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背景:住户调查是以家庭为对象,使用抽样调查方法,为搜集各种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而组织的各种调查的总称,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城市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城市住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居民家庭人口、住房、就业、耐用消费品拥有、现金收支、消费支出、食品消费、非现金收入等情况调查,为国家制定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货币流通、商品生产和供应等政策提供依据;农村住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农村住户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情况和社会活动情况调查,为国家指导农村工作、制定农村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县级常住人口调查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从被研究的人口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所得的数据,推断全部人口相应各项指标数值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2、主要内容:(1)组建调查队伍,构建从上至下的高效调查体系,并对调查员进行业务培训;(2)完成各项调查物资、设备购置等准备工作;(3)密集宣传,加强社会公众对调查政策的了解;(4)开展城乡住户调查、县级常住人口调查工作;(5)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3、实施情况:组建了区乡村三级调查机构参与的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积极动员,对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进行周密的岗前培训,建立从上至下的高效调查体系;按照严格的资金预算要求,对全区调查所需经费支出严格把关,及时到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对调查登记进展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各项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4、资金投入:全年收入财政年初预算资金43万元。
5、使用情况:该项目实际支出数为41.05万元,占预算数95.5%,主要用于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县级常住人口调查的调查员培训和调查补贴;调查所需的物资;调查日常经费支出。
(二)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为国家制定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货币流通、商品生产和供应等政策提供依据;为国家指导农村工作、制定农村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县级常住人口调查,推断出我区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居住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人口发展现状及人口居住情况,为我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2、阶段性目标:(1)前期准备。组建各级调查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开展业务培训,落实调查经费和物资。
(2)宣传引导。开展调查宣传,营造良好的调查工作环境。
(3)开展调查工作。入户登记,并对登记结果进行比对复查。
(4)督导检查。对调查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压实调查工作责任,确保各项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评价目的
绩效评价是通过对该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开展的决策、管理和绩效作出评定,全面了解财政预算资金支出安排情况、资金实际使用状况和项目绩效,帮助健全和完善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绩效目标,肯定取得的成绩,提出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从而保证项目的持续开展,推进财政绩效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2、绩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的对象为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及县级常住人口调查项目专项资金。评价范围是该专项资金产生的绩效以及为产生绩效所经历的各环节过程。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1、绩效评价原则
与绩效模板有直接的联系,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2)重要性原则
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3)可比性原则
对同类评价对象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4)系统性原则
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5)经济性原则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方法
(5)指标评分方法。按照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财政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操作规程》(皖财绩[2020]1603号),按照计划标准制定。
对于计划标准,以100%为满分,按照区间赋值计算。
4、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即计划标准。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综合评价情况
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程序规范,绩效目标设置合理、具体指标明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产出基本达标,项目实施效益明显。总体而言,本项目的实施,能够顺利落实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县级常住人口调查工作。
2、评价结论
经独立评价,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及县级常住人口调查项目绩效得分为100分,总体评价为优。
整体业绩分值汇总表
序号
指标
项目决策
项目过程
项目产出
项目效益
合计
1
权重
15
25
20
40
100
2
得分
3
得分率
100%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可附表进行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总分15分,实际得分15分,得分率为100%。共设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3个评价指标。
1、项目立项
(1)立项依据充分性
本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指标满分2.5分,得2.5分。
(2)立项程序规范性
2、绩效目标
(1)绩效目标合理性
本项目绩效目标合理。
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指标满分3分,得3分。
(2)绩效目标明确性
项目绩效指标较明确。
本项目绩效目标清晰、细化,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指标满分5分,得5分。
3、资金投入
(1)资金投入科学性
本项资金投入科学合理。
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指标满分2分,得2分。
(2)资金分配合理性
本项目资金依据同资金投入情况一致,分配依据和项目单位实际情况较适应。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指标满分1分,得1分。
(二)项目过程情况。
总分25分,实际得分25分,得分率为100%。共设资金管理和组织实施2个评价指标。
1、资金管理
(1)资金到位率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投入资金×100%=100%
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指标满分1分,得1分。
(2)资金拨付及时性
本项目资金按照《预算法》的规定的期限内分配下达,符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3)资金执行率
资金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100%
(4)资金使用合规性
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项指标满分8分,得8分。
2、组织实施
(1)管理制度健全性
项目单位依据其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方案,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核算和使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2)制度执行有效性
