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婴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妇幼函【2024】4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11月27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

婴幼儿期(0-3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脑和身体快速发育,良好的营养和科学的喂养是促进婴幼儿体格生长、机体功能成熟及大脑功能形成的重要保障。在这一时期加强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指导养育人掌握营养喂养科学知识和技能,保障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摄入,保障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疾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提高可及性和规范性,提升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降低贫血率、生长迟缓率,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制定本指南。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的0-3岁婴幼儿及其养育人

三、服务内容

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提供,有利于提高目标人群覆盖率。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喂养行为评价、营养状况评价和咨询指导

(一)健康教育与喂养行为评价、营养状况评价

针对0-3岁婴幼儿养育人,开展营养喂养科普宣传,讲解知识、传授技能。

围绕0-3岁期间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腾食、饮食行为培养等内容,应用《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表》(附件1表2-表4),评价养育人喂养行为。重点询问养育人各个关键月龄喂养情况,分析养育人存在的喂养问题,结合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给予喂养行为评价。询问养育人过去24小时喂养情况,以此反映每日喂养情形。由于婴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服务提供者应根据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喂养行为评估结果

1、满6月龄前(满月、3月龄)

(1)健康教育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0-6月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够满足0-6个月要儿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食物。母乳喂养经济、方便、省时、卫生,有助于婴儿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态。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儿患感冒、腹泻、肺炎等疾病的风险,减少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促进大脑发育,增进亲子关系。母乳喂养还可减少母亲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养育人喂养知识缺乏、喂养方式不恰当易引发婴幼儿营养不良。喂养不足将导致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这些要动儿早期常表现为体重不增长,继而出现体重逐渐下降,身高开始时影响不明显,如得不到有效干预,婴幼儿生长将进一步减慢,身高逐渐低于正常。喂养不足导致的长期营养不良,将累及婴幼儿全身各个系统发育,出现精神萎摩、食欲减退、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等问题。

如过度喂养、身体活动减少易引发婴幼儿超重肥胖,有延续至儿童期、成年期的可能,引起成人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增加

(2)喂养行为评价

针对满月、3月龄婴儿,重点询问养育人是否纯母乳喂养。对于纯母乳喂养者,评估每日哺乳次数;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者,评估喂奶量。

①纯母乳喂养情况评估。在哺乳次数上,应做到按需喂养,3月龄内要儿每日母乳喂养8-10次或以上。

对于纯母乳喂养者,能够做到不添加水和其他食物,且3月龄内要儿每日母乳喂养次数达8次及以上,评估为“母乳喂养合理”。

对于添加水和其他食物的,或者3月龄内婴儿每日母乳喂养次数低于8次的,评估为“母乳喂养不合理”。

②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情况评估。对于未纯母乳喂养的母来,了解具体原因及婴儿体格生长发育情况,询问每日母乳喂养次数,以及哺喂配方奶的量,并鼓励纯母乳喂养。

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者,满月时每日喂奶约600-700ml,3月龄时每日喂奶约800-900ml,评估为“喂奶量适宜”。

满月、3月龄时未达到或超过上述喂奶量,存在喂养不足或喂养过度风险,评估为“喂奶量不适宜”。

(3)营养状况评价

针对满月、3月龄婴儿,测量身长(身高)、体重,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

①评价方法。通过测量婴幼儿身长(身高)、体重等数值,使用标准差法、百分位数法等评价方法,参考WHO儿童生长标准,结合婴幼儿同月龄标准人群年龄别体重中位数(见附件2)、标准人群年龄别身长(身高)中位数(见附件3)、标准人群身长(身高)别体重中位数(见附件4)、标准人群年龄别体质指数(体重/身高,BMD)中位数(见附件5)等评价指标,对婴幼儿个体营养状况作出评价。

个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包括正常、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等。

②评价标准。

1)低体重:婴幼儿年龄别体重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数值时,评估为"低体重"。

2)生长迟缓:婴幼儿年龄别身长(身高)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

准差或第3百分位数值时,评估为“生长迟级”

3)消瘦:婴幼儿身长(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体质指数,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数值时,评估为“消瘦”

4)超重:婴幼儿身长(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体质指数,处于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和加2个标准差之间,或第85百分位数和第97百分位数之间时,评估为“超重”。

