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______、土地因素_____________、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具有________双重性,家畜通过自身的________实现和保持着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生产实践中应__________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4.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5.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________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一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6.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___________、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7.畜牧场规模的表示方法有:(1)按存栏繁殖母畜头数计;(2)按年上市商品畜禽头数计;(3)按常年存栏畜禽总头数计。
8.土壤特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在于(1)土壤的生物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生物污染土壤对家畜的危害,(3)土壤的卫生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原则是和。
10.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___________、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11.畜牧业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和。
12.家畜被毛的隔热作用是因为:被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_____________,导热性差;且被毛层中有许多不流动的一空气;被毛的光泽具有」隔热性。
13.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3压_________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精心整理《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作业1、2参考答案作业11、什么是家畜的环境?影响家畜生产和健康的环境因子有哪些?家畜的环境是指家畜生存的环境,或者是指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家畜的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光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因子。
⑤对被毛生长的影响:光周期对毛生长有强烈影响4、简述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概念,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家畜在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机体可不必利用本身的调节机能,或只通过少量的散热调节就能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基本平衡,代谢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通常,把这一适宜的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
将等热区的下限温度称为临界温度;等热区的上限温度为上限临界温度,为有别于下限的临界温度,常称其为过高温度。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动物种类、年龄和体重、皮毛状态、饲养水平、生产力水平、对气候的适应性、管理制度和空气环境因素等。
51234这种56②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对畜群进行定期防疫注射和检疫;③保证畜舍通风性能良好,使舍内空气经常保持新鲜.并尽可能在进气管上安装除尘装置。
④严格消毒。
新建场须经过严格、全面、彻底消毒,才可进入家畜。
场区所有出入口都应设置消毒池,以便人和车辆消毒。
⑤注意畜舍的防潮干燥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畜舍空气中灰尘的含量,以使舍内病原微生物失去附着物而难以生存。
⑦注意防潮,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浊垫料,搞好畜舍的环境卫生;⑧绿化。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家畜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HW1-2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HW1-3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热辐射、温度、湿度、气流等,它们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
HW1-4气象:是大气下层(对流层)所发生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状态的统称。
HW1-6气候:(climate)是指某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
HW1-7体温:是指身体深部(体核)的温度.HW1-8显汗蒸发:又叫出汗蒸发(perspirationevaporation),即通过汗腺分泌,使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
HW1-9隐汗蒸发:又叫渗透蒸发(diffusionevaporation),即皮肤组织水分通过上皮向外渗透,水分在皮肤表面蒸发。
HW1-10基础代谢产热:是指动物处于饥饿、休息(静卧清醒)、温度适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清醒、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
