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孩子们健康的起点。为了保证有序进行,提高孩子们的进餐质量,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流程和常规要求。
大班餐厅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风格,如中餐厅、西餐厅、茶餐厅、娃娃餐厅等,还可以进行区域分割,方便幼儿的自主选择。
大班幼儿的进餐可以自己选择进餐座位,以愉快的心情和好朋友一起用餐,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可在餐桌上放置一些骨盆、抹布能方便幼儿整理餐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1.创设宽松、温馨的就餐环境,帮助幼儿享受进餐过程中的每一刻。
进餐过程中,可以伴随着舒缓、轻柔、优美的音乐,孩子们的进餐也显得更加文明优雅。
4.“吃饭公约”:幼儿商量的结果制作成班级“吃饭公约”,并结合本班幼儿的需求是否使用“吃饭记录表”进行记录。
5.大班幼儿在进餐时尝试突破传统意义上由“教师分餐”的进餐方式,采取幼儿“自主管理、自由取食、自我清洁”的全自主进餐形式,让孩子们在爱和自由中愉快进餐。
6.“午餐桌长”: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较强,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权,鼓励幼儿在吃饭过程中产生的自我需求,例如:值日生服务,组长(桌长)服务等,对吃饭这件事实行“吃饭自主”,增进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和友谊。
7.创设光盘行动计划,通过趣味的形式,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做“光盘”的践行者。
9.餐后习惯培养和养成,可以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内容主要有:引导幼儿将自己碗里的食物吃干净,用毛巾擦嘴后,将自己的碗、勺子或筷子、毛巾轻轻地放入固定的容器里;然后用自己的杯子接饮用水漱口,毛巾的使用和漱口都有一定的要求。
10.饭后户外散步活动,餐后散步不仅可以让孩子多接触阳光,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引领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接受到一些新的知识,更有助于幼儿的午睡。
4.聊聊吃饭这件事:怎样吃饭快乐、健康又营养。
5.尽力满足每个幼儿吃饭座位自主的愿望。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在既能满足自主需求,又能让大家都愉快进餐的宗旨下,指导幼儿自主处理坐座位中的矛盾,积累共同生活、友好相处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