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田乐蒙】资产配置日报:现券交易回归
【有色金属-晏溶】SQM2024Q2锂盐销量同比增加21.35%至5.23万吨LCE,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下降50.78%至9402美元每吨
【医药-崔文亮】海思科(002653)深度报告:环泊酚稳步放量,差异化创新药密集兑现
【食品饮料-寇星】珍酒李渡(6979):利润略超市场预期,双渠道战略持续推进
如需查看报告全文,请联系对口销售
资产配置日报:现券交易回归
央行逆回购投放规模有所提升,但净回笼趋势不止,资金市场情绪有所走弱。早盘央行公告逆回购操作规模为2580亿元,较昨日的1491亿元明显提升,但由于上周税期单日投放均为阶段性高点,今日依然净回笼1112亿元,这也使得市场对于短期大额投放的持续性存在担忧,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由50.7%显著提升至57.3%。不过,尽管资金情绪不算乐观,资金利率并未大幅走高,R001小幅上行1bp至1.81%,R007则上行2bp至1.88%。
存单一级发行呈现“高位企稳”迹象,二级市场收益率在一级联动和现券干扰下,收益率持续走高。一年期大型国股行存单发行利率基本稳定在1.95%附近,3个月股份行发行利率则攀升至1.80%+。二级市场中,1年期存单收益率五连升,由8月14日的1.91%快速上行至1.97%(+6bp),6个月、9个月存单收益率也分别由14日的1.88%、1.91上行至1.93%(+5bp)、1.96%(+6bp),3个月以内品种受到的扰动较小,存单曲线整体走陡。
现券成交方面,早盘并无冲击性消息扰动,但各期限债市收益率均在超低成交的背景下“阴跌”,7年、10年国债日内一度上行约2bp,结合CNEX的10年情绪指数来看,中长端卖盘主要是券商和基金,背后原因或是部分交易盘为应对弱情绪下个券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提前将部分仓位变现。不过,下午随着监管出面发言引导,债市交易恢复活力,债市收益率普遍加速下行。从全天交易结果来看,国债曲线7年及以内区间段几乎平行下行2bp,10年及30年活跃券则分别下行1.2bp、1.5bp至2.15%、2.35%。
债市流动性的部分丧失被监管重视,未来市场交易热度或渐进修复。下午金融时报发表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采访稿,引导市场厘清认知误区。文中提及“部分机构在央行提示风险后…‘一刀切’地暂停了国债交易…也是对央行意图的误读”。在过去的两个交易中,债市活跃度急剧下行,10年国债、国开债活跃券单日成交笔数由月初的2000笔+分别降至200-300笔、600-800笔,与2023年一季度的“震荡熊”行情相当。
A股继续回调,上证指数下跌0.35%,较昨日跌幅放缓。全天成交额5127亿元,较昨日缩量485亿元,较5日均值缩量544亿元。全市36%的个股实现上涨,较昨日的13%有所回升。风格层面,价值股回调幅度相对较大,国证价值指数下跌0.37%,成长指数下跌0.11%;分市值来看,大、中、小盘品种均有所下跌,且跌幅相差不大,沪深300和中证500分别回调0.33%和0.32%,国证2000下跌0.47%,而Wind微盘股指数微涨0.02%。
同时,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CABIA)统计的7月数据,我国新能源单车平均带电量46.8kWh,环比增0.2%,其中插混带电量显著提升,环比增2.7%,指向新能源车行业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仍在增长。
中报业绩方面,目前共1098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其中共66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占比约61%。综合披露业绩的企业数量和业绩报喜的企业比例来看,通信、公用事业业绩相对出色,分别有30家和33家公司披露半年报,报喜企业占比均超过75%。电子披露中报的企业数量最多,为115家,同时报喜企业占比接近70%。今日发布半年报的公司共139家(截至20:30),其中78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56%。分行业来看,在今日公布的半年报中,医药生物业绩相对出色,基础化工业绩分化明显。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发布日期:2024-08-21
