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临床资料
225名患者经救护后全部完全。康复,其中96人经急诊留观室治疗4~12h后症状缓解、消失离院,119人经住院治疗1~3d后康复出院。
2.1救护前准备平时要加强急救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护理技能的培训。急诊科护士在抢救群体中毒患者时,必须做到急而不乱,这不仅要求护士要有娴熟的急救技能,而且平时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常见毒物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救护措施;加强护士对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学习,组织模拟演练,并定期训练,考核。
2.2人员、物资紧急调配制订救援人员、车辆设备的准备和管理制度。成立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护小组,救护小组成员要时刻保持可靠的通讯联络,手机24h开通,做到随叫随到。当接到突发群体中毒的救护任务后,值班护士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院行政值班,迅速调集救护小组人员参与救护;调配医院全部救护车急赴现场;及时通知主要物品供应单位,准备充足的洗胃液,如需要洗胃机洗胃时,应急调全院的洗胃机到急诊室。
2.3采用分组法人力安排群体中毒由于情况急、人数多,救护任务重、工作量大,应加强救护中的组织管理工作,根据中毒患者的需要,将护理人员分成六组,由护士长统一指挥,各组分工明确,协调合作。
2.3.1院前救护组院前救护组接到群体中毒救护任务后,在5min内要派具有一定急救经验的护士急赴急救现场进行初期急救、转运患者,初步评估中毒人数和程度,并将现场情况及时通知院内,为院内分组救护的准备及调整提供信息,以利于院内的救护工作。
2.3.3抢救治疗组抢救治疗组要由资历长、抢救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负责建立各种通道(静脉、气道等),用药治疗,定时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血氧饱和度、皮肤黏膜、尿量等情况,随时记录病情、抢救措施、护理效果。
2.3.4洗胃组迅速清除胃内容物以减少吸收是抢救食物中毒成功和决定病程长短的关键[2],故洗胃组由插胃管技术较强的护士负责,指导意识清醒、症状轻、有合作能力的患者催吐洗胃,对病情重或不合作催吐者给予插胃管洗胃。
2.3.5运送组群体中毒人数多而集中,我科的留观病床有限,对需要转入病房继续治疗的患者,运送组负责护送入院,保证患者途中的安全,并向接收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负责护送需要做检查的患者和标本的送检。
2.3.6协调组负责各种治疗用物的供应,与相应科室联系床位、救护车的调度,各有关人员的通讯,清理现场用物。
3讨论
参考文献
[1]邱泽武.加强院前急救,提高中毒急救水平.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387-388.
一、演练的程序
本次演练采取桌面演练的方式进行,演练内容是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包括发生事故拨打120、向上级报告、应急启动、指挥协调、现场救助、现场控制、信息报送、协同急救人员将病人送达医院救治,同时做好食物封存和取样工作,点评等环节。此次应急演练接近尾声时领导分别点评,公司领导对演练进行总结。整个演练历时二十五分钟,达到预期目的。
二、演练的效果
(1)领导高度重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并参加本次演练,对整个应急演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部署,包括人员、物资、现场设置等方面都作了充分准备。
(2)模拟演练实战性强。这次演练活动在事故发生起因、发生地点、处置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非常贴近实际,准备到位,流程合理,演练现场很好地实现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现场指挥的互动配合。整个演练过程衔接到位,配合有序,有条不紊,处置比较得当,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做到了严谨、高效,实现了预案文本和实际运作的高度统一。
(3)演练效果明显。此次应急演练是对应急预案较为真实的检验,收到实际教育培训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为实战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今后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了指导,达到了规范处置程序、锻炼应急队伍的目的。
1.1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指导和规范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1.2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提高全社会防范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报告、早处理。
属地负责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区人民政府成立的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发生较重或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时,请省、市派专家到达现场,协助区人民政府成立的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开展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跨区的食物中毒事件,由中毒人员所在地人民政府协助处理。
依靠科学开展食物中毒事件防范和处理的科研和培训,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先进、完备的科学、技术保障。加强食物中毒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1.4现状
近几年来,我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加强了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食品卫生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食物中毒报告的规模和起数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我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地带,人口高度密集,交通拥挤,为预防食物中毒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加强我区食品卫生监督尤为重要,在今后一段时期里,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将是食品卫生的重要任务。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组成与职责
市区人民政府成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分管区长任指挥长,局长任副指挥长,负责对辖区内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处理食物中毒事件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其组成单位为:人民政府办公室、卫生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公安主管部门、工商分局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局主管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农林水局主管部门等。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调整组成部门。
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应急处理机动队、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信息管理组。
应急处理机动队:成立1-2个应急处理机动队,人员由食品卫生、流行病、卫生检验、卫生监督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应急调查处理,调查中毒的原因,提出现场处理建议,并具体组织实施。完成指挥部交给的其他应急工作。
医疗救治组:组建1-2个医疗救治组,负责中毒病人的救治,完成指挥部交给的其他应急工作。
物资保障组:负责食物中毒事件处理所需物资、经费保障,完成指挥部交给的其他应急工作。
信息管理组:负责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完成指挥部交给的其他应急工作。
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指挥部设立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办公室(下称“应急办”),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2.1.2、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成立和各组成部门的职责
发生严重食物中毒事件,区人民政府根据区卫生局的建议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需要,成立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主管区长担任总指挥。组成部门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区工商分局、区农林水局等。各组成部门的职责: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部门协调。
区卫生局: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现场控制、病人救护、查处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
区教育局:督促学校落实控制措施,负责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责任追究,协助卫生部门调查处理学校食物中毒事件。
区公安分局: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公共秩序维护,调查处理人为投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件。
区财政局:负责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物资和经费。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中毒病人按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劳动保障、抚恤金等。
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原因分折排除安全隐患。
区工商分局:协助卫生部门调查处理食物中毒事件。