HW1-11体增热: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产热量取决于采食量,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被称为体增热(Heatincrement,HI)。
HW1-12散热调节:当环境冷热程度发生改变时,畜体通过行为、生理生化的乃至形态解剖结构,改变产热和散热速度的过程,被称为热调节(thermoregulation)。
其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physicalregulation)。
HW1-13产热调节:当环境冷热程度发生改变时,畜体通过行为、生理生化的乃至形态解剖结构,改变产热和散热速度的过程,被称为热调节(thermoregulation)。
其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chemicalregulation)。
一、名词解释:1.体温:指机体内部的温度2.小气候:一个给定的地点或场所,其大小从极细小的裂缝到很大的地区的局地气候也比喻小范围内的情势3.温热环境:温热环境指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4.气温日较差:一昼夜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
6.临界温度: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最高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7.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依靠物理性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8.舒适区:在一定温度环境中,机体产热几乎等于散热,动物不需进行热调节即可保持体热平衡,这个环境温度范围称为舒适区。
9.基础代谢产热:是指动物处于饥饿、休息(静卧清醒)、温度适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清醒、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
10.体增热:指畜禽摄食和消化、吸收饲料时,因活动和代谢增强而较基础代谢多产生的热量11.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11.对流散热:是指受热物质本身的实际运动,将热由一处移至另一学的作用,在生物圈内发生迁移、转化的过程处称对流散热。
16.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动物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的现象称为红斑作用。
17.光照性眼炎:紫外线照射过多18.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份量19.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样本内实际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同体积的饱和空气的水汽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20.饱和差:饱和差是指某地空气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21.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而使空气中水汽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试卷代号:222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家畜环境与设施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畜禽动物福利是指满足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的一种需求。
2.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密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密度的百分比,由于在温度相同时,水汽密度与水汽压成正比,所以相对湿度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有害气体是指对人、畜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或对家畜的生产力和人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感到不舒服、影响工作效率的气体。
4.贼风是冬季密闭舍内,通过一些窗户、门或墙体等处的缝隙进入舍内的一种气流。
5.堆肥是利用微生物好氧发酵有机废弃物以达到稳定化和农肥化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的特异反应称为----------(红斑作用)2.影响畜禽生产和健康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
(温度)3.四种散热方式中,辐射、传导、对流这三种方式又称为“-----------一”,这部分热能使环境温度升高,故又称为可感散热或显热。
(非蒸发散热)4.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疾病传播:-------、--------和飞沫核传染。
(尘埃传染飞沫传染)5.畜牧业主要污染源有-------、-----和------.(臭气生产污水畜禽粪便)6.在种畜场,目前广泛采用----------作为种牲畜的标记。
(耳号牌)7.粪尿沟要求平滑、不透水,沿流动方向有1-2%的坡度,一般将其设在猪栏墙壁的--------------侧。
(外)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为保证舍内的适宜光照强度,透光角一般不应小于(B)。
A.2。
B.5。
C.10。
D.1502.母猪和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母猪的适宜温度为____℃,而出生后几天的仔猪要求___℃。
形考任务11.鸡在38。
C环境中,相对湿度超过()或在41C中,相对湿度超过(),均有热衰竭的危险。
A.65%,30%B.65%,25%C,75%,25%D.75%,30%正确答案:D2.大群饲养时,光照强度会助长鸡啄癖的发生,因此,产蛋期光照强度以()IX为宜。
