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导语:在运动与健康科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1教师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认识

一线教师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在学习评价中地位的重要性有着高度一致的认可。这与课在中小学长期作为单纯运动技能性教学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从该角度来看,这种运动技能学习评价集中倾向性的选择实则是一把无形的双刃剑。一方面,重视运动技能学习固然重要;另一方面,对运动技能的足够重视却因此忽略了其他领域或是运动技能领域内其他方面的学习。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的运动知识、安全意识同样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两者与掌握运动技能一起,如同一架马车的三匹马,只有产生合力,才能奔向将学习或是运动技能的学习的评价目标。遗憾的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厚此薄彼,而造成运动技能学习完整性的缺失。

教师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认识不足。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原动力和初始点,高涨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而失去兴趣的运动学习就会变成被动、机械式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兴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运动技能学习评价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对这两点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他们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就有可能模糊或偏差。

2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实施

2.2评价方式偏重于单一的实践考试

教师们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方式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倾向于单一的实践考试。这与一线教师过分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中的重要性是相互联系的。当教师将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片面的理解为运动技术的掌握或是在教学设计中过分注重掌握运动技术内容的设置时,他们在其评价方式上也自然会以相应的方式予以对接。毋庸置疑,实践考试是对运动技术掌握程度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评定方式。然而,运动技能学习包含的是以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安全意识三方面为主的综合性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对其评价方式的安排也必然要与之相适应,以不同学习内容的最优评价方式而定。这就需要将书面考核、口头考核等多种形式与实践考试相结合,从而完整地反映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情况。

2.4评价主体以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

3教师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满意度较低

面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其评价效果不理想也就不足为奇了。“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效果”调查的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感觉评价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纠结于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中如何通过具体、可行的手段和方法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如:基础差的学生如何能够通过努力,获得与基础好的学生同样的机会去获得高等级评定?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如何能在学习评价中有所展现?学生能否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他人或自己进行评价?对此,调查中的教师们也一再表达了希望能够有完整的、科学的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出现。他们期待新的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体系能够有完整的评价指标,有合理的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安排与设计,并希望新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改善。

4小结

摘要明确运动技能学习的含义,以及它和基础阶段学校体育的关系,使体育教师能够有系统、有逻辑和有序地教授学生运动技能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同时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运动技能中小学体育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专指在体育运动特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完成某种技术动作的能力。动作技能包括技能的发展、技能的学习、技能的控制三个领域。在我国,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也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多数是从婴儿的成长发育入手,以儿童、青少年的动作发展为研究目标,即从我们所说的学校体育方面开展研究的,则寥寥无几。本文从运动技能学习入手,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角度去探讨基础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

二、现状分析

三、运动技能学习

(一)定义

动作行为是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它是一个伞术语:包括动作学习(motorlearning)、动作控制(motorcontrol)和动作发展(humanmotordevelopment)三部分。《课程标准》中将运动技能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定义是:“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专指在体育运动特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完成某种技术动作的能力。

(二)分类

运动技能的学习是程序性学习,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运动技能学习可以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学习三个阶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运动技能学习可以分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是指练习者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的最初阶段;联结阶段是指练习者正在完善,还需要一些微小的调整阶段;自动化阶段是指实施该技能几乎不需要认知加工,自动化处理阶段。运动技能的最高阶段是自动化,这是一种过渡学习。将外部信息通过内化建立起来。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的练习获得的,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主观经验的表现,是以一定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是主体对特定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表现。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维,离不开大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并进行有效运用。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以有意学习为主,但其间不能忽略无意学习的存在,相对于有意学习,无意学习是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的,在不经意间产生效果。

(三)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人类动作发展特征的知识也可用于确定一生中其他阶段的动作成熟水平,在教育上它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全面理解人在某个阶段的动作典型特征,就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教育的能力。大家知道,某些动作的发展顺序具有高的可预见性,了解这一发展顺序的老师以这些证据为基础准备课程和活动,以推动学生高效地、系统地按可预见性的发展顺序学习。比如在教学中,以发展的视角观察学生做动作时,教师会考虑是哪些因素使学生达到现在的动作状态,未来他们将发展到什么程度。遗憾的是,因为没有针对儿童少年动作发展的专门研究,所以很难回答学生的“运动技能发展”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某个年级设置这些教学内容,为什么要在这个年级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等等。

四、理论阐述

(一)小学生身体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2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注意事物的新鲜性、有趣性或较为明显的特征。他们以无意注意为主,既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他们对美的体验仅仅与事物的具体形象相联系。3-4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有了迅速的发展,注意的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注意范围也在扩大,逐渐学会根据活动任务将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发生紧密联系,此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5-6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学习动机仍然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但此时学生的间接兴趣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初中生身体发展特点

