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3、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与监督
4、会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障
5、会计的拓展职能包括哪些:
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前景、评价经营业绩
6、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关系:
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
7、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适用范围:
权责发生制——企业和政府财务会计
收付实现制——政府预算会计(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
8、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原则的举例:
前后各期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融资玥入固定资产;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9、资产的特征,哪些不属于资产: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即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产不一定都有所有权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10、收入和费用的日常活动包括: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
11、会计科目按反映经济内容的性质不同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反映经济内容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六大类。
12、账户余额发生额的计算公式(计算解方程):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13、成本类账户的内容:
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和研发支出
14、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内容:
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和永续债,2019年教材新增内容)、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和本年利润
15、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哪方记增加,哪方登记减少,取决于什么:
账户的性质和结构
16、试算平衡的公式及结论:
1个发生额平衡+2个余额平衡
不平衡一定有错;平衡不一定没错,因为有些错误不影响平衡关系,例如:
(1)、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2)、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3)、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
(4)、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
(5)、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或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
(6)、某项经济业务同时借贷双方多记或少记相同金额。
17、哪些是外来、自制原始凭证?哪些不属于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例如:(购货)发票、飞机和火车的票据、银行收付款通知单等。外部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性凭证。自制原始凭证例如:收料单、领料单、开工单、成本计算单、出库单等。凡是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的文件或证明,不能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经济合同、材料请购单、生产通知单、银行对账单等。
18、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业务如何填制记账凭证:
同时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业务,为避免重复入账,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从银行提取现金,编制银行付款凭证;将现金存入银行,编制现金付款凭证。
19、哪些记账凭证不需要附原始凭证?
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
20、账簿按用途、账页格式和外形特征分类及适用范围:
用途:序时账(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
账页格式:三栏、多栏、数量金额
外形特征:订本、活页、卡片
21、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内容:
账账:总账之间、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明细账与明细账
账实:现金日记账与现金实有数、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对账单、存货明细账与实有数、债权人与债务人
22、错账更正方法及其适条件:
划线、红字和补充登记
23、各账务处理程序之间的主要区别,各自特点、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
各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主要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24、财产清查的分类及举例:
全面与局部;定期与不定期。注意教材上列举的例子
25、各主要资产清查的方法:
(1)、现金通过实地盘点的方法核对。
(2)、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
(3)、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采用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两种。
(4)、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26、财务报表的组成:
4表1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报表附注
27、现金清查的重要结论:
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计入管理费用。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
28、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作用: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记账依据。(不是原始凭证,不能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账目,待有关结算凭证到达后入账)。通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的存款余额表示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
29、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其他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存出投资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注意:
(1)、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通过“应收票据“、“应付票据”核算。
(2)、支票通过“银行存款”核算。
(3)、存出保证金通过“其他应收款“核算。
30、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内容: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等。应收账款包括企业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不包括企业给予客户的商业折扣。企业收到款项,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31、其他应收款的主要核算内容:
其他应收款的内容: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4)、存出保证金;
(5)、事业单位拨付给内部有关部门的备用金。
32、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借方余额+”预收账款“借方余额—“坏账准备”的货方余额
其中:“坏账准备”科目是“应收账款“科目的备抵科目。
33、当期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计算当期期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科目应有的贷方余额--计提前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或+计提前坏账准备的借方余额)
如果结果为正数,就是本期期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的金额。如果结果为负数,就是本期期末应转回的坏账准备的金额。
34、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入账价值):
购买价款,不是面值,但不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2019年教材重大变化),也不包括交易费用
35、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计算
(1)、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确认的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价款--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时账面余额(注意2019年教材重大变化)
(2)、交易性金融资产整个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价款--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时账面余额)--购买时交易费用+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注意2019年教材重大变化)
36、存货采购成本的构成:
37、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x100%
38、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和末材料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1+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1+材料成本差异率)
39、委加工物资成本构成(一般纳税人):
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内容:①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②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等;③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不包括:①加工费的增值税进项税额;②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先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不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40、包装物会计核算:
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于包装物发出时,按其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一方面应反映其销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应反映其实际销售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出租和出借同上。
41、存货盘盈和盘亏会计核算:
存货盘盈的核算:冲减管理费用;
存货盘亏的核算:
(1)、管理费用(因管理不善、一般经营损耗、收发计量差错造成)
(2)、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造成)
计提折旧的范围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③、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④、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⑤、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仍然需要计提折旧,改良停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改良完毕后继续折旧。闲置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
43、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除最后两年,其他年限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x100%(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累计计提的折旧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x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x年折旧率
44、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改造前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本化的更新改造费--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45、固定资产盘盈和盘亏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清查
(1)、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
46、哪些不属于无形资产
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47、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