A.2B.5C.10D.20正确答案:B3.环境温度适宜时,机体的蒸发散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家禽约占()=但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则主要依靠蒸发散热排除体内多余的热量。
A.25%,17%B.25%,20%C.30%,17%D.30%,20%正确答案:A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蒸发散热发生的主要部位的是()。
A.紫外线B.红外线C.白炽灯D.荧光灯正确答案:A8.寒冷季节,舍内的水平温差不应超过()C。
A.1B.2C.3D.4正确答案:C9.长口照动物是随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下列选项中是()。
A.马B.羊C.牛D.鸭正确答案:A10当湿度低于()%时,会造成猪皮肤和暴露黏膜干裂等疾病。
A.45,50B.50,45C.45,45D.50,50正确答案:C12.()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A.温湿指数B.风冷指数C.等效温度指数D.调整温湿度指数正确答案:A13.实际上,畜舍空气中的()一般很少能够达到引起家畜中毒或慢性中毒的程度,其卫生学意义主要在于用它表明畜舍通风状况和空气的污浊程度。
(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精品文档第一章1、家畜环境: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包括空气、水、土壤、饲料和其它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3、应激源: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4、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生产性能:①、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
②、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
③、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
④、应激对肉质的影响: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肉。
健康:应激因子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生理或心理平衡而影响其抗病能力。
5、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1)、改善环境条件。
①避免环境骤变。
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
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
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
(2)、选育抗应激品种。
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
如仔猪的氟烷测验。
(3)、药物的应用。
①维生素类:如Vc、VB、VE。
②镇静剂:氯丙嗪、利血平、刺五加等。
③抗应激制剂:琥珀酸盐、延胡索酸。
④电解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KCl;5%NaHCO3静脉注射等。
⑤其它:微量元素等的添加等。
(4)、加强锻炼。
可提高机体对各种应激因子的耐受能力第二、三章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3、露点: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4、舒适区: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体保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家畜环境卫生学答案一、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对6.对7.对8.对9.错10.对11.错12.对13.错14.对15.对16.对17.对18.对19.错20.对21.对22.对23.对24.对二、名词解释1.体温:指身体深部的温度,是衡量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深部体温的代表。
2.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皮温。
它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条件的双重影响。
3.畜体体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
4.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5.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7.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隆起的现象。
8.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共同作用下,皮肤颜色变深的现象。
9.在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如绵羊、山羊等。
10.以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分散胶体,它们以空气为介质,或混合,或化合,形成复杂的气溶胶。
11.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有害作用,并且使人感觉不舒适的一些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
12.病源微生物附着在各种固态微粒上所造成的疾病传播。
13.病源微生物附着在各种液态微粒上所造成的疾病传播。
14.指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
15.指场地形状、大小和地物(场地上的房屋、树木、河流、沟坎等)情况。
16.场址选定后,根据场地的地形、地势和当地主风,对畜牧场不同建筑功能区、道路、排水、绿化等地段的位置进行计划和安排。
17.根据场地规划方案和工艺设计对各种建筑物的规定,对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朝向和间距所作的合理安排。
18.同时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换气方式。