项目单位依据其资金管理工作方案,该制度基本有效执行。
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项指标满分4分,得4分。
(三)项目产出情况。
总分20分,实际得分20分,得分率为100%。共设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4个评价指标。
1、产出数量
该项目实际完成率为100%。
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项指标满分5分,得5分。
2、产出质量
项目单位已按照文件要求完成自评,等级为优秀,产出质量达标率为100%。
3、产出时效
4、产出成本
成本节约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0%
(四)项目效益情况。
总分40分,实际得分40分,得分率为100%。共实施效益和公众满意度2个评价指标。
1、实施效益
项目对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产生积极影响,提升了群众生活环境,持续促进社会发展。
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项指标满分20分,得20分。
2、满意度
依据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汇总结果,本项目总体满意度为优。
根据指标评分细则,本指标满分20分,得20分。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按照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财政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操作规程》(皖财绩[2020]1603号),按照计划标准制定。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无。
七、有关建议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附:1.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及县级常住人口调查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清单(见附表4-1)
2.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及县级常住人口调查项目绩效评价问题清单(见附表4-2)
3..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及县级常住人口调查项目绩效评价评分情况表(见附表4-3)
附表4-1
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目标完成情况
备注
(一)总体目标任务
1.通过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为国家制定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货币流通、商品生产和供应等政策提供依据;为国家指导农村工作、制定农村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通过县级常住人口,推断出我区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居住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人口发展现状及人口居住情况,为我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完成
2.为我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年度绩效目标
1.全面了解财政预算资金支出安排情况、资金实际使用状况和项目绩效,
2.帮助健全和完善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绩效目标,肯定取得的成绩,提出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推进财政绩效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附表4-2
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及县级常住人口调查项目绩效评价问题清单
问题分类
责任部门(单位)
问题描述
整改建议
项目决策存在的问题
淮北市杜集区统计局
无
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项目产出存在的问题
项目效益存在的问题
其他问题
附表4-3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分值
评分情况
扣分
决策15
项目立项4
立项依据充分性2.5
0.5
0
②项目立项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要求
③项目立项是否与部门职责范围相符,属于部门履职所需
4
④项目是否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是否符合省与市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
5
6
立项程序规范性1.5
①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
7
8
③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绩效评估、集体决策
9
绩效目标8
绩效目标合理性3
①项目是否有绩效目标
10
11
③项目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是否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
12
④是否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13
绩效指标明确性5
①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
14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③是否与项目目标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
16
资金投入3
预算编制科学性2
①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
17
②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是否匹配
18
③预算额度测算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按照标准编制
19
④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是否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资金分配合理性1
①预算资金分配依据是否充分
21
②预算资金分配额度是否合理,与项目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
22
过程25
资金管理13
资金到位率1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预算资金)×100%
23
资金拨付及时性1
项目资金是否按照《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分配下达,是否符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的时限要求及时拨付
24
预算执行率3
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实际到位资金)×100%
资金使用合规性8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26
②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27
③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
28
④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支出等情况
29
组织实施12
管理制度健全性8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
30
②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31
制度执行有效性4
32
②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是否完备
33
③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34
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是否落实到位
35
产出20
产出数量5
实际完成率5
实际完成率=(实际产出数/计划产出数)×100%
36
产出质量5
质量达标率5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产出数/实际产出数)×100%
37
产出时效5
完成及时性5
38
产出成本5
成本节约率5
成本节约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
39
效益40
项目效益40
实施效益20
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等。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设置和细化
满意度20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该项目实施而受到影响的部门(单位)、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