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下文简称《报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精简版-
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快速增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报告》指出肥胖常伴有多种代谢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
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重要危险因素。全球疾病负担2017研究指出,2017年全国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59.0万,13.5%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BMI。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中国居民310万人的死亡可以归因于膳食不合理。1982~2012年中国成人膳食变迁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率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人群的膳食质量仍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人的心脏疾病、脑卒中和2型糖尿病死亡率与膳食因素有关。
《报告》强调,高油高盐摄入仍普遍存在,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2015年调查显示,家庭烹调用盐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为9.3克。在外就餐成为普遍饮食行为,存在油盐过度消费。含糖饮料销售量逐年上升,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明显高于成人,3~5岁儿童糖供能比高达4.8%。
《报告》还指出了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但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品种多为小米和玉米,还需更为丰富;蔬菜以浅色蔬菜为主,深色蔬菜约占蔬菜总量的30%,未达到推荐的50%以上的水平。
人均水果摄入量仍然较低,摄入量较高的城市人群仅为55.7克/天。我国居民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是我国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鱼虾类平均摄入量为24.3克/天,多年来没有明显增加,不足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能够达到平均每天摄入鱼虾类40克以上。大豆类食品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但目前消费量不足,约有40%左右的成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应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汇总多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每增加30克/天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8%;摄入量达到每天100克左右时,风险降低25%。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1/2。汇总多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每增加80克/天蔬菜摄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系统综述结果显示,每天每增加1份水果和蔬菜(1份水果80克,1份蔬菜为77克)可降低4%的心血管死亡率。
美国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认为大豆异黄酮以及豆腐的摄入可使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大豆及其制品的食用(大豆摄入量≥1.62克/天,或豆腐摄入量≥14.4克/天或大豆异黄酮26.3毫克/天)可以降低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荟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每天一杯(236.6毫升)茶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平均降低4%;每天一杯茶可降低2%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每天摄入6杯绿茶可降低21%胃癌的发病风险。
好身材的黄金搭档
享瘦“一二法则”
一瓶三次空+二支拯救肥宅=没腹担
简单两步打造好身材
享瘦搭档乘倍功效
三次空:天然果蔬,营养美味,清体解腻,速通排毒
拯救肥宅:乳化脂肪,抑制生成,长期喝出易瘦体质
饮用方式:
1.早餐后饮用三次空,建议每次一瓶,饮用后即喝350毫升以上水
2.中餐、晚餐前各饮用一支拯救肥宅,用100毫升热水或冷水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