19.利用通风机械(风机)强制进行舍内外空气的交换。
20.窗户上缘外侧或屋檐一点到畜舍地面纵中线所引垂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家畜环境卫生学B卷答案二、填空题2.根据畜舍内外的气压差,机械通风可分为:()、()和()三种方式。
负压通风正压通风联合通风4.厌氧发酵是微生物在缺乏氧的状况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之成分,并最终产生()和()等。
甲烷二氧化碳6.对因烈性传染病而死的畜禽必须进行()处理。
焚烧火化8.机械通风除按舍内外气压差进行分类外,也可按舍内气流方向分为()、()等。
横向通风纵向通风10.在种畜场,目前广泛采用()作为种牲畜的标记。
耳号牌12.影响畜禽生产和健康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
温度14.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疾病传播:()、()和飞沫核传染。
尘埃传染飞沫传染16.粪尿沟要求平滑、不透水,沿流动方向有1-2%的坡度,一般将其设在猪栏墙壁的()侧。
外18.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包括()和()两种形式。
散热调节产热调节20.饥饿家畜采食饲料后,数小时内的产热量高于饥饿时的产热量。
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在营养学上称为(),生理学上称为()。
体增热特种动力作用一、名词解释2.照度:光照射在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称为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肉眼所能感觉到的光的亮度,用勒克司(lx)表示。
4.自然采光:就是让太阳的直射光或散射光通过畜舍开露部分或窗户进入舍内,使舍内获得照明。
6.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的特异反应称红斑作用。
8.有害气体:是指对人、畜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或对家畜的生产力和人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感到不舒服、影响工作效率的气体。
10.堆肥:是利用微生物好氧发酵有机废弃物以达到稳定化和农肥化的一种方法。
12.空气温度:即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4.等热区:家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机体可不必利用本身的调节机能,或只通过少量的散热调节就能维持体温恒定。
精心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家畜环境:是指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3.贼风:是冬季密闭舍内,通过一些窗户、门或墙体等处的缝隙进入舍内的一种气流。
5.减量排放:畜牧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合理的饲料原料,减少饲料中某些成分含量,提高畜禽群对日粮(原料)的转化率,使畜禽排泄物的数量和成分减少或改变,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利于环境保护。
7.畜禽动物福利:是指满足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的一种需求。
9111315171921艺。
23.1357911131517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红外线灯19.根据畜舍内外气压差,机械通风可分为:()、()和()三种方式。
负压通风正压通风联合通风三、单项选择题1.波长在____nm以下的紫外线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而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____nm。
(C)A.260,230—250B.300230~250C.300,253~260D.350,300~3503.为保证舍内的适宜光照强度,透光角一般不应小于(B)。
D.1505.为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一般对母猪进行限位饲养,母猪限位栏宽度为(A)cm。
A.60—65B.55—60C.50~55D.45—55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热环境因素总和评价指标的是(B)。
A.有效温度B.临界温度C.风冷指数D.温湿指数‘11.在全部太阳辐射中,红外线约占一,紫外线约占____。
(A)A.50%—60%,1%B.50%~60%,2%C.30%~40%,1%D.30%~40%,2%13.母猪的适宜温度为—__℃,出生后几天的仔猪要求____℃。
(C)A.13—1530--32B.15~1828—32C.15~1830~32D.15~1832~3415.奶牛的汗腺不发达,当外界温度超过(A)℃时,有些奶牛就开始进行热性喘息。
一、判断题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而造成缺氧,引起慢性中毒。
(对)2.氮浓度是衡量空气新鲜程度和受污染程度的一个间接指标。
(错)3.氨的密度较小,在温暖的畜舍内一般升到畜舍的上部,因而畜舍内上部氨的含量较高。
(错)4.不论在寒冷的北方或炎热的南方,天棚上铺设足够厚度的保温层(或隔热层)。
这是保温隔热性能的关键。
而结构严密(不透水、不透气)则是提高保温性能的重要保证。
(对)5.雏鸡生长的最适温度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错)6.从透光角来看,卧式窗户比立式窗户的采光效果好,但立式窗户散热较多,不利于冬季保温。
7.大量研究表明,家畜基础代谢热量随体型增大,绝对值增大,按每千克体重计算,体型大的动物越高。
(错)8.大气中臭氧的含量不随雷电和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
(错)9.当窗户上缘外侧(或屋顶)与窗户内侧所引直线同地面的夹角大于当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时,可防止夏至前后太阳直射光进入舍内。
10.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时,其产热量决定于采食量。
(对)11.当进入畜禽隔离舍和检疫室时,不用换上另外一套专门的衣服和雨靴。
12.当溶解氧不足时,有机物在厌氧细菌作用下分解较慢,生成硫化氢、氨和甲烷等有臭味的气体。
