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扩展资料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根据自己的能量水平确定食物需要
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季节等情况适当调整。
膳食宝塔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年人。膳食宝塔中所标示的各类食物的建议量的下限为适应能量水平7550kJ(1800kcal)的摄入量,上限为适应能量水平10900kJ(2600kcal)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列出了不同能量消费水平的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可供个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百度百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百度百科-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文:彭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开篇语
《黄帝内经》就提出采用食物进行调理养生,从而祛病健身的理念。食物可以作为药材来调节人体的机能。综合近年来中药降糖研究的进展发现,某些“药食同源”类的中药材具备确切的降糖功效,现做一一介绍。
糖尿病古称“消渴病”,从中医角度来看,其病机为内在阴虚津亏为本,外在燥热偏盛为标,表现为乏力、口渴、消瘦、心烦、易怒、易上火等本虚标实的症状。因此,消渴病古人认为阴津愈亏则燥热更盛。桑叶味甘苦而性微寒,甘苦以养阴益血,微寒以清热凉血,甘寒相合,故清热凉血而益阴,是以能生津止渴,养阴而不滋腻,清热而不伤正,正对消渴病之病机。桑叶经霜则兼清肃之气,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为血之余,桑叶益血故又能生发,凉血故又止吐血。
现代研究认为,桑叶粉对大鼠食后血糖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桑叶提取物可以降低糖尿病造模大鼠的空腹血糖、血脂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桑叶中所含的桑叶多糖、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等成分均有降糖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抑制α-糖苷酶活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功能、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肝糖原的含量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