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体重开始明显地增加,表现为骨骼、肌肉和内脏的发育。而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增长不同步,一般是大肌肉群先增长,小肌肉群后增长,因此,初中生完成运动动作的精确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这一学期学生的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性高,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要强。有意识记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初中生对情绪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刻,因而更易于激发对有情绪体验的事物的学习兴趣,因而在初中阶段学生记忆有情绪体验的事物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五、教学建议

(一)针对小学

1.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的体育课以养护锻炼为重。小学生处于6―13岁的年龄阶段,包括儿童期和少年期,是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有着喜欢竞争,喜爱玩耍的心理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变化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小学1-2年级阶段,教师选择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时候运用情景教学法),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愉悦感。1-2年级学生是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通过将竞技内容教学化,发展跑、跳、爬、跃等基本活动能力,通过这些简单的内容教学,使儿童初步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基本活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感知觉等能力。将各种简单的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融于充满乐趣、生动活泼、具有新奇气氛的,以游戏为主的过程之中。

2.3-4年级的学生的体能有了一定的发展,是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发展跳跃能力;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他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那么教材的选择就要选择那些能够锻炼大小肌肉群的,有组织、简单的组合活动。

(二)针对初中生

2.小学和初中的区别与衔接

中小学阶段应该要发展五项基本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但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练习的侧重点、强度等应该有所不同。儿童少年时期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大,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好时期,但是柔韧素质的提高要有一定的力量素质做基础,也就是发展柔韧素质同时结合力量练习。但是小学阶段的力量素质练习应该控制好运动负荷和练习的密度,据力量素质增长的年龄阶段研究报告指出:男生在12―15岁增长速度最快;女生在7―13岁增长最快,所以在初中阶段发展力量素质最好。而儿童少年时期的耐力素质发展较慢,从有氧供能能力来看,男子在12―16岁达到最大吸氧量,随年龄增长在18岁达到最高值,女子从13岁开始增长到最大值,这些数据表明少年儿童具有一定的有氧供能能力,对一般的耐力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青春期后期可以采取强度不大的有氧耐力练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在游戏中,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去进一步发展灵敏、速度、柔韧、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同时,已经获得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在技能的学习中强化跳、爬、跃等活动能力。

六、结论

(一)体育课要以基本身体素质、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为基本教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基本身体素质和主要的运动技能要贯穿始终。每个阶段要有基础和重点发展的项目,重视基础性学习,发展基本身体素质(速度、灵敏、耐力、柔嫩、力量),只有基础牢固了才便于日后动作技能的自动化。

(二)重视技能迁移发生的规律。运动心理学中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对新学技能的影响称之为“迁移”。如果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技能产生积极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就是正迁移;相反,若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作用,妨碍新技能的形成,就是负迁移。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迁移,比如课基本内容前的辅助、分解练习,都是希望产生迁移。同时学习无意学习和有意学习的理论知识,迁移是无意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为学另外一个技能服务的。体育教学是一种有意学习,教师有目的地教,学生按计划地学。教师上什么内容、怎么上、怎样安排等都是有计划的,但是学生达到的恰恰是一种无意学习,如课的内容是学习前滚翻,那可以为日后学习前空翻服务,学生不一定知道,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知道。

参考文献:

[1]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叶利群.课程教材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一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一)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概念

运动处方教学是指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制定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体育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控、自调和自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动处方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个体的体育需求与体质发展为出发点,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兴趣、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实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制定适宜学生体质发展的运动处方,促使每位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取得进步,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2“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教学设计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运动处方的设计包括运动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法的运用,因人而异,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着重突出运动的健身性、科学性、实效性,“健康第一”始终贯穿于运动处方教学全过程。

3“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三)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特点

1针对性强

运动处方如同医学处方一样,要对症下药,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质情况,运动处方设计也要不同。设计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生体质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运动处方,有很强的针对性。

2科学性强

3实效性强

运动处方教学方案制定后,在教学过程中,运动处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师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运动处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施

(一)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测试

首先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对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进行体质和专项技能测试。学生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力量、柔韧性、耐力等。专项技能测试主要包括学生的跟做健美操动作的准确性及协调性、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

(二)对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将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及分析,评价学生的体质情况,学生体质评价的标准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制的《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中的大学生体质标准。对照体质标准,找出大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共性,做到区别对待。

(三)制定运动处方

(四)实施运动处方

对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进行运动处方教学。在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运动处方理论知识的辅导,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保证运动处方实施的效果。

(五)调整运动处方

三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一)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健美操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运动处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寓教学锻炼内容于娱乐中。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可以学习制定健身运动处方的知识和方法,并把健美操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适合自身发展的运动处方。健美操运动处方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好、更科学地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通过健美操课学到一个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健身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并使学生养成科学健身的终生体育意识。

