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办学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四)办学类型:公办
(五)学校简介:南京晓庄学院为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具有本科人才培养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前身可追溯到1927年3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并任校长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九十五年来,学校秉承“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职工1400多名、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多名,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二、选拔对象及报名条件
(一)选拔对象
1.列入省普通招生计划、经设区市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在我省各类学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注册学生,经所在学校按要求推荐,均可参加我校“专转本”选拔。
2.五年一贯制高职四、五年级从江苏省应征入伍,退役复学后五年级在校学生,以及五年一贯制高职毕业当年从江苏省应征入伍,退役一年内的毕业生(含服役期间取得毕业证的),经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核后可参加我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免试“专转本”招生。
(二)报名条件
1.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
2.所学专业符合我校接收专业的要求;
3.修完就读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能正常毕业。
三、招生计划和选拔方法
(一)我校2024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计划总数为240人(详见表1),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计划于2024年春季学期另行发布。
(二)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工作在符合条件的学生自愿报名、经所在学校审核合格的基础上,由我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简章自主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四、报名、志愿填报及考试安排
(二)报名资格审查。报名工作由生源学校负责组织。生源学校根据报考条件、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核,并在学校官方网站公布通过资格审核的学生名单。
(五)准考证领取、考试费缴纳安排
2024年3月23日(星期六)下午1:30—6:00在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南门(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齐武路门)现场为考生办理、领取准考证并缴纳考试费。根据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考生每人需缴纳考试费145元(考生报名费10元,统考费每科45元)。
五、录取
(一)录取工作在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着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的原则,按照考试三门科目累计总分(我校不单独划定英语和各专业科目单科资格线),结合政策性录取加分因素﹐从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经省教育厅审核后,由我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对不符合我校对专科所学专业要求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
六、培养
(二)“专转本”学生统一编入我校本科三年级学习。我校根据“专转本”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情况,对“专转本”学生单独编班,单独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组织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转本”学生学费与我校同专业同年级学生实行相同标准,具体标准按照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财政厅印发的《关于公办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费〔2014]136号)标准执行。
七、学籍学历管理和就业
(一)我校严格按规定开展“专转本”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对入学资格复查合格的新生按规定进行学籍注册。“专转本”学生录取后不得转专业和转学。
(二)“专转本”学生报到后,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以外,享受与我校其他本科生同等待遇。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颁发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南京晓庄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专转本”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内容按照国家规定填写。
(三)“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八、联系方式
学校通讯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邮编:211171
招生传真:025-86178288
九、附则
本简章通过学校招生信息网向社会发布,由南京晓庄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
2024考试大纲与参考教材
英语
【参考书目】无参考书目,英语二到三级水平。
【考试大纲】
(一)考试范围
1.考查学生英语基础语法、词汇及其使用的能力。
2.英语阅读以一般性阅读材料(科普、文化、社会、常识、传记等)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的能力。
3.考查学生使用英语描述、论证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使用英语翻译简短汉语句子的能力。
(二)考试题型
阅读理解、词汇和语法结构、完形填空、翻译、写作
一、秘书学
专业科目一:秘书实务
【参考书目】《秘书实务》温瑜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2019年再次印刷)
(一)考试范围
1.秘书职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组织和组织结构;了解我国秘书机构的类型、基本职能和任务。
2.秘书角色认知:了解秘书的角色特点,掌握从仪容、仪表、言谈、形体方面塑造秘书个人职业形象;能够进行秘书职业生涯设计。
4.接待工作:了解接待的各种礼仪,能够确定接待规格,并制作接待方案;掌握前台接待、中餐接待、西餐接待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6.会务工作:了解会议的特点和工作的流程,掌握会前、会中、会后组织会议的技巧和工作能力,能够写作会议文书和主持会议。
7.商务活动:了解商务活动工作的内容,掌握一般商务旅行、出国商务旅行、团体商务旅行、商务庆典、开放参观活动、新闻发布会、商务谈判、签字仪式的组织程序和实施方法。
(二)考试题型
填空、选择、判断、情境分析题、操作题
专业科目二:大学语文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徐中玉,齐森华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08月(第十版)
1.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辨析,重视文言文精读篇目的词语翻译。
2.阅读与分析:识记精读、泛读篇目的作者、国别及文体,理解精读篇目的主旨及思想意义,理解篇目的结构及主要段落表达的思想与感情,领会精读篇目的主要写作方法。
填空、选择、判断、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作文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科目一:国际贸易学
【参考书目】《国际贸易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金泽虎,2019年出版。
1.国际贸易导论(国际贸易的含义与特点,国际贸易的历史、现状、理论、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额、贸易差额、国际贸易值、国际贸易量、贸易条件、国际收支、贸易收支、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等国际贸易术语的确切含义)
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理论的假设前提、内容及其评价,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3.当代国际贸易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理论的依据、内容及其评价)
4.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主义的起源与发展,重商主义的内容与评价,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内容与评价,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内容,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基本观点与评价,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的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其在各国的应用,贸易保护理论的新发展)
5.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国际贸易的总体均衡分析,国际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
6.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类型和内容,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影响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比较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
7.关税措施(关税的含义与作用,关税的种类与征收方法,关税的效应与最佳关税,关税水平与保护程度,海关税则与通关手续)
8.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含义、作用和特点,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种类、形式,非关税壁垒的效应)
9.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经济特区的概念、类型,出口管制的目的、产品、形式和措施)
10.贸易条约与协定(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概念、种类,贸易条约与协定中适用的法律条款,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宗旨、组织机构、作用及其局限,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职能、机构和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内容,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
11.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特点和理论)