SQM2024Q2锂盐销量同比增加21.35%至5.23万吨LCE,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下降50.78%至9402美元每吨
生产经营情况
1、锂盐业务
2024Q2锂盐销量为5.23万吨LCE,同比增加21.35%,环比增加20.23%。
2024Q2锂盐平均实现价格为12709美元/吨,同比下降62.60%,环比增长1.00%。
2024Q2锂盐单位销售成本为9402美元/吨,去年同期为19102美元/吨,上一季度为8602美元/吨,同比下降50.78%,环比增长9.30%。
2024Q2锂盐单位毛利为3307美元/吨,同比下降77.78%,环比下降16.94%。
2、特种植物营养(SPN)
2024Q2SPN销量为26.77万吨,同比增加20.75%,环比增加31.23%。
2024Q2SPN平均实现价格为973美元/吨,同比下降12.83%,环比下降4.47%。
2024Q2SPN单位销售成本为795美元/吨,同比下降6.03%,环比下降0.81%。
2024Q2SPN单位毛利为178美元/吨,同比下降34.16%,环比下降18.00%。
3、碘及其衍生物
2024Q2碘及其衍生物销量为4100吨,同比增加28.13%,环比增加10.81%。
2024Q2碘及其衍生物平均实现价格为65659美元/吨,同比下降5.06%,环比增长1.18%。
2024Q2碘及其衍生物单位销售成本为30619美元/吨,同比增长18.94%,环比增长13.21%。
2024Q2碘及其衍生物单位毛利为35040美元/吨,同比下降19.29%,环比下降7.42%。
4、钾肥
2024Q2钾肥销量为18.95万吨,同比增加52.45%,环比增加15.97%。
2024Q2钾肥平均实现价格为385.75美元/吨,同比下降27.57%,环比下降0.89%。
2024Q2钾肥单位销售成本为345.22美元/吨,同比下降28.19%,环比基本持平。
2024Q2钾肥单位毛利为40.53美元/吨,同比下降。
风险提示:(1)全球锂盐需求量增速不及预期;(2)澳洲矿山放量超预期;(3)阿根廷盐湖新项目投产进度超预期;(4)宜春锂云母精矿放量超预期;(5)非洲项目放量超预期;(6)非正式立项项目流入过多;(7)全球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8)全球储能增速不及预期;(9)地缘政治风险。
发布日期:2024-08-22
海思科(002653)深度报告:环泊酚稳步放量,差异化创新药密集兑现
(一)环泊酚适应症拓展稳步放量,海内外峰值有望达到30亿元+2亿美元
环泊酚(HSK-3486)是丙泊酚的me-better产品,有效性方面效果相当且药物追加次数少,安全性方面注射痛、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有望替代丙泊酚。环泊酚消化内镜适应症于2020年12月获批,国内每年胃肠镜患者超过6000万人,并且全麻比例不断提高,我们预计未来消化内镜适应症销售收入有望达10亿元;麻醉诱导、维持、ICU镇静等适应症也已获批,2021-2023年销售额达~0.6/4.4/8.5亿,24年有望接近15亿元;长远看消化内镜适应症预计占比整体销售收入的30-40%,我们预计环泊酚国内整体销售峰值将达30亿元。
根据2023年报,美国麻醉诱导(IGA)适应症的2项3期临床已达到预设主要开发终点,我们预计2025年或将能够向FDA申报上市,根据美国丙泊酚用量估算环泊酚在美国市场空间有望达2亿美元。
(二)对标潜力品种,多个创新药管线临近商业化
公司从2012年开始升级创新药研发、组建创新药团队,经过近8年的调整和沉淀,1类创新药迎来密集兑现:
(1)HSK16149胶囊(神经痛药物,我们测算峰值有望达20亿元)已于24年5月和6月获批DPNP和PHN,为国内首款获批DPNP的产品,对标普瑞巴林,广泛覆盖慢性神经痛人群,持续拓展周围神经痛、骨科围术期镇痛、中枢神经痛、纤维肌等适应症,有望实现慢性神经痛全覆盖;
(2)HSK7653(全球首个超长效双周DPP-4降糖药,我们测算峰值有望达6亿元)于2024年6月获批上市;
(3)HSK21542注射液(k阿片受体疼痛药,我们测算峰值有望达30亿元)镇痛对标地佐辛注射液,已于2023年10月递交NDA;瘙痒适应症(对标盐酸纳呋拉啡)已于2024年6月纳入优先审评;片剂于24年3月进入临床II期;
(5)搭建创新性PROTAC平台,3款PROTAC(AR-V7、EGFR、BTK)有望突破现有药物耐药性问题,均已进入1期临床。
