宫颈癌高3倍,比1月吃1次者发病率高5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煎炸烧烤的肉蛋等快餐食品,合理营养,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取量,才是防止和减少癌症等现代病的发生,维护健康的关键措施和保障。

当然,偶尔吃一两次煎炸烧烤食品并不足以致病,危险的是将其作为常规工作餐和家常便饭。

20、怎样使油炸食品酥香松脆

油条、麻花、馓子、薄脆等油炸面食酥脆松香,甜咸适度,色泽金黄,很诱惑人。可是自己做时,干干巴巴,又硬又涩……其实,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原料及辅料的配比,或炸制不合理所造成的。

理论上的解释就是:这类食品是利用矾碱中和所起的化学反应,促使面团膨松。明矾即硫酸铝钾,经水解呈酸性;碱即碳酸钠,属碱性物质。这两种物质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絮状物氢氧化铝。油炸时,在高温作用下,矾碱中和反应更快,油的高温会蒸发掉面团中的水分。另外,在调制面团时掺入盐,由于盐的渗透作用,把面团中蛋白质的一部分水渗出来,从而使面团变得更有韧性和延伸性。在上述物质和条件作用下,这类食品就达到酥香、松脆。

氢氧化铝等絮状物俗称“矾花”。在调制面团时,“矾花”生成越多,油条类的质量就越好。怎样才能使“矾花”生成多呢?关键是掌握好矾碱的使用量。氢氧化铝是两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如果所施减量超过和明矾反应需要的碱量时,生成的则是铝碱,制品就会造成减大矾小,不膨松酥脆;如果所施碱量不够和明矾反应的碱量时,则会使矾花减少,影响制品质量。所以掌握矾碱用量的平衡,是这类制品的关键。根据经验,矾碱平衡用量的比例在2:1之间比较适宜。

矾、碱分量要按不同季节投放,用水也要因不同季节使用温水或冷水。现例举油条的四季投料比例供参考。

春秋季节面粉5千克,明矾120克,碱60克,食盐160克。夏季面粉5千克,明矾170克,碱85克,食盐180克,用冷水调制面团。

冬季面粉5千克,明矾110克,碱55克,食盐150克,用温水调制面团。此外,还要注意所用的面粉筋力不宜太高,一般选用中等面筋力的标准粉为宜,或在普通粉中适量渗入些精粉也可。

怎样防止油在炸食品时产生酸辣味

炸过食品的油往往变得发黑、浓调、起沫,甚至会有一种酸味。这是由于在炸制食品中,油脂的热氧化作用形成的。这样油脂除有过氧化物及其分解的醛、酮类外,还会生成难溶的固体聚合物和某些盐类与水形成的凝胶物,长期食用还易致癌。怎样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呢?

1)选用油:最好选用干性油,如:花生油、棕桐油等。这类油含大量的油酸,碘质低,比较稳定,油温即使超过200°C时,也不至氧化冒烟。而半干性油,如菜籽油、棉籽油、豆油等,容易在受热后产生热氧化现象,特别是豆油,还容易出现豆腥味。

3)操作要快:不要烧空锅,这样食品中的水分不断蒸发,不但可以去掉油脂内一部分挥发物,还能在油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蒸气,起到隔离氧化的作用。

4)盖锅:在把食品放进油锅后,宜用锅盖略盖一下,这样油的热量少损失,也能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面,减少热氧化。

有条件的可在油中加入极微量的甲基硅油,可有效地延缓油脂热氧化作用

21、刀法16种

以下介绍的16种切法,都是最基本的技巧;这是入厨人士必须掌握的基础。

1)切丁

用于炒丁粒、做鱼羹等,做沙津,拌食物。

常用材料:面包、甘薯、冬菇、瘦肉等。

切法实例:①首先把面包切成1厘米方条状。②把方条切成1厘米方粒形状;过大的方粒会使火力不易透进。

2)花纹

用于炒腰花,作八宝菜等。

常用材料:鱿鱼、禽畜内脏如鸡肫、猪腰、贝类等。

切法实例:①在鱿鱼上纵向切入切口。②再与切口成直角切入切口。煮熟后,花纹会更明显。

3)切斜片

用于炒片。

常用材料:黄芽白、白菜、冬笋、竹笋、鱼类等。

4)切块

用于炸鸡,做鸡汤类。

常用材料:肉类如鸡肉、猪排等。

切法实例:①将鸡肉平放,垂直刀,切口应与肉的纤维成直角。这样,鸡肉会较柔嫩,也容易入味。②若是鸡髀,大约切成三块。

5)切丝

用于做酱醋拌黄瓜、炒肉丝等。

常用材料:黄瓜、萝卜、牛肉等。

切法实例:①将萝卜斜切成薄片。②把薄片略为移侧,重叠,切细成丝(如切肉类,可顺肉纹切,避免肉丝在烹煮中折断)。

6)象眼

用于酱醋拌西芹,炒扁豆等。

常用材料:西芹、火腿等。

切法实例:①把西芹切成适当的阔度。②将火腿斜切成5毫米厚。重要的功夫是切时要大小均匀。这个形状与象的眼睛相似,因而得名。

7)剁茸

用于煎黄花鱼和拌豆腐的辣酱,以及调味用的香味蔬菜。

常用材料:姜、西芫荽、虾米、蒜头和豆鼓等。

切法实例:①首先去皮切成薄片,再切成丝。②将①再切成小粒。

8)做球

用于炒萝卜、煮蔬菜等。

常用材料:萝卜、西瓜等

切法实例:①用刚取器或圆形挖匙,强力地压进萝卜中。②转动挖匙,便能轻易剐取理想的球状材料。

9)切粒

用于一般小炒、炒饭等。

常用材料:葱、蒜、芹菜、韭菜和萝卜等。

切法实例:①将葱叶切粒。葱根部容易松散,先留下,然后切成竹刷子状。②配合竹刷子粗幼,模切成米粒。切时最好一束束切,这样较易切。

10)兔耳

用于蒸鸡,做咕噜肉。

常用材料:竹笋、土豆、萝卜等。

切灶实例:①把竹笋边切边转动角度,切成三角形。②长度约5厘米。

11)切条

用于猪肉炒萝卜、渍泡菜之类。

常用材料:萝卜、竹笋、椰菜等。

切法实例:①把萝卜切成4~5厘米长,再切成5毫米左右的薄片。②把①的薄片再切成条状,切口要顺着纤维切,粗细长短均匀。

12)切段

用于做咕噜肉,炒西芹之类。

常用材料:葱、西芹、芦笋等。

切法实例:①把西芹切段,切口与纤维成直角。②切成1~3厘米长小段。

13)马耳

用于杂锦小炒。

常用材料:香菇、西芹、萝卜等。

切法实例:①把香菇边转边切成三角形。②长度约为2厘米,大小要均匀。马耳比兔耳略小。

14)切花

用于伴各种菜式。

常用材料:黄瓜、萝卜等。

切法实例:①把黄瓜切成6厘米长段,纵向切成两片。②瓜肉连皮切块,皮向上,切时留意不要切断。③每相隔一块,将黄瓜片向内屈曲。

15)切片

用于榨菜炒猪肉。

常用材料:猪肉、牛肉、辣椒、洋葱等。

切法实例:①把牛肉切成4~5厘米阔。②再将肉切成长4~5厘米、阔2厘米的薄片,大洋厚薄要均匀。

16)交叉切

用于炒鱿鱼,炒鸡块。

常用材料:鸡肉、鱿鱼、干贝等。

切法实例:①首先在鸡肉上斜切入切口与切口间隔要相等。②对角再切成斜格子状,适当地切成块。

22、炒菜怎样保持鲜绿

蔬菜在烹制时往往变成黄色,怎样让它保持鲜绿色呢?

1)盖锅要适时,如果一开始把锅盖得严严的,就会褪色发黄,这是因为蔬菜的叶绿素中含有镁,这种物质在做菜时会被蔬菜的另一种物质--有机酸(内含氢离子)替代出来,生成一种黄绿色的物质。如果先炒或煮一下,让这种物质受热先发挥出来,再盖好锅盖,就不会使叶绿素受酸的作用而变黄了。

2)若为了美观,可在烹调时稍加些小苏打或碱面,能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透明。

23、各种调味料的作用

(一)液体味料

酱油:可使菜肴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泽。适合红烧及制作卤味。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糖稍微中和其咸度。

沙拉油:常见的烹调用油,亦可用于烹制糕点。

麻油(香油):菜肴起锅前淋上,可增香味。腌制食物时,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调鱼、肉类时添加少许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酱:红辣椒磨成的酱,呈赤红色黏稠状,又称辣酱。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

甜面酱:本身味咸。用油以小火炒过可去酱酸味。亦可用水调稀,并加少许糖调味,风味更佳。

辣豆瓣酱:以豆瓣酱调味之菜肴,无需加入太多酱油,以免成品过咸。以油爆过色泽及味道较好。

芝麻酱:本身较干。可以冷水或冷高汤调稀。

蕃茄酱:常用于茄汁、糖醋等菜肴,并可增加菜肴色泽。

醋:乌醋不宜久煮,于起锅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较淡。

鲍鱼酱:采用天然鲍鱼精浓缩制造而成,适用于:煎、煮、炒、炸、卤……等等

XO酱:大部份主要是由诸多海鲜精华浓缩而成,适用于各项海鲜料理。

(二)固体味料

糖:红烧及卤菜中加入少许糖,可增添菜肴风味及色泽。

味精:可增添食物之鲜味。尤其加入汤类共煮最适合。

发粉:加入面糊中,可增加成品之膨胀感。

面粉:分为高、中、低筋三种。制作面糊时以中筋面粉为区。用于沾粉油炸时则具著色功能。

甘薯粉:多用于油炸物之沾粉。亦可作为芡粉。

生粉:为芡粉之一种,使用时先使其溶于水再勾芡,可使汤汁浓稠。此外,用于油炸物的沾粉时可增加脆感。用于上浆时,则可使食物保持滑嫩。

小苏打粉:以适量小苏打腌浸肉类,可使肉质较松滑嫩。

豆豉:干豆豉用前以水泡软,再切碎使用。湿豆豉只要洗净即可使用。

(三)辛香料

葱:常用于爆香、去腥。

姜:可去腥、除臭,并提高菜肴风味。

辣椒:可使菜肴增加辣味,并使菜肴色彩鲜艳。

蒜头: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称川椒,常用来红烧及卤。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为花椒粉,若加入炒黄的盐则成为花椒盐,常用於油炸食物沾食之用。

胡椒:辛辣中带有芳香,可去腥及增添香味。白胡椒较温和,黑胡椒味则较重。

八角:又称大茴香,常用于红烧及卤。香气极浓,宜酌量使用。

干辣椒:可去腻、膻味。将籽去除,以油爆炒时,需注意火候,不宜炒焦。

红葱头:可增香。切碎爆香时,应注意火候,若炒得过焦,则会有苦味。

五香粉:五香粉包含桂皮、大茴香、花椒、丁香、甘香、陈皮等香料,味浓,宜酌量使用。

鱼露:鱼露除咸味外,还带有鱼类的鲜味。故潮州菜烹制菜肴,厨师多喜欢用鱼露,而不用食盐。

24、冷菜常见的制作方法

冷菜制作方法主要有拌、炝、酱、腌、卤、冻、酥、熏、腊、水晶等,这里介绍几种常吃的。

1)拌:把生的原料或晾凉的热原料,经切制成小型的丁、丝、条、片等形状后,加入各种调味品,然后调拌均匀的作法叫拌。拌制菜肴具有清爽鲜脆的特点。

2)炝:是先把生原料切成丝、片、、块、条等,用沸水稍烫一下,或用油稍滑一下,然后滤去水分或油分,加入以花椒油为主的调味品,最后进行参拌。炝制菜者具有鲜醇入味的特点。

3)腌:是用调味品将主料浸泡入味的方法。腌制凉菜不同干腌咸菜,咸菜是以盐为主,腌制的方法也比较简单,而腌制凉菜须用多种调味品,口味鲜嫩、浓郁。

4)酱:是将原料先用盐或酱油腌制,放入用油、糖、料酒、香料等调制的酱汤中,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煮熟,然后用微火熬浓汤汁,涂在成品的皮面上。酱制菜肴具有味厚馥郁的特点。

5)卤:是将原料放入调制好的卤汁中,用小火慢慢浸煮卤透,卤汁滋味慢慢渗入原料里。制菜肴具有醇香酥烂的特点。卤的内容还很多,以后再专门介绍。

8)水晶:也叫冻,它的制法是将原料放入盛有汤和调味品的器皿中,上屉蒸烂,或放锅里慢慢炖烂,然后使其自然冷却或放入冰箱中冷却。水晶菜肴具有清澈晶亮、软韧鲜醇的特点。

25、炖各种肉类的快熟法则

1)炖牛肉:炖牛肉时可用干净的白布包一些茶叶同煮,这样牛肉易烂,而且有特殊的香味。

2)炖猪肉:可以往锅中放一些山楂。

3)炖羊肉:在水中放一些食碱。

4)炖鸡肉:在宰鸡前给鸡灌一汤匙酱油或醋。

5)炖鱼:在锅中放几颗红枣,即可除腥,又宜炖熟。

有些美味是不能求快的,慢火吃功夫,慢火吃美味。我炖肉从来不习惯用高压锅,就是这个道理。

26、美食与美器应如何搭配

我所崇拜的《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也曾叹道:“古诗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并说,菜肴出锅后,该用碗的就要用碗,该用盘的就要用盘,“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真是对美食与美器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

美食与美器的搭配有以下规律

一、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上要和谐

1)在色彩上,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回使人感到不和谐。这里,重要的前提是对各种颜色之间关系的认识。美术家将红、黄、蓝称为原色;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称为对比色;红、橙、黄、赭是暖色;蓝、绿、青是冷色。因此,一般来说,冷菜和夏令菜宜用冷色食器;热菜、冬令菜和喜庆菜宜用暖色食器。但是要切忌“靠色”。例如将绿色色炒青蔬盛在绿色盘中,既显不出青蔬的仙绿,又埋没了盘上的纹饰美。如果改盛在白花盘中,便会产生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再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就格外清丽;盛在水晶碗里的八珍汤,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

2)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要显得相得益彰。如果将炒肉丝放在纹理细密的花盘中,既给人以散乱之感,又显不出肉丝的自身美,反之,将肉丝盛在绿叶盘中,立时回使人感到清心悦目。

二、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要和谐

中国菜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用来相配的食器形状自然也是千资百态。例如,平底盘是为爆炒菜而来,汤盘是为熘汁菜而来,椭圆盘是为整鱼菜而来,深斗池是为整只鸡鸭菜而来,莲花瓣海碗是为汤菜而来等等。如果用盛汤菜的盘成爆炒菜,便收不到美食与美器搭配和谐的效果。

三、菜肴与器皿在空间上要和谐

食与器的搭配也要“量体裁衣”,菜肴的数量要和器皿的大小相称,才能有美的感官效果。汤汁漫至器缘的肴馔,不可能使人感到“秀色可餐”,只能给人以粗糙的感觉;肴馔量小,又会使人感到食缩于器心,干瘪乏色。一般来说,平底盘、汤盘(包括鱼盘)中的凹凸线食、器结合的“最佳线”。用盘盛菜时,以菜不漫过此线为佳。用碗盛汤,则以八成满为宜。

四、菜肴掌故与器皿图案要和谐

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其舞的、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就醉百花亭的故事。“糖醋鱼”盛在饰有鲤鱼跳龙门图案的鱼盘中,会使人情趣盎然,食欲大增。因此要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

五、一席菜食器上的搭配要和谐

一席菜的食器如果不是清一色的青花瓷,便是一色白的白花瓷,其本身就失去了中国菜的丰富多彩的特色。因此,一席菜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也要色彩缤纷。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

27、药膳禁忌

工作和学业繁忙之余,来一些中国特有的药膳为自己、家人或朋友进行一些调理,是我们展示厨艺的又一个好机会!不过,药膳与普通的烹饪又有不同,它的禁忌很多,可以分为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食物与食物配伍禁忌、药物配伍禁忌和病人忌口等。细讲起来,内容繁多的可以做一门学科去研究。这里,给各位食友摘要了一些生活中最常用、最实用的精华内容,供您在日常生活中参考。您可以把它下载后,整理成表格,贴在厨房里。

