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优先选择鱼和禽。
吃鸡蛋不弃蛋黄。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但是此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有些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其摄入量不宜过多,应当适量摄入。
如何选择鱼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些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可首选;禽类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其脂肪酸组成优于畜类脂肪,应先于畜肉选择。
动物内脏如肝、肾等,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硒和锌等,适量摄入可弥补日常膳食的不足,可定期摄入,建议每月可食用动物内脏食物2~3次,每次25g左右。烟熏和腌制肉风味独特,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由于在熏制和腌制过程中,易遭受多环芳烃类和甲醛等多种有害物质的污染,过多摄入可增加某些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
如何实现
1、控制摄入总量
把握好“适量摄入”的关键,是要注意控制摄入总量。建议成人每周摄入鱼和畜禽肉的总量不超过1.1kg,鸡蛋不超过7个。应将这些食物分散到每天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最好每餐可见到肉,每天可见到蛋,以便更好地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
2、制定每周食谱
制定食谱,是控制动物性食物适量摄入的有效方法,建议制定周食谱。鱼和畜禽肉可以换着吃,但不宜相互取代,不偏食某一类动物性食物。不要求每天各类动物性食物样样齐全,但每天最好不应少于2类。
3、掌握食物份量
了解常见食材或熟食品的重量,可在烹饪时掌握食块的大小,以及在食用时主动掌握食物的摄入量。大块的肉,如红烧蹄膀、鸡腿、粉蒸肉等,如果不了解其重量,往往可过量摄入,因此在烹饪时宜切小块烹制。烹制成的大块畜禽肉或鱼,吃前最好分成小块再供食用。
4、外餐荤素搭配
在外就餐时,常会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建议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如果需要在外就餐,点餐时要做到荤素搭配,清淡为主,尽量用鱼和豆制品代替畜禽肉。
在炎热难耐时,很多人喜欢借游泳降温,但一些人在游泳时忽视了眼部卫生。
眼科专家介绍,夏季各种病毒微生物都加快了生成和传播的速度,游泳导致急性感染性结膜炎的发病率增加。一些游泳场馆的管理不够规范,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一个生存和传播的温床。
有的人不注意眼部卫生,有可能出会现眼睛疼痛、红痒、流泪、畏光、充血、水肿等等常见的结膜炎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夏季如要去游泳,不论从安全还是卫生的角度考虑,不要到户外池塘里游泳要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泳池。游泳前要先用不含抗生素类的消炎眼药水洗眼;游泳后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或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出现,可点滴含有抗生素成分的眼药水;尽量保持手部清洁,也不要过多地用手揉搓双眼。
红眼病应该如何预防
医学上称红眼病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最终造成红眼病的流行。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既然我们知道红眼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预防和防止流行。
(1)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红眼病治疗措施
治疗可冲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
对红眼病也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称本病为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一般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故宜驱风散邪,清热解毒,常用泻肺饮和银翘解毒丸。当炎症控制后,为预防复发,仍需点眼药水1周左右,或应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眼药水,每日2~3次,以改善充血状态,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