(三)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公司凭借肠外营养仿制药起家,经过十余年耕耘,创新管线率先在麻醉神经领域开花结果,当前集采影响基本缓和且持续有创新药新品加持,根据公司最新半年报情况,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由40.9、49.6、59.5亿元调整为40.9、49.1、60.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2%、20%、24%;归母净利润由4.1、5.6、8.6亿元调整为4.1、5.5、8.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9%、34%、48%,EPS从0.37/0.50/0.77元调整为0.37/0.49/0.73元,2024年8月16日收盘价30.24元对应PE为82/61/41倍。
看好公司产品上市后商业化运营能力,以及后续创新靶点管线持续不断的推陈出新,采用自由现金流DCF折现估值方法,公司估值为400亿元,对应股价35.88元,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医保谈判失败或者降价幅度超预期、创新药国内外研发或注册申报进度低于预期。
珍酒李渡(6979):利润略超市场预期,双渠道战略持续推进
公司发布中期业绩公告,24H1公司实现收入41.3亿元,同比+17.5%;经调整净利润10.2亿元,同比+26.9%。收入符合市场预期,利润略超市场预期。
(一)双渠道战略持续推进,珍酒+李渡量价齐升
(1)24H1珍酒实现收入27.0亿元,同比+17.2%,销量同比+7.9%,均价同比+8.6%,经销商及经销渠道质量优化+次高端以上(珍15、珍30及高端光瓶系列)增长较好拉动收入实现高双位数增长,同时实现量价齐升。
(2)24H1李渡实现收入6.7亿元,同比+37.9%,销量同比+30.2%,均价同比+5.9%,核心产品增长迅速,同时区域向江西省外渗透带动销量高增长。
(3)24H1湘窖实现收入4.5亿元,同比+2.4%,销量同比+2.5%,均价同比-0.2%,大单品龙匠系列销售增加,整体收入实现微增。
(4)24H1开口笑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1.6%,销量同比-11.9%,均价同比+15.2%,优化产品组合,高价产品收入贡献整体价增量减。
(二)产品组合优化结构提升贡献毛利,费用持续优化贡献业绩超预期
24H1毛利率58.8%,同比+0.9pct,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毛利率分别同比+1.2/-2.0/-1.4/+3.1pct。我们认为毛利率提升主因(1)次高端以上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贡献;(2)战略性减少毛利率较低的中端及以下产品;(3)自酿基酒逐步取代第三方合作生产,以及包装等成本持续优化。其中,李渡和湘窖毛利率下降主因次高端收入贡献更多,结构上对毛利率略有影响,但李渡次高端及高端收入增长共同贡献均价同比提升。
(三)战略坚定,全年预期有望维持
我们认为公司中报收入业绩表现优于其他次高端企业,主因(1)酱香赛道经过调整后在龙头引领下仍然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2)聚焦核心市场贵州、河南、湖南、山东市场发展(根据酒业家),相对于其他次高端企业全国渠道一盘棋的布局策略,资源投放更集中;(3)员工赋能+销售数字化管理可以精细掌握核心市场终端实际情况,高效推动业务发展。全年我们维持对整体公司+20%收入增速的预期不变,预计上下半年维持前低后高趋势。
(四)投资建议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24-26年收入84/100/118亿元;归母净利20/24/29亿元,EPS0.59/0.72/0.87元。2024年08月21日收盘价7.4港元(港元兑人民币汇率0.9155)对应P/E分别为11/9/8倍。当前24年pe估值受到板块压力影响已至11倍,我们认为已进入合理位置,考虑到未来公司成长性和下半年聚焦增长相对确定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较弱导致需求减弱;经营管理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估值中枢变动风险;食品安全问题等。
中国东方教育(0667):业绩超预期,降本增效落地
新招/平均培训人次为7.80/14.48万人,同比增长-7.7%/-1.7%,集团调整招生策略,优化课程结构、吸引更多高价值新生入学,因此尽管新招人数减少8%、学校数减少4%,收入仍实现增长。
