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利六腑的小方剂

主治:胃肠实热积滞,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属中焦火热者。

2大黄、甘草

用量:大黄9~12g,甘草3~6g。

功效:泄热和胃。

按语:大黄苦寒,清泄胃中热结,降胃中上逆之浊气;甘草甘平,与大黄配伍,可缓大黄泻下,避免苦寒伤中,也可扶正和中。二药配伍,甘草制大黄苦寒攻下之性,降逆止呕而不伤胃气,同时又助大黄泻火解毒,共奏清泄胃热、降逆止呕之功。

3大黄、附子

用量:大黄3~10g,附子5~15g。

功效:温通泄浊,祛寒止痛。

主治: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胰腺炎、肾结石等属胃肠寒积里实证者。

按语:大黄苦寒泻下,治胃肠积滞,瘀浊内生;附子大辛大热,温阳散寒,通行阳气,治寒气生于中,卫阳虚于外。二者配伍,荡涤泻下而不伤阳,共奏温肾通便、通阳和腑、泄浊解毒之功。大黄与附子是治疗寒积里实证的要药,朱老在临床中常用此药对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胰腺炎、肾结石等属胃肠寒积里实证者。

4大黄、青黛

用量:大黄3~10g,青黛1.5~3g。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肝胆实火之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血热吐血、咯血等。

按语:大黄、青黛二药相配,为清热泻肝良药,善治肝胆实火上炎之证。大黄苦寒,泻火凉血,攻积导滞,善引邪毒随粪便而出;青黛咸寒,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善泻肝经实火。二药合用,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倍增,临床中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之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血热吐血、咯血等。

5大黄、肉桂

用量:大黄3~12g,肉桂6~10g。

功效:降气平肝,助阳通便。

6大黄、皂角刺

用量:大黄3~10g,皂角刺3~6g。

功效:泻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脏毒便血,肛门脓肿,痈疽肿毒,乳蛾肿痛。

按语:大黄苦寒,泄热荡实,凉血解毒;皂角刺辛温,活血消肿排脓,且药性走窜,能直达病所。二药均善攻积导滞,合用则相得益彰,共奏泻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湿热秽浊积滞不甚者慎用,孕妇及有咯血倾向者不宜用。

7大黄、荆芥

用量:大黄3~10g(后下),荆芥6~10g。

功效: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发热,头痛,眩晕,咽喉肿痛,二便不通,肛门肿痛。

按语:大黄苦寒,功能涤荡胃肠实热积滞,善清血分实热;荆芥味辛芳香,善于发表散邪,祛风热。二药配伍,一升一降,药虽苦寒但不呆滞,既可解表邪,又能泄里热,内外分消,共奏疏风解表、泄热通便之功,为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诸证之要药。

8牵牛子、小茴香

用量:牵牛子3~9g,小茴香3~6g。

功效:温阳逐水,止痛疗疝。

按语:牵牛子苦寒有毒,善于利水道而泻水湿,偏走气分而消水肿,兼通大肠气秘;小茴香辛温,善于温肾祛寒,理气止痛,可除小肠冷气,为治疝要药。二药配伍,一长于泻水湿,一长于除寒气,共奏散寒消肿、止痛疗疝之功。

9大黄、枳实

用量:大黄3~10g,枳实4~10g。

功效:泄热消积,利气除痞。

10大黄、厚朴

用量:大黄3~10g,厚朴4~12g。

功效:清泄里实,行气宽中。

11大黄、栀子

用量:大黄5~10g,栀子3~9g。

功效:泻下通便,清热化湿。

12大黄、牵牛子

用量:大黄5~10g,牵牛子3~9g。

功效:泻火解毒,破积通滞。

主治:实肿胀满,二便不利,肺热喘急,热毒疮肿等症。

按语:大黄苦寒,长于通下而利谷道,以破积滞、泻热毒,偏入血分;牵牛子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两药配伍,一走气分,一走血分,一治气分水湿壅结,一治血分实邪结滞,共奏导湿利水、泻火解毒、破积通滞之功。可治疗湿热蕴结之实肿胀满、二便不利之症,及肺热喘急、热毒疮肿等症。二药苦寒,且为峻厉泻下之品,易伤脾胃,体质虚弱、孕妇、脾胃虚寒者忌用。

