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讲膳食评价。无论是在外就餐,还是在家烹制,营养密度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选出更合理的食物。但到底要购买或烹制多少,还需要我们对食物的量,具有基本的认知,否则即使营养密度高的食物,过量的摄入依然会使能量过剩。那该怎样知道我们每日吃的食物,到底有多重呢?就我们对近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对每日吃的鸡蛋,给出的重要范围在,15克到110克之间。至于对米饭、馒头、蔬菜、水果等的估计更是差之甚远。我们今天就讲一讲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对食物的重量,具备基本的认知。
l24小时回顾法(24hrecall)
l食物频率问卷法(FFQ)
l称重法
l查账法
l化学分析法
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前面两种,24小时回顾法和食物频率问卷法,后面我们会具体讲述。
24小时回顾法:是指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回顾性的了解调查对象,过去24小时的膳食摄入状况,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回顾性膳食调查方法。但是在应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有几个注意事项:
1、调查者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询问的技巧与方式,以鼓励和帮助调查对象对膳食进行回顾;
2、因为是凭借被调查者的回忆来进行的,所以他适用的人群,只能在7岁以上和70岁以下这个人群之间,因为,太小的小孩子或老人会有回忆偏移;
3、对于食物的估量上,需要借助食物模型或测量工具(厨房秤、面条测量器、温度计、量杯、量勺),才能够对食物摄入量进行核算,我们要通过这些测量工具,了解每日的膳食重量。当然,我们很多中国人的厨房并不配备这些,其实即使不用这些量具,一般的家庭主妇,通过日常生活也可以对经常食用的食物做出大体的判断,但是如果具备这些粮具的帮助,你可以更快的达到这个目的。
在对食物的重量进行估量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借助于食物模型或食物图谱,这是中国营养学会研制的食物图谱
这一个是南京医科大学研制的食物图谱。
相比于中国营养学会的,南京医科大学所研制的食物图谱,更合理更容易使用,因为它不仅有参照物,还有每一个不同的食物的不同体积情况下的重量,那对于被调查者来说,它更容易帮助他去估计自己每日膳食中食物的重量。
称重法,在膳食调查中被称为金标准,因为它对所吃的所有食物进行称重。称重法的步骤是:
1、记录每一餐各种食物及调味品的名称;
2、准确的去称量食物的生重、熟重、剩余量和零食;
3、计算生熟比,生熟比=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
4、按食物的品种分类,求得每个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
5、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的营养摄入情况。
化学分析法和查账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少,在这里就不详述。
这五种调查方法各有优缺点:
称重法准确,但是会费时费力;食物频率法因为有食物清单,所以应答者的负担较轻,应答率比较高,但是因为存在量化不准确的情况,所以在应用的时候,一般要配合称重法和24小时回顾法来对食物进行定量;24小时回复法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它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但是它靠主观回忆,所以具有回忆偏移;化学分析法和查账法也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在进行膳食调查时,要根据调查对象、调查目的的不同而进行具体的选择。在调查结束后,要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评价,就需要对所摄取的食物的餐次、种类、数量输入表中,然后查食物成分表,去计算每种食物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通过计算,与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进行对比,可以获得这一个个人,或者群体的摄入情况。目前很少用计算的方法去做这个过程,一般会运用营养软件。
这是把食谱输入到营养计算器以后,获得的这些结果:
通常,我们对一个人的膳食进行评价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指标:
1、对于种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是否满足需要;
2、蛋白质(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提供的能量在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是否适合;
3、三餐的能量分配是否合理(30%,40%,30%);
4、优质蛋白,占总蛋白中的比例是否超过1/3。
这是我们对刚才那个成年人一日膳食进行评价的结果:
这是通过前面的评价,我们发现的膳食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的一些建议:
存在的问题:
1、总能量充足,但脂类、钙、维生素A、维生素B1、B2、C明显不足;
2、早餐能量偏低,中、晚餐能量偏高;
3、脂肪所占能量比偏低,碳水化合物所占能量比偏高;
措施:
1、早餐增加一个鸡蛋,牛奶增加到250ml,以增加早餐的能量比,同时增加脂肪、钙、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入量;
2、中、晚餐的主食大米减为150g,中餐增加牛肉番茄煲,以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B1、B2、C的摄入;
3、早餐给一个苹果,晚餐给一个橙子,以增加胡萝卜素、维生素B2、C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