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膳食营养与国民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大健康背景下,公共营养咨询、临床营养治疗、食品安全等工作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为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专业概述:
1.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必选。
2.专业设置
该专业是预防医学类专业,4年制,修业年限3-7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在校学习必须完成173学分,其中必修150.5学分(其中毕业实习及论文36学分),选修22学分。学生学习结束,完成规定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符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规定者可授予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理学学士学位。
3.培养目标
4.主要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学科基础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学、中医学概论、生理学、食品化学、食源性寄生虫、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心理学、全科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医学伦理学;
专业核心课程:营养学导论、营养学基础、食物营养学、食品工艺学、公共营养学、临床营养学、中医营养学、食品毒理学、人群营养学、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学;
专业拓展课: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中医养生学、内分泌与营养、环境卫生学、中医妇科食疗学、健康教育、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统计学、运动营养学、流行病学、文献检索、科研思路与方法、烹调工艺学实训、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英语;
专业集中实践:暑期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个性培养课程:第二课堂、大学生职业发展、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
5.专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二、专业基本情况
2006年我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率先开办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当时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只有7所。经过15年的专业建设,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等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2、教师教研、科研成果: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编写出版各类教材10余部,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营养与食疗学》和“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学营养学》;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参与省局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科学研究论文20余篇。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获得“金讲台工程教学新秀”、“山东中医药大学理论教学优秀奖”、“回乡看齐鲁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3、成熟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自开办以来与各高校一道积极探索适应社会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实践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前期研究成果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实践、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以期建立新形势下应用型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本专业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整合实验课程,增加实验学时,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改善实验室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目前,本专业拥有营养学实验室、中医药膳实验室、食品工艺学实验室、烹调工艺实训室、营养智能配餐实验室。另外,本专业依托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理及毒理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与其他专业共享。
4、通过学校学院及各专业老师的精心培养,本专业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专业自信心强。其中,多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级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三下乡”省级优秀学生等奖项,在一些高级别竞赛中还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如: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省级三等奖、第七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8年中国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三级徒手操银牌、2018年中国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三级纱巾操银牌、山东省第七届“新青年”戏剧节获得省级三等奖、参加首届山东省大学生话剧演出季获得优秀组织奖、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活力健康大赛暨中国大学生校园健身操舞锦标赛普通校园组健身排舞-单人规定曲目二等奖及小集体自选曲目二等奖等。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及文体活动培养了我校学子的集体责任感、梳理专业自信,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体师生带着最真挚的感情,欢迎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