(三)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四健美操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适时调整,优化运动处方

在应用运动处方教学时,运动处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师对于一个运动处方应反复修改、优化、完善,注[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适时调整、重构运动处方,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处方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各项身心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二)体现学生个性,注意区别对待

(三)加强体育教师运动处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参考文献

[1]周雷,黄滨.学生体质评价及运动处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健身运动健美运动体型修塑方法

1引言

目前,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健美健身的国际大市场。中国自2000年以来,体育产业发展以40%以上的递增速度开始发展,参加健身运动的人口大幅增长,新世纪将成为健美健身的中国世纪。现在全国各省市几乎都有几家比较好的健身房。而在国外也是如此,并且国外还经常举行健身大赛来促进大家利用运动来锻炼身体,健美体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走访各个健身房收集有关健身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为了减去多余的脂肪,增加肌肉含量,塑造健美匀称的形体,使形体变得优美,采用科学的综合训练与饮食调控等方法,特别是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则可达成减掉多余脂肪、塑造匀称健美形体的目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健身健美运动健康有效的进行体形修塑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调查法

走访各个健身房进行有关健身方法的调查。

2.2.3比较分析法

对所收集到有关的健身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健身运动和健美运动的概念和目的

3.1.1健身运动和健美运动的概念

①健身运动的概念

②健美运动的概念

所谓健美,顾名思义就是健康而优美、健壮、美观,它是根据健康原则、美学原则以及年龄、性别特征对人体毛发、肤色、体形、姿态、动作和风度等进行的综合评价,通常指人体健康无病,动作优美、协调,体形匀称,并具艺术感。从专业上说,健美是指通过各种重力练习以发展全身肌肉、塑造体形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健美运动英文意思为身体建设,是通过徒手和运用各个器械,通过专门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并根据人类遗传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营养学、运动医学、美学等学科原理,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达肌肉、修塑体形、陶冶情操、促进人体健美为目的的体育运动。

3.1.2健身健美运动的目的

健身健美运动分两种目的:一种是为了减肥来达到身体健康但是减肥可不是单单减掉几块肥肉那么简单,要想科学的减肥,健康的减肥,就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使身体更健康。要求减肥者每天摄入的热量要小于燃烧的热量。所以就要大量运动来消耗热量,并且摄入的热量要少。然而人们往往会有很多误区,减肥就要靠节食,有资料表明靠节食减轻体重,有90%的人都会反弹,正确的方法是,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要选择消耗热量比较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跳绳,这都是一些基本的比较适合各种人群的运动。然后就是饮食,胖人会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的多而运动少,那么究竟该怎么吃,吃多少呢想减肥的人应该少吃多餐,因为这样可以不利于脂肪的堆积,吃一点消耗一点,而不是一次吃很多,都堆积在一起很难消耗掉,每天应该严格控制三餐的热量摄入,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而很多人却往往忽视早餐,不吃早餐不但对身体不好,起不到减肥的效果,反而会使人发胖。除了一日三餐不要再吃别的零食,可以吃些水果来当作零食。另外要多吃纤维素,因为纤维素可以清理肠道,有利与排便,这对减肥是非常重要的’。

多喝水有助于将钠盐冲刷出体外,从而有利于减肥,每天至少喝8杯水,晚饭要少吃,9点以后不要再吃东西。[2]另外一种就是为了强健体魄而健身这种是为了使自己的体形更好看而运动健身的,这些人往往有着标准的身材,结实的肌肉,饱满的精神,给人一种精神、健康的感觉。健美运动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跑步、瑜伽、力量练习等。[3]我们衡量健美标准是从科学角度来考察的,认为健美是根据健康原则、美学原则以及年龄、性别特征对毛发、肤色、体型、姿态动作和风度进行综合的评价。

3.2体型修塑的主要方法

3.2.1有氧运动训练方法

健身跑是一项便利而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跑步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实效性。通过科学研究和人们多年的运动实践,健身跑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年龄限制的最高心率的60%,即心率应达到120次/分钟左右。一般平均25至30分钟的有氧运动功效最佳。另据研究:早餐前跑步消耗的热量来自脂肪,而下午跑步脂肪所提供的热量是不足消耗的。

健美操运动作为有氧运动,可谓一项好的运动方式。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的舞蹈,不仅能激趣、调节心理,还能通过身体的运动,使肢体更灵活、协调,体姿体态更优美。