2.2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2.2.1、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区人民政府根据本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建议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成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本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协调和指挥,决定采取本行政区域内处理食物中毒事件的措施。
2.2.2、日常管理机构
区卫生局设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室是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全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制定有关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组建与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专业人员进行有关食物中毒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指导各地实施食物中毒事件预案。
区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辖区内食物中毒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信息监测
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1.1.2全区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发生食物中毒的患者或其它知情人,一旦发现重大食物中毒情况,可以立即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监督所报告。
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区人民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及其隐患,有权向市人民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物中毒事件,不得瞒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1.2、信息报告
3.1.2.1责任报告单位
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
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
区人民政府;
区卫生局及区卫生监督所;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医务人员;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3.1.2.2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和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食物中毒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食物中毒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卫生局报告。
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局应及时填写《食物中毒报告登记表》,在2小时内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随时报告势态进展情况。
接到较重或严重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的区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区卫生局接到跨辖区的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应当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3.1.2.3报告内容
经调查确认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填报《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3.2预警预防行动
区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向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可能涉及的其他县、区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通报食物中毒事件的情况。
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或者发现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区卫生局通报。
3.3预警支持系统
3.4预警级别及
根据食物中毒事件性质、危害程度,食物中毒事件划分为一般(Ⅲ级)、较重(Ⅱ级)和严重(Ⅰ级)三级,依次用兰色、黄色、橙色进行预警。
1、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Ⅲ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
2、较重食物中毒事件(Ⅱ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3、严重食物中毒事件(Ⅰ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3.5解除预警
3.5.1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由区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解除预警建议,报请区人民政府或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局报告。
3.5.2较重食物中毒事件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解除预警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或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厅报告。
3.5.3严重食物中毒事件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解除预警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或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部报告。
3.5.4食物中毒事件后期评估
食物中毒事件结束后,区卫生局应在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评估报告上报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
4、应急响应
4.1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反应
4.1.1接到一般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区卫生局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4.1.2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区卫生主管部门的建议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需要,成立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4.1.3区卫生局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必要时请求市卫生局提供支持。
4.2较重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反应
4.2.1接到较重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区卫生局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和国务院卫生部报告。
4.2.2区卫生局应立即组织应急处理机动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向区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调查处理情况。
4.2.3区人民政府根据区卫生主管部门的建议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成立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协助卫生主管部门做好食物中毒信息收集、现场控制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预防用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应。
4.3严重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反应
4.3.1接到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区卫生局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和国务院卫生部报告。
4.3.2区人民政府根据区卫生主管部门的建议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成立区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协助卫生主管部门做好食物中毒信息收集、现场控制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预防用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应。
5、应急保障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区人民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食物中毒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大对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食物中毒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1技术保障
5.1.1信息系统与通讯保障
5.1.2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我区按合理布局、科学决策,平战结合、统筹兼顾,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科学建设、坚持标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主要包括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医疗救治队伍和医疗救治机构。我区指定区人民医院为食物中毒医疗救治医院。
5.1.3应急处理机动队
5.1.4培训和演练
区卫生局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安排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演练。
5.2物资经费保障
5.2.1物资储备