13火麻仁、大黄

用量:火麻仁5~10g,大黄10~15g。

功效:清热泻火,润肠通便。

主治:胃肠实热燥结,大便不通。

按语:火麻仁甘平,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兼有滋养补虚的作用;大黄苦寒攻下,荡涤积热。二药配伍,共奏清热泻火、润肠通便之功,可治疗胃肠实热燥结,大便不通等症。火麻仁质润,大黄苦寒,二者配伍,总属虎狼之剂,攻下力猛,年高体弱者慎用。

14火麻仁、枳实

用量:火麻仁6~12g,枳实6~12g。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津液不足,大便不通,腹中胀闷等症。

来自:古道岐黄>《方剂大全》

发表于:2017-10-02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THE END
1.养血补血古药方凡是以补血养血的药物组合,用以治疗血虚病证的方剂,统称为补血剂。 此类方剂,适用于头晕、眼花,面色?白无泽;唇色淡,爪甲枯瘪;心悸,失眠;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脉细数或细涩,舌质淡红,苔滑少津等证。 本类方,多以熟地、当归、芍药、阿胶等品为主要组成部分,代表方如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2NDU2OQ==&mid=2651781465&idx=1&sn=9e3bec29605916fb18af2248444f46ff&chksm=bcfce1bae37064fa4a4bbcf300c0c28182df5b87d9d588e1d9f4bcc2058c036fe2b175d83051&scene=27
2.记牢这些药性口诀,你也能当中医医生当归熟地甘草人参甘温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TD30LQ0514PNO1.html
3.最早记载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的医籍是吐血之肝火犯胃证,治宜选方 A.泻心汤 B.龙胆泻肝汤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黄土汤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尿血之肾虚火旺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黄土汤 B、泻心汤 C、小蓟饮子 D、知柏地黄丸 E、地榆散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可以治疗血热吐血、衄血的方剂有( ) A.犀角地黄汤 B.十灰散 C.黄https://www.xilvedu.cn/C2E021E5.html
4.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3)执业医师11.治火升血溢,吐血、衄血,大便燥结,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黄芩 B.栀子 C.大黄 D.大青叶 E.贯众 12.既能泻水逐饮,又能祛痰止咳的药物是 A.莞花 B.甘遂 C.京大戟 D.红大戟 E.巴豆 13.既能祛风湿,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A.秦艽 B.独活 C.防己 http://3g.exam8.com/a/3781753
5.治疗血热衄血的方剂是()【单选题】对人体有生理意义的多糖主要有:淀粉、糖原和(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光介质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中属于糖类不具备的生理功用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影子可以应用( )光学原理进行解释。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https://www.shuashuati.com/ti/6b7659bdada6481190b3e5998c254c6f.html?fm=bd717c31855ecf629ed06528f2ec6df284
6.浅谈张锡纯治吐血衄血特色(学术探讨)浅谈张锡纯治吐血衄血特色 【摘要】本文将对张锡纯治疗吐衄证的特色进行探讨,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①重用赭石,辅以山药;②随证加减,配伍得当;③治吐血、衄血不可只用凉血药及药炭强止其血;④自拟便方和药膳治疗吐衄。 【关键词】张锡纯;吐衄;名家经验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7-8517/2010/06/55.htm
7.赭石对胃有啥好处凉血止血,治疗吐血衄血赭石的另一大功效是凉血止血。中医认为,吐血和衄血往往是血热引起的症状,而赭石正好能对付这些问题。它的性寒、味苦特性可以有效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因血热导致的吐血、衄血等不良症状。在中医方剂中,赭石常被用作治疗各种出血病症的良药。《金匮》滑石代赭汤就用了赭石来清郁火、降肺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3791593530501311578
8.犀角地黄汤与黄土汤均可以治疗便血,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使用?可以治疗血热吐血、衄血的方剂有( ) A.犀角地黄汤 B.十灰散 C.黄土汤 D.黄连解毒汤 E.小蓟饮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犀角地黄汤与黄连解毒汤均治“吐衄、发斑”,其病机、治法、用药有何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简述犀角地黄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应用犀角地黄汤治疗疔疮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8817629.html
