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在2008年生产并销售产品15000件,期初无存货。2008年度按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如下:某公司职能式损益表要求:假定该公司2008年度期初有存货2000件,本期生产15000件,销售17000件。在这种情况下,请分别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两种方法分别计算编制2008年度的损益表,并比较损益表的营业利润的差额。
销售单价=600000÷15000=40(元/件)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80000+100000+40000)÷15000=14.67(元)
单位固定生产成本=60000÷15000=4(元)
单位产品成本=14.67+60000/15000=18.67(元)
假定2008年该公司期初存货2000件,本期生产15000件,本期销售17000件。
期末存货=2000+15000—17000=0
销售收入=40×17000=680000(元)
期初存货成本=18.67×2000=37340(元)
本期生产成本=18.67×15000=280050(元)
销售成本=37340+280050—0=317390(元)
销售毛利=680000—317390=362610(元)
营业利润=362610一(130000+70000)=162610(元)
据以上数据得下表:
某公司职能式损益表
由(1)知,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4.67(元)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4.67(元)
变动生产成本=14.67×17000=249390(元)
变动成本总额=249390+130000=379390(元)
边际贡献=680000—379390=300610(元)
固定成本总额=60000+70000=130000(元)
营业利润=300610—130000=170610(元)
据上述数据得出下表:
某公司贡献式损益表
比较上述两张损益表,明显看出职能式损益表的税前净利比贡献式损益表少8000元。
验算方法:两表营业利润差额一单位固定成本存货增加量=60000/15000×(0-2000)=-8000(元)
多做几道
简述适时生产系统的特点。
试述目标成本法的概念、实施程序及目标成本法所体现的成本管理思想特色。
什么是综合记分卡?如何用综合记分卡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