3.2.2健美运动训练方法

健美运动是一项通过徒手和各种器械运用专门的动作方式进行锻炼以发达肌肉、增长体力、改善体形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5]那么,怎样才能使快肌纤维快速增长呢研究结果表明,肌肉在训练时的整个消耗与恢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时的能量消耗;第二阶段是运动后的恢复阶段;第三阶段是运动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在牛理范围内,肌肉活动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随之而来的恢复就越明显,而我们使肌肉快速增长的秘诀正在于此。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最大限度的超量恢复,从而使肌纤维获得更多的营养,达到快速增长肌肉的目的。[6]为此介绍以下几种快速增长肌肉块的方法。

组合训练法。这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训练手段,即把一个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进行训练。组合训练又分同位组合、异位组合和混合组合三种方式。练同一肌肉的动作组合,叫同位组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来编排最适合自己的训练课程,学会对训练方法的选择,迅速正确地感觉身体的各种反应。这种能力不是短期内能获得的,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并有意识地注意身体的各种反应才能获得。[7]

3.3如何注意日常饮食调和快速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3.3.1注意日常饮食调

人一生下来就要吃东西,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伴随人的一生。吃不足,挨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当吃的东西充足,而又吃的不合理的时,同样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吃才能既保证人的健康,又能保持形体的美呢?就像仅仅靠饮食并不能保证人的健康一样,仅仅依靠饮食也不能保持形体的美,但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保持健康和保护形体美肯定有益的。

3.3.2快速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肌肉疲劳: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神经疲劳: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内脏疲劳: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①保证睡眠。睡眠是消除疲劳的重摹方法。

②整理活动和肌肉按摩。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l.1从各方面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研究发现,进行健身健美运动可以起到发展肌肉力量、耐力并适度发达肌肉;修塑形体,有助于减少多余脂肪;改善体姿矫正假性畸形;均衡全身肌肉的发展;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减缓老化速度;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等功能。

4.1.2如果在锻炼过程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会影响练习者参加正常训练,甚至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身体健康,给联系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只有了解损伤产生的原因,并及早加以预防,才能减少伤害事故。

4.2建议

4.2.1人体从事各种形式的健身都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健身也正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人们若想通过科学的健身提高自身的生理机能和健康指标,就必须先了解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4.2.2主动预防损伤比发生损伤后再治疗更为重要。运动前应制定好合理的训练方法,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训练中,要注意间隔放松和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避免单调片面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

【参考文献】

[1]张先松.健身健美运动[M].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健与美[J].2006.06.第206期.

[3]王乐.健美运动与身体健康[J].安徽文学.2007年,第一期.

[4]孙怀玉.试议大学生的健身与健美[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

[5]吴晓芳.健与美体育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张益民,安国彦.健美运动中快速增长肌肉的方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各章节均增加了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知识拓展等部分,使教材结构更加完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章内容涵盖营养的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学的概念与特点,详细阐述了营养是指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其有益物质,供给能量,构成和更新身体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全过程。合理营养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生长发育的根本保证;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有效途径;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增加肌肉蛋白质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快速补充能量或促进能量代谢的运动营养补充剂,预防损伤、延缓疲劳和促进体能恢复的运动营养补充剂等。在现代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背景下,对运动员的体力、体能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帮助运动员提高耐力以及恢复体力和运动能力,介绍目前体育界常见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能够为运动员、教练员等专业人群提供指导与参考。第6、7章分别介绍了运动训练和比赛期间的合理营养,包括健身运动者锻炼期的合理营养、运动员训练期的合理营养、运动员比赛期的营养、运动性贫血的营养干预;特殊环境下运动的合理营养,包括高原训练的营养、高温和低温环境下训练的营养以及运动者旅行中的营养措施。不同体育项目运动员在不同地区、训练场地等参赛和训练期间的合理营养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比赛时水平的发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具有重要意义。第8章介绍了人体营养评价与食品安全,包括膳食营养调查、营养状况的生化评定、营养缺乏的临床评价与食品安全与运动。

关键词:太极柔力球;中年女性;体质

太极柔力球运动与太极拳的思想均传承于太极,都是以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思想为基础。太极拳具有圆润连贯、上下相随、柔中有刚、以意导动等特点。作为太极拳的延伸,太极柔力球运动既保留了太极思想的精华,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球类竞技运动精髓。太极柔力球运动中“柔”是灵魂、“圆”是核心、“退”是前提、“整”是根本。

鉴于以上情况,对忻州市忻府区的中年女性在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前和参加太积极柔力球运动2个月后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安静心率、柔韧、反应、协调、立定跳远、握力、肺活量等体质指标的影响。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爱好者进行锻炼监控,使太极柔力球锻炼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为增强中年女性的健身意识、科学健身理念,提高中年女性的体质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太极柔力球的广泛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亚洲地区的体质指数评价标准定义标准是:低体重BMI小于18.5,正常范围在18.5~22.9,超重是23~24.9,肥胖是大于25。被测人员实验前BMI数值平均值为24.3±6.11,试验后为21.0±4.88,且实验前与实验后之间存在差异性(P