12.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状况和发展趋势,服务贸易壁垒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服务贸易总协定》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工程承包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13.国际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理论和经济效应,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经济效应和发展趋势,技术国际转移的概念、特点、内容和方式,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跨国公司的定义、特征和理论)
14.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生产要素的增长,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基本内容,技术进步的类型,经济增长的贸易效果,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考试要求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且能运用基本原理解释、分析国际贸易领域的实现问题。
(三)考试题型
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专业科目二:管理学
【参考书目】《管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陈泉辛、严文燕、席佳蓓编著,2023年2月出版。
1.管理概述(管理的定义、管理定义的要点、管理的职能、权变管理原则、系统管理原则、管理的特性、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的特点、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2.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全面质量管理)
3.组织环境(组织的外部环境、组织的宏观环境、组织的任务环境、组织的内部物质环境、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的构成、组织文化的功能)
4.计划(计划的概念、计划工作的重要性、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影响计划有效性的因素、计划的表现形式、制订计划的原则、制订计划的步骤)
5.决策(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特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定性决策方法、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渐进决策理论)
6.目标与目标管理(目标的特性、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8.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概念、组织变革的方式)
9.领导(领导的定义、领导的作用、领导的权力、领导特质理论的含义、对领导特质理论的评价、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利克特的“工作中心”与“员工中心”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10.激励(激励的定义、激励的目标与作用、“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X理论和Y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1.沟通(沟通的定义、沟通的过程、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12.控制原理(控制的含义、影响控制的权变因素、反馈控制、同期控制、预先控制)
13.控制的过程与方法(控制的过程、有效控制的原则)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组织管理中常见的一些管理案例。
是非判断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案例问答题、论述题
三、软件工程
专业科目一: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书目】《C程序设计》(第五版),作者:谭浩强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1.C语言的结构
(1)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3)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2.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1)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
(3)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
(4)不同类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3.基本语句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
4.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5.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FOR循环结构
(2)WHILE和DOWHILE循环结构;
(3)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
(4)循环的嵌套;
6.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7.函数
(1)函数的定义方法;
(2)函数的正确调用;
(3)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8.指针
(1)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应用;
(2)通过指针引用数组;
(3)通过指针引用字符串。
(二)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程序设计能力。
2.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3.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三)考试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程序阅读题、编程题
专业科目二:计算机基础理论
【参考书目】《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2018版),作者:张福炎、孙志挥,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1.信息技术概况;
2.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分类、CPU的结构、PC机的主板、Cache存储器与主存储器、PC机I/0操作的原理、常用输入与输出设备、常用外存储器;
3.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软件的理论基础、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常用传输介质、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广域网、数据传输与接入技术、网络互连协议TCP/IP、因特网的组成、地址与域名系统、Web的基本原理、网络信息安全的常用技术、计算机病毒防范;
5.数字媒体及应用:文本处理、数字图像表示及常用图像文件格式、数字声音、数字视频;
6.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基本概念。
掌握信息技术概况;掌握数制的概念,二进制整数、十进制整数和十六进制整数的相互换算;掌握数值、西文字符和汉字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微机常用硬件设备及其功能;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了解计算机常用软件;掌握数字媒体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和分类;了解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述题
四、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科目一:微生物学基础
【参考书目】《食品微生物学》,杨玉红主编,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十三五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
1.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类群;微生物的生物学分类地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菌的繁殖与菌落形态特征、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繁殖、菌落特征。
4.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古细菌。
5.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6.酵母菌的形态、细胞结构和菌落特征;酵母菌的繁殖;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7.霉菌的菌丝构成和菌丝细胞结构;霉菌的繁殖与生活史;霉菌的菌落特征;食品中常见霉菌。
8.病毒的概念和特点;病毒的基本形态和大小;病毒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亚病毒;噬菌体的概念和形态结构;烈性噬菌体的增殖与溶菌作用;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
9.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培养基。
10.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的物质代谢;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11.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及其生长量的测定;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技术;菌种保藏及复壮。
12.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益生菌剂生产;食品制造中主要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
13.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与食品保藏。
14.微生物与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食品介导的病毒感染;食品介导的人畜共患病;食品介导的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菌;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15.显微镜使用;细菌涂片制作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技术;荚膜染色技术;酵母菌血球计数板镜检计数;酵母菌的大小测定技术;培养基配制;灭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技术;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发酵乳实验。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实验题
专业科目二:食品营养学
【参考书目】《食品营养学》(第四版)王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2024江苏五年制专转本招生简章8
2024江苏五年制专转本招生简章·目录
上一篇金陵科技学院|2024年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招生简章与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