1)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药物与食物的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后人多遵从于此。其中有些禁忌虽还有待于科学证明,但在没有得出可靠的结论以前还应参照传统说法,以慎用为宜。一般用发汗药应禁生冷,调理脾胃药禁油腻,消肿理气药禁豆类,止咳平喘药禁鱼腥,止泻药禁瓜果。这些禁忌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芡黄、百合、苍术;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猪血忌地黄、何首乌;猪心忌吴茱萸;鲤鱼忌朱砂;雀肉忌白术、李子;葱忌常山、地黄、何首乌、蜜;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这些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2)食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古人对食物与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讳,其道理虽不充分,但在药膳应用中可作参考。这些禁忌是:猪肉忌荞麦、鸽肉、鲫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荞麦、豆酱、鲤鱼肠子、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椹子、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等,这些禁忌的应用主要是宜使人气滞、生风、生疮、发病等。

3)药物配伍禁忌

药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药。目前可应用的5000多种常用中药中,有五百余种可作为药膳原料,最常入膳的中药大约有70多种(参见《学无止境(20)--能够入膳的中药》),如冬虫夏草、人参、当归、天麻、杜仲、枸杞子等。这些药物在与食物配伍、炮制和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否则就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所以,中国传统医学对药膳应用有严格的禁忌。

药膳的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药本草学理论,一般参考“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以上配伍禁忌,可作为用药参考,但非绝对如此。在古今配方应用中也有一些反畏同用的,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这些必须要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4)病人忌口

忌口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病忌某类食物。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另一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饮食;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痧痘之后,当忌食芥、蒜、蟹、鸡蛋等发风动气之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饮食;凡中寒脾虚、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积冷损之饮食当忌之;凡各种失血、痔疮、孕妇等人忌食慈菇、胡椒等动血之饮食,妊娠期禁用破血通经、剧毒、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忌口之说有些已被证明是有道理的,有些则不合实际,在药膳应用中可资参考。

28、调味出错补救法

太咸:煮汤时,不慎多放了盐,又不易加水时,可将一个洗净的生土豆或一块豆腐放入汤内,可使汤变淡;或将一把大米或面粉用布包起来放入汤内,也可使汤变淡。

太酸:醋放多了,可将一只松花蛋捣烂加入汤内,能有效地减少酸味。

太辣:炒菜时加辣椒太多了,可放入一个鸡蛋同炒,辣味可以减少。

太苦:瓜太苦时,滴入少许白醋,可将苦味除去或减轻。

太腻:汤过于油腻,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撒入汤中,可除去腻。

酱油太多:若酱油放多了,在菜中加入少许牛奶,可使味道变美。

29、冷菜的31种调味汁的配制方法

1)盐味汁:以精盐、味精、香油加适量鲜汤调和而成,为白色成鲜味。适用拌食鸡肉、虾肉、蔬菜、豆类等,如盐味鸡脯、盐味虾、盐味蚕豆、盐味莴笋等。

2)酱油汁:以酱油、味精、香油、鲜汤调和制成,如红黑色咸鲜味。用于拌食或蘸食肉类主料,如:酱油鸡、酱油肉等。

3)虾油汁:用料有虾籽、盐、味精、香油、绍酒、鲜汤。作法是先用香油炸香虾籽后再加调料烧沸,为白色咸鲜味。用以拌食荤素菜皆可,如:虾油冬笋、虾油鸡片。

4)蟹油汁:用料为熟蟹黄、盐、味精、姜末、绍酒、鲜汤。蟹黄先用植物油炸香后加调料烧沸,为桔红色咸鲜味。多用以拌食荤料,如:蟹油鱼片、蟹油鸡脯、蟹油鸭脯等。

5)蚝油汁:用料为蚝油、盐、香油,加鲜汤烧沸,为咖啡色咸鲜味。用以拌食荤料,如:蚝油鸡、蚝油肉片等。

6)韭味计:用料为腌韭菜花、味精、香油、精盐、鲜汤、腌韭菜花用刀剁成茸,然后加调料鲜汤调和,为绿色咸鲜味。拌食荤素菜肴皆宜,如:韭味里脊、韭味鸡丝、韭菜口条等。

7)麻叶汁:用料为芝麻酱、精盐、味精、香油、蒜泥。将麻酱用香油调稀,加精盐、味精调和均匀,为赭色咸香料。拌食荤素原料均可,如:麻酱拌豆角、麻汁黄瓜、麻汁海参等。

8)椒麻汁:用料为生花椒、生葱、盐、香油、味精、鲜汤,将花椒、生葱同制成细茸,加调料调和均匀,为绿色或咸香味。拌食荤食,如:椒麻鸡片、野鸡片、里脊片等。忌用熟花椒。

9)葱油:用料为生油、葱末、盐、味精。葱末入油后炸香,即成葱油,再同调料拌匀,为白色咸香味。用以拌食禽、蔬、肉类原料,如:葱油鸡、葱油萝卜丝等。

10)糟油:用料为糟汁、盐、味精,调匀后为咖啡色咸香味。用以拌食禽、肉、水产类原料,如:糟油风爪、糟油鱼片、糟油虾等。

11)酒味汁:用料为好白酒、盐、味精、香油、鲜汤。将调料调匀后加入白酒,为白色咸香味,也可加酱油成红色。用以拌食水产品、禽类较宜,如:醉青虾、醉鸡脯,以生虾最有风味。

12)芥末糊:用料为芥末粉、醋、味精、香油、糖。作法用芥末粉加醋、糖、水调和成糊状,静置半小时后再加调料调和,为淡黄色咸香味。用以拌食荤素均宜,如:芥末肚丝。芥末鸡皮苔菜等。

13)咖哩汁:用料为咖哩粉、葱、姜、蒜、辣椒、盐、味精、油。咖哩粉加水调成糊状,用油炸成咖哩浆,加汤调成汁,为黄色咸香味。禽、肉、水产都宜,如:咖哩鸡片、咖哩鱼条等。

14)姜味汁:用料为生姜、盐、味精、油。生姜挤汁,与调料调和,为白色成香味。最宜拌食禽类,如:姜汁鸡块、姜汁鸡脯等。

15)蒜泥汁:用料为生蒜瓣、盐、味精、麻油、鲜汤。蒜瓣捣烂成泥,加调料、鲜汤调和,为白色。拌食荤素皆宜,如:蒜泥白肉。蒜泥豆角等。

16)五香汁:用料为五香料、盐、鲜汤、绍酒。作法为鲜汤中加盐、五香料、绍酒,将原料放入汤中,煮熟后捞出冷食。最适宜煮禽内脏类,如:盐水鸭肝等。

17)茶熏味:用料为精盐、味精、香油、茶叶、白糖、木屑等。作法为先将原料放在盐水汁中煮熟,然后在锅内铺上木屑、糖、茶叶,加蓖,将煮熟的原料放蓖上,盖上锅用小火熏,使烟剂凝结原料表面。禽、蛋、鱼类皆可熏制,如;熏鸡脯、五香鱼等。注意锅中不可着旺火。

18)酱醋汁:用料为酱油、醋、香油。调和后为浅红色,为咸酸味型。用以拌菜或炝菜,荤素皆宜,如:炝腰片、炝胗肝等。

19)酱汁:用料为面酱、精盐、白糖、香油。先将面酱炒香,加入糖、盐、清汤、香油后再将原料入锅靠透,为赭色咸甜型。用来酱制菜肴,荤素均宜,如:酱汁茄子、酱汁肉等。

20)糖醋汁:以糖、醋为原料,调和成汁后,拌入主料中,用于拌制蔬菜,如:糖醋萝卜、糖醋番茄等。也可以先将主料炸或煮熟后,再加入糖醋汁炸透,成为滚糖醋汁。多用于荤料,如:糖醋排骨、糖醋鱼片。还可将糖、醋调和人锅,加水烧开,凉后再加入主料浸泡数小时后食用,多用于泡制蔬菜的叶、根、茎、果,如;泡青椒、泡黄瓜、泡萝卜、泡姜芽等。

21)山楂汁:用料为山楂糕、白糖、白醋、桂花酱。将山楂糕打烂成泥后加入调料调和成汁即可。多用于拌制蔬菜果类,如:楂汁马蹄、楂味鲜菱、珊瑚藕。

22)茄味汁:用料为番茄酱、白糖、醋,作法是将番茄酱用油炒透后加糖、醋、水调和。多用于拌溜荤菜,如:茄汁鱼条、茄汁大虾、茄汁里脊、茄汁鸡片。

23)红油汁:用料为红辣椒油、盐、味精、鲜汤,调和成汁,为红色咸辣味。用以拌食荤素原料,如:红油鸡条、红油鸡、红油笋条、红油里脊等。

24)青椒汁:用料为青辣椒、盐、味精、香油、鲜汤。将青椒切剁成茸,加调料调和成汁,为绿色咸辣味。多用于拌食荤食原料,如:椒味里脊、椒味鸡脯、椒味鱼条等。

25)胡椒汁:用料为白椒、盐、味精、香油、蒜泥、鲜汤,调和成汁后,多用于炝、拌肉类和水产原料,如:拌鱼丝、鲜辣鱿鱼等。

26)鲜辣汁:用料为糖、醋、辣椒、姜、葱、盐、味精、香油。将辣椒、姜、葱切丝炒透,加调料、鲜汤成汁,为咖啡色酸辣味。多用于炝腌蔬菜,如:酸辣白菜、酸辣黄瓜。

27)醋姜汁:用料为黄香醋、生姜。将生姜切成末或丝,加醋调和,为咖啡色酸香味。适宜于拌食鱼虾,如:姜末虾、姜末蟹、姜汁肴肉等。

28)三味汁:将蒜泥汁、姜味汁、青椒计三味调和而成,为绿色。用以拌食荤素皆宜,如:炝菜心、拌肚仁、三味鸡等,具有独特风味。

29)麻辣汁:用料为酱油、醋、糖、盐、味精、辣油、麻油、花椒面、芝麻粉、葱、蒜、姜,将以上原料调和后即可。用以拌食主料,荤素皆宜,如:麻辣鸡条、麻辣黄瓜、麻辣肚、麻辣腰片等。

30)五香味:用料为了香、芫荽、花椒、桂皮、陈皮、草果、良姜、山楂、生姜、葱、酱油、盐、绍酒、鲜汤,将以上调料加汤煮沸,再将主料加入煮浸到烂。用于煮制荤原料,如:五香牛肉、五香扒鸡、五香口条等

31)糖油汁:用料为白糖、麻油。调后拌食蔬菜,为白色甜香味,如:糖油黄瓜、糖油莴笋等。

31、实用烹饪秘笈72法

1)羊肉去膻味:将萝卜块和羊肉一起下锅,半小时后取出萝卜块;放几块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绿豆5克,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将带壳的核桃两三个洗净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开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烧开,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加调料。

2)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3)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4)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

5)煮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6)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7)将绿豆在铁锅中炒10分钟再煮能很快煮烂,但注意不要炒焦。

8)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9)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11)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在和面时,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挺刮不粘连。

12)煮水饺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锅开时水也不外溢。

13)煮面条时加一小汤匙食油,面条不会沾连,并可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

14)煮面条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煮出的面条不易烂糊。

15)熬粥或煮豆时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米、豆中的营养物质。

16)用开水煮新笋容易熟,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盐。

17)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在碗内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一倍。

18)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9)炖肉时,在锅里加上几块桔皮,可除异味和油腻并增加汤的鲜味。

20)炖鸡:洗净切块,倒入热油锅内翻炒,待水分炒干时,倒入适量香醋,再迅速翻炒,至鸡块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声时,立即加热水(没过鸡块),再用旺火烧十分钟,即可放入调料,移小火上再炖20分钟,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应在汤炖好后,温度降至80~90摄氏度时或食用前加盐。因为鸡肉中含水分较高,炖鸡先加盐,鸡肉在盐水中浸泡,组织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鸡肉明显收缩变紧,影响营养向汤内溶解,且煮熟后的鸡肉趋向硬、老,口感粗糙。

21)炖老鸡:在锅内加二三十颗黄豆同炖,熟得快且味道鲜;或在杀老鸡之前,先灌给鸡一汤匙食醋,然后再杀,用文火煮炖,就会煮得烂熟;或放3~4枚山楂,鸡肉易烂。

22)老鸡鸭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凉水和少许食醋泡上2小时,再用微火炖,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

23)煮老鸭:在锅里放几个田螺容易烂熟。

24)烧鸭子时,把鸭子尾端两侧的臊豆去掉,味道更美。

25)烧豆腐时,加少许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

26)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红,肉味鲜美。

27)做红烧肉前,先用少许硼砂把肉腌一下,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甘香可口。

28)油炸食物时,锅里放少许食盐,油不会外溅。

29)在春卷的拌馅中适量加些面粉,能避免炸制过程中馅内菜汁流出糊锅底的现象。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里煮一会儿,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胶质层,然后再用油炸。

31)炸猪排时,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来的猪排就不会收缩。

32)将鸡肉先腌一会儿,封上护膜放入冰箱,待炸时再取出,炸出的鸡肉酥脆可口。

33)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蛋又黄又嫩。

34)煎鸡蛋时,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35)煎鸡蛋时,在热油中撒点面粉,蛋会煎得黄亮好看,油也不易溅出锅外。

36)用羊油炒鸡蛋,味香无异味。

38)炒鸡蛋时加入几滴醋,炒出的蛋松软味香。

39)炒茄子时,在锅里放点醋,炒出的茄子颜色不会变黑。

40)炒土豆时加醋,可避免烧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并使色、味相宜。

41)炒豆芽时,先加点黄油,然后再放盐,能去掉豆腥味。

42)炒波菜时不宜加盖。

43)炒肉片:肉切成薄片加酱油、黄油、淀粉,打入一个鸡蛋,拌匀,炒散;等肉片变色后,再加佐料稍炒几下,肉片味美、鲜嫩。

44)炒牛肉丝:切好,用盐、糖、酒、生粉(或鸡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钟后再炒,鲜嫩可口。

45)炒肉菜时放盐过早熟得慢,宜在将熟时加盐,在出锅前再加上几滴醋,鲜嫩可口。

46)肉丝切好后放在小苏打溶液里浸一下再炒,特别疏松可口。

47)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做到甜酸适度。

48)炒糖醋鱼、糖醋菜帮等,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49)做肉饼和肉丸子时,一公斤肉馅放2小匙盐。

50)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淀粉的比例调制,成菜软嫩。

51)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淀粉的比例上浆,成菜鲜嫩味美。

52)做馒头时,如果在发面里揉进一小块猪油,蒸出来的馒头不仅洁白、松软,而且味香。

53)蒸馒头时掺入少许桔皮丝,可使馒头增加清香。

54)蒸馒头碱放多了起黄,如在原蒸锅水里加醋2~3汤匙,再蒸10~15分钟可变白。

55)将少量明矾和食盐放入清水中,把切开的生红薯浸入十几分钟,洗净后蒸煮,可防止或减轻腹胀。

56)牛奶煮糊了,放点盐,冷却后味道更好。

57)放有辣椒的菜太辣时或炒辣椒时加点醋,辣味大减。

58)烹调时,放酱油若错倒了食醋,可撒放少许小苏打,醋味即可消除。

59)菜太酸,将一只松花蛋捣烂放入。

60)菜太辣,放一只鸡蛋同炒。

61)菜太辣,放些醋可减低辣味。

62)菜太苦,滴入少许白醋。

63)汤太咸又不宜兑水时,可放几块豆腐或土豆或几片蕃茄到汤中;也可将一把米或面粉用布包起来放入汤中。

64)汤太腻,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汤中。

65)花生米用油炸熟,盛入盘中,趁热撒上少许白酒,稍凉后再撒上少许食盐,放置几天几夜都稣脆如初。

66)菜籽油有一股异味,可把油烧热后投入适量生姜、蒜、葱、丁香、陈皮同炸片刻,油即可变香。

67)用菜油炸一次花生米就没有怪味了,炒出的菜肴香味可口,并可做凉拌菜。

68)炸完食物后的油留下一些残渣并变得混浊,可将白萝卜切成厚圆片,用筷子把萝卜戳几个洞,放入剩油中炸,残渣会附着在萝卜片上,取出清除残渣,再反复放入锅中炸,混浊的油可变清澈。