此外,被测人员经过2个月太极柔力球运动后,被试者坐位体前屈成绩从原来的5.70±7.20变为11.5±6.23,且实验前与实验后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

(1)身体形态及其指数是人体健康状况的外在表现,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年女性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有显著的影响,显示太极柔力球运动对控制人体重,预防肥胖及各种肥胖性疾病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2)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与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简易指标,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年女性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均有一定的影响。

(3)太极柔力球运动能显著提高人体上肢柔韧性、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显示太极柔力球运动能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提高中年女性的体质水平,促进中年女性的健康,使中年女性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工作和生活,享受余暇休闲。

建议:(1)锻炼者在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进行太极柔力球练习时,人体的上肢活动较多,所以在进行太极柔力球正式练习前,可以采取慢跑等措施使身体发热,充分拉伸上下肢肌肉,活动关节,为练习做准备。

(3)加强技术指导、练习监控和自我评价。在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时,由于锻炼者监控负荷的意识薄弱,应加强技术指导,建议在运动后、次日晨测量脉搏以评价负荷大小,做到科学健身。

[1]杨丽娜,门卫东,刘鸿宇,李治,崔建梅.3个月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血脂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7(7):945~947

[2]张双.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年女性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3]叶国鸿,汪正毅,许建生等.运动与血脂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33~935

关键词:建设发展;社会市场;健身指导;休闲保健;康复保健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1998年7月,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原专业目录“体育类”中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和“体育生物科学专业”依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12月,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使用体育保健专业这个名称,专业代码为:660304;并在随后颁布的《本专科专业对应表》中规定体育保健专科专业对应本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要求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并忠诚于民族和祖国,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民族光荣传统,发扬先辈进取精神;在德、智、美、体、劳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综合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自发地、自觉地服务于民族,服务于祖国,服务于社会。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包括体育生物科学与体育保健康复学等)的完整体系、民间传统医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理解“健康第一”这大众体育观念的基础上,能运用保健理论指导体育健身,运用保健方法服务于体育健身,能把体育运动作为有效简便的方法运用于保健和康复。熟悉保健的广泛领域,能综合医药卫生、体育运动等多学科知识应用于体育事业、保健事业。

二、专业建设发展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情况

(一)社会市场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竞技体育中,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是运动负荷越来越大,运动技术难度增大,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已成为影响优秀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制约因素。因此,运动康复和运动营养在科学训练中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各省市体育局相继建立或筹建体育医院(运动康复中心),专业运动队急需高水平的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专门人才,为运动员进行伤病康复和体能恢复,以保障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身体健康。

(二)体育保健专业的开设情况

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6所体育高等学府和部分地方体育院校,设立体育康复保健专业(现为人体运动科学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随着《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颁布而规范了体育保健专业的名称后,各地体育院校、高职高专的体育系,甚至有些医学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这一专业。但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所有高校中只有阿坝师专开设有以“体育保健”为名称的专业,本科学校开设的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而其它高职高专均没有这一专业,个别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有“体育保健、康复”这一培养方向。可见,社会市场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的同时,而专业的开设与发展存在不平衡。

三、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探讨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可度不高

受民众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以及就业体制僵化的限制,体育保健专业毕业生招生就业渠道不够通畅。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保健专业,其可行性是经过充分论证的。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方位、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大量培养体育保健专业的人才不但是医学院校的义务,也是体育院、系的责任,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保健专业会更具有专业特色。但自体育保健专业建立后,多数民众对它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专业的存在。在相当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虽然知道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但一谈及保健康复,都认为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培养该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应该是医学院校的责任,体育院系设置体育保健专业似乎不合常理。这些错误观念无疑会对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民众对本专业的认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2]。而高职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喜欢盯住“保健”这个词,将其理解为“医疗保健”并作为依据而把体育保健专业按医学专业模式培养,这样又无法得到社会市场的认同,使专业建设面临学生就业困境。

2.专业毕业生没有医疗卫生职业的资格认证

(二)对策探讨

1.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构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专业,会有一套比较成熟而完整的培养模式,其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相对固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而且有着可资比较的中外培养体系框架。但作为高职教育,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而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类型。因此,体育保健专业必须要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不能做成本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压缩饼干,或是仅仅将原有的学科课程简单重组。如果因学生“专升本”或筹划本专业“升本”的需要而套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体系,拚弃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宗旨,把体育保健专业当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预科”或“简版”来办学,势必对学生就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5]。

2.优化专业课程组合,人才培养切合社会市场的需要

3.加强职业资格的培训,以岗位要求为标准

社会体育大量需要懂得科学健身的专业人才,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在专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是不应仅局限于某些事业单位和升本,他应有自身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应摈弃传统的就业观念,要做到哪里能发挥个人才能就到哪里去。(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阿坝师专校级青年课题(ASC09-09)

[1]黄昀,李杰,蒋寅.关于体育高专体育保健专业教材特色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694(18).