汽车服务、美业仍在快速增长,欧米奇、美业OPM提升明显。
1、分业务看,2024H1烹饪技术/西点西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汽车服务/时尚美容/其他收入分别为9.23/1.59/3.78/4.49/0.40/0.98亿元、同比增长-2.9%/-0.8%/-4.3%/11.1%/142.1%/9.0%,我们分析,烹饪在逐步恢复,但仍受到疫情期间影响长期生新招生的滞后影响。
2、从学生人数看:(1)按业务分:烹饪技术/西点西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汽车服务/时尚美容平均培训人数5.7/0.5/4.0/4.0/0.3万人,同比增长-5.3%/1.0%/-6.3%/3.4%/144.2%。(2)按课程周期分:长期生仍在下滑,主要受疫情对长期生招生的滞后影响。长期/短期课程分别为12.8/1.7万人次、同比增长-2.3%/3.5%;其中2-3年制下滑较多(-31.9%),1-2年/2-3年/3年学生占比为7%/14%/79%,同比增长42%/-32%/2.6%。
3、从单价看,汽车服务价格上升明显,烹饪技术/西点西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汽车服务/时尚美容平均客单价分别为3.2/6.9/1.9/2.2/2.4万元、同比增长2.1%/-1.8%/2.1%/7.4%/-3.5%,我们分析主要来自集团优化招生策略、减少低客单价类生源。
4、分业务来看,西点西餐、时尚美业OPM提升明显,2024H1烹饪技术/西点西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汽车服务/时尚美业/其他业务OPM分别为22.6%/-0.3%/18.4%/16.7%/-7.9%/-19.3%、同比增加3.9/15.4/5.6/5.1/37.2/4.8PCT。
1-2年制及信息技术的短期生、美业新招增长,2年及以上新增学生减少。
1、学校总数234家、同比净关10家(-4%),关闭主要来自欧米奇(同比-10家),烹饪收缩、汽车和美业继续扩张。新东方/欧米奇/美味学院/新华电脑/华信智原/万通汽车/欧曼谛分别为75/36/18/38/19/41/7家、同比净开-1/-10/-2/0/-1/1/3家。
2、从新招生人数看,烹饪技术/西点西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汽车服务/时尚美业的新注册用户分别为3.5/0.8/1.3/2.0/0.3万人次、同比增长-11.2%/-12.9%/-11.1%/-3.6%/88.1%。长期/短期课程分别为3.3/4.6万人次、同比下降6.4%/8.7%,其中1-2年制大幅提升(52.5%),2-3/3年制分别下降17.3%/12.8%,1-2年/2-3年/3年学生占比为18%/13%/69%。烹饪、IT、汽车服务的1-2年制分别增长85%/35%/42%,占各自板块比重为6%/9%/6%,美业长/短期课程分别同比增长155%/43%,占比为55%/45%。
3、新东方、万通引导就业率提升。新东方/新华电脑/万通/欧米奇/欧曼谛就业率分别为94.4%/92.0%/96.1%/93.0%/95.3%、同比提升0.6/-0.6/3.4/-0.1/-0.3PCT。
分业务来看,2024H1烹饪技术/西点西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汽车服务/时尚美业/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3%/53.8%/54.1%/54.1%/52.6%/-32.3%、同比增加2.6/6.8/-0.7/2.3/16.7/11.8PCT,西点西餐及时尚美业毛利率提升较多。
投资建议:
我们分析,(1)短期来看,我们预计随着成本控制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2)中期来看,预计招生正常化后长期生增长逐步恢复;分品类来看,我们预计IT承压,但烹饪恢复、汽车和美业维持快速增长,欧米奇和美业减亏趋势持续、汽车服务净利率提升;(3)公司长期优势在于就业竞争力、针对市场变化快速调节课程的能力,公司区域中心建设完成后、技师学院资质获批、从而有望拉长学制。
考虑中报业绩超预期,调整24/25/26年营业收入预测44.5/51.0/58.0亿元至41.5/44.1/48.4亿元;上调24/25/26年归母净利4.0/4.8/6.23亿元至4.96/5.96/7.25亿元,对应上调24-26年EPS0.19/0.22/0.29元至0.23/0.27/0.33元,2024年8月21日收盘价2.58港元对应24/25/26年PE为10/9/7倍(1港元=0.92元人民币),股息率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的潜在风险、IT降幅高于预期、烹饪恢复不达预期、费用高企风险、系统性风险。