69)炒菜时应先把锅烧热,再倒入食油,然后再放菜。

70)当锅内温度达到最高时加入料酒,易使酒蒸发而去除食物中的腥味。

71)熬猪油:在电饭褒内放一点水或植物油,然后放入猪板油或肥肉,接通电源后,能自动将油炼好,不溅油,不糊油渣,油质清纯。

72)泡菜坛中放十几粒花椒或少许麦芽糖,可防止产生白花。

32、酥炸浆制法

做炸制菜肴时,要使其酥、香、脆,炸前所沾的浆糊是有独特窍门的,“酥炸浆”制法如下:先将水150克,泡打粉5分化开后,加入面粉100克,15克生粉(就是常说的芡粉)搅匀,成为浓浆,让它自行发酵约30分钟,即将炸时再加少许盐、油拌匀,即成酥炸浆。

33、烹调加水10技巧、烹饪用水3忌

一、烹调加水的技巧

1)炒肉丝、肉块加少许水,炒出的肉鲜嫩得多。

2)炒、煮蔬菜时加开水,若加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

3)炒藕丝时,边炒边加些水,可防止藕丝变黑。

4)炒鸡蛋时,一个鸡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而且炒出的蛋不老,量多,松软可口。

5)豆腐下锅前,先在开水里浸渍一刻钟,可清除泔水味。

6)用冷水炖鱼无腥味,并应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加水,会冲淡原汁的鲜味。

7)蒸鱼或蒸肉用开水,使鱼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温蒸气而立即收缩,内部鲜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鲜美,有光泽。

8)熬骨头汤时,中途切莫加冷水,以免汤的温度突然下降导致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变性,影响营养和味道。

9)煎荷包蛋时,在蛋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10)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肉放入,这样熬出来的猪油,色晶亮而无杂质。

二、烹饪用水三忌

1)炒菜忌用硬水

水有软、硬之分,若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以氧化钙计)大于160%,则属于硬水;小于80%则属于软水。用硬水烹制某些菜肴会使有些菜肴变成“木片”,令人难以下咽。据说有位好客的厨师,为喜食豌豆的客人烹制豌豆菜肴,上席后,菜中豌豆外结硬皮,咬不开,嚼不烂,成了“橡皮豌豆”。原来这是硬水作怪:豌豆等蔬菜富含有机酸物质,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成难溶于水的坚硬的有机酸盐,使成菜风味大减。

2)炖肉忌用冷水

3)煮饭忌用生冷自来水

34、炒

炒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烹调方法。适用于炒的原料,多系经刀工处理的小型丁、丝、条、球等。炒用小油锅,油量多少视原料而定。操作时,先将锅烧热,再下油,一般用旺火热油,但火·力的大小和油温的高低要根据原料而定。操作时,依次下料,用手勺和铲翻拌,动作要敏捷,原则是断生即好。它的特点是脆、嫩、滑。具体方法可分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等四种。

(一)生炒。生炒又称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人配料,配料易熟的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人,然后加入调味,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好。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如果原料的块形较大,可在烹制时兑人少量汤汁,翻炒几下,使原料炒透,即行出锅。放汤汁时,需在原料的本身水分炒干后再放,才能入味。

(二)熟炒。熟炒一般先将大块的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煮、烧、蒸或炸熟等),然后改刀戌片、块等,放入沸油锅内略炒,再”依次加入辅料、调味品和少许汤汁,翻炒几下即成。熟炒的原料大都不挂糊,起锅时一般用湿团粉勾成薄荧,也有用豆瓣酱、甜面酱等调料烹制而不再勾荧的。熟炒菜的特点是略带卤汁、酥脆人味。

(三)软炒(又称滑炒)。先将主料出骨,经调味品拌脆,再用蛋清团粉上浆,放入五、六戍热的温油锅中,边炒边使油温增加,炒到油约九成热时出锅,再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时,投入主料同炒几下,加些卤汁,勾薄荧起锅。软炒菜肴非常嫩滑,但应注意在主料下锅后,必须使主料散开,以防止主料挂糊粘连成块。

蚝油牛肉做法

半斤牛肉去筋切三厘厚薄片,装碗;加小苏打3分,团粉、料酒、酱油少许,水8钱,植物油3钱,拌匀腌十分钟。另将鲜汤6钱、蚝油半两及适量团粉调芡。旺火烧锅至热,加植物油8两烧至四成熟,入牛肉片,炒八成,出锅沥油。将余油倒出,钥内留些底油置旺火上,入姜片及寸长葱白略炒,再入牛肉,加料酒,最后倒入蚝油芡汁,颠几下,即成。

(四)干炒(又称干煸)。干炒是将不挂糊的小形原料,经调味品拌腌后,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迅速翻炒,炒到外面焦黄时,再加配料及调味品(大多包括带有辣味的豆瓣酱、花椒粉、胡椒粉等)同炒几下,待全部卤汁被主料吸收后,即可出锅。于炒菜肴的一般特点是干香、酥脆、略带麻辣。

干煸牛肉

嫩牛肉半斤去筋膜,切一寸长火柴粗的丝;锅置旺火上,将3钱植物油烧热,入牛肉丝,稍加料酒。牛肉丝呈深酱色时加豆瓣酱、嫩姜丝、盐、料酒适量,稍炒。再放糯米酒汁、芹菜(2两)、酱油,味精适量,速炒几下,出锅,撒花椒粉少许即成。

35、帮您选用健康的“新食器”

很多网友担心陶瓷餐具上的花色会有毒,但漂亮的花瓷的确能为我们烹制出的美食增色。我根据一些资料整理了个小帖子,希望能帮您鉴别与选用陶瓷餐具,并说说我个人的有关心得。

据专业的资料介绍,花瓷所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各金属氧化物或复合物,经高温烘烤反应所致,在彩料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助熔剂,其中大多含有一定量的铅、镉等有毒性的物质成分,若这些有害成分渗出,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用做餐具、茶具的陶瓷器皿,一般都带有花饰彩绘,有一些资料也介绍花瓷中有些产品有毒性,有些瓷器餐具在微波炉、洗碗机、消毒柜中使用不安全,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一、从花瓷的生产与装饰方式上看,主要分为釉上彩、釉中彩与釉下彩三种

工艺、品种、特点

釉上彩:是在烧好的瓷器表面给出图案花纹,然后回炉再烧。烧好的瓷器上图案花纹浮在瓷器表面,用手可摸到绘画纹理的凸起。古彩,粉彩和新彩,手工绘画,贴花,喷花,堆花,色调极其丰富、美观,画面易磨损,光滑性差,颜料中铅镉易溶出而引起中毒。

釉中彩:是先将瓷胎烧结成白瓷,然后,釉中花纸,再在较高温度下烘烧,在烘烤过程中,瓷器表面釉层软化,花纸颜料向釉层内渗透位移,其最终位置处于釉层内部并被釉层所包裹,这样,釉中彩料的被保证效果也就很趋近于釉下彩瓷绘画,贴花、色调较釉上少,但画面不磨损,光滑,无铅镉溶出。

釉下彩:是先将彩料直接附着在瓷坯上,再在其外表施盖一层釉料,然后进行成瓷烧结,烧结后的瓷胎,彩料与瓷的坯体紧密结合,外部还有一层致密的,形似玻璃质的釉层包裹,既阻止了彩料与外界的溶通,又保证了色彩的稳定与持久绘画,贴花,釉下五彩,釉下青花釉里红画面有釉层保护,光泽好.温度高,色彩少。

从制作工艺上来看,釉下彩的瓷器用做餐具比较安全,而釉上彩的瓷器餐具则安全性较差,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不断随食物进入人体,久而久之,形成“铅中毒”、“镉中毒”。“铅、镉中毒”,不但易致癌,损伤人的内脏器官,据有关资料介绍,“铅中毒”的另一大害处是:易损伤儿童的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发育。所以,质量合格的釉中、釉下彩瓷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铅、镉这类不良或称“有毒性”物质的溶出。

二、选用花瓷餐具的简单方法

1)选择白色瓷器作为餐具比彩色瓷器更安全。

2)釉中、釉下彩瓷因彩料位于釉层内部,所以画面鲜艳、光亮、柔和,对着光观察时,有花彩的地方釉面照样光润。凭触摸也可以辨别瓷器的彩饰方法,釉上彩瓷的彩料基本就在釉层表面,所以触摸时有不光润的感觉。

3)在商场、超市销售的一些色彩丰富、图案精荚的装饰性瓷盘等瓷器不要用作餐具。因艺术品的制作远非餐只的制作工艺严格,且色彩越丰富,使用的金属颜料越多。

4)不要把酸性食品和饮料放在陶瓷容器里,如果此容器有铅渗出,遇酸会有更大的渗透性,会对人体危害更大。

三、一般选择陶瓷餐具的技巧

1)先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定购买档次,再从外表挑选出自己喜爱的花色品种。

2)从自己选定的造型和花色品种中,一件件里外查看,看表面是否破损、光滑、有无斑点、气泡。然后把瓷制品放在手掌上,用手指或小物件轻轻敲几下。如声音清脆,说明质量好;如声音沉闷或沙哑,则表明破损或没有烧好,是劣质品。

3)看外形是否周正,把瓷制品放在平面上观察,要求平稳且变形小。

4)看装饰花面是否美观大方、色调和谐,挑选有金、银装饰的瓷器时,还要用手擦一擦,看是否减色脱金。

5)选购成套陶瓷制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光泽、式样是否一致匀称、协调。

6)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

7)微波炉用瓷必须选用标注"微波炉用"字样的制品,以免在使用中发生炸裂。

四、个人心得及建议

1)家家都有陶瓷餐具,陶瓷餐具很容易被打破,结果,很多人家现在使用的陶瓷餐具经常是展示他家餐具使用历史的一面镜子。如果一桌饭菜所使用的餐具在花饰、规格、风格等都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极不协调,这非常影响你烹饪手艺的更好展现,也影响食欲。所以,别忽视餐具的使用,不论是与家人进餐还是宴请客人,一定要在一次进餐中用统一协调的餐具,试试效果吧,你的心情都会愉快很多,还有减缓疲劳的奇效!

2)一般来讲,家庭备一套完整的六人餐具通常包括:一个9寸平盘,用来作冷拼;四个7寸平盘盛放凉菜;四个7寸汤盘盛放热菜;一个大汤盆、两个鱼盘、六个饭碗、两个胡椒瓶和一个牙签筒。

3)餐具会在不经意间流露主人的品位,白色或带有淡雅花纹的成套餐具是家庭的必备品,它会在你每次正式宴请客人时派上用场。这时你可以选择细腻温润的骨瓷。

4)我最喜爱纯色陶瓷餐具。色彩艳丽的纯色餐具非常流行,红、黄、绿、蓝,色彩跳跃而鲜艳,在搭配中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自由而充满时代感。用黑色或深蓝色的纯色餐具盛放菜肴在很多人来讲有些不可思议,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如果你是位烹饪高手或喜欢创造性地做些菜肴,你会发现深纯色餐具衬托出菜肴的精美效果是其他餐具无法企及的,而那些神秘与诱惑更让用餐者无法抗拒!

36、啤酒美食法

1)啤酒冰淇淋:先倒大半杯啤酒,再放入一个冰淇淋,富含泡沫,别有风味,为提神`开胃、清暑之佳品。

2)啤酒咖啡:将咖啡煮好后放入少许白糖,凉后冲入啤酒,回味甘醇幽香,是极富“刺激”的饮料,同样有提神、开胃的作用。

3)啤酒焖牛肉:用啤酒代水焖烧牛肉,能使牛肉肉质鲜嫩,异香扑鼻,为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

4)啤酒炒肉:用啤酒调淀粉拌肉片,按常法炒做即可。由于碑酒中的酶能使肉中的蛋白质迅速分解,故炒出来的肉片更加嫩滑爽口。

5)啤酒炖鱼:将鱼洗净,放在啤酒中浸泡10分钟,捞出调味炖制。炖时,再加入少量啤酒,可减少腥味。味道更美。

6)啤酒蒸鸡:将鸡放在20%的啤酒水溶液中浸泡20分钟,然后依常法蒸或煮,鸡肉嫩可口,味道纯正。

7)冰镇红茶啤酒:先将整瓶啤酒放入冰箱或冰块中冰镇,再把冷却的红茶汁冰镇,把茶冲入啤酒中,其味清淡,且茶香、酒香兼备,是夏季消暑解渴之上品。

8)啤酒面饼:做葱油饼或甜饼时,在面粉中掺一些啤酒揉和,制作好后的葱油饼或甜饼既脆又香,还有点儿肉的鲜味。

9)凉拌菜时先把菜浸在啤酒中,加热烧开即取出冷却,加作料拌食,别有风味。

10)烹制冻肉、排骨等菜肴,先用少量啤酒,腌渍10分钟左右,清水冲洗后烹制,可除腥味和异味。

37、烹饪技法:烧

烧是将原料(有的是生料,有的是经过蒸、煮等初步加工的半制成品)在烧制之前,先起油锅,然后将原料放人锅内偏炒断生,再放入调味品和汤(或水),用温火烧至酥烂,再移至旺火上烧。促使汤汁浓稠,加入明油即成。一般烧菜汤汁,约为原料的四分之二,但如干烧,就应使汤汁全部渗透入原料内部,锅内不留汤汁。

烧法有六种

1)红烧:将原料用急火热油炸后,加调料和鲜汤,按不同的原料要求用慢火或急火烧烂,然后用淀粉勾汁,浇在主料上。红烧的共性是必需放酱油才能成老红色。

例:红烧鱼

用料:净鲤鱼1.5斤,油2两,酱油、白糖各3钱,盐3分,料酒、蒜片各4钱,葱丝、姜块、香菇、笋片各5钱,团粉6钱。

制法:鱼去鳞、鳃、五脏,洗净,在一侧用坡刀剞斜十字花刀,另一面距3分距离横剞成口。油锅烧热,入鱼炸成金黄色捞出,跟着下蒜、葱、姜、高汤、料酒,开起后将炸好的鱼下入锅内,见开,调味,后移小火煨烤。鱼熟透后捞出装盘,锅移大火用水团粉勾成薄芡浇在鱼身上即成。

特点:色金黄,味鲜、浓而不腻。

2)干烧:主料经过油炸后,另炝锅加调辅料添汤烧之。

例:干烧笋

用料:笋肉6两,火腿肉5钱,榨菜5钱,油8钱,辣椒油2钱,海米、酱油适量,辣椒按口味加减。

制法:笋肉削洗净,切成1.5寸长的厚片,每片用刀拍一下后切成条。将火腿、榨菜、海米、辣椒均切成末。而后把笋条入热油略炸,即捞出沥去油,倒入漏勺。另把肉末入热油锅煸炒,随即倒入榨菜、海米、辣椒末一同煸炒,再倒入笋条,加酱油及少许水,用微火煮。待笋熟,放入葱花,浇上辣椒油即可起锅。

38、烹调酒使用的八个小窍门

1)炒鸡蛋时,加点儿白酒,炒出的鸡蛋会更松软芳香;

2)当红烧羊肉开锅时,倒入少许白酒,可去除膻味,并有助于将肉饨烂;

3)洗鱼时弄破了苦胆,若立即用白酒洗刷,就不会有苦腥味了;

4)在烹调脂肪较多的肉和鱼时,加一杯啤酒可去除油腻味;

5)用油煎鱼时,向锅内喷上半小杯葡萄酒,能防止鱼皮粘锅;

6)做菜时,如果醋放多了,加一点米酒就会调轻酸味;

7)在冰冻过的鱼身上遍洒米酒,鱼很快会解冻,且不会有异味;

