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习好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考试中应用自如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下面是百分网小编带来的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系统复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Al型题
1.1岁以内婴儿基础代谢,每日每公斤约需:
A.334kj(80kcal)B.276kj(66kcal)C.230kj(55kcal)
D.184kj(44kcal)E.125kj(30kcal)
2.小儿每日需热量与营养素较成人相对高,主要是由于小儿:
A.基础代谢所需较高B.生长发育所需较高
C.活动量大所需较高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较高
E.消化吸收功能差,丢失较多
3.关于母乳喂养的优点,下列哪项正确:
A.含蛋白质比牛奶高,以酪蛋白为主
B.含饱和脂肪酸多,脂肪球大
C.含有较多的乳铁蛋白,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D.含铁量多但吸收率低
E.含乳糖少,矿物质成分高
4.为了补充糖和热量的不足,每100毫升牛奶中可加糖:
A.1~2克B.3~5克C.4~6克
D.5~8克E.8~10克
5.5个月的小儿可以添加的辅食是:
A.菜泥,水果泥,含铁配方米粉B.稀饭,蛋,鱼泥,亘腐,肉末
C.水果,肝泥,鸡蛋D.稀饭,碎肉,鸡蛋
E.豆制品,水果,鱼肉
A.植物中麦角固醇B.皮肤合成的胆骨化醇
C.蛋黄当中的维生素DD.猪肝当中的`维生素D
E.母乳当中的维生素D
7.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典型症状中,喉痉挛主要见于:
A.婴儿B.幼儿C.学龄前期儿童
D.学龄期儿童E.青春期
8.初乳是指:
A.五天内的乳汁B.产后6~10天的乳汁
C.产后10~14天的乳汁D.产后11天~9个月的乳汁
E.10个月以后的乳汁
9.营养不良患儿应用苯丙酸诺龙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消化功能B.促进食欲
C.促进糖原合成D.促进蛋白质合成
E.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0.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削减的顺序是:
A.躯干一臀部一四肢一腹部一面颊部
B.面颊部一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
C.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一面颊部
D.四肢一躯干一腹部一面颊
E.臀部一躯干一腹部一面颊
11.重度营养不良小儿在调整饮食时开始热量应为:
A.每日125kj/kg(30kcal/kg)B.每日167kj/kg(40kcal/kg)
C.每日292kj/kg(70kcal/kg)D.每日334kj/kg(80kcal/kg)
E.每曰376kj/kg(90kcal/kg)
12.营养不良患儿出现水肿的原因为:
A.心力衰竭B.肾衰竭C.低钠性水肿
D.营养性贫血E.低蛋白水肿
1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血生化的特点是:
A.血清钙正常,血清磷降低,碱性磷酸酶降低
B.血清钙降低,血清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C.血清钙降低,血清磷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
D.血清钙降低,血清磷增高,碱性磷酸酶降低
E.血清钙正常,血清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14.佝偻病激期,主要临床特点是:
A.睡眠不安,夜惊B.烦躁多哭,多汗
C.骨骼系统改变D.突然抽搐,重者可突然窒息
E.动作与语言发育迟缓
15.3~6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
A.方颅B.胸廓畸形
C.手镯、脚镯征D.颅骨软化
E.下肢畸形
16.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由于血清中:
A.钾离子浓度降低B.钠离子浓度降低
C.氯离子浓度降低D.钙离子浓度降低
E.磷离子浓度降低
17.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性体征不包括:
A.Trousseau征B.腓反射
C.面神经征D.巴宾斯基征
E.A+B+C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B.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C.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D.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
E.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考题解析:佐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消除或减低君、臣药的毒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治疗需要,在方中配伍的少量的、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中医执业医师试题。由此可知,A、B、C、D均属佐药功用的范畴。故标准答案为E.
