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新冠肺炎疫情篇(二)科普宣传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新冠肺炎疫情篇(二)

(一)前往公共场所应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如必须去,应随身携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在通风不良场所或与他人接触小于1米距离时佩戴。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或用肘袖遮挡;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如果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掩,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擦洗双手。

3.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液,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或用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擦拭,避免污染部位直接接触口、眼、鼻。

4.外出回家后要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避免经手传播。

(二)到超市、商场购物有哪些注意事项

2.尽量避开商场、超市的客流高峰期,减少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

4.全程正确佩戴口罩,购物、结账时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5.乘坐电梯时,优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须乘坐厢式电梯,应佩戴口罩。

6.结账时,优先选择非接触扫码方式付费。

7.回家后立即洗手,做好手卫生。

(三)到农贸(集贸)市场购物有哪些注意事项

1.配合体温检测:根据要求,在市场入口处主动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

2.做好个人防护:在低风险地区农贸(集贸)市场内应当随身携带口罩,在人多的摊位和难以保持1米以上间距的摊位购物时,应当佩戴口罩。中高风险地区顾客进入市场应当全程佩戴口罩,挑选商品时建议佩戴手套。优先采用扫码付费方式结账。

3.加强个人卫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尽量减少触碰货架、摊位等公共物品表面。离开市场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有条件时,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

针对在进口冷冻食品中或其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情况,特别提示:在购买冷冻食品,尤其是进口冷冻食品时,尽量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回家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食品加工前要认真清洗,清洗时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冷冻食品,防止水花飞溅污染(可放在水盆中清洗);加工时,注意生熟分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储存时,最好采用保鲜袋独立封闭包装。

(四)外出就餐有哪些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多人聚餐。

2.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可能错峰用餐,避免人员拥挤。

3.进入餐厅前,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服从餐厅工作人员管理。

4.在餐厅期间,尽量减少接触公共设施,如需排队取餐,注意保持1米距离。

5.多人围桌合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或实行分餐制,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

6.尽量通过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进行点餐和付费。

(五)前往旅游景区或公园应注意什么

旅游景区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公众应主动配合旅游景区采取的各项管控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1.采取门票预约、分时段入园方式,服从景区分流疏导安排。

2.实名登记购票信息及联系方式。

4.遵守公共秩序,文明游览,不随地吐痰。

5.随身携带备用口罩,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戴口罩。

6.尽量使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进行消费获取服务。

7.在购票、游览、休息、餐饮等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聚集。

(六)前往室内娱乐场所应注意什么

室内娱乐场所主要包括电影院、酒吧、歌舞厅、健身房、游泳馆等,不仅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而且空间相对密闭、通风不良,公众前往这类场所应特别注意:

1.配合场所实行的限流限量、预约消费、错峰入场等措施。

2.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进入场所时按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进行实名登记等。

3.遵守公共场所文明规范,不随地吐痰,科学佩戴口罩。

(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项

(八)乘坐出租车(网约车)应如何做好防护

1.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期间乘客和司机均要佩戴口罩。

2.在外界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开窗通风。

3.尽量在后排落座,不触摸车上用品。

4.优先选择非接触扫码方式付费。

5.下车后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九)工作场所如何做好防护

遵守单位防疫措施和规定。进入工作场所要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健康码”出示、出入登记等措施。不要带病上班,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向单位报告。在工作场所中,应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一米距离、开窗通风、少聚集。乘坐电梯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按钮。对于机场、火车站、公交车、地铁、商场、农贸市场、餐饮、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场所的疫情防控规定开展工作。

(十)召开会议有哪些注意事项

2.保持会议室通风,如外界气温允许,尽量选择开窗通风换气。

3.提倡自带水杯。共用水杯使用过后应及时消毒。

4.会议结束后,立即对会场进行清理,必要时采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含75%的酒精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十一)在单位食堂就餐有哪些注意事项