8)如果面条结成团,喷一点米酒,面条就会散开。

39、12种错误的食物搭配

生活中,有些食物的搭配组合已经是由来已久,其美妙的口味也被人们所接受,习惯上也觉得这些种搭配是顺理成章的了。但从健康的角度讲,还是不科学的,人家健康专家可是有着充足的理由呢。这里给您列出12种被健康专家列为错误的(我认为该是:不科学的)菜肴搭配。不过,不这样吃,有的东西还真不好吃,我想少这么吃也许问题不大吧。如果您很重视健康,还是听从专家们的忠告,别跟我似的,总是傻吃、贪吃。

2)小葱拌豆腐: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会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同样造成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

3)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失去二者应有的营养价值。

4)茶叶煮鸡蛋: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于消化吸收。

5)炒鸡蛋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许多与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所以炒鸡蛋时放味精,不仅增加了鲜味,反而会破坏和掩盖鸡蛋的天然鲜味。

6)红白萝卜混吃: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红萝卜中却含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分解酵素,它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一旦红白萝卜配合,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就会丧失殆尽。不仅如此,在与含维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调时,红萝卜都充当了破坏者的角色。还有胡瓜、南瓜等也含有类似红萝卜的分解酵素。

7)萝卜水果同吃: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进入人体后,经代谢很快就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该物质产生的多少与摄入量成正比。此时,如果摄入含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苹果、葡萄等,这些水果中的类黄酮物质在肠道被细菌分解,转化成羟苯甲酸及阿魏酸,它们可加强硫氰酸抑制甲状腺的作用,从而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

8)海味与水果同食:海味中的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且易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胃而引起不适,使人出现肚子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含鞣酸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因此这些水果不宜与海味菜同时食用,以间隔两个小时为宜。

9)牛奶与橘子同食:刚喝完牛奶就吃橘子,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先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块,影响消化吸收,而且还会使人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10)酒与胡萝卜同食:最近,美国食品专家告诫人们:酒与胡萝卜同食是很危险的。专家指出,因为胡萝卜中丰富的β胡萝卜素与酒精一同进入人体,就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从而引起肝病。特别是在饮用胡萝卜汁后不要马上去饮酒。

11)白酒与汽水同饮:因为白酒、汽水同饮后会很快使酒精在全身挥发,并生产大量的二氧化碳,对胃、肠、肝、肾等器官有严重危害,对心脑血管也有损害。

40、烹饪技法:煎

煎一般是以温火将锅烧热后,放人少量的油(布满锅底适宜),再放入加工成扁形的原料,继续用温火先煎好一面,再将原料翻一个身,煎另一面(使两面成金黄色后)放入调味品,而后翻几翻即成。煎锅的原料,在煎之前一般还需经过调味或挂糊。有的在煎熟以后,不需另用调味品烹调,食时再蘸调味品。煎制菜肴的特点是外香酥,里软嫩。

例一:煎茄夹

茄子5两去皮切成双联片;3两猪肉浆里放半个鸡蛋,加盐、味精、麻油、黄酒、葱姜末适量搅上劲,拌匀成肉馅,嵌入茄片内。将一个半鸡蛋加7钱水1两面粉调成蛋糊。

炒锅用旺火烧热,倒麻油3钱,烧五、六成热,将茄夹蘸满蛋糊,在热油中煎,两面均至金黄、茄酥肉熟,捞出沥油装盘,蘸辣酱油食用。

例二:煎鸡脯

将6两连皮嫩鸡肉切成6分长、4分宽,用酱油、鸡蛋、干团粉拌匀。将锅烧热离火,倒猪油半斤,锅底油匀后(耗1.5两)倒出,放入鸡块,温火煎,至两面金黄,滗余油,加料酒、番茄汁、味精、辣椒油、香油、拌匀。再煎一分钟,人盘,把炸虾皮2钱摆在四周即成。

41、家常炒菜的心得

炒菜,就是炒锅烧热,加底油,用葱、姜末炝锅,再将加工成丝、片、块状的原料,直接用旺火热锅热油翻炒成熟。是家常应用最广泛的烹调方法。一般人都能做,但要炒得鲜嫩适度、清淡爽口并不容易。

炒肉类菜肴,要求炒得鲜嫩可口。炒菜的火候,投料的顺序都有讲究。以炒猪肉片为例说明:猪肉洗净切片,炒锅上火烧热,加入底油,油热后,先将葱花与肉片一同下锅煸炒,见肉表面发白接近半熟时,先烹入少许醋拌炒,待醋味迅速蒸发,再加入姜汁搅拌入味。然后加酱油、少许水,水沸后,放入副料,最后勾交,淋少许明油出勺。炒蔬菜类菜肴,则可用热锅温油,先下鲜姜末,炸出香味后,再下切好的蔬菜,迅速翻炒,待蔬菜响声已过,质地变软时,再加酱油炒匀,再放入少许汤水、食盐、白糖、味精,炒匀后,勾芡并淋香油即可出勺。

生炒类菜肴,多要求味道突出,因此烹调中用醋颇为关键。醋可以去异味,增清香,而且能促使蛋白质变性,使成菜更加鲜嫩。但用醋不能过多,以尝不到醋酸味为宜。另外加姜汁优于姜末,因为在煸炒过程中,主料水分急剧蒸发,这时加入姜汁,会被原料迅速吸收,成菜味道甚佳。

如果炒蔬菜时,炝锅后即放入蔬菜,稍炒几下即放调料,成菜后往往出水过多,味道不香。其原因就是原料吸收香味不足。这时,改变烹调中放调料的程序,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菜肴在生炒过程中有的会产生酸味,这是生酱油在作怪。因为酱油在制作过程中,经发酸会产生乳酸等成分,致使菜肴有酸味,其解决的办法就是高温加热。

下面以炒肉丝、清炒虾仁、炒芙蓉鸡片为例,说明炒菜的具体操作技巧

1)炒肉丝

炒肉丝是一道最普通的大路菜,它的用料简单,操作也不复杂,但要炒出火候,炒出风味也不容易。它涉及到刀工、调味、火候等各方面问题,所以一盘炒肉丝,也能衡量出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炒好肉丝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要领。

(1)选料炒肉丝最理想的用料是猪的里脊肉和外脊肉。这部分的肉质细嫩,无结缔组织。前肘部分的肉也可以,后肘部分的臀尖、元宝肉也可作炒肉丝的原料,因为这部分的肉,肉丝细长,稍含脂肪。其它部位的瘦肉虽然也可以,但炒出菜不够理想。

(2)切丝炒好肉丝,切丝非常重要。切丝的标准是粗细一致,长短一致,不连刀,不脱刀,约有1根半火柴梗粗细。切丝的方法是先用平刀将肉片成薄片,然后直刀斜切成丝。切肉丝时要顺着纤维路稍斜来切,这是因为猪肉质地较嫩,如横切在加热时经过翻搅,容易使肉丝碎成肉末,如顺着纹路切,肉丝又容易发硬发韧。因此,“横切牛羊,斜切猪”是刀工的经验之谈。

(3)配菜炒肉丝要加配菜。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软配料,如韭黄、豆芽、黄花菜等;一种是硬配料,如:玉兰片、蒜苔、芹菜、青椒、土豆等。软配料切好下入即可,硬配料享的需要经过焯水或滑油。配菜切制的长度应和肉丝相同,用量也不能超过肉丝的数量,一般以配料和主料各占1/2为宜。此外葱要切丝,姜要切末。

(4)火候这是炒好肉丝的关键。炒肉丝的火候是用旺火,其特点是旺火速成。这就要求烹调时要投料准确,动作迅速,出锅及时。炒肉丝从下锅到出锅只需二三十秒钟,动作稍一迟缓,菜就会变老。具体操作方法是:炒锅上旺火,放底油,油温到五六成熟时,将肉丝均匀入锅煸炒,边炒边搅边颠锅,如发现肉丝粘连,可用手勺背面轻轻拍散,不能一个劲地搅炒、以防把肉丝搅断碎。总之动作要轻,翻锅要勤,待肉丝脱生变色时,放入适量面酱,再烹入酱油、料酒、盐、味精、葱、姜及配料,翻炒成熟后,即可出锅装盘。下配料时应注意,如配料是质地极嫩的韭黄,那就要在肉丝八成熟,调料入锅,将要出锅时下入韭黄,边颠边抖,使它散开,以达到韭黄脆嫩为好。如配料是粗蒜苔。须先将蒜苔在沸水锅内汆透,晾凉,劈为两半或四半,使其与肉丝相配。这样使蒜苔与肉丝匀称美观,收到较好的效果。

2)清炒虾仁

清炒虾仁,是一道较高档的菜肴,成品菜色白如玉,浓卤包汁,软滑鲜嫩。作好清炒虾仁,要掌握好以下工序。

(l)选料海虾和河虾均可制作清炒虾仁。一般以海虾和河产青虾为佳,要选大小适中,色白肉嫩的,太大了难以成熟,不适宜滑炒,太小了不易剥壳。选好个头适中的虾,洗净后剥去虾皮,虾壳下面还有一层真皮,也要剥掉,脱去皮壳的虾仁要轻拿轻放,不要弄碎。如真皮不易剥下,可将虾放在容器内加入清水,用筷子搅打,即可脱去。

上浆是炒好虾仁的关键工序,上浆前,先把洁净的干布铺开,把沥过水的虾仁均匀的摊在干布上,上面再盖一块干布,然后用手掌轻轻平压,以除去浸泡的水分。上浆前,先在虾仁中加入食盐、料酒、味精拌和均匀。加盐可使虾仁进味,并使虾肉中的蛋白质起胶,易粘住浆糊,加盐量为虾仁的1%。清炒虾仁应上蛋清糊,要选用新鲜的蛋清,每500克虾仁,应加蛋清50克、淀粉25克。蛋清用多了,滑油时容易成团,易脱落。淀粉用多了,滑油时虾仁连成团。

(3)滑炒先将炒锅洗净放火上烧热,先用少量油下锅并使其布满锅底,油热后再加猪白油,烧至三四成热时,下入虾仁滑散至熟,起锅装盘,俗称“热锅凉油”。炒锅先放少量油烧热,是为了使虾仁下锅后不粘锅底,无黄渣。温油下虾仁,可使虾仁嫩白,且不粘连。

最后还要炒汁,将锅内油倒出后加高汤、食盐、料酒,将虾仁复入锅内,淋芡、颠匀后加鸡油起锅,装盘上桌。

做好的清炒虾仁,晶莹白亮,鲜嫩软滑,食后盘内无汁。

3)芙蓉鸡片

芙蓉鸡片是一道烹调难度较大的菜肴,它的成菜必须洁白如雪,软嫩清香。达到这一要求,就要选料、刀工、调味、火候上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1)选料芙蓉鸡片的主料是鸡脯肉和蛋清。鸡脯肉或鸡里脊向选用1~2年的肉用型或卵肉兼用型母鸡最为理想。这种鸡肉质肥嫩,便于剔骨,筋络较少。配料一般选用火腿和嫩菠菜叶,主要是为了配红、绿色。

(2)加工鸡肉在加工时应先剔除板筋,然后放在冷水中浸泡,拔干血分,使成品洁白。随后把鸡放在砧板上,均匀地剁烂成泥,要用刀背砸,边砸边放入少许清水,以防沾刀。至肉极烂,用刀一抹成为面状为好。

把砸好的鸡茸放在盆内,放入葱、姜水、用量为鸡茸的2/5,用力向一个方向搅上劲。放入1/3的蛋清,继续向一个方向搅动,边搅边放入少许食盐,待搅到上劲时,再放入化开的猪油,继续搅匀,使猪油全部吃进。再把剩下的蛋清用筷子抽打成蛋泡糊。分两次放入鸡泥子中,用力搅匀即可。

一般用料比例为鸡肉500克,蛋清15个,猪油100克,盐10克。如猪油加少,成品出锅后会塌陷;葱姜水加少,成品会不嫩。

(3)滑制炒锅中放入少许猪油,置中火上,油热后倒出。另放入好白猪油适量,油烧至2~3成热时,将锅端离火口,将调好的鸡泥子用小勺一片片的舀入油内,温油浸透一面,用筷子翻过,如油温过低,可移至火上,当两面浸透,呈乳白色时,迅速捞出。再放入热汤锅中汆一下,捞出后控净水分,颜色会洁白如雪。

(4)烹调炒锅置旺火上,锅内放底油,烹入料酒,下盐、味精和鲜汤烧开,调好口味,再下入菠菜,勾芡,放入滑好的鸡片,翻炒均匀,撒上火腿茸,装盘即可。

做好芙蓉鸡片,关键是掌握好滑制时的火候。如果火候控制不住,就做不出洁白色泽。

42、烹饪技法:烹

“逢烹必炸”。烹是炸的转变作法,烹是将挂糊或不挂糊的小块原料,用旺火热油炸成金黄色后,将油沥出,锅底略留余油,加上调味品,然后迅速颠翻煸炒几下,出勺即成。其中,烹制所用的调味汁一般是清汁(不加团粉勾荧)。

清烹是将原料挂薄糊,不加铺料。将主料切成块、段等,喂口后放入九成热的油内炸两遍。炝锅后下主料,倒入对好的汁,放香菜梗出勺即成,如清烹虾段。

炒烹是将主料切丝,用旺火热油煸炒后的加调汁,用清汤烹之。成品是汤菜。

炸烹是将主料切成片、段、条、块等形状,喂好口,挂少量硬糊,用旺火热油炸熟,倒出,沥净余油,原勺留底油,用葱姜炝锅,放主料,用对好的汁烹之,放香菜梗出勺即成。

烹菜具有外焦里嫩、滑润香醇。

烹豆芽菜:将锅在旺火上烧热,加香油3钱,油热后炸花椒,再把5两豆芽菜放入,用烈火烹炒。豆芽菜熟前迅速放醋4钱,急炒即成。

烹虾段:将大虾1斤,青蒜1两,坡刀切小段,每只虾切4段。烈油2两下虾,至七成熟,将多余的油沥出,放入青蒜、姜。醋、酱油、味精,急速翻炒出勺。

炸烹肉段:将猪五花肉3两,改刀成三分见方的寸段,喂口后,挂干浆糊。葱姜切丝,香菜梗切段,用酱油、料酒、白糖、醋等调成清汁待用。

锅放油,烧至七成熟时下主料(挂好糊的肉段),炸至稍硬时捞出,待油九成热时再下锅炸片刻捞出沥油。锅底留油,油热后用葱姜丝炝锅下主料,速翻炒倒入对好的清汁颠翻,撒香菜梗,滴香油出锅即成。

43、八珍

八珍其实有四个种类,即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各指32种珍贵的原料,具体是:

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拢、豹胎、犀尾、鹿筋。

海八珍: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大鲵)。

禽八珍: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

草八珍: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

44、猪肉各部分的名称及适宜烹饪的方法

猪肉的不同部位肉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级。特级:里脊肉;一级:通脊肉,后腿肉;二级:前腿肉,五花肉;三级: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不同肉质,烹调时有不同吃法。

1)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向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5)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

6)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内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9)蹄膀: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脖子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者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

11)猪头: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其中猪耳、猪舌是下酒的好菜。

45、高汤(鲜汤)一般分为毛汤、奶汤、清汤三大类

1)毛汤

毛汤大量用于普通烹调,餐厨中常常连续滚煮,连续取用补水。

原料:鸡骨,鸭骨,猪骨,碎肉,猪皮等,无特别要求。

火侯:冷水煮滚,去沫,放入葱姜酒,小火慢煮几小时。

出汤率:原料的3—5倍。

2)奶汤

原料:选用鸡鸭猪骨,猪爪,猪肘等容易出汤白(脂酸)的原料。

火侯:原料用滚水烫过。放冷水旺火煮开,去沫,放入葱姜酒,文火慢滚至汤稠呈乳白色。

出汤率:原料的1—2倍。

3)清汤

清汤分普通清汤和精制清汤。

(1)普通清汤

原料:老母鸡(自然放养的老母鸡),配部分瘦猪肉。

火侯:原料用滚水烫过。放冷水旺火煮开,去沫,放入葱姜酒,随后改小火,保持汤面微开,翻着碎小水泡。火侯过大会煮成白色奶汤,火侯过小则鲜香味不浓。

出汤率:原料的1-2倍。

(2)精制清汤(上汤,顶汤,单吊汤,双吊汤)

