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餐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包括哪些要素?
每一类具体的营养餐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但整体上规范的营养餐应该做到:
第一,营养餐要有食材数量的呈现,有量化的概念。
第二,要有比较具体的营养素含量评价,以便于判断它能否满足相应食用者的需求,实现具体的功能。不同身体情况、不同人群对营养素的需求各不相同,营养餐能否满足需要应通过营养素含量评价来判断。
第三,营养餐的食物/食材/菜肴的搭配要相对合理,包括食材/食物的种类和比例、菜肴的口味和质地等。这不但决定了营养素含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养餐是否能落实下去,是否可操作性,能不能被食用者接受。
第四,作为一种服务性产品,营养餐的呈现方式也很重要,包括餐盒/餐盘、营养成分表、文字说明、图片或视频等。如果营养师要制作示范性的营养餐,那么这些方面的要素就格外重要了。
以上四点是营养餐必备的要素。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营养餐最重要的核心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功能,即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健康问题,比如减重、控糖、坐月子、儿童生长等等。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2.营养餐有什么用?或者说营养餐能实现哪些功能?
如果没什么特定的需要,大多数人可能不会专门去吃营养餐,一般只强调健康饮食(食物多样、荤素搭配、规律进餐、少油少盐控糖、少吃超加工食品等)就可以了。一个人选择吃营养餐,通常是为了应对特定的情况或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减肥、控制血糖、术后康复、产后恢复(坐月子)、儿童生长(孩子难以自觉做到合理饮食)、养老照护等。
营养餐最大的用处就是它能解决具体的健康问题。营养餐能解决哪些健康问题呢?常见的健康问题恐怕都离不开营养餐,很多疾病的康复和改善都要通过营养餐去落实和解决,比如减肥营养餐、增重营养餐、血糖管理营养餐、肿瘤患者术后康复营养餐等;一些特殊生理时期,比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也需要有相应的营养餐来给予特殊的照顾。这些都是营养餐能够实现的功能。
3.不用“克”来定量,能不能做好营养餐?
营养餐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量化,最常用的量化方式就是食材的克数,这对营养师来说并不难。然而,在实践中食用者很难按克数量化自己的饮食,没有量化谈何营养素评价,又何来功能一说呢。这的确是让人困惑的难题。
几年之前我也认为没有“克”(具体的量)是无法真正量化营养餐的。但现在我明白,不用“克”也能做好营养餐,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摆脱“克”的束缚,反而会把营养餐做得更好。目前,我们的经验是用“四格配餐法”,通过四格分餐盘(盘子的大小和深浅)来量化食物是比较可行的。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我们既往的教学和服务中已经得到证实。
对营养师来说,用“克”是最容易实现营养餐量化和营养素评价的,但是对于使用者用户来说是很难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用秤称量食物再做饭的,就连营养师也少有人这样做。要让普通人在家庭(或其生活场景下)落实营养餐,得通过其他办法才行。
当然,给一个群体(集体食堂、单位、幼儿园等)提供统一配制配送的营养餐,那是可以用克数来量化的。这也是理所应该的,毕竟这些餐或预制菜是由专业人员制作好的。
要强调的是,不论营养餐最终用克数定量,还是不用克数定量,营养师一定要掌握克数定量。牢牢掌握食材所对应的重量到底是多少克之后,才能灵活地编制食谱,用食谱。如果制作营养餐的营养师都不懂克数量化,那么营养餐食谱就变成空中楼阁,无法指导好他人。我经常说,从有“克”到无“克”,这是一个勤修苦练的过程,并且最终要摆脱克数的束缚。
4.营养师一定要会做营养餐吗?为什么?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制作营养餐是营养师最基本的必备技能之一,就像营养师要会做科普一样。如果我们营养师自己都不会制作营养餐,却指导对方做营养餐或编制营养餐食谱,那就会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无法发现对方的障碍或问题在哪里,更不要说解决他的问题了。
有营养师跟我反馈说,她给用户写的减肥食谱(减重营养餐)总是让用户难以落实,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我让她自己制作一下给用户的减重营养餐,结果发现,制作起来实在太繁杂了。虽然营养素分析评价很合理,食材也多样,但没有考虑实际生活和操作,使得用户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因此,营养师一定要自己去称量食物(量化),去制作(烹调)营养餐,加深对营养餐的认识。营养餐的编制、制作和应用都需要经验,经验是做出来的,越做越有心得。我在《食谱编制与应用教练课》中传授给大家的经验,也是自己一餐餐、一顿顿做出来的。
5.市面上的营养餐都有哪些?