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的计划,建立处理食物中毒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应急设施。食物中毒医疗救治医院应储备常见食物中毒救治应急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储备各类食物中毒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应急设施。
5.2.2经费保障
区人民政府应保障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基础项目建设和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经费,所需经费列入区政府财政预算。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日常运转经费每年不少于30万元,区人民政府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储备金制度,应急状态时,政府根据食物中毒事件需要决定动用应急储备金。
5.2.3法律保障
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利,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第一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公司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我公司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办公室设在专职安全办,
第二条公司突发安全事故种类
公司突发安全事故含公司重大火灾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重大设备安全事故、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第三条、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第四条具体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严禁超速行驶和醉
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应指挥员工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报总经理、县交警大队、保险公司、县安委会及集团公司安全科。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公司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公司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将事故报总经理、县安委会及集团公司安全科。
3、公司要迅速组织员工抢救,及时报打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设备安全事故
1、公司要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完好情况,做好电工一线工人的培训工作,适时进行资格证书的审查。
2、事故发生后,迅速将事故报总经理,及时抢救受伤员工,并报打120请求援助,
五、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公司各部门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申报公司,经同意后方能实施,公司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
3、及时报打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六、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公司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公司者,公司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公司,并由门卫或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公司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打110、12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员工及时救治。
七、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发生食物中毒安全事故,迅速将事故报总经理,及时报打120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节日期间的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控工作,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春节期间的公共卫生安全,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就节日期间的公共卫生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节日期间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工作。
各单位要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进一步加强节日期间公共卫生安全监管的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要求,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区疾控中心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各项工作预案,区卫生监督所要强化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各卫生院要在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全面落实节日期间的传染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各项措施。
二、加强餐饮服务监督检查,及时处置违法违规行为。
区卫生监督所要针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明确监管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排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加强对各类活动中临时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加大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力度,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各项措施。
区疾控中心要积极做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上报信息的处理工作,规范、及时处理预警信息。要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有关要求作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迅速开展调查处理,有效应对,防止事态发展。
“五一”及端午节将至,气温不断上升,为有效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节日餐饮消费安全,根据洪食监办[2009]3号《关于加强“五一”及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做好节日期间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当前餐饮消费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研究措施,周密部署,认真履行卫生部门的职责,做好当前餐饮消费安全保障工作。
二、重点工作内容:
(一)各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要结合当前开展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打击餐饮业非法使用含有瘦肉精肉品的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对城乡结合部、旅游景点及周边地区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监管整治力度;加强对集体聚餐、婚宴酒席、学校和工地食堂、小餐馆等餐饮单位卫生监管。
1、严格检查餐饮单位、集体食堂使用猪肉的情况;规范猪肉等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的索证索票、验收台账登记制度。
2、按照《*省重大活动食品卫生保障技术规范》和量化分级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重大活动及节日期间的食品卫生保障,切实加强对接待餐饮单位等大中型餐饮店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检查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对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餐饮加工场所和加工环节卫生状况,生熟分开、蔬菜清洗浸泡、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和保洁等重点环节进行检查,排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继续实行5桌以上群体性聚餐预先报告审核登记制度。
(二)要加强对餐饮单位制作使用卤熟食的卫生监管。卤熟食是引起夏季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餐饮单位制作、使用卤熟食的卫生监管,同时对辖区内卤熟食行业场所卫生、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情况加强监督,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有效应对,加强餐饮卫生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关键词】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Abstract】ObjectiveConfirmationofakindergartenofZhoukoucityfoodpoisoningcauses,tostrengthencollectivecanteenfoodsafetyrecommendations.MethodsField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thesuspectedfood,patientexcretaandsamplingforlaboratorytestingitems.ResultsTheincidentistopointsourceexposure,atotalof230cases,cases,nodeathcase,caseforchildreninthegardenrestaurant.FoodpreparationappliancesdetectionofShigellaflexneriandfecalspecimensofpatientswithpathogenicbacteriaforthesametype.ConclusionTheincidentwasdininghallstafffoodprocessingoperationsbyShigellaflexneri4cpollutioncausedbydysenteryoutbreakcausedbyfoodpoisoningclassbiglevelofemergencypublichealthevents.