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计入当期损益。研发支出如果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那么发生的支出应该全部费用化处理,通过管理费用核算。
不能合理确定使用寿命的不摊销。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49、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无法可靠确定无形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50、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可以转回
(1)、可以转回的减值准备: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跌价准备。
(2)、不可以转回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1、长期待摊费用业务举例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52、无法归还的应付账款如何处理
借:应付账款贷:营业外收入
53、商业汇票到期无力偿付如何处理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力偿还,转为对银行的短期借款;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无力偿还,转入应付账款。
54、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55、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
56、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形有哪些
(1)、将购进的货物改变用途(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或集体福利、个人消费);
(2)、购进的货物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损失。
57、增值税视同销售的情形有哪些
A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离开企业)。需确认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按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B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等。(离开企业)需确认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按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58、应付股利包括哪些内容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附注中披露。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
59、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资产的金额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如何核算
通过“资本公积一资本溢价”科目核算
60、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核算: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如果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61、计提盈余公积的基数:
如果年初未分配利润有盈余,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润;如果年初未分配利润有亏损,应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再提取盈余公积。
62、未分配利润账户余额的含义:
(1)、年末,只有“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有余额,“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的其他明细科目都得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示累计未分配的利润;如果余额在借方,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
(3)、“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填写金额。
63、亏损弥补的方式:
(1)、盈余公积弥补;
(2)、税前利润弥补;
(3)、税后利润弥补。
注意:本年利润补亏,属于自然弥补,无需作会计分录,因此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化。
64、期未分配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计算公式:
(1)、期末未分配的余额=期初未分配利润余额+本年净利润(或--本年净亏损)--提取的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宣告的现金股利--发放的股票股利
(2)、期末所有者权益的余额=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本年净利润(或--本年净亏损)--宣告的现金股利+追加的投资额
65、其他业务收入的内容:
出售原材料、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等
(1)、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交款提货销售商品的,在开出发票账单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3)、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应该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采用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方式的,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67、商业折扣和观金折扣的业务处理:
(1)、商业折扣:企业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也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计算)
(2)、现金折扣: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68、销售退回的业务处理:
69、完工百分比确定方法及收入、费用计算公式:
交易完工进度的确认方法可以选用:
a、已完工作的测量,由专业的测量师对已经提供的劳务进行测量;
b、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
c、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本年应确认的收入=总收入x完工百分比--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收入
本年应确认的成本=总成本x完工百分比--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成本
71、财务费用胞括的主要内容
72、三大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2019年教材重大变化)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73、营业外收支的主要内容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报废毁损利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处置利得)、盘盈利得(仅限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盘盈)、捐赠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报废毁损损失、盘亏损失(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盘亏)、公益性捐赠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非常损失等。
74、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75、表结法和账结法的主要区别:
(1)、表结法:月末,损益科目不转本年利润,年末,损益科目转入本年利润
(2)、账结法:月末,损益科目转本年利润。
76、货币资金报表项目的填制方法: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总账余额之和
77、应收账款和预收款项报表项目的填制方法:
预收款项=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资方余额+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
78、长期借款报表项目填制方法:
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內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79、长期待摊费用报表项目填制方法:
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总账科目余额--年内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
80、固靛资产和无形资产报表项目填制方法: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2019年重大调整)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1、报表“存货”项目填制方法:
存货=材料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或--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存货跌价准备
[注意]:不包括工程物资。
82、我国主要报表的常用格式:
资产负债表(账户式)利润表(多步式)现金流量表(报告式)
83、成本计算时需要划分哪些界限?
①、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②、成本费用、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③、本期费用与以后期间费用的界限;
④、各种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
⑤、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8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
85、直接分配法的特点:
辅助车间之间相互不分配辅助费用。
86、交分配法的特点:
二次分配,一是辅助车间之间分配,二是对辅助车间之外部门的分配。
87、顺序分配法的特点:
按照受益由少到多顺序依次分配
88、完工产品和期外在产品成本关系: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89、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哪些?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6)、定额比例法;
(7)、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
90、废品损失的计算公式:
(1)、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废品的直接成本;
(2)、可修复的废品损失:追加的费用;
(3)、废品净损失=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回收的材料或赔偿
91、停工损失的含义及分类:
停工损失: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1)、正常——计入成本:节性停工、正常生产周期间的停工、计划内减产停工
(2)、非正常——计入当期损益:原材料或工具短缺停工、设备故障停工、电力中断停工、自然灾害停工
92、品种法的主要特点:
(1)、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
(2)、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3)、月末一般不存在在产品,如果有在产品,数量也很少,一般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如果企业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93、分批法的主要特点:
(1)、成本核算的对象是产品的批别;
(2)、产品成本计算不定期。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财务报告期不一致;
(3)、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94、分步法的主要特点:
(1)、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2)、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
复利现值系数和复利终值系数;年金终值系统与偿债基金系数;年金现值系数与资本回收系数。
96、复利规值系数和终值系数公式
P=Fx(1+i)^(-n)=Fx(P/F,i,n)
其中,(1+i)^(-n)为复利现值系数
F=Px(1+i)^n=Px(F/P,i,n)
其中,(1+i)^n为复利终值系数
97、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
(5+3)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98、我国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组成:
(2019年教材新增加内容)我国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由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
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等组成。
99、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00、政府会计期末结转内容:
单位应当严格区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单独设置“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核算。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结余“”专用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等科目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