取普通清汤用纱布过滤。取鸡肉斩成肉茸,放葱姜酒及清水浸泡片刻。把鸡肉茸放入清汤,旺火加热搅拌。待汤将沸时改用小火,不能让汤翻滚。汤中浑浊悬浮物被鸡茸吸附后,除尽鸡茸。这一精制过程叫"吊汤"。精制过2次的清汤叫"双吊汤"。

清汤是制汤中最难制的汤,也是质量最好的汤。清澈鲜香。常用。

46、烹饪技法:爆

爆(也称“炮”)是用小油锅,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只颠几下或翻几翻即出锅的烹调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烹制的原料,大都是细小无骨的,要求刀工处理要厚薄粗细一致,在烹调之前,还必须将调味品准备好,预先制成调味汁,以加快操作,并使咸淡均匀,色泽美观。用此法烹调出的菜款具有光色美观,脆嫩爽口的特点。

一、油爆:将加工好的小形原料用沸水稍烫,捞出沥水份,随即再在沸油锅内炸至七成熟,捞出沥油,再起油锅,待油透,投入炸好的原料颠翻一下,加入调味芡汁,(加有团粉的调味汁叫调味荧汁,也叫混汁。油爆用的调味荧汁,一般用葱末、姜末、蒜末、酱油、盐、料酒、味精、再加清水团粉调合而成),再颠翻几下即成。另外一种油爆方法是将原料挂上薄糊不经水烫煮,先放入温油锅炸至六、七成熟,然后再起油锅,按上法烹调,此法适于鸡丁,肉丝,虾、肚块等小形及鲜嫩的原料。

二、酱爆:先将主料经过挂糊用温油炸后,再用面酱等调料炮制。比油爆的汁要少。

三、盐爆:烹调过程与油爆同,但起锅前用调味清汁(不加团粉、酱油为调味清汁)。盐爆一般用香菜段、葱丝、蒜末、盐、料酒等调味品调和制成。

四、水爆:食品主料用开水氽烫,熟而嫩,另用调味汁蘸食,又称“汤炮”。

五、家常爆:少油、烈火下原料,调料不加汤,熟嫩不勾汁。

六、葱爆:当原料炸好后,另起油锅用大葱段和炸好的原料一起炮制,其他烹制过程也和油爆相同。

由于各种爆法近似,这里只举“油炮羊肚仁”一例:

将半斤羊肚领(羊肚中间较厚部份)撕去皮和油,洗后切成5分见方的块;葱、姜蒜、剁成碎末,再将6钱湿团粉、3钱水及适量盐、料酒、葱、姜、蒜末调成芡汁。

备好开水锅,同时在油锅内放油半斤,用旺火烧热,然后将切好的肚块用笊篱盛着,先放人开水锅氽一下,待肚卷起即取出;后倒入热油锅中炸一下,迅速将肚块连油倒出漏勺中沥油;然后把肚仁放入锅中,倒入调好的芡汁,用铁勺翻搅两下即成。

鱼翅,海参或高档清鲜汤肴。

47、怎样烹制菜肴滑嫩

当你在烹调菜肴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为什么饭店里的炒肉片总要比家中炒得嫩?经油炸的花生米为什么会发脆?炸鱼块、桂花肉为什么会给人外脆里香鲜嫩的感觉?其实这一切都与水有关。

菜梗饱满、叶片碧绿的青菜就鲜嫩适口,因其含水分多;鱼之所以比瘦肉嫩,是因为鱼含水分多(约85%,瘦肉含水在74%左右)。烹调也一样,菜炒得老嫩(尤其是荤菜),就看成熟后原料含水分多少,水分越多菜肴越嫩。

饭店是采用“上浆”的方法来保存原料内部水分的。“上浆”就是在片、丁、丝等细小形状的荤料外表包裹上一层由淀粉和鸡蛋调成的浆糊。如用250克肉丝,可依次在肉丝中放入10克酒、5克盐。1克味精、一个鸡蛋、20克淀粉。搅拌至肉丝表面有一层透明薄膜状的糊浆为好,将肉丝放到120C左右的油锅里,迅速滑散,视肉丝变色,即可捞出待用。这样,淀粉受热凝结,隔断了肉丝内部水分流失的通道。

牛肉由于纤维组织比较粗糙,内部水分又很容易流失,因此家中烹制炒牛肉片时,即使按一般方法上了浆,还会觉得老。而广东名菜蚝油牛肉片却滑嫩异常,其道理何在呢?原来牛肉片在上浆的时候加了小苏打粉,苏打粉使纤维组织膨松起来(加放苏打粉后,用手反复抓拌,十几分种后再加水),然后分多次加水,反复抓拌,让水渗进牛肉内,再用淀粉包裹表面,封住水的去路,入油中滑熟后,牛肉片含有大量水分,十分滑嫩适口。一般250克牛肉片要放5克苏打粉,125克左右的水即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炒荤菜时注意保存原料水分,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原料“吃”进一定量的水,那么其鲜嫩程度一定不亚于饭店的炒菜。

花生米内部含有蛋白,脂肪和水分,经油炸后,蛋白及脂肪的结构变膨松,水分蒸发,脱去水分的花生米就变得香脆了。

菜肴含水分多就鲜嫩,脱去水分就香脆,根据这个道理,您就可以做出香脆和鲜嫩集于一体的菜肴来,炸鱼块、桂花肉等菜就是这样做的。先将鱼块或肉片裹上糊浆,因油炸时温度较高,通常在150~180C,所以淀粉浆衣就应该厚一点。250克鱼块均用淀粉60克。裹上糊浆的原料入油锅后,表面受到高于100C的温度,水分迅速气化,结成一层发脆的外壳,而内部的水分受糊壳保护未受损失,菜肴就变得外脆里嫩了。原料裹上糊浆,减少内部水分流失的同时,原料的各种营养成分也得到了保护。食之,既滑嫩又富有营养。

48、烹饪技法:拌、炝、腌

拌、炝、腌的菜大都是凉菜,通常称为凉碟或凉盘。凉菜的品种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热制凉吃的菜。例如一部分自煮、酱卤、油焖、炸烤、蒸熏的菜等,除了热吃之外,也适于凉吃。其烹调方法大致与热菜相同。另一类是属于冷制凉吃的菜。拌、炝、腌就是常用的冷制方法。凉菜在口味上要求干香、脆嫩和爽口,在色彩形态上要求整齐、鲜洁和美观。以上两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凉菜的特点。固此,凉菜不仅在烹调方法上,而且在装盆技巧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一、拌:拌菜一般是把生料或凉的熟料改刀加工成丝、条、片、块等小料后,再用调味品拌制而成。拌菜的调味品,主要是酱油、醋、麻油等,取其清香爽口)也有根据口味需要,用蒜未、姜未汁、辣椒面、花椒面、芝麻酱、自糖等调味的。拌菜中的荤料大部经过煮或烫等晾凉后再拌制,但也可采用热拌而吃其温凉的,如拌肚丝、拌香椿芽。拌素菜除用熟料拌制外,还可以用生料拌制。做生料菜时,需将整料用沸水或消毒水洗净,消毒后再切小拌制。

二、炝:炝菜制法是把生料加工成丝、条、片、块等小料用沸水稍烫或温油锅稍炸,沥去水、油,趁熟(也可晾凉,但热时容易入味,可视烹调要求而定)用花椒油、花椒面或鲜花椒为主的调料掺和稍放片刻,使味渗透原料内部即成。

炝的特点:鲜嫩质脆,味透爽口。

例:虾子炝芹菜

原料:芹菜半斤,虾子半钱,玉米片1两,花椒油、盐、味精少许。

做法:将芹菜去根、叶、洗净切成段;将玉兰片,片成小片;将虾子用热水泡,洗净后沥干水份后在花椒油内稍炸。

芹菜及玉兰片放在开水锅内烫成八成熟取出用凉水浸凉沥干水份,再把炸好的虾子,花椒油倒入加盐、味精少许,放片刻即成(放置后调味渗透入味)。

有些地区是将拌和炝列为一种烹调方法。炝与拌的区别在于;拌菜多用酱油、醋、香油(通称三合油)等调料拌制,炝菜多用花椒油等调料拌制,这是之一。区别之二是,拌菜大多用生料或熟料凉拌而成,炝菜则多用熟料热拌,或凉拌而成。但有些拌莱需用花椒粉拌制去其异味,炝菜也有生料制成如炝黄瓜,炝茭白,炝虾等。

三、腌:腌制的方法很多,在冷菜中一般常用的有盐腌、酱腌、醉腌等

1)盐腌:是将原料用食盐擦抹或放在盐液中浸渍的一种腌制方法,也是腌制中最基本的方法,在其他各种腌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大部也需要经过盐腌这一道工序。经盐腌食品,水分排出,盐分渗人,能保持它原来的清脆鲜嫩而不腻口。

2)酱腌:是以酱和酱油、盐、自糖等将原料擦抹的一种腌制方法,经过酱腌的食品,色泽红亮,脆嫩鲜香。

3)醉腌:是用葱、姜、食盐、桂皮、八角、花椒子和适量的水,在旺火上熬出香味,待其冷却,捞出葱、姜及香料,再用钞布过滤,加入白糖、味精、高粱酒即成醉露。一般是将活的动物性原料,通过酒浸醉死,不再加盐,即可食用。

49、饮酒与酒温

喝酒讲究酒温,自古有之,中外皆然。

啤酒:在酒类中属于“娇嫩”的酒种,敏感性强,适宜冷却后饮用,但千万不能加冰块,因冰块会加速气泡的消失,将香味冲淡。若冰得过分则会失去原有香味,太温又会突出苦涩味而破坏啤酒风味。一般认为最适温度为10℃左右。美国人喜爱在5℃-10℃之间喝,而比利时人则要将温度升高到10℃后再喝。据说这时啤酒的芳香才会全部散发出来。世界上第一部冷气机诞生时并非是用来降温去暑,而是用于冷冻啤酒的。

香槟酒:也要冷冻后喝才够味。一般在饮前切莫摇动,应直立静置在冰箱中冷却1小时,这不仅可增添酒的风味,还避免开瓶时发出的一声巨响。有时人们故意要这声巨响,是使喝香槟酒时有个气派。实质上,使瓶塞往外冲会打扰别人,且酒与香气一起喷出,实在是不必要。由于香槟酒是在喜庆日里喝的,因此在宴饮时,不能随便用玻璃杯子代替,只有精致的香槟杯才能配衬醇美的香槟,如阔平口碟形酒杯、笛型酒杯、碟型高脚阔身酒杯。

葡萄酒:既可冷冻后饮,也能在常温下喝,这要根据葡萄酒的色泽、类、气候条件和个人爱好来决定。

1)红葡萄:通常喝红葡萄酒时酒温宜稍高些,这是因为红葡萄酒的酒质较为丰满,我们喝红葡萄酒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浓厚的风味,如温度太低便享受不到它的优点。所以,一般喝红葡萄酒时酒温应在17℃-20℃之间,最高不能超过22℃。

2)白葡萄酒:除了少数极品外,绝大部分都呈现出其清鲜爽快的酒质,若稍加降温冷冻后喝更能欣赏到这份特性。喝白葡萄酒时,使之冷却到8℃就够了,温度若再下降则会影响酒的香气和特性。另外,喝酒时要不断摇晃酒杯,以享受酒的香气。舍利酒要冷冻后饮,才会显出其风味;有些人喜爱在味美思中加冰而饮,据说这会产生意外效果。

3)德国的红葡萄酒味道较单薄,适宜冻饮。意大利北部生产的Bardolimo与Dolcetto等酒是可以冷却后才喝的红葡萄酒,因这种酒酒质轻,与其传统红葡萄酒的风格大不相同。法国东北部的阿尔萨斯酒区生产的红葡萄酒也宜在冷冻后饮用。

白兰地酒:是借助人的体温而升高酒温。所以使用的酒杯较特殊,杯口由下而上逐渐缩小,呈百合状,或称郁金香状,酒不宜斟满,约30毫升足矣。一旦手掌紧贴杯肚,人体热量即通过玻璃杯传至酒中,酒内芳香物质因受热挥发而凝聚杯口。所以嗜酒者往往把杯中物先闻个够,然后才轻啜浅饮,品尝享受;但也有因感酒烈而加冰饮用的。

威士忌与朗姆酒:的饮用基本上与白兰地相仿,多以净饮为佳。不善饮者也可兑水或加冰,基本上不会影响酒的香味。

伏特加:俄罗斯人喜欢将伏特加先冷冻后再净饮,它更能与其他酒类混合,可加冰、兑水和加果汁,调制成鸡尾酒后再饮用。

鸡尾酒:绝大多数是冰冷饮的,个别的也有用果汁、咖啡、茶等煮沸冲兑朗姆酒而热饮的。

50、烹饪技法:炸

炸,即将油用旺火烧滚(只七、八成熟),将食物下锅。一般油比原料多数倍(俗称大烟锅)。此时,火不宜猛,应适时翻动,严防过老或不熟,炸成焦黄色即可。有的大块原料要复炸。炸食特点为香酥脆嫩,但对保持营养素不利,也不易消化,不宜多采用。常用炸法有清炸、干炸、软炸、酥炸、纸包炸及其他炸法等。

一、清炸:将生原料用酱油、盐、酒拌渍,入热油锅用旺火炸透。一般不挂糊,炸成后外酥内嫩。

例:清炸大肠

猪大肠半斤,洗净、除臭,煮熟。然后再入锅,加盐一钱及清水,旺火上烧滚,取出,每根大肠塞入葱一根。锅内放油1斤,旺火烧十成熟,下大肠,炸成红色,捞起,拔出葱,把大肠片成三分厚的片,即成。食时可蘸面酱拌蒜泥或花椒盐。

二、干炸:将生原料经过调料拌渍后,去水份,拌干团粉,炸焦。可使原料外酥脆,颜色焦黄。

三、酥炸:将原料蒸煮熟烂,在外面挂上蛋清、团粉糊,再下锅炸(也有不挂糊的,一般挂糊的大都是拆骨原料,不挂糊的大都是不拆骨的原料)。操作时,在油沸后将原料下锅,直炸到外层深黄色发酥为止。酥炸的特点是外酥里烂、松脆异常。

例:软炸腰花

将猪腰1斤各片成两半,去臊,锲十字花刀再改成方块。蛋清、团粉调稠糊,腰子用盐、料酒、味精拌匀,烧上蛋糊,烧热油,逐个炸腰子,糊凝时捞出。然后,油再加热,沸时,复炸,至外脆肉熟,捞出,装盘,撒上椒盐即成。

五、纸包炸:纸包炸多数是用鲜嫩、无骨的净料,加工成片形或丁形,用蛋清调好加入配料和调味品后,用糯米纸或玻璃纸包起来,投入油中去炸,这种炸法的特点是能保持原汁,使原料特别鲜嫩。操作时应用旺火,在冷油或油至四、五成热时放人原料,待油沸,纸包浮起呈金黄色即成。

六、脆炸:将带皮的原料(一般是整只鸡、鸭之类),先用沸水略烫取出,使外皮收缩绷紧。并在表面上抹上饴糖,吹干后放入旺火热油锅内,不断翻动,并将热油灌人腹内,待全身炸至淡黄色时,再将油锅端高人口,让原料在油内浸炸酥透再上人,待油温上升时取出。

51、酒酿(米酒)制作3篇

酒酿(米酒)制作及心得

说清楚做酒酿其实是很麻烦的,几次有朋友发帖子问怎么做,我都因其麻烦而没回帖子,我宁可做好了送给您吃。做酒酿要有失败的精神准备,练几次,知道用哪些容器、在家里什么地方发酵(厨房还是暖气旁)、怎么保温,自己形成了一系列的操作规律就好办了。