【Keyword】FoodpoisoningEmergenteventsofpublichealthEpidemiologysurvey
1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
1.1.基本情况周口市某幼儿园是一所面向社会的全日制综合型的幼儿教育机构,全园共有教职员工86人,开设19个教学班,在园儿童836人。园内设有食堂,为儿童提供午餐、加点、晚餐。食物中毒发生的当天及前二天,共有2337人次的儿童在园就餐。
1.2流行病学特征
1.2.2班级分布19个班级均有病例。小一班13例,小二班13例,小三班16例,中一班11例,中二班16例,中三班9例,中四班12例,大一班22例,大二班15例,大三班23例,大四班11例,大五班15例,苹果班9例,桔子班5例,樱桃班3例,桃子班12例,西瓜班12例,草莓班6例,菠萝班7例。
1.2.3人群分布截止7月3日,共有230名儿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教职工无发病,总体罹患率为24.95%,现住院病例21例,无死亡病例。230例病人中,男128例,女生102例,男:女1.25:1。3岁19例,4岁77例,5岁70例,6岁63例,7岁1例。
1.3发病前72小时饮食史该园为幼儿提供午餐、加点、晚餐。6月17日食谱:午餐为全家福(白菜、粉条、豆腐、肉)、米饭,加餐为甜瓜,晚餐为千层豆腐伴火腿、芝麻盐卷、绿豆小米粥。6月18日食谱:午餐为生汆牛肉丸、方馍,加餐为绿豆饼,晚餐为笋瓜炒肉丝、方馍、麦片粥。6月19日食谱:午餐为蒸
面条、稀饭,加餐为伊利酸奶,未就晚餐。
2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230例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体温
3实验室检测自6月19日至6月23日,共采集标本67份,检测阳性的22份,阳性率32.83%。其中采集病人粪便、呕吐物23份,16份检出福氏志贺氏菌,检出率69.56%。采集原料、食品、水和操作用具标本42份,6份样品检出福氏志贺氏菌,检出率14.28%。6份阳性标本是菜墩、菜刀、蒸饭盘、碗、餐盘、筷子,均为操作用具,检出的福氏志贺氏菌与病人粪便标本的致病菌为同一型别。
5控制措施和效果自6月19日某幼儿园首例中毒病例出现以来,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检测标本;同时采取环境消毒等控制措施,加强晨检,对所有儿童严密观察,认真登记,发现有症状的及时指导就诊;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幼儿园和儿童家长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截至2009年7月3日以来无新发病例,无二代病例出现,本次中毒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6讨论与分析
[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EB/OL].gov.cn,2006-02-26,2008-09-13
[3]骆琼芳.一起高校学生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84,1386
(一)工作原则。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
学校校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一旦发生学生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三)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
组员:xx、xx、xx、xx、xx。
(四)工作措施:
1、学校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生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在食品和食堂用料的采购、存储、加工和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
2、定期组织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进行食品卫生、营养知识、食品加工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食品卫生法》等法规的基本精神及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严格落实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后上岗制度。凡未取得健康证和未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学校食堂工作。
3、安排专人管理校内食堂,定期和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定期召开食堂承包人会议(作好记录),对发观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平均每学期联系卫生防疫部门检查1—2次;经求师生对食堂饮食卫生和食品质量的意见,督促食堂不断改善食品加工条件,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学校与师生灶每年签订安全责任书,特别强调食品卫生及食品购入渠道,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而忽视食品安全。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保广大考生利益,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二、主要目的
