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对全区中小学校师生用餐和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惠济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48所,其中,小学41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已实现学校食堂自主供餐26所;现有公办幼儿园16所、中职学校1所、高中1所,已全部实现食堂自主经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校内食堂供餐和学校食堂改扩建过渡期间企业配餐两种形式,已经有42112名中小学生在校就餐,实现了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有就餐需求学生在校就餐全覆盖。
惠济区牢固树立“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的发展理念,综合杭州依托信息化手段严控食材采购源头和青岛食堂精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确立了“政府主导,自主经营”的午餐供应工作思路,将中小学午餐供餐作为民生工程、政府实事,毫不迟疑、不讲条件、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一、贯彻落实思想决策,全面提升工作站位
惠济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明确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坚决克服松懈侥幸麻痹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严从实从紧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惠济区教育局根据“四个最严”要求,结合惠济区“政府主导、自主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五个一”要求,即一是区教育局每学期对全区学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推磨检查一次;二是各中心学校、局直学校(园)每月对辖区内学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互查、自查一次;三是各学校(园)每月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一次;四是各学校(园)校(园)长每周对本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自查一次;五是各学校(园)每周按要求开展家长陪餐活动至少一次。
二、制定下发严谨标准,制度引领食品安全
区教育局制定下发《惠济区教体局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午餐供应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州市惠济区公办学校(园)食堂管理办法(试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常用文件汇编》《惠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惠济区教育局关于对配餐学校和配餐企业规范管理的通知》《惠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餐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的通知》《惠济区教育局办公室关于中小学校级领导陪餐和学生家长配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整体工作到食堂管理,由食堂管理延伸至食材采购、人员规范、日常操作,甚至是餐用具洗消和领导、家长陪餐,细化规范各个环节,用制度引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三、“互联网+大数据”,科技引领保安全
(一)打造全省首家惠济特色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为强化对供餐各个环节的监管,切实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我区与杭州农副产品物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投入100多万打造全省首家具有惠济特色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在教育局建立惠济区阳光食堂数据中心,将学校“明厨亮灶”视频监控、智能收货系统的收货视频、食材供应商分拣场地及检验室监控视频等信息接入数据大屏,通过视频监控完成过程化监管工作。对于学校日常食材采购数据及财务管理数据通过可视化技术手段,进行集中化、图形化展现,直观明了地展现整个午餐供应链信息,形成一个集数据展示、过程监控及业务监管为一体的指挥中心系统。
学校、幼儿园食堂在平台上采用优选模式进行原材料采购,验收时使用智能收货系统解决食堂验收和称重工作,并对食材验收全过程进行视频拍摄和留存。每一笔食材采购的学校采购单、企业配送单、食材验收单、付款凭证单等数据共享共用,提高学校食堂原材料采购过程的严谨性、可溯性、规范性,规避食品安全事件及廉政风险。
(二)源头把控过程监管,守护食品安全线
惠济区公办学校、幼儿园全部通过惠济阳光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对食品原材料进行采购,平台上架13大类508种商品,基本满足学校师生需求。上架所有产品都经过多方商讨,征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卫健委、郑州市营养协会认可后方可上架。区政府公开招标食材供货商和奶制品供应商,并将供应商的分拣场地、检测室的监控设备信号接入监控平台,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握午餐供应各个环节运行的情况。
中小学及幼儿园通过“惠济区教育局学校阳光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线上食材采购。“两周为一个采购周期。每周期采购之前,供应商对新一周期食材进行全品报价,学校根据郑州市营养协会提供的带量食谱将新一周期需要的食材明细进行上传。平台根据每所学校所需食材对所有供应商报价进行计算,根据系统规则,自动为每所学校选出报价金额最接近平均值的50%供应商。因为每所学校每周期所需食材不一样,所以系统每周期推选给每所学校的2家最优供应商也不一样。为了提高所有入围供应商的参与度,平台设定一家供应商一个月内对同一所学校最多只能配送一个周期。教育局、学校均无法擅自修改平台优选机制,确需修改,需要教育局、学校、供应商三方达成一致,由杭州农副产品物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修改,确保每次优选的公平、公正。
四、加强人员管理,强化食品安全关
学校食堂是自主经营,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区教育局通过会议和文件多次强调学校一定要明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管理必须是学校在职教师进行管理。学校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建立后厨人员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核算与发放后厨人员的工资,从而规范人员操作、提高供餐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学校建立食堂从业人员操作规范、食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培训等制度,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和各个环节操作要求,定岗定人定责,严格落实“4D6T”色标管理法,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按照要求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排查,精准建立返校前14天轨迹、健康状况信息“一人一案”台账,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等信息。要求返校上岗时,必须提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和核酸检验证明。
五、实行最严格的监管,筑牢食品安全线
区教育局持续开展下校督查食堂食品安全和管理工作,实地查看学校食堂采购、收货、制作、就餐、清洁全流程工作。实地检查学校食堂食材供货商分拣场地,对供应商食材分拣、质检检测、配送等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实地查看企业配餐公司运作情况,并到校进行现场配餐。教育局不定时、不间断对各学校及食材供应商开展全面督查,指导食品安全工作,对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目前下发整改通知书190余份,使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切实保障全区学生的食品安全工作。
每学期区教育局会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现场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各学校积极落实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每周开展人员培训,提升食堂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联合专业部门与机构指导学校工作。教育局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联合检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标准;邀请郑州市营养协会专家下校把脉诊断,到学校进行品餐、评餐、培训,从专业角度进行指导,提高全区学校营养餐水平;邀请专业检测机构,定期开展学校食堂餐用具抽检工作,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风险。
六、用心制定学生食谱,保障午餐营养
惠济区与郑州市营养协会合作,中小学食堂营养食谱由郑州市营养协会制定与提供,定期安排专家入校对学生餐品鉴评价。目前,按照国家卫健委《学生餐营养指南》的要求,郑州市营养协会每月为惠济区中小学食堂提供16套带量营养食谱,目前已提供中小学营养食谱250余套,并做到每周不重样。
七、实事办实作典型,好事办好获好评
午餐供应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全区学校的努力下,惠济区将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更严的要求、更强的措施,不折不扣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高质量建设惠济的“美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