2.由逍遥散变化为黑逍遥散,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加减和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药量增减和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
考题解析:黑逍遥散(《医学六书。女科要旨》)由《局方》逍遥散加味化裁而成,方中不仅加入生地(或熟地),且药物配伍比例也作相应调整,所以D为正确答案。
3.至宝丹的功用是
A.化瘀开窍,解毒辟秽
B.豁痰开窍,化浊解毒
C.化痰开窍,熄风止痉
D.芳香开窍,解毒辟秽
E.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考题解析:至宝丹为凉开的代表方之一,功擅开窍、辟秽、化浊、解毒,所以E为最佳选项。A项中之“化瘀”,C项中之“熄风止痉”,均与至宝丹的功用无关;B、D两项虽与至宝丹的功用相近,但均未提及“清热”,所以亦非最佳选择。
4.具有补气生血功用的方剂是
A.四君子汤
B.参苓白术散
C.当归补血汤
D.补中益气汤
E.生脉散
考题解析:补气可以生血。当归补血汤虽以当归命名,但重用黄芪为君,大补元气,意在使气旺血生,所以C是正确答案。补中益气汤虽亦重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药,少量配伍当归,但其立法意在补气升阳举陷,而不在补血,故不是最佳答案。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功用均与题目相去较远,所以不选。
5.以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四妙勇安汤
B.犀黄丸
C.仙方活命饮
D.大黄牡丹汤
E.苇茎汤
考题解析:五个备选答案中,犀黄丸、仙方活命饮均具有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作用,但仙方活命饮重在清热解毒,溃坚消肿;犀黄丸重在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所以B为最佳选项。四妙勇安汤、大黄牡丹汤、苇茎汤三方,或具解毒、散结之功,或具化痰、祛瘀之用,但均不全面,所以A、D、E皆非正确选项。
6.枳实薤白桂枝汤中,具有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作用的药物是
A.枳实
B.薤白
C.桂枝
D.厚朴
E.瓜萎
考题解析:枳实微寒,瓜蒌甘寒,均无通阳散寒之用;厚朴虽性温且能降逆,却无通阳之用;薤白虽辛温通阳,但无平冲之功,所以A、B、D、E俱非正确选项。唯桂枝辛温,具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之功,故C为最佳选项。
7.小建中汤中配伍芍药的意义是
A.益阴养血,柔肝缓急
B.养阴复脉,柔肝缓急
C.益气养阴,缓急止痛
D.益气养血,复脉定悸
E.养阴补血,活血通脉
考题解析:小建中汤所主虚劳里急腹痛之证,虽以中焦阳气虚寒为主,实则五脏俱虚,气血阴阳俱不足。方中配伍芍药益阴养血,意在与饴糖、炙甘草相配,酸甘化阴,柔肝滋脾,和里缓急而止腹痛,所以A为正确答案。其余各项,或涉阴血,或涉缓急止痛,但都与小建中汤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不尽吻合,故均非正确答案。
8.苏子降气汤中配伍当归和肉桂的意义是
A.温肾纳气
B.养血补肝
C.温补下虚
D.祛痰止咳
E.温肾祛寒
考题解析:苏子降气汤中配伍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配伍当归养血补肝,兼“主喘逆上气”,合而温补肝肾以顾下虚,所以C为正确答案。A、B、E项都仅言及一药作用或某一方面,所以均非最佳选择;D项与本题无关。
9.白果在定喘汤中的作用是
A.散寒平喘
B.敛肺定喘
C.清泻肺热
D.止咳化痰
E.降气平喘
考题解析:白果甘涩性平,功能敛肺气而化痰浊。与麻黄相合,宣敛并用,既防麻黄宣散太过而耗损肺气,又助化痰定喘之效。所以B为最佳选择答案。
10.真武汤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有
A.缓急,利小便
B.滋阴,养血
C.调和营卫
D.敛阴止汗
E.柔肝,熄风
考题解析:真武汤为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肾阳虚弱、水气为患所致腹痛下利诸证。《神农本草经》云:“芍药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本方配伍芍药,既取其敛阴缓急而止腹痛,兼取其利小便以助渗湿而除水患。所以答案A为最佳选择。
11.桂枝汤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其意义在于
A.护中以防伤胃
B.助汗以去外邪
C.防止过汗伤阴
D.防止过汗伤阳
E.养胃以复正气
考题解析:桂枝汤以桂枝解肌发表,芍药敛阴益营,散中有补,发中兼收,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发汗作用和缓,既无过汗伤阴之虑,也无过汗伤阳之忧;更无伤胃之弊,所以A、C、D均非正确答案,医师考试《中医执业医师试题》。
本方药后啜粥之意,是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以助祛邪,更可使外邪解而不致复感。其中虽寓“养胃以复正气”之义,然重在“助汗以去外邪”,所以B为最佳答案。
12.李东垣氏所创,主治劳倦伤脾所致的发热,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小建中汤
C.补中益气汤
D.归牌汤
E.当归补血汤
考题解析: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氏所创,专为治疗脾胃病始得,主用于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头痛自汗,渴喜热饮,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气短乏力,脉洪大而重取无力者。本方以甘温补气为主,而治脾胃气虚发热之证,所以C为正确答案。
竹叶石膏汤清补并用,主治阳明气分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腹痛之证;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之证,且三方皆非东垣所创,故A、B、D均非正确答案。当归补血汤虽为东垣所创,但重在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之证,所以E亦非正确答案。
13.“以补为固”,补而兼疏的方剂是
A.牡蛎散
B.固冲汤
C.健脾丸
D.玉屏风散
E.真人养脏汤