5)肥胖:婴幼儿身长(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体质指数,高于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或第97百分位数时,评估为“肥胖”

2、满6月龄至满24月龄(6、8、12、18、24月龄)

6月龄后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应当在继续母孔喂养基础上添加辅食。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频次不足,将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贯血、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6-8月龄婴儿,每日需要添加辅食1-2次;9-12月龄婴儿,每日添加辅食增为2-3次。1-2岁幼儿鼓励每日与家庭成员共同进食3餐,期间加餐2次,每日3餐食用的辅食单独制作。制作辅食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豆类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蛋类、含维生素A丰富的深色蔬果、其他浅色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养育人每日给婴幼儿添加辅食种类应不少于4类,且至少包含1种富铁动物性食物、1种蔬菜和1种谷薯类食物,保障辅食的多样化,保障每日必需营养素的摄入。

针对6月龄、8月龄、12月龄婴幼儿,重点询问养育人给婴幼儿添加辅食的种类和频次,婴幼儿是否进食富铁的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并询问婴幼儿饮奶量。

针对18月龄、24月龄幼儿,重点询问养育人给幼儿添加辅食的种类,幼儿正餐和加餐次数,是否吃富铁动物性食物,同时应询间幼儿饮奶量。

①辅食添加种类评估。养育人每日从谷薯类、豆类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蛋类、含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其他浅色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食物中选材给婴幼儿制作辅食,每日添加的辅食种类不少于4类,且至少包括1种富铁动物性食物、1种蔬果和1种谷薯类食物的,评估为“辅食添加种类适宜”。

养育人每日给婴幼儿添加辅食种类少于4类,或每日添加辅食种类达到或超过4类,但未同时包括富铁动物性食物、蔬菜和谷薯类食物的,评估为“辅食添加种类不适宜”。

尤其要注意评估每日添加的辅食中是否包含鱼、禽、肉、肝脏等富含铁的动物性食物。

②辅食添加频次评估。由于婴幼儿胃容量比较小,每次进食量较少,如辅食添加频次不足,易导致婴幼儿营养总量摄入不足

1)对于6月龄、8月龄婴儿,养育人每日给婴儿添加辅食次数达到1-2次的,评估为“辅食添加频次适宜”养育人尚未每日给婴儿添加辅食的,评估为“辅食添加频次不适宜”。

2)对于12月龄婴幼儿,养育人每日添加辅食次数达到2-3次的,评估为“辅食添加频次适宜”。养育人每日添加辅食次数少于2次的,评估为“辅食添加频次不适宜”。

3)对于18月龄、24月龄幼儿,每日早、中、晚三餐正餐达到3次,辅食单独制作,正餐期间加餐2次的,评估为“进餐次数适宜”每日正餐少于3次,或期间加餐少于2次的,评估为“进餐次数不适宜”。

(3)奶类哺喂情况评估

6月龄-24月龄婴幼儿每日仍需哺喂或饮奶。6月龄婴儿每日哺喂奶类5-6次,奶量800-1000ml;8月龄婴儿每日哺喂奶类4-5次,奶量700-800ml;12月龄婴幼儿每日哺喂奶类2-3次,奶量600-700ml;18月龄、24月龄婴幼儿每日饮奶2-3次,奶量400-600ml。每日饮奶量达到上述要求的,评估为“饮奶量适宜”;每日饮奶量达不到或超过上述量的,评估为“饮奶量不适宜”。

(4)营养状况评价

针对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婴幼儿,测量身长(身高)、体重,检测血红蛋白,评价婴幼儿个体营养状况。

①评价方法。同婴幼儿满6月龄前。

个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包括正常、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趣重、肥胖等。

②评价标准。同婴幼儿满6月龄前。

③血红蛋白检测。婴幼儿满6月龄或8月龄、满18月龄时分别开展一次血红蛋白(Hb)检测。

正常:血红蛋白(Hb)≥110g/L。

贫血:血红蛋白(Hb)<110g/L。

其中,轻度贫血:血红蛋白(Hb)值为90-109g/L:

中度贯血:血红蛋白(Hb)值为60-89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b)值<60g/L。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中含氧量下降,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提升,海拔每升高1000米,人体血红蛋白(Hb)含量上升约4%。因此,高海拔地区的人体血红蛋自(Hb)正常值、异常值应在上述标准基础上相应上浮。

3、24月龄至36月龄(30、36月龄)

针对30月龄、36月龄幼儿,应重点询问幼儿膳食均衡性,评估家庭膳食是否多样化;询问幼儿能否独立进餐等情况,评估饮食行为是否良好

①进食种类评估。

幼儿每日进食食物种类不少于4类,且至少包括1种富铁动物性食物、1种范菜和1种谷薯类食物的,评估为“进食种类适宜”。

幼儿每日进食食物种类少于4类,或每日进食食物种类达到或超过4类,但未同时包括富铁动物性食物、蔬菜和谷薯类食物,或饮奶量不够的,评估为“进食种类不适宜”。

②进餐频次评估。

幼儿每日早、中、晚三餐正餐达到3次,且期间加餐2次的,评估为“进餐次数适宜”。

幼儿每日早、中、晚三餐正餐少于3次,或期间加餐少于2次的,评估为“进餐次数不适宜”。

③饮食行为评估。

针对30月龄、36月龄幼儿,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等,评估幼儿营养状况。

③血红蛋白检测。婴幼儿满30月龄时开展一次血红蛋白(Hb)检测。

贫血评价标准同满6月龄至满24月龄。

喂养行为评价及管养状况评价完成后,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表》(附件表1-表4)中,填写婴幼儿基本信息,形成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档案,做到一人一档。结合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存在喂养行为问题的养育人,以及存在营养问题的婴幼儿,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和干预。对于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必要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专业医疗机构。

(二)咨询指导

1、喂养行为咨询指导

针对喂养行为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养育人针对性咨询指导。帮助养育人充分认识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腾食及饮食行为培养的重要性,了解自身在日常喂养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喂养行为,建立正确喂养方式。

(1)婴儿满6月龄前

针对未纯母乳喂养者,了解未纯母乳喂养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指导,强调母乳喂养的益处及优势,鼓励倡导纯母乳喂养。

针对喂奶量不适宜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者,强调应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调整喂奶量,防止喂养不足或喂养过度。允许每次喂奶量有波动,避免采取不当方法刻板要求每次婴儿摄入固定的奶量,但每日喂奶总量要达到要求。

(2)满6月龄至满24月龄

针对辅食添加种类、频次不适宜的养育人,强调辅食添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告知恰当的添加种类及添加频次,指导建立正确的辅食添加行为。

针对每日添加的辅食或食物中未食富铁的动物性食物的情形,告知养育人这可能导致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强调每日要给婴幼儿添加富铁动物性食物。对于以添加蛋黄给婴幼儿补充铁的情形,要告知养育人蛋黄的铁含量相对肉类来说较低,仅添加蛋黄而不添加肉类,对铁的补充量不足。

告知养育人添加辅食应当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种到多种,引导婴儿逐步适应。添加辅食应从每日一次开始,尝试在一餐中以辅食替代部分母乳,逐步过渡到以单独一餐辅食替代一次母乳。添加辅食还应当从单一食物开始,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逐次引入。开始可选择含铁丰富的泥糊状食物,每次喂食1小勺,逐渐加量。待婴儿2-3日习惯一种新食物口味后,再添加另外一种,逐步刺激味觉发育。引入新食物1-2日内,婴儿若出现皮疹、腹泻、呕吐等轻微不适,应当暂停添加,待症状好转后再次尝试小量喂食。若仍出现不适或症状严重,应当及时就医。

针对哺喂奶量不适宜的养育人,强调应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饮奶量,防止喂养不足或喂养过度。

(3)24月龄至36月龄

针对腾食不均衡、幼儿进食食物种类不适宜的情形,告知养育人膳食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告知恰当的进食食物种类。

针对进餐次数不适宜的情形,指导养育人为幼儿提供每天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两正餐之间间隔4-5小时,加餐与正餐之间。

间隔1.5-2小时,加餐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

针对幼儿饮食行为不良的情形,告知养育人幼儿专注进食和自主进食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定时定位就餐,避免进餐时观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2、营养状况咨询指导

