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第38联队的士兵正在吃午餐。桌上整齐摆放着铝制的饭碗、汤碗、菜碟和茶碗。从照片看,饭的份量还是很足的。
陆军下士官兵的菜谱每周更新一次,在昭和12年(1937年)还制定了理想化的“陆军兵食四季标准献表”,同样每周一更,由各部队本部的经理主任(主计科最大的官)参考军医的的意见起草每周的“献立(菜谱)预定表”,然后交给部队的最高长官过审。“献立预定表”主要围绕经济、营养及口味拟定,且在实际制定之际还要从“军事”、“卫生”、“经济”三方面必须考虑以下十个事项:
8、应季食品及物价的状况;
不仅如此,经理主任在制作时还要参考利用以下14种资料:
4、主食的更换及各种副食的配给次数基准表;
5、食品一次做法的标准分量表;
7、鱼菜类上市期一览表;
8、各种食品的营养价值比较表;
9、剩饭剩菜及酒保饮食的比较表;
10、下士官兵平均体重增减一览表;
说到这里,陆军对于下士官兵饮食的重视不言而喻。那么,具体到下士官兵的一日三餐,他们究竟吃些什么呢?有人根据陆军的烹饪资料再现了当年下士官兵的日常饮食,请大家随笔者一起去看看吧。
一、旧日本陆军下士官兵的一日三餐
■早餐:二合(合为日本的容积单位,一合约等于0.18升)米麦饭、味噌汤以及腌菜,味噌汤的食材虽然简单,但主计科经常加以变化,每日不同。
■午餐:米麦饭、煮乌冬和腌菜(萝卜),这里使用的乌冬量为75克。
二、兵营食谱——根据1937年修订版《军队调理法》再现
■《军队调理法》。陆军马鹿的食谱集。
1、主食——以拌饭为例
在多数情况下,主食选用米麦饭,大米选用胚芽米,比例是220克精米和70克精麦,此举是1913年以后陆军为预防脚气病所采取的对策,有时也会提供什锦拌饭、肉拌饭等各类拌饭。这些拌饭中,制作简单的油豆腐拌饭、萝卜拌饭、红薯拌饭、什锦酱菜拌饭等在战时野战部队的菜单中也榜上有名。
■受士兵喜爱的拌饭:左上为萝卜拌饭;左下为福神腌菜拌饭;右上为什锦拌饭;右下为肉拌饭。
2、副食——炖菜、汤菜
炖菜的种类也相当丰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关东煮、吉野煮、筑前煮等,以炖的方式煮肉、蔬菜、鱼等各种食材,为副食菜谱增添了一道符合士兵口味的菜品。
■副食:左上为咖哩南蛮(炖菜);左中为焙茶:左下为筑前煮(炖菜);右上为萨摩汤(汤菜);右下为豆腐汤(汤菜)。
在当时还有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肴——咖喱料理。陆军的咖喱料理有咖喱乌冬、咖喱南蛮(咖喱荞麦面加洋葱或大葱)以及作为汤菜的咖喱汤(当然不只有汤,当中加了肉和蔬菜)。《军队调理法》记载有“咖喱饭”,就是把咖喱汁淋到米饭上。不过,考虑到陆军的餐具中没有与之相符的容器,估计部队在推出咖喱饭时,用饭盒装饭,把装在汤碗里的咖喱汁淋在饭上搅拌后食用。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冒着热气的咖喱料理特别受到下士官兵的欢迎。
在副食中,煎炸食品在下士官兵中具有极高的人气,除了煎肉、煎蛋和炸鱼以外,炸鸡块、日式可乐饼等也极受欢迎。在战前的大正、昭和年代,日本人在日常不像现在这样能经常吃到肉类,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军队提供的煎肉、炸肉排等肉类料理足以让他们垂涎三尺。
■煎炸食品:左上是天妇罗;左下是炸肉排;右上是煎肉;右下是煎鸡蛋卷,当时的菜式与图中有所不同,每人用量约为半个鸡蛋,煎得相当薄,当中包入鸡肉糜、土豆粒、胡萝卜丁、洋葱丁即成。
4、凉拌菜、腌菜、蘸酱和甜品
据《军队调理法》记载,“凉拌菜用两种以上的食材与调味品混合搅拌即成。使用食材为新鲜生食,可防止营养成分,尤其是维他命的流失,同时也可节省人力和燃料,但必须进行消毒,防止病菌混入,建议将食材煮过或蒸过。”
■腌菜、蘸酱及甜点:年糕红豆汤、甜甜圈、红豆糕、金团(扁豆、白薯泥加栗子等制成的甜食)、奶油(蘸酱)、葱味噌黄油(蘸酱)、速腌菜第一号(黄瓜与卷心菜)、鲑鱼拌土豆、速腌菜第三号(白菜与萝卜)、酱菜。
腌菜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日本人来说不可或缺,部队一般提供受大众欢迎的腌萝卜、什锦酱菜、梅干和腌白菜,每餐提供37.5克。腌菜有时从商家购买,但多数情况下由部队自行制作,为了在夏季促进士兵的食欲以及充分利用剩余的蔬菜和水果,将腌菜分为一号到六号,制作六种腌菜,腌制手法有醋腌,也有盐腌。
在以面包为主食的场合下,部队通常会配给黄油或果酱,供蘸食或涂抹。在部队提供的蘸酱中,还有如葱味噌黄油、甘薯酱、糖浆、奶油等制作费时的蘸酱。
甜品并非日常提供,通常在激烈的演习之后、庆典、祭典等节庆活动时提供,这时主计科就能大量使用当时属于奢侈品的砂糖,制作在官兵中有超高人气的羊羹(红豆糕)和汁粉(年糕红豆汤)。甜品除了在部队制作以外,多数情况是向社会上的商家订购。
5、患者食——流食与软膳
除了平时提供的普通饮食以外,陆军还有专供病患伤员食用的“患者食”,也就是病号饭,也充分体现出军队对于营养膳食的重视。
当部队中出现疾病或受伤的患者,先交由军医进行诊断,可在队内进行治疗时则安排其住进队内的病房继续治疗;反之,则送到附近的陆军医院住院治疗。为患者提供的患者食有“普通食”和“特别食”两种:“普通食”有主食和副食构成;“特别食”则根据患者的治疗内容提供相应的饮食,取代“普通食”。在烹饪上,“普通食”的主食和副食以流质、半流质及软膳为主,利于患者消化和吸收。
■患者食中的一例。有汉堡牛排(软膳)、鸡蛋三明治(软膳)、鸡肉粥(软膳)、果冻(软膳,有柑橘味、橙子味、葡萄味等)、可可牛奶(流食,牛奶是温热的,也可以用红茶、咖啡等代替)、果汁(流食)、浇山药汁的金枪鱼生鱼片(软膳)、胚芽米粥汁(流食,加有盐)、西红柿汤。
这些患者食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安排,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易消化吸收的营养膳食,通常一日分六次少量提供,由负责治疗的军医给出具体指示。
PS:上述的菜谱都是在本土部队兵营内提供的菜谱。从内容来看又丰富又营养,而且因为在陆上,还能吃到新鲜应季的食品,应该不比海军的伙食差。不过,到了战争中后期,由于物资奇缺,伙食自然是不能跟战前和战争初期相比,所以就有了之后那个备受吐槽的“日之丸便当”。当然,这是题外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