考题解析:所谓“以补为固”,是指以补气为主,通过补气而达固摄气、血、精、津之目的。玉屏风散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敛止汗之药,而以黄芪、白术补气固表为治,是典型的“以补为固”,且更佐少许防风,使补中兼疏,固表而不留邪。所以D为最佳答案。
牡蛎散、固冲汤、健脾丸与真人养脏汤的方药配伍中,虽皆用补气之品以增强固摄作用,或用以止汗,或用以止血,或用以止泻,但均为补涩兼施之剂。所以A、B、C、E均不是正确答案。
14.半夏泻心汤所治心下痞是由何因所
A.太阳病误下
B.少阳病误下
C.阳明病下之过早
D.阳明病应下失下
E.太阳病大下后,复发汗
考题解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之下……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病本在表,经五六日,证见“呕而发热”,说明邪传少阳,故“柴胡汤证具”。少阳病禁用汗、吐、下三法,而以他药下之,显系误治。所以正确答案为B。
15.旋覆代赭汤的'病因病机是
A.痰热内阻,胃失和降
B.食积内停,胃失和降
C.胃虚痰阻,气逆不降
D.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E.胃中虚冷,气逆不降
考题解析:旋覆代赭汤原方主治云:“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伤寒之邪,虽经发汗或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胃气已伤。中气既伤,运化失健,痰浊内生,遂成胃虚痰阻,气逆不降,心下痞鞕,噫气不除之证。故C为正确答案。
16.咳血方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A.痰阻肺络
B.虚火犯肺
C.肝火犯肺
D.肺络瘀阻
E.风热袭肺
考题解析:咳血证,原因很多。咳血方所主咳血,以咳嗽痰稠带血,伴见心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要临床特征,显系肝火犯肺所致。故正确答案为C,A、B、D、E各项皆非本证病机。
1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防风通圣散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
A.憎寒壮热
B.头目眩晕
C.目赤睛痛
D.大便秘结
E.郁郁微烦
考题解析:防风通圣散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是证以憎寒壮热、头目眩晕、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为主要临床特征。
"郁郁微烦"常是少阳病兼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见证之一,而非防风通圣散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
18.四物汤主治证候的病因病机是
A.气衰血少
B.劳倦内伤
C.冲任虚损
D.郁怒伤肝
E.阴精亏损
考题解析:《局方》四物汤为补血调经之主方,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胎动不安及产后恶露不行,少腹坚痛诸疾。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冲任虚损,血行失畅,则月经不调,或量少色淡,或经期延迟。一旦受孕,血不养胎,则胎动不安。至若产后,气血大耗,若调理失宜,结生瘕聚,则恶露不下,少腹坚痛。总之,本方所主,皆冲任虚损,营血虚滞之证。所以C为正选答案。
19.下列各项中,属于四逆汤主治病证临床表现的是
A.神衰欲寐
B.脐腹痛
C.心下满痛
D.泄利下重
E.烦躁欲死
考题解析: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主方,主治伤寒少阴病四逆证。经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又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肾阳衰微则神失所养,每见神衰欲寐,故尔《伤寒论。少阴篇》有“少阴病但欲寐”之论,所以A为正确选项。
“烦躁欲死”为阳衰未甚,邪正剧争的表现;“脐腹痛”是阴血不足,肝郁乘脾的见证;“泄利下重”常由肝脾不和,下焦气滞所致;“心下满痛”多因实邪阻闭而生,所以B、C、D、E均非正确选项。
1、养身保健的根本目的是:
A、延长生命B、减少疾病C、保持健康,养性延命D、提高生活质量
E、预防疾病
2、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特征:
A、协调明阳B、整体动态C、和谐适度D、综合实用E、适应广泛
3、下列哪项是社区养生调查资料的重点材料:
A、居住情况B、饮食习惯C、社交活动形式D、健康状况和社区环境状况
E、发病情况
4、社区健康评估性诊断应分清下列哪三级:
A、家庭、个人、自然情况B、社区、家庭、个人C、社区、家庭、社会支持
D、家庭、个人、心理状况E、社区、家庭、自然情况
5、下列哪项不是社区养生保健定期回访的内容:
A、居民健康情况B、社区养生保健需求变化C、评价养身保健的利用度,成效,
缺陷D、评定社区养身保健服务的质量E、改善社区人际关系
6、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著是:
A、皇帝内经B、饮食须知C、山海经D、汤液论E、饮膳正要
7、中医养身学理论的.本三原来自于:
A、周易B、皇帝内经C、庄子D、论语E、道德经
8、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身保健学的基本观念:
A、生命观B、运动观C、权衡观D、和谐观E、健康观
9、“行持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中的哪项基本观念:
A、寿夭观B、生命观C、和谐观D、权衡观E、健康观
10、中医的四维健康观的内容是:
A、形体、心理、饮食、道德B、形体、心理、社会、运动
C、心理、社会、饮食、道德D、形体、饮食、运动、道德
E、形体、心理、道德、社会
11、下列哪项不是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A、形体壮实B、须发润泽C、牙齿坚固D、记忆良好E、双耳聪明
12、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是:
A、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协调阴阳,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
行并重
B、整体为主,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协调阴阳,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