前提条件:1)做酒酿的前提是你要买到酒曲。2)米酒要在30摄氏度(华氏大约80度)下发酵,所以制作酒酿要选择夏天或冬天(暖气旁)的季节。

步骤:1)将糯米蒸熟成米饭(不要太硬)后凉至不烫手的温度(利用中温发酵,米饭太热或太凉,都会影响酒曲发酵的);2)将米饭铲出一些到用来发酵米酒的容器里(我是用有盖的陶瓷汤盆),平铺一层;3)将捻成粉后的酒曲,均匀地撒一些在那层米饭上;4)再铲出一些米饭平铺在刚才的酒曲粉上,再铺上一层米饭……就这样,一层米饭、一层酒曲的铺上,大约4层(随意,看您的米饭和酒曲的多少);5)将容器盖盖严,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6)大约发酵36小时,将容器盖打开(此时已经是酒香四溢啦),加满凉开水(为的是终止发酵),再盖上盖后,放入冰箱(尽快停止发酵,早日吃到口)

如何做米酒

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拌进酒药,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甜味。

现时天稍凉了,因此,如家里室温在20度,可用棉衣将盆包焐起来。中间可打开看看,可适量再加点凉白开。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

苏州的酒药上面有用量的指示。

做糯米酒的关键是器皿干净,绝不能有半点油花。最好在做前,将要用的蒸锅、笼屉、屉布、盆、盖、拌勺等统统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会出绿、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点白毛,属正常,可煮着吃。下面的可直接吃。为保证干净,我特意用了一新的屉布,这块就留着蒸糯米用了,蒸包子什么的,用玉米叶当屉布即可。

怎样作米酒(酒酿,甜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古人叫“醴”。南方人很喜欢吃。过年时许多人家都要做。这里将自己的经验介绍一下。

到中国店买袋装的糯米五磅,酒麴一袋(两枚装)。

先用水将糯米泡开(半天就够了),漂洗干净。

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白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沥干的糯米放在布上蒸熟。约一小时。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没有这层布,糯米会将蒸屉的孔堵死,怎么也蒸不熟。这有失败的经验。

将一枚酒曲研成粉末待用。

将蒸好的糯米端离蒸锅,冷却至室温。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却。在冷却好的糯米上洒少许凉水,用手将糯米弄散。用水要尽量少。将酒曲撒在糯米上,边撒边拌,尽量混均匀。不要性急,撒一层,混匀后再撒。留下一点点酒曲。

将糯米转移到发酵的容器中。大一点的电饭锅就好。泡糯米也是用它。边放边用手掌轻轻压实。放完后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上面。用少许凉水将手上的糯米冲洗到容器内,再用手将糯米压一压,抹一抹,使表面光滑。

最后用保鲜膜覆盖在糯米上,尽量不留空隙。盖上盖子。放置在保温的地方,比如衣服筐里。

我是将容器放在烤箱里。老式烤箱里面总有一点火苗,刚好可以保持温和的温度。这是偷懒的法子。最好还是用衣服被子什么的保温,冬天室内温度不稳定。

大约过三天就好了。中间随时检查,看有无发热。发热就是好现象。第三天就可以尝尝。完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尝不到生米粒。这时就可以揭去保鲜膜,米酒就成了。做得好的,糯米不散,可以分割成块。

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

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

说起来,这种酒曲发酵技术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发明。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都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

欧洲直到上世纪才知道这种方法。在此前,要么借助麦芽将淀粉糖化并结合发酵做成啤酒。中国古代的发酵技术没的说。

古人居然能利用两种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厉害。其它如酱油,醋,食用色素红曲霉素,霉豆腐,泡菜,豆豉,臭豆腐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大部分是中国特有的。

比如,同样是泡菜,美国的酸黄瓜太酸,味道也不好。这是由于他们加的是酵母菌和糖,酸味主要来自醋酸。中国的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酸味主要来自乳酸,味道美极了,想想就流口水。前者是有氧发酵,后者是无氧发酵。

做米酒时要注意: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灰霉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没动静。2)一定要密闭好。否则又酸又涩。3)温度低也不成。三十摄氏度左右最好。

作好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对肠胃有些刺激。最好羼水煮来吃,味道就柔和多了,既不会甜得发腻,酒味也不太浓。煮食也可以加汤圆和别的东西。

没有蒸锅,也可以用生糯米。

52、烹饪技法:酥与香酥

一、酥

酥菜制法有两种,一是经过酥制达到骨酥肉烂之目的。特别是骨、刺比较多的鱼类,具体烹制法是:主料摆入锅内加调料烧开后改小火,慢慢烧烹使其骨酥、刺软为标准,如“酥鲫鱼”。二是“酥糊”,把面粉、鸡蛋和油调成的糊称为“酥糊”。酥菜的做法很多,口味各异,有的香鲜,有的酥甜。制做时可根据原料的性质和食用口味来选择。

例:酥小鲫鱼

原料:小鲫鱼(每条约2—3寸)3斤,醋、酱油各5两,白料酒1两,白糖1两,姜片5钱、葱白2两,糖色1两,花椒、八角、桂皮、丁香、香油、五香粉适量。

制法:鱼去鳞、鳃,剖鱼腹取出内脏(不要弄破苦胆),清水洗净。葱白切成3寸长的段。醋、酱油、料酒放在一起调好。将姜片铺锅底,撒上桂皮、丁香、花椒、八角等香料。然后将鱼头朝锅边,鱼尾向锅心。码成圆圈,撒上五香粉。在中间再横码一排鱼(遮住中间空隙)。将葱段以菊花形摆在鱼上面,再将白糖撒在葱段上,将香油,糖色浇上,加入调料水一碗。在旺火上烧开后盖严,移到微火上煨,根据水的蒸发可陆续加调料水便可,(约需九个小时),待鱼凉后再取,以保持鱼形完整。吃时在鱼上放少许葱,淋上原汤即成。

例:糖酥丸子

用料:肥膘肉3两、鸡蛋2个,面粉1两,糖2两,油、青红丝。

制法:将肥膘肉切成一分见方的丁,用鸡蛋和面粉搅拌均匀待用。锅放油,烧至八成熟时,将调好的肉丁挤成六分的丸子,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时捞出。原锅留少许底油放糖,加适量的水,待水将尽,放炸好的丸子翻炒,使糖浆均匀地挂在丸子上,撒上青红丝出锅即成。

二、香酥

鸡、鸭加上调料后在火上煨熟或蒸熟,倾去汤汁用蛋清与团粉的混合液涂抹在鸡、鸭皮上,置油锅中炸酥即成。其特点是香酥不腻,适于佐酒。

例香酥鸡

原料:嫩鸡一只(净重约三斤)油三两(实用量),料酒五钱,酱油五钱,桂皮五钱,丁香一分,葱、姜五钱,盐三钱,味精二分,团粉一两。做法:将开膛鸡,洗净后加上斜酒、酱油、葱、姜、盐、桂皮、丁香、麻油,蒸熟,取出待用(约2—3小时);将蒸熟的鸡表面涂以面粉,急火炸至外焦里白即成。

53、家常红烧菜的心得

红烧菜,家家都在做,成品多为深红、浅红或枣红色,它的色泽红润,味道鲜咸微甜,酥烂适口,汁黄浓香。但做到红而发亮,味浓汁厚,可需要一点工夫和窍门哦。

二、肉要煸透,鱼要煎香所谓煸透,就是指将锅内所有的肉块煸炒变色,肥肉冒油,见有亮光。一般市场上买的肉,最好先用水焯一下,再煸炒。焯的意义在于去除肉中的残血和腥味,煸炒时不要放太多油,煸炒完后,可以滗掉一些炒出的猪油,才能做到肥而不腻。如果做红烧鱼,一定要新鲜鱼,等煎至两面金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硬皮时方可出锅待烧。这一步是红烧菜形成光泽的关键,否则成菜暗淡无光,支离破碎。

三、要先上色,后加水,一步到位。当原料煸炒或煎好后,另起净锅,锅内放油,烧热应先倒入绍酒、酱油等作料。等酱油的颜色附着在原料上后,再加鲜汤或水(汤水一次放足,中途不要续水,一定记住还要盖上锅盖),下主料用急火烧开,撇净浮沫,调好口味,中火慢慢焖煮,烧至原料酥烂,使味汁渗入原料内部,用急火收浓汤汁即成。只有用慢火才能使热量缓缓进入原料内部,使原料成熟入味。两头用旺火,中间用中小火,这是红烧成菜的关键。如果不等原料上色就放水,调料被水稀释,成菜就会灰白无光。汤一次要放足,烧肉最好淹过原料,烧鱼可以少一些。如果汤多,难以收浓卤汁,汤少,中途加水会影响菜肴的口味和颜色。

四、专门说说“调色调味”红烧菜的初步上色,是与烹调加工同时达到的。红烧鱼过油时即炸成浅红色,在正式烹调时上色需借助糖色、酱油、料酒、葡萄酒等提色。但注意不要上色过重,以免影响色泽。

红烧菜口味以咸鲜为主,略带甜味,主要是用酱油调味,糖的用量要适度,宜少不宜多。

红烧菜讲究原汁原味,因此下汤要适当,汤多则味淡,汤少则主料不易烧透,一般说下汤以原料的2倍左右为宜,当烧至占原料的1/4时起锅。收汁不要过紧,过紧汤汁浓稠,会失去红烧菜的特色。勾芡也不要过浓,勾少许水淀粉,使汁明芡亮,主料突出。

调色与调味,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调色时有调味的作用,调味时也有调色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菜肴成菜阶段,下酱油、糖色时不宜过多,以免汤计过深,影响口味和色泽。原则是宜浅不宜深。

五、关于焖烧用火,一般是“文火肉,急火鱼”

当原料接近酥烂时,要立即转入大火收浓汤汁。此时,应及时调整菜肴口味,确保菜肴成熟时口味准确,色泽红亮,汤汁浓稠。

54、川菜中各种著名的复合味调制秘诀

川菜的味相当丰富,号称百菜百味。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调制这些复合味有很大的难度,但若掌握了它们的配方及调制方法,基本上也能学得八九不离十。现在分别介绍如下(按其重量比例作为单位):

1)鱼香味:葱姜蒜泥1,泡椒0.5,四川豆瓣酱2,糖1.5,醋1.5,酱油、酒、味精适量。调法是先煸葱、姜、蒜、泡椒,再煸豆瓣酱出红油,与其他调料混合。色红味甜、酸、辣均衡,都不算太浓。可做鱼香肉丝、鱼香茄子、鱼香蘸汁等。

2)麻辣味:花椒0.5或花椒粉0.2,干辣椒0.3,四川豆瓣酱3,糖1,醋1,葱、姜、蒜、酒、酱油、味精适量。调法是先将干辣椒段炸至褐色,再下花椒炒香,煸葱姜蒜之后下其他调料。为取麻味,还可加些花椒粉。(油炸花椒起香,麻味来之于花椒粉)。特点是色泽金红,麻辣鲜香,有轻微的甜酸。可制麻辣鱼丁、麻婆豆腐等。

3)辣子味:四川豆瓣酱1,糖0.3,醋0.3,葱、姜、蒜及酱油、味精、酒适量。调法是先下葱姜蒜煸香,再将豆瓣酱煸炒出红油,下其他料调和。特点是鲜辣中带有极微的甜酸味。可制辣子鸡丁,辣子鱼丁等菜。

4)陈皮味:花椒0.5,干辣椒1,四川豆瓣酱3,糖2,陈皮2,酱油、味精、葱、姜、蒜、酒适量。调制法为先将干椒炸焦,再煸花椒出香味,如用陈皮块,亦加煸炒,若用烤干的陈皮碾成的粉,可在烹调近完毕时洒入。煸葱、姜、蒜出香味后再煸瓣酱,随后下料加汤及其他作料焖烧原料。口味特点是麻辣鲜香,有陈皮特有的芳香味,可制陈皮牛肉、陈皮鸡等。

5)椒麻味:葱白10,花椒2,酱油12,糖2,醋2,味精、鲜汤少许。制法是将花椒用酒浸泡一夜,然后与葱白一起剁成细泥,加酱油、糖、醋等其他料调拦而成。特点是麻香鲜咸。可用于调拦椒麻允片、椒麻肚片等菜。

6)怪味:四川豆瓣酱1,芝麻酱1,糖0.8,醋0.8,花椒粉0.05,油1,葱、蒜泥各0.1,酱油、鲜汤适量。制法是先以油煸四川豆瓣酱至油变红,用鲜汤调开芝麻酱,再加上所有作料调拦均匀而成。特点是辣、麻、甜、酸、咸、鲜、香诸味融为一体,味觉非常丰富。可调制怪味鸡丁、怪味鸭片等等。

7)酸辣味:酸辣味有用于炒爆菜和用于烩菜之分,前者比例为:四川豆瓣酱1,糖0.6,醋0.9,葱、姜、蒜及酒、酱油、鲜汤、红油适量。制法是先煸葱、姜、蒜和豆瓣酱,再调和其他味料。后者比例为白胡椒粉0.8,醋6,葱花香菜末6,麻油少许。前者特点是酸辣而香,微有甜味,后者酸辣爽口,上口咸酸,下咽时始觉辣味。用于炒爆菜如酸辣鱿鱼卷、酸辣鱼片;烩菜如酸辣汤、酸辣烩鸡血等。

55、烹饪技法:蒸

蒸是以蒸气为传导加热的烹调方法。在菜肴烹调中,蒸的使用比较普遍,它不仅用于烹制菜肴(蒸莱肴),而且还用于原料的初步加工和菜肴的保温回笼等。

蒸制菜肴是将原料(生料或经初步加工的半制成品)装入盛器中,加好调味品和汤汁或清水(有的菜肴不需加汤汁或清水,而只加调味品)后上笼蒸制。

蒸制菜肴所用的火候,随原料的住质和烹调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只要蒸熟不要蒸酥的菜,应使用旺火,在锅水沸滚时上笼速蒸,断生即可出笼,以保持鲜嫩,对某些经过细致加工的各种花色莱,则需用温火蒸制,以保持莱肴形式、色泽的整齐美观。蒸制菜肴是为了使菜肴本身汁浆不象用水加热那样容易溶于水中,同时由于蒸笼中空气的温度已达到饱和点,菜肴的汤汁也不象用油加热那样被大量蒸发。因此,一般较细致的菜肴,大多是采用蒸的方法。蒸制菜肴根据用料的不同,可分为清蒸、粉蒸等。

例:清蒸鲥鱼

原料:鲥鱼(带鳞、整块)1斤半,火腿6钱,笋1两6钱,香菇3钱,熟猪油1.5两,生网油1两,葱、姜各3钱,料酒6钱,鸭汤2两,盐、糖、虾子、胡椒面、味精适量。

做法:将鱼块剖成两片,在肉面厚处斜划二至三刀,不可划破鱼皮和弄掉鱼鳞,因鲥鱼含脂肪高,每百克含16克,且在鱼鳞之下,用清水洗净揩干,把鱼块在沸水中烫一下,除去腥味及鱼鳞表面的污物,再洗一遍,鱼鳞朝上平放在鱼盘内。然后将火腿片、香菇、笋片配在鱼块上,铺成花形,浇上熟猪油、料酒、白糖、盐、虾子、鸭汤,再用生网油盖上,姜、葱放网油上,随即上笼蒸10分钟即可出笼,拣出葱、姜,滗出鱼汤,在鱼汤内加味精、胡椒粉拌匀后,再浇在鱼上即可食用。

做好“清蒸鱼”,环环有秘诀

无论你在北美还是在欧洲、澳洲,无须特别的原料你就可以做出高水平的清蒸鱼。清蒸鱼虽是普通的家常菜,但如果做出高于饭店的水准,我还要先告诉您清蒸鱼制作中各环节的秘诀。回去试试,马上您就会有“美食家”的权威感觉了。

秘诀一:鱼的重量控制在600克左右,这样大小的体积,摆在鱼盘中,看上去美观,而且生熟火候好把握;

秘诀二:收拾鱼时,可将鱼脊骨从腹内斩断(用刀尾锯断),以防鱼蒸熟后由于鱼骨收缩而使鱼的整体变形,但如果您的手艺比较生疏,不斩也行,免得还没开始蒸,就把鱼糟蹋变形。将鱼收拾干净后,在鱼体两侧抹匀猪油(清油也凑合啦),再沾少许白酒(你也可以尝试沾些洋酒,也许又开创出新口味);

秘诀三:将约50克肉馅拌入一点酱油、麻油、盐、姜末、香菇末后放入鱼腹中,既可使鱼味更鲜又可撑起鱼腹,使蒸出的鱼形体饱满;

秘诀四:取大块老姜,取最长段切成均匀漂亮的细长丝,将大葱取中段(不清不白处,与姜丝等长)切丝,(为了美观,诱发食欲)铺在鱼盘上,将鱼入盘后再在鱼身上撒些葱姜丝;

秘诀五:一定要在蒸锅水开后,再将鱼入锅(千万别凉水将鱼上锅蒸,那就砸锅了。很多清蒸菜的秘诀都是水开后食物入锅蒸);

秘诀六:蒸6--7分钟即关火(火候是顶级秘诀);

秘诀七:关火后,别打开锅盖,鱼不取出锅,利用锅内余温“虚蒸”5-8分钟后立即出锅,再将预先备好的调料(酱油、醋、清油、很少的盐或不放盐)淋遍鱼身(不能放味精,以求清淡、鲜嫩),再随意摆上几根散香菜后上桌开吃。

特色:此鱼嫩如豆腐、香如蟹肉,清淡爽口。如果吃的时候有旁人在座,您要将筷子尽快悄悄对准鱼腹(最嫩最香的精华之处),先下手为强!