9.墨旱莲有什么功效?墨旱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墨旱莲性凉,入血分,擅凉血止血,又能清热,为治血热出血者所常用,可单味捣汁饮,或配生地、白茅根、藕节、侧柏叶等凉血止血之品同用。可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等,外伤出血时,将其研成粉末,直接撒敷于患处有很好的止血之功。 3、生发乌发 http://www.lengmou.cn/5384.html
10.血热用什么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血热可以选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方剂。具体内容如下: 一、清营汤由犀角、生地、银花、连翘、元参、黄连、竹叶心、丹参、麦冬组成,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热入营分证,相关症状包括身体发热夜晚加重、睡眠不足、谵语、皮肤上有轻微的斑疹等。 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af57e089c1dc2815195284fd5b92e93c.html
11.中药学1597.色E.治疗失眠,应睡前服用 90.生牡蛎和生龙骨相同的功效是 A.收敛固涩 B.平肝潜阳 C.软坚散结 D.清肝明目 E.凉血止血 91.下列不属于平肝息风药的功效是 A.平肝潜阳 B.息风止痉 C.镇惊 D.安神 E.润肠通便 92.能够治疗血热气逆之吐血、衄血、崩漏的是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425014
12.一味中草药专治尿血1、小蓟:小蓟味甘、苦,凉,归心、肝经,具有散瘀解毒、凉血止血、消痈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血虚发热、血尿、便血、外伤出血等病; 2、白茅根:白茅根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清肺胃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热吐血、衄血、血尿、热病烦渴等; https://www.yaofangwang.com/yongyao/2093018.shtml
13.经行吐衄(中医)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中医释名 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吐血或衄血,并伴有经量减少或不行为主要表现的月经期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多因血热冲气上逆,灼伤血络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https://www.med126.com/tcm/2009/20090113021400_75806.shtml
14.吐血衄血本草纲目方剂 中成药 书籍 书籍章节 试题 文章 腧穴 术语 模糊搜索 首页/书籍/本草纲目/ 吐血衄血 有阳乘阴者,血热妄行;阴乘阳者,血不归经。血行清道出于鼻,血行浊道出于口。呕血出于肝,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耳血曰衈,眼血曰蘗,肤血曰血汗,口鼻并出曰脑衄,窍俱出曰大衄。 https://www.fane8.com/book/143/159196.html
15.(医疗药品管理)考研专用中药学和方剂学口诀总结吐血 衄血 3、用于肝热惊痫 4、用于咳嗽痰血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用于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 2、用于吐血衄血,便 血崩漏 3、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息风定惊, 1、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2、跌打损伤 3、小儿惊风 ★蒲公英,https://doc.mbalib.com/view/e96bc265c0d9932bb6948948d775fbcd.html
16.流鼻血用什么中草药治疗好流鼻血可以用白茅根配侧柏叶治疗比较好,代表方剂十灰散。 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用于血热鼻衄、咯血、尿血、血淋;淋证、水肿;湿热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喘等。侧柏叶,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的功效。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等出血证,肺热咳嗽等;外用可治血热脱发、须发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audio/1796280/
17.张锡纯医案:竹子的皮也叫竹茹,可治胃热之呕逆吐血衄血张锡纯认为,竹茹善于打开胃之郁热,可以顺降胃中上逆之气,使其下行,因胃气以降为顺,所以竹茹能够治疗呕吐、吐血、衄血,这都是竹茹降胃气之功。 《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治疗妇女的心烦呕吐呃逆以及“乳中虚”(中医认为,乳房属胃经,乳头属肝经,“乳中虚”讲的就是妇女因为身体虚导致的奶水不足),用的就是“竹皮https://www.jianshu.com/p/5588522f46b8
18.常用中药及方剂笑哈哈00 急诊科医师 感谢分享,收藏了 05-31来自AndroidIP广东广东 收藏回复点赞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15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