[2]王乃茹,黄辉.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的调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132(20):195-196.

[3]覃荣周,王琪林.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市场分析[J].商.2012,(16):169.

关键词:运动处方高校应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已经满足,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日益趋向生活化、社会化和科学化。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实施了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健康纲领,我国也于90年代初全面推行了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不仅符合国际体育发展潮流,而且必将有利于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强国富民。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要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是促进全面健身科学化的保障。运动处方的研究、推广及应用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对高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1.运动处方的产生和发展

2.高校应用运动处方的依据

2.1大学生体育锻炼面临问题的分析

2.1.1目的性不强。

目前大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时,若活动比较有趣热闹,参加的人数就多,但往往是盲目参与,忽视自身当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2.1.2选择性不强。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为了发展某项身体素质或学习某项运动技术,面临着选择适合的锻炼手段和方法问题。由于大学生缺乏对锻炼手段、方法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解,会产生盲目选择的倾向。这些被选择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并不一定适合练习者。

2.1.3科学性不强。

无论从事什么运动,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量都是取得运动效果的关键。而大学生可能对体育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了解不全面,较难合理地安排好练习的量与强度,以及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

2.1.4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大学生在运动中一旦出现运动损伤、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就会不知所措或不能及时妥善处理,从而损害身体健康。

2.2运动处方的发展为高校应用运动处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运动处方的研究已具有较完整、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健身运动处方已成为各国实施健康计划的重要内容,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应用运动处方提高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素质。目前运动处方可分为四大类:(1)预防性健身运动处方:不同年龄人群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处方;(2)竞技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为目的的处方;(3)康复体育运动处方:用于病人和残疾者以治疗疾病、康复肌体为目的的处方;(4)健美运动处方:以健美形体为目的的运动处方。随着运动处方研究与应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健身处方的任务已由单一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的健康。身心全面,包括精神与身体的和谐发展,通过锻炼解除心理压力,提高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等,成为健身处方的新内涵,也成为大学生运动所期望的目标。同时,高校体育运动处方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校体育中应用运动处方大有可为。

2.3与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相得益彰

我国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中结合运动处方进行教学,有利于快速寻找出一条增强学生体质的捷径。在我国现行体育教学中,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大纲与不讲实效的素质练习并存。如何针对学生体质的差别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地搭配成运动处方显得十分重要。《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确定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地开展健身活动。而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术技能,而且要把所学得的知识技术,合理地运用于体育实践之中。具体地说,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监控、自我保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合理运用运动处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4高校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是素质教育的必需

要全面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就必须加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科学地掌握运动处方和自我锻炼、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运动处方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一种有效方法。要使大学生掌握其生理、心理特点,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并且持之以恒的锻炼,从而促进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5为教师指导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运动处方在高校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对自己体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健身意识,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科学地安排运动内容,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更能够促进教师针对大学生的体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研究,使体育课程既生动活泼,起到明显的健身功效。

3.运动处方在高校中的应用

3.1运动处方的内容

大学生身体锻炼的目的和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为了情感宣泄,有时是为了健身,有时是为了从紧张和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有时是为了病后康复或生长发育,有时是为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所以高校在应用运动处方时,要根据参加健身锻炼的个体状态不同,制定出适合个人状况的运动处方,主要内容应包括:

3.1.1运动项目即进行的运动,应针对体质测定情况而确定。

若要增加心肺耐力或减脂,则应从事长跑、竞走、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有氧运动。若要改善力量,则要进行哑铃、器械、俯卧撑、杠铃等力量运动。若要寻求生理上的放松,则可选择运动强度不大,令人轻松愉快,具有消除疲劳的一些运动项目,如散步、旅游、郊游、踏青、登山、日光浴等。

3.1.2运动强度即运动的激烈程度。

要想达到运动效果,就必须遵守运动强度设定指标,在实际运用中为了简单易行,一般以心跳率为强度指标。研究证明,锻炼强度小于50%的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的属于运动训练的强度。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讲,身体锻炼时脉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间为宜。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对自己较合适的运动强度,要讲究实效,切实可行。"心率130"是西方国家为提高民众体育提出来的口号,也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130次。从实际运用的情况看"心率130"也是一种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运动强度。