13.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大于成年畜禽。
(对)14.冬季应降低舍内气流速度,但不可为零,以0.25~0.5m/s较为适宜。
15.动物福利有利于提高个体生产成绩和产品质量。
(对)16.动物行为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构成的。
(对)17.断奶前仔猪的啃咬不会导致被咬部位的破损。
(对)18.对家畜健康行为的剥夺一定比剥夺舒适行为对家畜的影响大。
(错)19.对其他伤病而死的畜禽可用焚烧火化处理。
20.对有围墙的畜牧场,距居民区应在100-300m。
(错)21.对于1万头以上规模较大的猪场,通常考虑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
(错)22.二氧化硫被人畜吸收进入血液,会影响钙、磷的代谢,长期中毒会逐渐衰竭而死。
家畜环境卫生学论述题1.微粒对家畜的危害及防治的措施是什么?答:(一)微粒对家畜的危害:①微粒降落在家畜的体表上,与皮脂腺的分泌物、细毛、微生物等混在一起,粘在皮肤上,使皮肤发痒,甚至发炎。
使表皮干燥脆弱、汗腺分泌受阻、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感官功能受到影响。
②微粒进入家畜呼吸道,使家畜感染,发生气管炎或支气管炎。
侵入肺泡的微粒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尘肺病。
③畜舍内的空气湿度较大时,可吸附氨和硫化氢如果沉积在粘膜上,可使粘膜受到刺激,引起粘膜损伤。
微粒越小危害越大。
(二)防治措施:①在牧场周围种植防护林带,场内道路两旁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粉碎饲料的场所或堆垛干草的场地应远离畜舍。
③在舍内分发干草时,动作要轻。
④更换或翻动垫草时,应趁家畜不在舍内时进行。
⑤禁止在舍内刷拭家畜。
⑥禁止干扫畜床地面。
⑦保证舍内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及时排除舍内的微粒。
2.提高炎热环境动物生产力的措施是什么?答:①培育和选育耐热的动物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即使同一种类的动物,不同的品种,对热环境的耐受性也有差异。
利用动物育种技术选育耐热的动物品种,是提高高温环境中动物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例如我国的海南黄牛。
②防止太阳辐射。
应设置凉棚、加厚屋顶隔热层,选用保温隔热材料,刷白外围护结构外表,是减少太阳辐射提高家畜高温环境中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③饮冷水。
饮冷水可吸收动物体内的热量,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动物食欲的抑制作用,增加动物的采食量。
④降低畜舍温度。
采用湿帘、吹冷气等措施。
⑤增加畜体散热量。
可向畜体淋水或吹风。
⑥增大通风量。
加大通风量可使热量远离动物。
⑦减少饲养密度。
降低动物的饲养密度,有利于减少产热,降低环境的热负荷。
⑧改变管理制度。
在夜间温度降低时,饲喂动物,可增加动物的采食量。
⑨采取科学的营养调控措施。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
调节日粮蛋白质水平。
添加必要的矿物质。
添加维生素。
添加其他物质。
⑩遮荫与绿化。
一.名词解释1.气象因素:对流层发生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因素。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
3.等热区: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4.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温下降而使空气达到饱和和这时的温度。
6.高山病:发生在2000~3000米或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临床表现为呼吸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鼻孔流血体虚流汗食欲减退腹胀痛等得病理变化。
7.有效温度:根据气温,气湿,气流三个主要气象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在人工控制三要素不用组合条件下,以人的主观感觉相同为基础而制定的。
8.温湿度指标: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估计炎热程度的指标。
9.风冷却指标: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11.短日照动物:一些动物如绵羊,鹿及野生反刍动物等则在秋冬季节即逐渐缩短日照时进行交配。
12.入射角:畜禽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外侧和下缘内侧引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
13.透光角:畜禽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所引的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14.介水传染病:用过饮用或接触病原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
15.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消耗的溶解氧量。
16.物理调节17.化学调节18.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或水汽分压力。
19.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0采光系数: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即窗户玻璃的总面积)与舍内地面之比通常用1:x表示。
21.天气:气象因素在一定地区和空间内变化的结果所决定的大气物理状态如:阴晴风雨等。
22.气候:一个地区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的天气状况23: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得差。
家畜环境卫生与畜牧场设计-在线作业_A一单项选择题1.体内平衡不包括(物理平衡)。