(1)针对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等管养不良。指导养育人改变不良喂养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养育人及时监测婴幼儿身长(身高)、体重等指标,开展自我评估,评价婴幼儿管养状况是否好转。如仍无明显改善,及时就医。同时,了解婴幼儿是否存在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如存在上述疾病,应告知养育人会影响婴幼儿营养状况,并指导养育人尽快带婴幼儿接受治疗。

(2)针对超重肥胖。在及时纠正不良喂养行为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均衡膳食,限制婴幼儿摄入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加工食品以及含糖饮料。指导养育人监测婴幼儿身长(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的增长趋势和水平,根据身长(身高)、体重增长情况调整喂养量和饮食结构,鼓励婴幼儿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如爬行、走路、跑步和玩要,促进吃动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3)针对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强调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的危害,纠正养育人不良喂养行为,指导养育人每日为婴幼儿添加富含铁的动物性食物。同时,应了解是否存在导致婴幼儿铁缺乏的其他凤险因素。如双胎、早产等造成婴幼儿从母体获得铁储备不足的情况,胃肠疾病、牛奶蛋白过敏等影响铁吸收的情况。告知养育人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需规范接受铁剂治疗和随访,婴幼儿经2次治疗随访无明显改善,应及时转诊。

四、服务机构和人员

(一)服务机构要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空间,保障环境相对安全安静,配备必要的测查桌椅和测查床、儿童体格测量设施设备、血红蛋白检测仪等实验室设备、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工具,用于开展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鼓励依托信息技术,推进信息互联共享,从0-6岁儿童健康管理信息中导入婴幼儿及家庭基本信息,减少信息重复录入。

(二)人员要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至少配备1名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合格的儿童保健人员,从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

五、服务分工

(一)乡镇卫生院、杜区卫生服务中心

1、开展社会宣传,普及婴幼儿营养喂养科学知识和技能。

2、开展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

3、结合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存在喂养行为问题的养育人及存在营养问题的婴幼儿,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和干预。针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必要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3、结合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存在喂养行为问题的养育人及存在营养问题的婴幼儿,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和干预。针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4、接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

5、针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供专业人力支持,开展人员培训、帮扶带教、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六、服务指标

(一)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率: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系统接受营养喂养评估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数×100%。

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系统接受营养喂养评估人数”指3岁以下婴幼儿按年龄要求0-1岁接受5次、1-2岁接受2次、2-3岁接受2次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的人数之和。

(二)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统计期限内辖区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合格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接受过调查的6-24月龄婴幼儿数×100%。

其中,“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合格人数”指6-24月龄婴幼儿在过去24小时内辅食添加种类达到谷薯类、亘类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蛋类、含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其他浅色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食物中4种以上,且至少包括1种富铁动物性食物、1种蔬果和1种谷薯类食物的人数。

(三)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合格率:统计期限内辖区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合格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接受过调查的6-24月龄婴幼儿数×100%。

其中,“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合格人数”指6-8月龄要儿在过去24小时内辅食添加1-2次的人数、9-24月龄婴幼儿在过去24小时内辅食添加2-3次的人数之和。

(四)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率:统计期限内辖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接受过血红蛋白检测的6-24月龄婴幼儿数×100%。

其中“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人数”指血红蛋白小于110g/L的婴幼儿数。

(五)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率: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数×100%。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人数”指对照WHO标准的身长(身高)参考值,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长(身高)低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长(身高)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的婴幼儿人数

(六)3岁以下婴幼儿超重率: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超重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数×100%。

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超重人数”指对照WHO标准的身长(身高)别体重参考值,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长(身高)别体重大于或等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长(身高)别体重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且小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长(身高)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的婴幼儿人数。

(七)3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率: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肥胖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数×100%。

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肥胖人数”指对服WHO标准的身长(身高)别体重参考值,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长(身高)别体重大于或等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长(身高)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的婴幼儿人数。