3.1.3运动频率即每周的运动天数。

3.1.5监控即在运动中要设立运动观察指标。

3.2高校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3.2.1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项目要因锻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运动爱好,参加锻炼情况等。对其健康状况做出判断,这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应予以特殊对待,不宜参加运动处方循环。

第二步,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在实施运动处方前,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与体能做出测定。运动负荷的测定是对其身体承受运动的能力的检测和评价。通常采用心跳频率、最大吸氧量等机能指标。通过测定,找出科学锻炼处方的负荷指标。体能测定主要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鉴定。也可将所得结果与较大样本进行对比,确定该项素质优劣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运动处方。对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数据要保留,以备后用。

3.2.2现以张××(男20岁)同学为例,说明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第一步,张××到校医务室进行体检,结果正常,无任何疾病。

第二步,张××身体素质测验结果:100米跑13.76s,立定跳远2.30米,引体向上7次,1000米跑4min50s。从成绩可以看出张××速度和力量中等,但一般耐力差。

第三步,根据张××的体能,确定本学期以发展一般耐力为主,预期1000米跑成绩达到4min。

第五步,锻炼内容。(1)准备活动10min。热身操、热身慢跑800~1000m,腿部柔韧性练习;(2)基本部分30min。加速跑100~120m3次;6~8min中等速度跑,心率控制在130~150次/min;草地上柔韧活动(坐跪压,分腿压)5min;走跑交替10min。跑时应该注意控制速度和呼吸;(3)整理活动5min。做放松操或在肋木处做拉伸。

4.结语

运动处方的发展为高校体育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运动处方在高校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推动《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应大力提倡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用运动处方,使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2]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4.

[3]张中垓.余利萍等.体质测定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四川体育科学,1999,5:41-44.

[4]俞允乐.运用运动处方,增强学生体质[L].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专辑):60-65.

[5]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6]王健.健身运动处方[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中,体育是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强身健体的学科,是一门以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性课程,只将其作为保持人们健康的手段,很少将其与人类的健康知识联系起来。新的《体育与健康》科目将“体育”与“健康”看作课程的并列的两部分,将它们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有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制约,或者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知识象征性地开设体育课,而不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导致教师的教学跟着习惯走,跟着感觉走。在课堂上知识学习一些运动的技能,然后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至于这些知识对学生将来的体育运动或是运动习惯的养成能起到多大作用从不去考虑,更不去思考我们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应该如何去处理“体育”和“健康”的关系,如何将体育课程学习与学生的终身健康联系起来。这正是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1树立“体育”为“健康”服务的思想

2将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3以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借助传播体育文化开阔学生的胸襟

体育文化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从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到体育运动的渊源,从奥运会的发展历史到我国的北京奥运会举行,从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到著名运动员的成长经历等,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这些看似零碎的知识包含了人类的一部崎岖的发展历史,包含了人类战胜自然、战胜灾难、战胜自我的发展史,学生从中能感受到人类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那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感受到自身潜藏的巨大的爆发力。让学生了解各项体育运动的世界纪录不断被打破的过程,从中感受到人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行动。让学生了解著名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界限共同具有的顽强拼搏、战胜自我的精神。这些体育文化的接受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熏陶他们果敢的性格,还能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开阔胸襟。这种精神境界的形成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注重学科知识转向注重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将体育定位在为健康服务的地位。教学方向的转变,表现出体育锻炼更具人性化,更加灵活,也更具选择性。这些变化是体育这门传统课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也是课程自身发展、提高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也是这种发展的必然要求。