(5.0分)a能量平衡b物理平衡c心血管平衡d化学平衡2.环境变化超过(适宜区)区时,其体内平衡将被破坏?(5.0分)a障碍区b代偿区c适宜区d危险区3.动物的主动适应主要表现为(改变环境或自身的机能状况而保持内环境相对恒定)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5.0分)a仅能改变自身的内部环境b改变自身基因c改变代谢强度d改变环境或自身的机能状况而保持内环境相对恒定4.下列哪种属于行为学在生产中的应用?(以上答案都正确)(5.0分)a模仿行为装车b药浴c训练习惯d以上答案都正确5.家畜发生应激时(胸腺、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萎缩)。
(5.0分)a嗜中性白细胞减少b血液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c胸腺、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萎缩d以上答案都正确6.动员阶段(以上答案皆正确)。
(5.0分)a机体受到应激源刺激后尚未获得适应b以上答案皆正确c出现GAS症状d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7.关于应激的机制以下正确的是:(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是起整合调节的主导部位)。
(5.0分)aPSE肉bPSE或DFD肉都有可能cDFD肉d对肉质没有影响10.下列哪一选项不能作为应激的诊断?(直肠把握)(5.0分)a临床症状和行为表现b血液酶c氟烷测验d直肠把握11.动物、植物、微生物及饲养管理等不属于家畜环境的范畴。
畜牧环境卫生(答案)一、名词解释:1.体温:指机体内部的温度2.小气候:一个给定的地点或场所,其大小从极细小的裂缝到很大的地区的局地气候也比喻小范围内的情势3.温热环境:温热环境指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24.入射角:指畜禽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户上缘所引的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25.透光角:又叫开角,即畜禽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外侧和下缘内侧引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
26.导热系数:是表示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热物理指标,其单位为W/m.K[瓦/米。
开]27.热阻:是指空气层或材料层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的热物理学指标。
28.蓄热系数:是表示建筑材料贮藏热量能力的热物理指标。
单位为W/[M2.K]29.通风: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
30.换气:吹奏乐器时的呼吸方法,游泳时的呼吸方法,唱歌时的呼吸方法统称换气畜舍外围护结构,31.遮阳:是指阻挡太阳光线直接进入舍内的措施,通过遮阳可使在不同方向上通过外围结构传入舍内的热量减少17%~35%。
32.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室外大气运动引起的风压来引进室外新鲜空气达到通风换气作用的一种通风方式。
33.负压通风:把风机安装在排气口处,将舍内空气抽出舍外,造成舍内气压低于舍外,舍外空气由进风口自然流入,是生产中常用的通风形式。
34.正压通风:把风机安装在进气口,通过管道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造成舍内气压高于舍外,舍内空气则由排风口自然流出的换气方式。
35.联合通风:是进风口和排风口同时安装风机,同时可进风与排风,一般用于跨度很大的畜禽舍。
36.天棚:天棚指安装在建筑物(如门、窗)顶部用以遮挡阳光、雨、雪的覆盖物,材料有帆布、树脂、塑料、铝复合材料等37.净高:层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净高38.蒸发垫降温:又称湿帘或水帘通风系统。
39.垫料:用来铺垫猪圈、牲口棚等地面的东西。
40.饲养密度:是指舍内畜禽密集程度。
41.微粒:微粒是指极细小的颗粒,包括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离子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42.水体的自净:水体受到污染之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污染逐渐消除的过程,称为水的自净。
43.生物性降解:所谓的生物降解就是指池塘的有机物通过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分解为各种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44.化学性降解:是指有机物在一定的温度、氧气、pH、协同其他的离子等发生的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转化为惰性化合物的过程。
45.溶解氧(DO):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生物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可生化降解有机46.生化需氧量(BOD5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47.化学耗氧量(DOC):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48.自然沉淀:当水流减慢或静止时,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可因重力逐渐向水底下沉,使水初步澄清即自然沉淀。
49.饮用水感观性状指标:水的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
畜牧场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满足畜禽对环境的要求及饲养管理工作技术要求等,并考虑当地气候、建筑材料、施工习惯等。
50.暖棚的保温比:温室保温比是衡量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的一项基本指标。
它是指日光温室中热阻较小的透明覆盖材料面积和热阻较大的墙体(即温室围护结构)与土地面积之和的比值。
51.建筑物间距:主要从日照、通风、防疫、防火和节约用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52.立面图:表示畜禽舍建筑物的外观形式、装修及使用材料等。
一般有正、背、侧三种立面图。