1.错峰就餐,避免聚集。

2.排队取餐保持1米距离。

3.提倡自带餐具。

4.用餐时尽量同向间隔就坐,保持距离,减少交谈。

(十二)学生上学应遵守哪些防护要求

1.遵守所在学校的防疫措施和规定。

2.按照学校要求每日监测体温并上报。

3.随身携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4.在校期间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少聚集。

5.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使用体育器材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均要正确洗手。

6.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

7.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后或放学回家后,要及时洗手。

8.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要及时向学校如实报告,并立即到医院就诊,严禁带病上课。

(十三)婴幼儿应如何进行防护

1.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佩戴口罩,以被动防护为主。

2.看护人不要对着孩子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

3.婴儿需穿着合适,不要过度包裹或受凉。

4.不要用嘴尝试或将食物咀嚼后喂给孩子,也不要用嘴吹凉热食给孩子喂食,不要与孩子共用餐具。

5.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定期消毒。

6.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8.和孩子玩耍前要正确洗手。

9.家长外出回家后先更换衣物、洗手后再抱孩子。

10.家中要常通风,通风时注意避免孩子直吹或受凉。

11.当家长或看护人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将孩子交由他人照顾,避免与孩子继续接触。

(十四)家长看护儿童有哪些注意事项

1.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等。

2.儿童的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3.外出前,家长应合理规划行程,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玩耍,尽量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4.外出时避免让儿童直接用手触摸公用物体表面,触摸后需及时洗手。

7.准备好儿童专用口罩。儿童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

9.鼓励儿童多做室外运动,不挑食不偏食,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0.当家长或看护人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儿童接触。

(十五)老年人如何加强个人防护

疫情期间,老年人在做好外出佩戴口罩、少去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手卫生等一般防护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患有基础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不可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期处方,减少就诊次数,也可由家属代取药物。

2.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3.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4.注意开窗通风,适量运动,均衡膳食,规律生活,保证睡眠。

6.陪护人员应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要做好自身防护。

(十六)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广义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作息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生活态度乐观、开朗、豁达,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并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

(十七)为什么要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分餐是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不同就餐者的餐盘或碗中,用餐者使用个人餐具进食的就餐方式。公筷公勺是指将公用的筷子和勺子放在菜盘上,方便就餐者夹菜,但不可以用来进食,即“公筷夹菜,私筷进食”。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唾液污染筷子、勺子进而污染食物,传染给其他就餐者。提倡集体就餐时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使用公勺公筷,剩余的饭菜可以放心打包或分装,减少食物浪费。

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是最简单有效的卫生防病习惯,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需要终身践行。

(十八)在家庭中如何实施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

1.合理备饭:根据家庭成员人数、年龄阶段和活动强度,确定饭菜总量和营养搭配。

2.固定餐具:家庭成员固定餐具,即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从外形、颜色材质上加以区别。

3.践行分餐: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来盛、夹食物,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

4.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要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避免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5.家长示范: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并坚持下去。

(十九)如何克服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引起的情感障碍

中国传统的用餐习惯是一家人围桌合餐,同吃一盘菜、同喝一盆汤,一边吃饭,一边交流情感,是人民群众对家庭团圆、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认同和体现,但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

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并不改变一家人围桌合餐、家庭团圆的初衷,也不影响一家人的情感交流,而且还能成为预防疾病传播、关爱他人、对健康负责的表现,体现了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的生活价值观,凸显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多了解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宣传分餐的好处,大多数的家庭会理解并接受,久而久之,全社会就会形成文明健康就餐新风尚。

(二十)使用公勺公筷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最好每道菜配备一把公筷或公勺。

2.公筷公勺最好与其他筷子勺子有明显区分,便于识别。

3.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

4.按需适量取食,吃剩的饭菜不得放回。

5.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者分装时应当使用公勺公筷。

(二十一)儿童与青少年如何预防近视

2.如必须使用电子屏幕,尽可能选择大屏幕电子产品,选择屏幕分辨率高、清晰度适合的电子产品,调节亮度至眼睛感觉舒适,不要过亮或过暗。使用电视时,观看距离应在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以上;使用电脑时,观看距离应在50厘米(约一臂长)以上。