THE END
1.养老院加盟养老机构服务规范膳食服务肾病膳食、低嘌呤(痛风)膳食等。特殊膳食应由营养师编制食谱。 7.1.5当老年人通过日常膳食无法满足每日营养需求时,宜在医师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为老年人提供或指导老年人采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基本膳食的补充。 7.1.6食谱应定期进行评价改进。 7.2采购 http://e-nian.com/news/shownews.php?id=2498
2.营养食谱的编制原则是什么?爱问知识人食谱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根据对象的生理条件和主要营养素的需要来编制食谱,特别是应遵循营养平衡、食物https://iask.sina.com.cn/b/110KuATYk3EL.html
3.编制食谱的基本方法解读平衡膳食宝塔[问题导思]①怎样理解平衡2.编制食谱的基本方法 解读平衡膳食宝塔 [问题导思] ①怎样理解平衡膳食宝塔? ②平衡膳食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需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 ①理解平衡膳食宝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b.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c.常吃适量鱼、蛋、瘦肉 d.常吃奶类、豆类制品 e.油脂类不可缺少,但一定要限量 f.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4508389.html
4.营养餐食谱编制的原则包括()。【单选题】职业道德是人们在特定的( )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角膜位于人眼球的( )部位。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时期,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 )和职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关于角膜结构分层正确的说法是( )。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0e226ecb46449caac8602604022b6eb.html?fm=bd701a53f2d4bd344ca75e19ceb01ecb52
5.食谱编制基本原则应遵循()。多项选择题食谱编制基本原则应遵循()。 A.营养平衡 B.饭菜可口 C.食物多样 D.定量适宜 E.经济合理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多项选择题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常以()作为参考。 A.NRVs B.RNI C.UL D.EAR E.DRIs http://www.ppkao.com/shiti/3236586/
6.市东胜区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卷(精选)/幼儿教师招聘编制考试2019年3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卷(精选)/幼儿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编者注: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48题,第二部分共74题,以下为精选的部分题目。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知识(30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http://www.zhongshi.net/html/29159.html
7.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营养师—易考吧(3)营养配餐并不只限于餐饮业和中小学校,在高校、餐厅、医院都需要根据营养平衡理论进行营养配餐,达到平衡膳食。 (4)随着大众保健意识的增强,营养配餐将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7.如何编制营养食谱 营养食谱的编制是以上述理论为依据,遵循以下原则: (1)品种要多样,数量要充足,既要能满足就餐者需要又要防止过量。 https://www.etest8.com/yingyangshi/zhinan/23790.html
8.营养与降论文饮食与糖尿病8篇(全文)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的原则当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搭配,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进食,并且确保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只要符合这些大原则,糖尿病人的饮食也可以有乐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obbbneu.html
9.今日科普:成年男性一日食谱编制原则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大部分人对于如何安排一日三餐无从下手,本文推荐的食谱及编制原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不代表适合所有人,应当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原则进行量的增减和搭配哦。https://www.jianshu.com/p/8ad66e88118f
10.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以学校仿真环境和养老机构真实环境为依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老年照护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开展课程教学、仿真实训和临床实习。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实训到养老机构实习,在不断深入的职业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11.2022年最新集团人力资源工作计划(14篇)综合文档二、编制原则 (一)战略性培训与适用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相结合。 (二)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三)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职责明确。 (四)盘活资源,注重实效。 三、培训的主要任务 (一)结合公司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以技能鉴定为手段,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与导师带徒为载体,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mn34EK9360AK52.html
12.烹饪营养学试卷及答案(精选5篇)课题名称(教材章节)§6-5 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实训)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的原则; 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的方法和步骤;食谱编制 教学重点: 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的原则; 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食谱编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实例讲授 教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xpmj6a5.html
13.降管理师2518.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为 A.能量系数 B.生能指数 C.储能系数 D.含能指数 E.产能指数 19.描述食谱编制原则在保证营养平衡方面错误的是 A.满足每日膳食营养素及能的供给 B.可以不考虑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 C.注意荤素搭配 D.食物尽可能多样化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554700
14.《设计食谱与指导营养配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8、食谱编制基本的原则应遵循( D ): ①营养平衡 ②饭菜可口③食物多样 ④定量适宜 ⑤经济合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食谱调整时,减少脂肪摄入的方法有():①调整谷类数量 ②调整食物种类 ③改变烹饪方法 ④减少烹调用油 ⑤将植物油换成动物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https://www.wjx.cn/xz/26553637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