53.剖面图:主要表明建筑物内部在高度方面的情况,如房顶的坡度、房间的门窗各部分高度。
54.详图:某些建筑物的主要构筑部分或细致结构。
55.总平面图:所有建筑物的布局图。
56.平面图:畜禽舍建筑的平面图,就是一栋畜禽舍的水平剖视图。
57.恶臭物质:指畜舍内有害气体的气味可刺激人的嗅觉,产生厌恶感的物质。
58.畜禽养殖环境监测:指在畜禽养殖中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59.堆肥:指利用微生物好氧发酵有机废弃物以达到稳定化和农肥化的方法。
60.预防消毒:指未发生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等进行的消毒。
61.临时消毒:在非安全地区的非安全期内,为消灭病畜携带的病原传播所进行的消毒。
62.终末消毒:发病地区消灭了某种传染病,在解除封锁前,为了彻底消灭病原体而进行的最后消毒。
63.物理消毒法:用物理方法对物品进行的消毒方法。
二、填空1.在人类卫生学上:有效温度是根据气温、气湿和气流三个温热因素相结合: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础而制定的综合热环境指标。
2.畜禽在适宜环境中的产热量基本取决于基础代谢产热、体增热、生产过程产热和肌肉活动产热等因素。
3.动物散热的主要形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蒸发散热和加热食糜。
4.紫外线的有益作用主要有杀菌作用、抗病作用、色素沉着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过度紫外线照射的不良反应有红斑、光敏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皮肤癌。
5.主要气象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有气温、气湿和气流。
6.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包括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两种形式。
7.影响畜舍小气候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畜密度、通风换气、地形_、地势以及绿化程度等。
1.畜舍按四周墙壁的严密程度不同,可分为封闭舍、开敞舍和半开敞舍、棚舍等三大类型。
2.影响自然采光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畜禽舍开露部分、窗户进入的太阳直射光和散射光的量。
3.畜舍遮阳常采用的方法是挡板遮阳、水平遮阳、综合式遮阳。
4.畜舍降温措施主要有喷雾降温、喷淋降温、滴水降温和蒸发垫降温四种。
5.畜舍的排水系统一般可分为传统式和漏缝地板式两种类型,前者一般又由畜床、排尿沟、降口、地下排出管和粪水池组成6.根据畜舍内外气压差,机械通风可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_和联合通风三种方式。
7.畜舍空气中的微粒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尘、烟、雾三种;按成分分为无机微粒、有机微粒两种。
8.畜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
9.人工照明一般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作为光源,来代替或补充自然采光。
10.机械通风除按舍内外气压差进行分类外,也可按舍内气流方向分为送风、排风等。
1.能够被利用的淡水水源可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2.水体污染物的种类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污染、畜禽生产污染和其他污染等。
3.各种不同性质的毒物污染水体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引起中毒、恶化水的感官性状、妨碍水体的自净。
4.生活饮用水的感观性状指标主要有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一般卫生性状。
5.水体中的“三氮”指的是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6.常用的氯化消毒剂是漂白剂、漂白粉精、液态氯。
7.分散式给水的氯化消毒方法主要有常量氯消毒法、持续氯消毒法、过量氯消毒法三种。
8.根据土壤质地的不同可分为沙土、粘土、壤土三类。
1.现代畜牧场具有生产的专业化、品种的专门化、产品的上市的均衡化和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等特点。
2.畜牧场的场址选择要全面考虑地势、地形、土质、水源等自然条件,以及饲料和能源供应、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用电保障、饲料基地等社会条件。
3.畜牧场通常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四个功能区。
4.畜牧场建筑物的排列可分为单列、双列或多列。
5.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时,主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和工艺流程及卫生防疫要求。
6.畜牧场的绿化主要包括场界林带的设置、场区隔离林带的设置、场内道路两旁的绿化、运动场的遮荫林等。
7.进行畜舍外围护结构建筑设计时,应满足保温防寒、隔热防暑、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等要求。
8.畜禽舍的设计图可分为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详图五种类型。
9.猪舍建筑按屋顶形式主要分为单坡式、双坡式、不对称坡式、圆顶坡式等类型。
10.猪舍建筑按舍内猪栏配置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
11.根据塑料暖棚的结构造型可分为单斜面、半拱圆形、双斜面、拱圆形四种。
1.畜牧场所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粪便、污水、有害气体。
2.养殖场的环境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条件等三个方面。
3.有害微生物的无害化消毒技术主要有厌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
4.禽粪用作饲料的处理方法有直接饲喂、自然干燥饲用、机械干燥后作饲用、有氧发酵处理后作饲用、厌氧发酵处理后作饲用和青贮处理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