怎么样,这可是我清蒸武昌鱼的真传秘籍大全,环环是秘诀!很多人只对肉末等看得见的细节有所启发,事后还忘了几点要领,其实,火候、“虚蒸”的招数可是真正的秘诀哦。有些环节你不可改变(火候秘诀),否则就没有高水准的味道了,但有些环节,你可以试着(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当地调料的优势)进行改进。

不要以为清蒸鱼太麻烦太麻烦了,照着这个程序亲自操作一次,您就会有很深印象了,因为它的味道会使你无法忘记这清蒸的程序的。

56、性情好坏就由饮食来对付

研究发现,食用碳水化合物比吃其它食品更使人精力充沛,心情舒畅,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在消化分解时会使大脑产生大量的羟色胺,促使人心情变得舒畅、安宁,甚至可以使人减轻痛感,而狂躁和忧郁症患者的大脑内通常缺少羟色胺。英国医学专家证明,水果、蔬菜、黑面粉及糖类,对心情焦虑、压抑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马铃薯、燕麦、黑面包、水果、蔬菜中就含有能使人心情愉悦、安宁的物质,常吃会使人心情舒畅、恬静。研究者还认为,英国人之所以比较安静、幽默,就与他们喜欢吃燕麦有很大关系。

以下是医学专家为调整情绪而开出的饮食“处方”,不妨一试。

一、以自我为中心,任情的人

主要原因是偏食引起营养不足,且暴饮暴食,从而形成极端、一面倒的个性。要改变这一情绪,首先要改掉糖分摄取过量的习惯,鱼、肉比现在多吃一倍以上,多吃绿黄色蔬菜及红萝卜,但切记不要吃过咸的食物,这样容易成为焦虑个性,功亏一篑。

二、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的人

主要原因是鱼的摄人量多,容易形成安静、平和的个性。此外,饭和面包的摄取量比菜多,没有变化性的食物,致使蛋白质必需的氨酸缺乏,且维生素也不足。因此必须改变为以肉类为中心的饮食习惯,且同时要大量食用蔬菜,尤其要多吃维生素B、C、A群的食物;对判断力,冷静性以及养成自立、积极的个性,偶尔吃一些辣味食物,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胆小的人

要调整食物结构,经常服用蜜加果汁,少量饮酒,多吃碱性食物和含钙丰富的食物。

四、易激动易发火的人

主要是盐分及糖分摄取过量,蛋白质及钙质不足,且喜欢吃口味重的零食。这类人首先要减低盐分及糖分的摄取,少吃零食,多吃海产品,如海带、贝、虾、蟹。豆类及牛奶中也有含量丰富的钙质,还要多食各种豆类、桂圆、干核桃仁、蘑菇等,可补充维生素Bl、B2。

五、焦虑不安的人

主要是盐分摄取过量致使水分代谢异常,早餐、晚餐常有一餐不吃,吃饭速度过快,常喝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因此要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如可多吃花生(含钙量多)、牛奶、大豆、鲜橙、牡蛎、蛋类(含磷较多)、菠菜、板栗、葡萄、土豆等,且要吃得清淡一点,不可口味太重。

六、消极,依赖性强的人

主要是糖分摄取过量,使得血液中的糖分在转换成能量之时,大量地消耗了矿物质而血液呈现酸性状态,个性变得消极而依赖性强,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甚至连饭也懒得吃。要改变这一个性,可节制一些甜食如蛋糕、可乐、果汁等,多吃维生素B1(猪肉、羊肉、小麦胚芽中含量较多),以及鱼、贝类、大豆制品。

七、粗心大意的人

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增加饮食中的果蔬数量。应多吃卷心菜(维生素C、维生素A的含量丰富)、笋干、辣椒、鱼干、牛奶、红枣、田螺等,还要减少摄肉量,少食酸性食物。

八、对别人不信任、胡乱猜疑的人

九、爱唠叨的人

主要是因为大脑缺乏复合维生素B,因此可在酵母中混以小麦胚芽,加牛奶、蜂蜜调匀,天天服用,每天三次,多食动物瘦肉、粗面粉、麦芽糖、豆类等。

十、顽固、无法变通的人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喜欢吃蔬菜,而偏食肉类及高脂肪的食品,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个性变得过于活泼,成为顽固、好斗,缺乏变通性。要改变首先要减少肉类食物.多吃鱼,尽量吃生鱼片。蔬菜以绿黄色为主,减少盐分,以清淡为主。此外也有必要改变食泡面、清凉饮料或不吃早餐的习惯。

57、烹饪技法:炖

炖有三种方法

一、不隔水炖法

例:炖腌鲜肉

原料:猪肋条肉半斤、咸肉半斤、竹笋三两、料酒、姜、葱适量。

做法:先将肉经水煮后,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笋切滚刀块。把咸肉放在陶制器皿中加水(1.5—2斤),用旺火煮到六、七成熟时,再放笋块及鲜肉炖至酥烂,汤汁变为乳白色即成。

二、隔水炖法

将原料在沸水内烫去腥污后,放入瓷制成陶制的缸内,加葱、姜、料酒等调味品及汤汁,并用纸封上缸口,把缸放在水锅内(锅内的水需低于钵口,以滚沸水不浸人为度),盖紧锅盖,不使漏气,用旺火烧,使锅内的水滚沸,约三小时即可炖好。这种炖法可使原料的鲜香味不易散失,制成的菜肴香鲜味足,汤汁清澄。

例:清炖鸡

原料:鸡一只、盐、料酒、葱、姜适量。

做法:鸡去内脏放在水锅中煮一煮,去血腥后取出洗净,放在陶制的小缸内,再将调味品放入,加水一斤,封缸口,置于水锅中,然后盖紧锅盖,用微火烧约3小时,使鸡肉酥烂即成。

炖的食品下料时可不经煸炒,即加汤炖煮。也可煸炒后下料炖。

三、蒸炖

58、酒糟的用法与保存

1)大米和酒药($.49)都很便宜,我每次做酒酿就做它一大锅,绝大部分留作酒糟,连渣带汤。既腌糟货又作料酒。半年都用不完。

2)将盐直接拌入酒糟。5-10%,盐少了入味慢,盐放多了万一忘记出货,死咸。

3)酒糟平常要放在冰箱里,防止变酸。

4)把煮熟的蛋,肉,鸡块直接扔进酒糟罐,肉糟好后酒糟不会坏,连续使用。

熟蛋熟肉带一些咸味,可减少肉汁腌出。也有助于酒糟咸度稳定。

59、糟油6吃(太仓和大同的糟油都很正宗)

糟油的用料为糟汁、盐、味精,调匀后为咖啡色咸香味。用以拌食禽、肉、水产类原料,如:糟油风爪、糟油鱼片、糟油虾等。

一、糟油猪舌

材料:猪舌600g(5-6条)、鸡汤3杯、老酒2大匙、盐1小匙、葱1/3支、嫩姜小半块、山椒粒1大匙。

作法:①为了避免猪舌变形,先用筷子插入后,以开水烫过。洗净后再放入大碗中。②大碗中另加鸡汤、老酒、盐、葱段、及姜片、山椒粒等,再放入已经开始冒出蒸气的蒸锅中,蒸三十到四十分钟。③蒸熟后将猪舌取出,再放回蒸汁中,浸泡二、三个小时,让它自然冷却。④将猪舌切成薄片,排在碗中。特点:本菜原是以猪舌蒸酒糟的冷盘,故名为「糟油猪舌」,但目前都只用老酒同蒸,而将酒糟省略不用。

二、糟油爆鱼

原料:青鱼,糟油,绍酒,盐,味精,白糖,葱,姜,麻油,色拉油。

制法:将青鱼切成块,用葱、姜、调料腌渍。把糟油、麻油、葱、姜等调料烧成卤汤。青鱼块油炸后浸入卤汤。最后将糟油卤、鱼块一起烧透,食时取出。

特点:糟香扑鼻,外脆里嫩。

三、糟花蟹

原料:兰花蟹2只(750克)。调料:糟油50克,葱结1只,姜1块,茴香1粒,丁香2克,桂皮2克,花椒2克,盐5克,味精7克,白糖10克,黄酒25克,香卤适量,芫荽少许。

制法:将蟹洗净,用绳扎紧,腹部朝上,放入盆中。加葱段、姜片、黄酒,上笼蒸熟后,取出。冷却后,用香卤浸4小时。上席时切去足尖,每只改刀成8块,按造型码放,放上芫荽即成。

特点:糟香味醇,鲜嫩可口。

四、糟龙虾

原料:小龙虾500克。调料:大同糟油50克,葱结1只,姜1块,茴香1粒,丁香2克,桂皮2克,花椒2克,盐5克,味精7克,白糖10克,黄酒25克,香卤适量。

制法:把小龙虾,须、脚剪去从尾部抽去肠筋,洗净。锅中放水、葱结、姜块、黄酒,下小龙虾。烧滚后,撇去浮沫,加盐、味精,待虾煮熟后捞出,冷却后,加糟油、味精,拌匀,即成香卤。鹅心放入香卤中浸泡3小时后即成。特点:鲜、香、嫩、爽。

五、糟花生

原料:带壳花生500克。调料:糟油50克,葱结1只,姜1块,茴香1粒,丁香2克,桂皮2克,花椒2克,盐5克,味精7克,白糖10克,黄酒25克,香卤适量。

制法:花生洗净,加清水煮,至酥后,加少许盐。冷却后将花生轻敲,使其壳碎而不破。用香卤浸5小时即成。特点:糟香浓,鲜酥入味。

六、糟油青鱼划水

“划水”就是鱼尾,大青鱼尾部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磷,用香糟调和烹制营养丰富,鲜香入味,是鱼菜中的上品。此菜必须选用体重在10公斤左右的青鱼尾段为原料,足见其选料之严,用料之精。

原料:主料:青鱼尾段500克。

调料:葱末3克,姜末3克,香糟50克,绍酒25克,精盐15克,味精2克,清汤50克,湿淀粉25克,熟猪油50克。

制法:①将青鱼尾段斩成尾鳍相连的鱼条8块。香糟内加入清汤(30克),调匀成汁,滤去糟渣,待用。②将炒锅置旺火上,下入熟猪油(30克),推入鱼尾段,两侧面稍煎,烹入绍酒,下清汤(20克)和精盐,烧沸后改用小火焖至汁浓鱼熟时,倒入漕汁,添加味精,改用旺火烧沸,用湿淀粉勾薄芡,撒上葱末、姜末,旋转一下炒锅,淋入熟猪油(20克),即成。

60、烹饪技法:汆

这是汤菜的主要做法,大部用于小形或经过加工成片、丝、条和制成丸子的原料。特点是汤多而清鲜,菜肴脆嫩。

汆法一:是先将汤水用旺火煮沸,再投料下锅,加以调味,不勾汁,水一开即起锅。这种开水下锅的做法适于羊肉、猪肝、腰片、鸡片、里脊片、鱼虾片等。而鸡、羊、猪的肉丸,则宜在落开的水下锅;鱼丸子宜在温水下锅。

汆法二:是先将料用沸水烫熟后捞出,放在盛器中,另将已调好味的、滚开的鲜汤,倒入盛器内一烫即成。这种氽法一般也称为汤泡或水泡。

例:汆肉丝菠菜汤

例:汆鲜鱼汤三法

汆鲜鱼汤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如下。

1)先将鲜鱼去鳞、除内脏,清洗干净,放到开水中烫三四分钟捞出来,然后放进烧开的汤里,再加适量的葱、姜、精盐,改用小火慢煮,待出鲜味时,离火,滴上少许香油即可。

2)将洗净的鲜鱼,放油中煎至两面微黄,然后冲入开水,并加葱、姜,先用旺火烧开,再放小火煮熟即可。

3)将清洗净的鲜鱼控去水分备用。锅中放油,用葱段、姜片炝锅并煸炒一下,待葱变黄出香味时,冲入开水,旺火煮沸后,放进鱼,旺火烧开,再改小火煮熟即可。

例:汆鱼丸

主料:鱼肉(草鱼、青鱼、黑鱼俱可)200克,冬瓜50克。

调料:高汤、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1)鱼斩成茸,适量加精盐和清水,搅拌均匀待用。冬瓜切成薄片。2)高汤倒锅内,鱼茸团成鱼丸,入锅内汆熟,加入冬瓜片再煮开,放入味精、精盐调味即可出锅。

例:汆捶鸡片

主料:生鸡脯肉100克。

配料:豌豆苗10克。

调料:清汤500克,料酒10克,精盐1.5克,味精1克,干淀粉250克(约用50克),酱油少许。

烹饪工艺:1)将鸡脯肉片成3厘米大小的片,放入少许盐、料酒稍腌,然后将鸡脯肉逐片沾上干淀粉,用面轴将鸡片捶成鸭蛋形的大薄片。2)勺内放入清水,烧沸后,将鸡片放入汆熟,然后捞入盛有凉水的碗内。3)将勺洗净,放入清汤、料酒、盐,再滴上几滴酱油,把鸡片放入,烧沸后撇去浮沫,撒上豌豆苗,放入味精,倒入汤碗内即成。

61、烹饪技法:烩

烩菜是将数种小形原料相掺一起,用汤和调料混合烹制成的一种汤汁菜。烩菜的特点是汤宽汁厚,口味鲜浓。汤汁乳白,口味香醇。保温性强,适用于冬天食用。如烩豆腐等。

其具体操作可分为3种

一、先将油烧热(有的可用葱姜炝锅),再将调料,汤及(或清水)和切成丁、丝、片、块等小形原料依次下锅,置于温火上烹熟,在起锅前,勾汁即成。

二、在勾荧程序上和上法略有不同,即先将调料、汤煮沸并勾汁后,再将已炸熟或煮熟的主、辅原料下锅烩一烩即成。这种烩制的菜肴,原料大多先经永炸或烫熟,制成后较为鲜嫩。

三、将锅烧热加底油,用葱姜炝锅,加汤和调料,用旺火,使底油随汤滚开,随即将原料下锅,出锅前撇去浮沫不勾芡,为清烩。

例:银耳素烩

原料:银耳,罐头鲜蘑,发菜、胡萝卜,青笋,盐,糖,清汤,淀粉,鸡油。

制法:将银耳用温开水泡90分钟左右,洗去杂质,削净黄根,加工成大小均匀的朵,置于碗内,加入清汤,上笼蒸60分钟左右;发菜用温水泡开,洗净卷成小球,放在盘内加清汤,上笼蒸十分钟左右;将胡萝卜,青笋去皮,削成鲜蘑状,用开水煮透,过凉;打开鲜蘑罐头,用原汁泡上;走菜时,用清汤将胡萝卜,青笋,鲜蘑分别加味煮熟,将银耳,发菜从蒸笼里取出,将银耳扣在盘中央,胡萝卜,青笋,鲜蘑,发菜围加在四边,将锅中清汤加入盐,用少许淀粉勾二道芡,淋鸡油,浇在盘中。