3.观看视频写作业时,读写姿势要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约30厘米),身体距离书桌约一拳,握笔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视屏学习。

4.视屏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稍用力闭眼、睁眼、上下左右转动眼球,放松眼睛。线上学习结束后,可在室内走动、做体操、下蹲运动、仰卧起坐等;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立于窗前、阳台或门前,向远处(6米以上)眺望等,让眼睛的睫状肌放松、减缓眼疲劳。

6.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一旦确诊为近视应尽早进行矫正。

(二十二)儿童与青少年如何预防超重肥胖

(二十三)怎样做到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合理膳食讲求食物种类多样,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适当食用鱼、肉、蛋、坚果等食物。饮食要清淡,做到少油、少盐、少糖。足量饮水,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

(二十四)怎样做到科学锻炼

科学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强健肌肉骨骼,改善耐力和体能,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命活力、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生活品质。科学锻炼应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并注意与全面的营养、充分的休息和安全的环境相结合,以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二十五)为什么要戒烟限酒

吸烟能导致多种慢性病,包括多种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被动吸烟同样会引起多种疾病,对儿童与青少年危害更大。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吸烟的人,不论多大年龄、不论烟龄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几乎不含有营养成分。过量饮酒会导致心源性猝死、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酒精性肝硬化和高血压等,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应少饮酒,不酗酒。禁止孕妇和儿童、青少年饮酒。

(二十六)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的形势变了,我们的心态也应当适时调整,保持一颗“平常心”。

首先要克服麻痹思想。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零感染不等于零风险,特别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秋冬季节,外防输入的任务依然艰巨,内防反弹的复杂性依然存在,稍有松懈和麻痹,就可能发生险情。必须时刻守牢疫情防控的底线,多措并举实现精准化常态防控,共同巩固战“疫”成果。

另一方面,也不必过度恐慌、焦虑。目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各地各级政府正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我国已经积累了抗击疫情的经验和能力,完全有能力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我们有信心彻底战胜疫情,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最后的胜利。

(一)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二)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新冠病毒疫苗如何进行全程追溯工作?

《疫苗管理法》要求国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上市后,从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应有准确、规范的记录,全程追溯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疫苗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和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等。各地通过预防接种信息化手段,将上述信息及时录入系统从而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程电子追溯。

(四)新冠病毒疫苗去哪儿打?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都是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进行。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重点对象比较集中的部门或企业,当地也会根据情况设立一些临时接种单位。

(五)接种疫苗都有哪些禁忌?

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

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六)如何发现、把握接种疫苗禁忌?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要了解疫苗成分,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给予接种。

接种时,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接种医生将会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

(七)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

目前已获批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均为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

(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3.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九)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十)为什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剂次之间需要一定的间隔?

(十一)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接种者如何进行补种需要重新开始吗?

对全程免疫为两或三剂次程序的疫苗,未全程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未完成剂次,无需按照免疫程序重新开始接种。

(十二)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间隔小于3周的对象需要补种吗?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十三)现阶段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还需要加强免疫吗?