遵循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高考期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应对高考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性事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安全应急领导工作小组及工作原则
1、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黄福铭副组长:陈珉王银安冯明贵
成员:刘畅华韦胜吕新海何以松陆大宁磨业黄恒春赵壁宏周静枫
2、工作原则
(1)统一思想,防范在先,准备充分。
(2)发现问题,即时上报。
(3)加强领导,统一指挥。
(4)应急工作快速灵敏反应,力求将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
四、各类应急情况处理预案
(一)、发生学生生病应急处理办法
(1)预防措施每天要要求考生注意起床后及时打开门窗通风,多喝开水,不吃生冷食品,注意适当放松,多休息。
(2)处置办法一旦发生考生生病情况,送考老师要及时把学生送到相应的医护人员处就治,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应立即送到最近的医院。
(二)、考生食物中毒预防处理办法
(1)主要预防措施
1、年级班级都要认真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食物的卫生意识,防止中毒发生。
2、学校对食堂的原料采购、操作间卫生及工作人员进行监控把关,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区卫生防疫部门。
(2)处置办法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当迅速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考生考试期间突发疾病处理办法
(1)预防措施各班主任要认真查实本班有疾病隐患的学生,将名单交到应急领导小组处,各自做到心中有数,并提醒这部分考生尽量提前做好疾病治疗工作,如果平时需要长期服药的,班主任要提醒考生把药带好。
(2)处置办法一旦发生考生在考试期间出现突发疾病现象,送考老师要及时配合监考老师做好这部分考生的工作,同时把这部分考生送到考点医务室进行救治,如考点医务室不能救治,要及时送往最近医院救治。
(四)交通安全事故
(1)预防措施
1、为确保交通安全,建议学生最好乘坐公交车或免费送考的爱心的士前往考点。
2、学校有关部门应与当地公安部门和道路交通部门取得联系,要求在高考当天的整个行进过程中的路段上增派警力,保证道路的通畅与安全。
(2)处置办法
2、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区教育局处理领导小组,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对内宿生,学校要加强管理,考生必须按时就寝,不能随意外出,确保人身安全。
2、外宿生由家长负责考试期间的安全,督促学生按时休息,保证精力充沛应对试。
1、加强学校保卫工作,发现有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或暴力等侵害师生行为时,马上联系公安人员将骚扰者驱逐,并及时报市教育局处理领导小组,同时报警请求援助。
2、对受伤师生及时送正规医院救治。
五、外宿考生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1、预防措施
(一)要求这部分考生在考试前一天熟悉考试当天的交通路线,考点学校、试场位置及周边环境。
(四)在不影响考生学习和休息的前提下,家长尽量陪吃陪住。
(五)考试期间的所有必备品(如准考证、2B铅笔、0.5mm黑色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擦等),尽量集中放在一个透明的手提袋中,并要求家人在出发前提醒自己,防止漏带证件事件发生。
2、处置办法
(一)入场考试前半小时带队教师要核准本考场本班人数。
(三)路上交通情况瞬息万变,难以预料,一旦考生在路上遇到堵车等情况,可出示高考准考证向交警求助。如果乘坐公交车遇塞车时,可中途下车,改坐出租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或求助交警。如果因为赶考而违反交通规则,请向交警出示高考准考证以求得谅解。
(四)如遇考生忘带准考证等考试必备品,带队教师要立即处理。若遗忘在家,联系家长送到考场;若已遗失,凭复印件与主考协商,争取先考,后由带队领导到考试院补办。
六、其他注意事项
1、为了保障本次高考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考前高三年级要召开师生的安全教育动员大会,宣布组织纪律,强调安全及各种注意事项,对有关事项责任到人。
2、学生要听从带队教师的指导。
4、教给学生一些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6、领导及带队教师高考期间手机实行24小时开机,并实行定时零汇报制度。
7、任课教师向学生反复强调高考期间中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办法,严防事故发生。
9、时刻关心高考期间的天气状况,做好防暴雨、防强风的预防措施。
10、考试最后一天下午考试结束后,要认真组织学生安全回校、回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