长川科技(300604):SOC测试机快速放量,Q2业绩同比大幅提升
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
(一)SoC测试机加速收入确认,Q2营收好于市场预期
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8亿元,同比+100.46%,其中Q2营收9.69亿元,同比+119.03%,提速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分产品看:
(1)2024H1测试机实现收入9.31亿元,同比+270.31%,结合半年报内容,我们推断主要受益于大客户SOC测试机拉货加速,因此可见测试机高增是Q2营收超预期主要驱动因素;
(2)2024H1分选机实现收入4.72亿元,同比+8.84%,表现较为平稳,行业复苏拐点出现;
(3)2024H1其他实现收入1.26亿元,同比+62.17%,实现了较快增长。
展望24H2,我们认为大客户SOC测试机拉货有望加速,叠加三温分选机等新品放量,传统测试设备需求复苏,公司亮眼业绩表现有望延续。
(二)规模效应致使盈利大幅提升,24H1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024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5/2.09亿元,同比+949%/+346%,其中Q2为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1/2.07亿元,同比+171%/+1255%,符合先前预告指引。2024H1公司净利率和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4.77%和13.64%,分别同比+11.78pct和+24.76pct,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1)毛利端,24H1公司整体毛利率54.95%,同比-0.45pct,其中测试机、分选机毛利率分别同比-5.35pct、-6.28pct,并未大幅拖累整体毛利率原因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影响,高毛利测试机收入占比提升使得24H1整体毛利率表现较为平稳;
(2)费用端,24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1.35%,同比-28.34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4.32/-5.16/-18.8/-0.06pct,主要系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降低是公司24H1盈利水平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新品产业化快速落地,景气复苏同样利好传统产品需求
半导体行业景气触底复苏预期下,2024年传统产品系列需求有望反弹,叠加SOC类、三温分选机等新品快速突破,看好公司业绩释放弹性。
(1)SOC类测试机:细分领域客户需求显著提升,2024年拉货节奏加速。此外,在SOC测试机底层架构上,公司布局CIS测试机等新品,2024年同样有望取得重要产业化突破。
(2)分选机:2023年收购长奕科技,实现重力式、平移式和转塔式分选机全覆盖。特别地,公司前瞻性布局三温分选机,有望快速放量。
(3)探针台:覆盖常高温探针台和三温探针台,封测行业景气回暖背景下,有望进入加速放量阶段。
我们维持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4.71、46.80和59.77亿元,同比+96%、35%和28%;受股本总数变动影响,我们略微上调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03、8.98和12.78亿元(原值为6.03、8.95和12.74亿元);略微上调2024-2026年EPS分别为0.96、1.43和2.04元(原值为0.96、1.43和2.03元),2024/8/21股价29.81元对应PE分别为31、21、15倍,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