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别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目前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包括HPV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不是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了,只是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必须注意的是,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十五)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十五)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十六)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十七)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十八)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多久才能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THE END
1.复阳来袭!中医提醒:提高抵抗力必吃7种强免疫食物!七种食物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 柑橘类水果 像是橘子、柳丁、葡萄柚、柠檬等,这些水果富含维他命C,维他命C可以提升白血球数量,有效加强免疫力。花椰菜 裡面富含维他命A、C、E、纤维素。根据研究,用蒸煮方式烹飪的花椰菜,营养保存度最高。姜 姜可以减少发炎反应,在中医裡姜也常常用来提升免疫力和调整肠胃,煮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6754493994343638&wfr=spider&for=pc
2.预防新冠肺炎的饮食建议–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新冠肺炎的饮食建议 目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著的公众防护指南中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很多公众都减少出门,人们居家的时间大幅度增加。大家在做到“勤洗手、多通风”的基础上,还需要“管住入口、加强营养”, 不仅为了防止引起口腔疾病,也为了防止病从口入。因此,口腔专家http://www.cndent.com/archives/68132/
3.快收藏!防治新冠肺炎的食疗方法大全五、帮助儿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三个食疗方 六、最简单易行的日常膳食防治方法 七、不同体质的对症食疗预防方法 此前,国家卫生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营养饮食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学会各营养学分会,分别有针对性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提出了营养饮食指导。老朱费劲巴力地汇总了一下,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101/23/21405352_1062225969.shtml
4.以献礼建党百年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倡导合理膳食杜绝浪费预防疾深入实施广州市国民营养计划,大力推行健康广州合理膳食行动,以献礼建党百年、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倡导合理膳食、杜绝浪费、预防疾病为导向,积极开展2021年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系列营养健康主题宣传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21 年5 月17-23 日(5 月第三周)是第7 届全民营养周;5 月20 日是第https://www.gzcdc.org.cn/special/week2021
5.乳制品知识科普系列宣传(五)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以下简称“膳食指导”),对新冠肺炎感染者、一线医务人员和一般人群均提供了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膳食指导”建议一般人群多吃奶类、蔬果、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特别是酸奶。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550592&moduleid=21
6.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发布强调奶类食品重要性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以下简称“膳食指导”)。对新冠肺炎感染者、一线医务人员和一般人群均提供了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膳食指导”建议一般人群多吃奶类、蔬果、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特别是酸奶。 https://news.cri.cn/toutiaopic/6e22a826-75d6-24aa-a4ca-e5c79582feb4.html
7.看这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营养膳食指导新冠疫情期间膳食指导来了,赶紧来看看吧!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救治特点,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217/content-1088733.html
8.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3.05.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以治愈吗?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来看,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同大多数病毒感染一样,新冠肺炎也是自限性疾病,即依靠机体的免疫力杀灭病毒,尚未发现患者痊愈后病毒在体内长期存活。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支持https://www.caztc.edu.cn/yqzt/info/1007/1216.htm
9.营养界权威发声!疫情期间的10条饮食建议!10.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如果感觉自己近期饮食情况不佳,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饮食不均衡,尤其是现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可能都很少外出买菜,导致新鲜蔬果的摄入不足,那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膳食补充剂。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做得合理均衡的饮食,从而提高自身的营养状况,增强免http://m.hrbxdf.com/news_con.php?nid=15547
10.2024新冠感染者居家指南(居家条件+隔离要求+药品推荐+消毒+饮食+新冠病毒感染者应该吃什么?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与救治。以下是轻症患者居家饮食建议: 能量要充足,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7659044
11.每日热点1027美媒:美国各地家庭为"长期新冠肺炎"患儿伤透脑筋 医院束手无策 欧洲多国疫情恶化 专家警告新冠流感“双流行” 为什么吃够营养才能减肥成功? 吃豆制品时最好避开这些“坑” 秋季皮肤干又燥 医生教你对抗加预防! 张敏州教授:“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中西医结合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服务 到底是哪种疼?学会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0586
12.确诊新冠吃什幺好得快?营养师曝4关键,喉咙痛这招还能清病毒作者介绍:李婉萍营养师,现职荣新诊所营养谘询组副组长,经历:马偕医院营养师、亚培营养谘询专业营养师,认证:营养师证书、功能医学研讨会认证。着有《洗肾饮食全书》一书。 本文获 李婉萍营养师授权刊登,原文标题: 新冠肺炎轻症饮食怎幺吃?提升免疫力让你赶快好起来!若想获取更多专业知识可至「李婉萍的营养天地」脸书粉https://m.careerss.cn/view/1113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