现在市面上营养餐种类还是挺多的。减肥餐、月子餐、学生营养午餐就不用说了,一些幼儿园、儿童餐厅、养老中心也提供相应人群的营养餐。一些健康管理中心和医院提供控糖餐、低盐膳食等营养餐。
此外,有一些轻食餐、健身餐和营养餐是比较接近的。有些机构或者餐厅配备营养师,制作一部分营养餐供进食者选用。人们对健康的诉求越来越明确,我相信市面上的营养餐也会越来越多。
6.家里不同成员有不同的健康需求,营养餐怎么兼顾呢?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我的经验是,优先考虑其中的一个成员。比如,我在服务一个肿瘤患者时,他的家庭成员还有儿童、老人需要饮食照顾,但考虑到患者刚刚做完胃部分切除手术,家里做饭一定要优先照顾他康复的需要,同时兼顾其他人的饮食。不少家庭有老人或儿童,要优先考虑他们的营养需要。
另一方面,虽然家庭不同成员的健康问题不一样(有人糖尿病,有人高血压,有人这样有人那样),但是健康饮食的很多原则是相通的,有很多共同点,并不互相矛盾,没必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单独各搞一摊儿。换言之,尽管要解决的健康问题不同,但也只需要针对一些特殊情况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了。我家里有高血压的老人,也有小学生,我做饭时会考虑给老人多安排点蔬菜,给孩子多做一些蛋白质食物,吃饭时各取所需就行了,并不需要我单独给每个人制作营养餐,只需兼顾就好。这样一来,做饭安排也更轻松、更现实。
7.营养餐和健康饮食是什么关系?
健康饮食、营养餐以及人们常说的健康食物(健康菜肴)三者之间有一些内在联系,但实际上这是三个不同层次、不同内涵,不同要求的东西。
但健康饮食没有什么针对性,它不针对很具体的健康问题。如果要针对各种病患、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特定情况,就需要营养餐了,因为营养餐是一个更具体、更标准化的概念。
营养餐得有营养素分析,能量多少、蛋白质多少,脂肪多少、维生素矿物质多少等等。营养餐强调营养素含量要满足相应人群的营养需求,并帮助解决其健康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健康问题需要不同的营养餐,营养餐要根据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健康问题来设计和制作。
另外,从时空上说,健康饮食说的是一个长期形成的饮食方式和习惯,而营养餐往往是说一顿一顿的,它更强调一餐是一餐。一顿饭搭配好就是营养餐,随便吃点儿就不是营养餐。
健康食物说的是食材或者菜肴健不健康,它是针对一个食物或一道菜健康属性的评价。比如加工肉类、超加工食品、油炸食品、甜饮料是不健康食物,而新鲜蔬果、坚果、全谷物和鱼虾是健康食物。健康食物/菜肴是一个更细、更小的概念。偶尔吃健康食物不会让你更健康,偶尔吃不健康食物也不会让你失去健康。
总而言之,健康饮食是特别宏观的概念,它的基本原则比较容易掌握,也容易在生活中落实;健康食物是个很细微的概念,怎么来评价食物是否健康也不难;而营养餐就比较难了,它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更不是人人都可以讲一讲的,制作营养餐就更不容易了。由此不难理解,营养餐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或瓶颈,也是一个营养师的抓手或基本技能。营养餐对营养师的重要性,真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营养师要在营养餐上多下工夫。
食谱工作室
提供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食谱(减脂餐食谱、糖尿病食谱、高血脂食谱、胃病食谱、肾病食谱、围手术期食谱、增重食谱、学生餐食谱、月子餐食谱、孕妇营养食谱、儿童餐食谱、营养早餐食谱等);提供针对不同疾病或健康状况的饮食营养咨询服务;开设食谱编制及应用课程;给供餐企业或机构提供营养餐食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