C、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修德怡神,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
D、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
E、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辨
证遣药
13、“正气为本”的养生原则包含下列哪项内容:
A、护肾保精,调理脾肺,清静养神,顺应自然
B、护肾保精,调理脾肺,清静养神,慎避邪气
1、患儿3岁,男。症见口腔溃疡点较少,表面黄白色,周围颜色淡红,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少苔。治疗首选方剂为
A.知柏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凉膈散
D.养胃增液汤
E.泻心导赤散
答案:B
2、患儿5岁,咳嗽月余,痰稠,咽干,口渴,面赤唇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滑数。选用下列哪种治则为宜
A.宣肺化痰
B.清肺化痰
C.清肺润燥
D.健脾化痰
E.健脾益气
3、患儿8岁,男,发热2天,咳嗽1天。伴咽痛流浊涕,头痛,易出汗,咳痰黄。查体:体温37.8℃,咽充血,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此病例应诊为
A.痰热咳嗽
B.痰湿咳嗽
C.阴虚燥咳
D.风寒咳嗽
E.风热咳嗽
答案:E
4、霍某,女,2岁。发热1天,身体蜷缩,哭闹少宁,鼻流清涕,咳嗽声作不扬,咽部不红,舌苔薄白,身无皮疹,指纹鲜红浮露。初步诊断为
A.风热感冒
B.风寒感冒
C.风寒咳嗽
D.风热咳嗽
E.小儿暑热
5、倪某,男,2岁。7月28日就诊。发热1日,体温39℃,时而哭闹,时而嗜睡,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治疗首选方
A.银翘散
B.白虎汤
C.香薷饮
D.新加香薷饮
E.藿香正气散
答案:D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D)
A.《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针灸甲乙经》
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B)
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朱震亨
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D)
A.《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
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A)
A.此消彼长B.此长彼长C.此消彼消D.此长彼消
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D)
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
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C)
A.肝为心之母B.脾为心之子C.肾为肺之所胜D.肺为肝之所不胜
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D)
A.心B.肝C.脾D.肾
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B)
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
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C)
A.肺B.脾C.肝D.心
10、被称为“髓海”的是(C)
A.脉B.心C.脑D.三焦
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C)
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心与肝
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B)
A.三焦B.胆C.胃D.心
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B)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A)
A.津B.液C.精D.血
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D)
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
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C)
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气能摄血D.血为气母
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B)
A.手太阳经B.足太阳经C.手阳明经D.足阳明经
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B)
A.肺经与大肠经B.心经与小肠经C.肾经与膀胱经D.心包经与三焦经
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B)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
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A)
A、一气一病B、发病急病情重C、直接伤及内脏D、传染性强烈
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D)
A.痛无定处B.冷痛剧烈C.红肿热痛D.重着疼痛
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B)
A.气上B.气下C.气消D.气乱
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A)
A.正气不足B.邪气C.七情内伤D.饮食不节
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D)
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
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B)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