THE END
1.降饮食指南一份针对现代生活节奏下营养均衡问题的调查报告健康饮食指南:一份针对现代生活节奏下营养均衡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每天都面临着时间紧张和压力大。为了适应这个节奏,很多人开始忽略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导致了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关于如何平衡饮食、保持健康的报告。 https://www.wjshfnbg.cn/bai-jia-dian/562712.html
2.职业培训05 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营养 06 青少年常见营养问题与食品标签 07 老年人营养需要及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08 老年人膳食指南与常见疾病的营养防治 09 肿瘤的膳食营养治疗 10 骨质疏松的膳食营养治疗 11 慢性疾病预防 12 慢性疾病预防2 公共营养基础 01 膳食调查和评价-食物摄入量调查:24hhttp://edu.bjqiyang.com/index.php/agent/Goods/Courses?goodscourses_id=1024&goods_id=2&store_id=1
3.降生活追逐活力深度剖析关于降饮食的问卷调查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且令人振奋的事实。首先,从年轻一代来看,他们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远高于以往。在被询问到自己是否能区分高蛋白质、高纤维等营养素时,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自己能够做到。而中老年人则可能因为生活习惯和知识水平较低而出现一些误解,比如认为糖分含量越高就意味着甜味越浓郁。 https://www.chuutacua.cn/shi-cai-da-quan/831224.html
4.大学生营养与降论文青春饮食指南青春饮食指南:大学生营养与健康论文 如何构建合理的饮食结构?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生活节奏加快,容易忽视自己的饮食习惯。然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每天所需的热量摄入量,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和活动水平来调整膳食计划。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一天分为三餐和两次小吃,以https://www.cudua.com/rou-zhi-pin/906047.html
5.(23篇)校园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报告2023第二批主题教育阶段性总结汇报发言材料共5篇第1篇主题教育开展以来,X市民政局党组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坚持政治统领,将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抓实https://m.gongwentang.com/doc/850394/
6.小学生早餐调查报告作文调查报告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与之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生活习惯潜移默化中的改变。在大学教育体制现代化的进程中,就有许多问题已经日渐凸显出来了——其中就包括:大学生早餐问题。 一、调查内容 就“如果8点前吃的才算早餐,你吃早餐的频率是怎样的?”“你早餐吃哪些东西?”等问题,我们询问了一些同学。在这些同学https://www.anhui365.net/185-12506640.html
7.王清枝中国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南(内附:平衡膳食宝塔)降饮食3. 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 4. 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儿童肥胖防控。 附: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参考:《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4 年 7 月 19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376311 名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EOM2M10514AUNL.html
8.调查和评价(精选十篇)[9]张庆峰.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05:26-28. 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和反馈的调查报告 篇2 通过对低、中、高段的学生和老师分别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作业反馈上存在一些弊端。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很多教师身兼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v8x35u.html
9.预防医学预防医学-4.3膳食调查.ppt,是估计被调查者在指定的一段时期内吃某些食物的频率的方法 这种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膳食调查,以调查个体经常性的食物摄入种类,根据每日、每周、每月甚至每年所食各种食物的次数或食物的种类来评价膳食营养状况。 近年来被应用于了解一定时间内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30/163917770.shtm
10.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11.疾控工作动态周报(2023年第47期)组织开展营养健康食堂(餐厅)、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推广营养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动员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加强健康四川合理膳食行动指标监测评估,开展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积极推进健康四川合理膳食行动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动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https://www.yascdc.com/Article/View?id=13242
12.关于大学生营养问题的调查报告8篇(全文)调查对象: 调查人: 调查方式:随机采访 关键词:大学生 油炸食品 营养与健康 引言: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0jaq641.html
13.某高校低年级预防医学本科生膳食宝塔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4]鲍亦璐,潘丽萍,詹纪晴,等.广东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KAP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食品.2021,(20).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21.20.045. [5]周漫钰,乔青莲,高鑫,等.食育干预对北京某高校学生外卖行为及膳食营养素摄入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3,39(2).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ycyzx202036017
14.大学生的营养现状与膳食指南[4] 王忠.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65-66.[5] 王南平.三峡地区大学生膳食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204-205.[6] 孙建华,陈晓,鲍茵茵.对上海市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6(2):88-89.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04201017295168027.html
15.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社2008年第15期作者:孙良 孙业桓 曹红院 虞晨 王波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安徽230032 期刊:《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15期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MTHFR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网上查询(www.baiduhttps://www.yfabiao.com/xdyfyx/200815/
16.以下哪项不是膳食调查的要求?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https://www.shuashuati.com/ti/aed8fe708a7941c283ec50be661f864e.html
17.欢迎访问《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网站!目的了解军校学员食物与营养素摄入、体格发育、能量消耗和体能素质等情况,评估学员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海军某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员共 46 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膳食调查、体格测量、能量消耗调查、膳食营养问卷调查及体能测试等方式评估学员的热能摄入、营养素摄入及体质情况。结果46 名军校学员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类https://xuebao.smmu.edu.cn/ajsmmu/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40025
18.计算力学快讯,第8卷,第11期计算力学快讯计算力学快讯简介:本快讯是分享计算力学及相关软件信息的一个交流平台;由河海大学工程与科学数值模拟软件中心、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服务部、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软件专业组、南昌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联合主办;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各位计算力学同仁的投稿和反馈意见。 http://jsstam.org.cn/?list_73/1112.html
19.某部特种兵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估·预防医学·某部特种兵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估高蔚娜,蒲玲玲,姚站馨,韦京豫,谢宗恺,王 军,董红兵,陈 旭,郭长江 [摘要] 目的:调查基层部队特种兵的膳食状况,建立军人膳食平衡指数( DBI ),评估维生素营养状况。方法:采用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参照中国居民 DBI - 07建立军人 DBI ;采用 GJB 4126 - 2000 《军人http://m.doc88.com/p-950285492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