特点:清淡鲜美,甜咸适宜,爽口解腻。

蘑菇烩素

材料:蘑菇1小罐,小棠菜4两(160克),急冻鲜腐竹1/4包,生筋(油面筋)一串,茄子1/2个,甘笋花数片,姜2片,蒜片1粒。

调味料:上汤(或水)约1/2杯,盐1/3茶匙,糖1又1/2茶匙,蠔油1汤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1)小棠菜洗净,切段。蘑菇略冲水,沥干。鲜腐竹解冻后,吸干水分,切段,留用。(2)生筋拖水至软身,冲净,揸干。茄子带皮,洗净,切粗条,泡油,沥干油份,待用。(3)烧热油2汤匙爆香姜片及蒜茸,放入蘑菇和小棠菜略炒,浇少许酒,并注入调味料,烩煮片刻至菜略稔。(4)将鲜腐竹、茄子条和生筋一同放入上项材料内,烩煮至材料熟透、入味及汁浓,加入甘笋花拌炒匀,即可盛上碟热食。

葡萄干烩鸡丁

原料:鸡胸肉200克,葡萄干50克,盐、糖、味精、淀粉、姜末、蒜末适量。

做法:1)鸡胸肉洗净切1.5厘米见方丁,加盐、水淀粉拌匀;葡萄干用温水泡上待用。2)炒锅置旺火上,烧油至五成热,下鸡丁炒至断生,加葡萄干、姜末、蒜末、糖、盐翻炒,加入味精即可起锅。

上汤烩三菇

原料:香菇六朵、草菇四两、洋菇四两、青江菜五支、酱油一汤匙、盐0.5茶匙、糖一茶匙、香油少许、上汤三碗

做法:1)香菇泡软去蒂,加盐、糖、酱油稍煮一下后取出排盘。2)上汤煮开后,加洋茹、草菇稍煮一下后取出排盘;青江菜一分为二,入上汤中川烫取出排盘。3)锅中留上汤一碗,用生粉勾芡,加少许香油拌匀后淋在三菇上即可。

青蔬烩肉粽

原料:肉粽2颗、笋丁1/2杯、胡萝卜1/3杯、山菜适量。

调味料:蒜末1/2大匙、盐1.5小匙、糖1/3大匙、香油2小匙、水1/3杯、淀粉1大匙、水3大匙。

制法:1)将肉粽2颗打开,放入大碗中,铺平压紧,再放人电锅蒸20分钟:取出后倒扣在盘中(只要在烩前打开即可)。2)将材料2准备好,笋丁、胡萝卜丁氽烫熟备用。3)将锅预热,放入少许油及蒜末爆香,再放入材料2及调味料1调味,水煮滚后,再将调味料2拌匀,淋入匀芡,即完成烩料;将烩料淋到作法1的肉粽上,即可食用。

特点:肉鲜能滑口,色泽鲜艳。

62、关于家用老汤(卤汁)

一、制作方法

任何老汤都是日积月累所得,而且都是从第一锅汤来的,家庭制老汤也不例外。

1)第一锅汤,即炖煮鸡、排骨或猪肉的汤汁,除主料外,还应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丁香、陈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蓝、桂皮、鲜姜、食盐、白糖等调料。最好不要加葱、蒜、酱油、红糖等调料,以利于汤汁的保存。上述调料的品种可依市场行情,并非缺一不可,但常用的调料应占一半以上。调料的数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与一般炖肉食用料一样。不易拣出的调料要用纱布包好。将主料切小、洗净,放入锅内,加上调料,添上清水(略多于正常量),煮熟主料后,将肉食捞出食用,拣出调料,滗净杂质所得汤汁即为“老汤”之“始祖”。

将汤盛于搪瓷缸、陶瓷的或玻璃罐内,晾凉后放在电冰箱内保存。

2)第二次炖鸡、肉或排骨时,取出倒在锅中,放主料加上述调料(用量减半),再添适量清水(水量依老汤的多少而定,但总量要略多于正常量)。炖熟主料后,依前法留取汤汁即可。如此反复,就可得到“老汤”了。这种老汤既可炖肉,亦可炖鸡,如此反复使用多次后,炖出的肉食味道极美,且炖鸡有肉香,炖肉有鸡味,妙不可言。

二、卤菜的制法

1)将制成(或保存)的卤汤放在大锅内,再加入一些水、盐、葱、姜。

2)将要卤制的原料(如鸡、鸭、猪肉、牛肉、猪舌等)先用开水煮一下,捞出洗净血沫,放入卤汤内,上火烧开,撇尽泡沫,转用小火卤熟(注意不能卤的太烂,否则不好改切),关火后,在卤汤里腌泡6-8小时(不能久泡,会是肉质发腐),捞出晾凉。抹上香油以免干燥。

三、保存方法

四、提示

1)卤汤内切勿卤制夏腐干、羊肉等易发酸和带膻味的东西,如需卤制时,可取出一些汤,单独来卤。

2)每次卤食品时都要加姜葱,并要检查汤的色和口味的浓淡、汤的多少、香味的轻重等。如果欠某味时,可随时加某种调料,以保质量。

3)卤制时放入的砂仁、豆蔻、草果、陈皮、肉桂、丁香、良姜、厚朴、茴香等十多位药物,不但味美可口,还营养丰富,具有健胃、顺气、促进食欲之功能。

五、专业卤汤的分类

卤汁一般分为红卤和白卤。

1)红卤中由于加入了酱油、糖色、红曲米等有色调料,故卤制出的成品色泽棕红发亮,适宜于畜肉、畜禽内脏、鸭以及豆制品的卤制;

2)白卤中则只加入无色调料,故成品色泽淡雅光亮,适宜于水产品、鸡、蔬菜的卤制。

当然也有不少原料既可红卤,又可白卤。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菜品也需采用不同的卤制方法。例如在炎热的夏季,人们需要色泽淡雅、口味清爽的卤制品,所以夏季以白卤为多,而秋冬季则多采用红卤。但总的来说,红卤的适用范围比白卤广泛,品种也较多,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采用。

六、专业的红卤配方秘籍

生姜500克、八角60克、三奈40克、小茴香40克、桂皮40克、砂仁50克、草果50克、白蔻50克、高良姜30克、丁香50克、藿香30克、陈皮30克、花椒20克、香叶20克、红曲米30克、生抽40克、精盐、料酒、冰糖、味精、骨汤各适量。

63、按血型定食谱

“以血型定食谱”的始作俑者是康涅狄格州著名的“自然疗法”专家彼德·达达姆医生。达达姆医生长期以来从事血液研究,他的理论是:人的血型决定他们的身体如何利用摄入的不同食物。他解释说,因纽特人(旧译爱斯基摩人)和某些印第安部落的人以肉食为生,很少吃蔬菜瓜果,但也很少会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根本原因之一即是他们的血型绝大多数是O型。

按照达达姆的说法,O型血是人类学上最古老的一种血型,约在10万年前,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只有O型血的人群,他们以狩猎为生,其特点是对高蛋白食物非常适应,但对谷物吸收极差。

在达达姆医生的新作《吃适应你血型的食物》中,他分别对O型血、A型血、B型血和AB型血提出了完整的饮食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还对不同血型的人开列了不同的减肥食谱:

O型血者:可以通过吃瘦肉、动物肝脏、海鲜和绿叶蔬菜来控制体重,但玉米、谷物、卷心菜、土豆等食物对减轻体重并无功效。

A型血者:A型血者的祖先最早是从事农耕的,出现比O型血稍晚,也是第二种最常见的血型。这类人适合以蔬菜为主的食,某些植物蛋白质,如大豆蛋白质对他们来说是最佳健康食品,常食可减少心血管病和癌症发病率。

B型血者:B型血在人类学上出现比A型血更晚。最早的B型血者是游牧民族,因而对肉类和乳类食品相当适应,但对这类人来说,鸡肉、玉米、番茄、大部分坚果和种籽类食物却并不是健康食品。

AB血型者:是最晚出现也是最稀少的血型,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既复杂又多变。他们既适应动物蛋白,也适应植物蛋白,其消化系统较为敏感。由此达达姆建议:他们不妨每次少吃些高蛋白食物,但可多吃几次。鱼、豆腐、绿叶蔬菜、乳制品堪称是他们的健康食品。

THE END
1.简笔画菜谱简笔画菜谱设计 咬人画的宅人食谱小年豪华版蛋炒饭 手绘菜谱 菜谱美食简笔画美食简笔画可乐鸡翅手绘菜谱流程简笔画手账简笔画菜谱 xiaodao简笔画步骤 矢量卡通手绘简笔画食物图标icons蔬菜水果零食 ai设计素材ai4 手绘菜谱大全,12款手绘食谱大全 手帐简笔画小视频 菜谱简笔画 《手https://www.en369.cn/jianbihua/xinxi-4-16383-0.html
2.20道儿童菜谱,小孩子脾胃虚,饮食降很重要,记得少放调料香菇芹菜【芹菜炒牛肉】 食材:胡萝卜,牛肉,芹菜 【酱汁鳕鱼】 食材:鸡蛋,姜葱,鳕鱼 【香菇蒸肉饼】 食材:香菇,肉饼 【炖茄子】 食材:猪肉,茄子,彩椒,土豆 【鸡蛋鳕鱼肠炒饭】 食材:青菜,鸡蛋,鳕鱼肠,胡萝卜 【青椒土豆片】 食材:青椒,土豆 【白菜炖猪肘】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SM6SLD0553TF9H.html
3.填se图画册绘画书234抖音同款】自愈力饮食法书正版张彩山不药而愈的饮食方法免疫力营养学家常菜食疗健康养生食谱书籍大全吃出治愈力自俞治愈率 ¥29.8 【抖音同款】大国重器+超级工程 揭秘大国工程里的科学奥秘少儿百科全书6-12岁儿童漫画书图书小学生科学类书籍科技启蒙绘本故事 ¥99.8 DK时间线上的全球史 英国DK公司著 正版https://h5.youzan.com/v2/goods/2ov7laeztj857
4.菜谱app下载菜谱app合集下载1号美食菜谱大全中文更新时间:2021-07-061号美食菜谱大全之中拥有海量美食的制作方法,让用户可以根据食谱制作出美味的食物,许多的家常菜在软件之中都有详细的制作步骤,让用户可以通过APP自学成为烹饪大师。1号美食菜谱app简介做菜看菜谱,认准1号美食菜谱健康食疗大全,宝宝辅食、孕妇餐、减肥餐、美容 http://www.downyi.com/p/h1_K26393_P3.html
5.炒菜菜谱app哪个好用适合小白学习的菜谱app家常菜谱APP 美食菜谱大全 炒菜菜谱app 家常菜谱 实用的菜谱app 有很多菜谱资源的App 快速学会做菜的菜谱app 菜谱大全 看视频做菜的app 美食多多的做菜app 厨房菜谱app 非常实用的菜谱软件 查看 家常小炒菜菜谱大全 工具 菜谱 查询 免费教做菜 炒菜菜谱app 家常菜谱 实用的菜谱app 有很多菜谱资源的App 快速学会做https://m.52pk.com/zt/cccpappjnh/
6.万博ManbetxAPP免费版万博ManbetxAPP最新版V4.8.92024年最想吃连州水角最新的做法大全(连州水角皮的讲究做法) 2024年菜单最新川菜创新菜最好吃的做法(最新川菜创新菜做法与图片) 2024年菜单孕妇食谱最好吃的做法(孕妇菜谱家常菜做法大全有图窍门) 德约科维奇男单奥运夺金!东契奇大赞:GOAT 2024年最想吃鸡蛋紫菜汤最新的做法(鸡蛋紫菜汤怎么做好喝视频) 2024年最新http://club.xida-liuxue.com/
7.美食图书馆+木子的101本美食书单——推荐理由:放弃博士论文,进入美国麻州剑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这样一位果敢的女性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美食食谱呢?美食博主庄祖宜酝酿规划多时的第一本食谱,涵盖了84道中西家常菜的制作过程,也分享了作者多年积累的厨房秘籍,是研究中西家常菜的必备读物。 34、《一人食》作者:蔡雅妮 张爱球 https://www.jianshu.com/p/f41df984d3da
8.《仙人掌》美术教案(精选17篇)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我让幼儿看了很多变化后的仙人掌图片,幼儿看到后非常激动,原来仙人掌可以变这么多东西呀,活动中幼儿的绘画兴趣也提高了不少。 当然在活动中我也出示了范画,是仙人掌变形后的熊猫和蛋糕的图片,幼儿对熊猫非常喜爱,我继而说熊猫要过生日了给熊猫送上蛋糕幼儿就更加喜欢了,观察也更仔细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ym42514.html
9.妈咪爱婴网5道孕妇菜谱家常菜做法 给孩子做英语启蒙,选什么分级绘本比较好? 读书人的大脑与普通人截然不同 孩子[食谱]婴儿食谱大全:蛋黄末 [食谱]儿童食谱饼类:香菇饼 早教·幼教·胎教 兄弟姐妹长大以后 [性格]绘画作品儿童画——可以用作幼儿参赛参考用 绘画作品儿童画素材,老师们收藏好了哦 儿童游戏 字谜 | http://www.baby611.com/
10.剧本杀类手游排行榜魅族手机剧本杀游戏大全——多种菜谱: 从吃货日常“家常菜”到全球各国 “各地美味”,有无辣不欢“下饭菜”,也有新手小白“快手餐”在这里找到你365天的每一餐,海量食谱、菜单任你挑选!千万厨娘、厨神在此集结,各种生活相关优质内容呈现,品质趣文,想看就看! ——在线课堂: 美食视频在线教学,直击现场,大咖0距离面授厨房秘籍,在线互动http://vip.diandian.com/phb/551/6-1.html
11.报考商务英语BEC需要身份证吗不需要现场确认,需要自己打印准考证,然后按照上面的日期地点去考试就行了 报考条件BEC考试报名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学历等限制,任何人(包括学生、待业人员等)均可持本人身份证到当地考点报名。而且任何时间都可以报名,上半年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20日,下半年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17日。目前BEC考试在全国27个省自治https://m.edu.iask.sina.com.cn/jy/3eQJwmNhEgU.html
12.偷东西小偷简笔画绘画步骤简笔画图片大全简笔画简笔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座让家长朋友们走近孩子、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桥梁。下面分享一组偷东西小偷简笔画绘画步骤,我们一起欣赏下吧。https://m.027art.com/shaoer/2022/16161941.html
13.食谱做法简笔画简笔画图片大全食谱做法简笔画可乐鸡翅手绘菜谱流程简笔画 美食简笔画教程简笔画美食简笔画教程文化绘画 可乐鸡翅手绘菜谱流程简笔画 简笔画也可以是菜谱鱼香肉丝这真是道我百吃不厌怎么吃怎么下饭的好菜 菜谱简笔画 健康的食物简笔画 xiaodao简笔画步骤 美食简笔画 脂肪类食物简笔画 关键是用简笔画记录下你的生活点滴真是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d9ee4715e69e9b54.html
14.头条文章《家常菜的制胜一击》 《节气好食》 《皮笑肉也笑》 《铸铁锅就该这样用:超清新的蔬菜料理&超浓郁l 原版英文语言考究,美绘图片值得珍藏,经典故事百读不厌。 《环球英语分级阅读 预备级》: 画家伊势英子清灵悠远的绘画配合涓涓流淌的诗句,就像两种乐器的精彩合奏。本书在日本出版后即引起轰动,被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27572527742998
15.www.szfan.com/mokaka82665.html2024年5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说,山西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使命,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智能化煤矿数量、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以及风光发电装机容量,都排在全国前列。山西“在为国家试政策路子,促转型蓄势能上迈出了坚实的http://www.szfan.com/mokaka8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