26、“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A)
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阴病治阳D.用热远热
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C
A.神乱B.少神C.失神D.假神
28、随生活环境及劳作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是(B)
A.主色B.客色C.善色D.恶色
29、以下哪项不是青色主病(D)
A.寒证B.瘀血C.疼痛D.水饮
30、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B)
A.痈B.疽C.疔D.疖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A.C)
A.辛味B.酸味C.甘味D.苦味E.咸味
2、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B.C.E)
A.木与火B.土与水C.木与金D.水与金E.水与火
3、脾的生理特性为(C.D)
A.喜条达恶抑郁B.喜润恶燥C.喜燥恶湿D.以降为和E.以升为健
4、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A.B.C.D.E)
A.推动B.温煦C.固摄D.防御E.营养
5、以下有关望目的各部分与五脏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D.E)
A.瞳仁属肾,称水轮B.黑睛属肝,称气轮C.白睛属肺,称风轮
D.目眦血络属心,称血轮E.眼睑属脾,称肉轮
三、填空题
1、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法是根据阴阳的(胡根互用)确立的治疗方法。
2、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
3、藏象学说常以(五脏六腑)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4、(胆)称之为孤府。
5、津液与血液之间相互渗透转化,称为(津血同源)。
6、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
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病证的治法,称为(热因热用)。
8、望面色之病色的特征是(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
9、一般问诊包括问主诉、问(现病史)、问(既往史)、问个人生活史、问家族史。
10、热证以(邪气盛)或(阴液不足)为主要病机。
四、名词解释
1、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2、五行相克: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制约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与其相通应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4、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物质基础。
5、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分布的筋肉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
6、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五、问答题
1、何谓阴阳?阴阳的特性有哪些?
答:(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说明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也可以说明一个事物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2、肺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1)肺主一身之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主管气的形成和调节全身气机。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
(2)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
(3)肺助心行血: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环。
3、气机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气滞,气机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2)气逆,气的升降运动失常,当降者降之不及,当升者升之太过,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
(3)气脱,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
(4)气陷,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5)气闭,气机郁闭,外出受阻的病理变化。
4、血的失常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血的失常主要有:血不足和血的运行失常两个方面。
(2)血不足,濡养作用减退,又称为血虚。
(3)血液运行失常:①血瘀,②血行急迫,③出血。
1.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多为:
A.脾肾阳虚
B.脾胃虚寒
C.肝脾不调
D.脾气虚
2.六腑中与情志有关的脏腑是:
A.大肠
B.小肠
C.胆
D.三焦
3.观察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了解
A.邪正的盛衰
B.津液的存亡
C.湿浊的消长
D.胃气的`有无
E.津液的输布
4.盗汗是
A.冷汗
B.睡时出汗,醒时汗止
C.夜间出汗,白天无汗
D.活动后汗出
E.以上均非
5.表证发热,表现为
A.壮热不寒
B.寒热往来
C.手足心热
D.恶寒发热
E.身热不扬
参考答案:
1.A2.C3.A4.B5.D
1).鉴别痔核脱出、脱肛、直肠息肉常用的体位是:
A.侧卧位
B.膝胸位
C.截石位
D.蹲位
E.倒置位
正确答案:D
2).患者,女,50岁。2周前突发小腿肌肉抽筋(腓肠肌痉挛),近来发作频繁,尤以夜间为重,每因天气寒冷而发作。首选药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