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手心的两点阈,学习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绝对阈限。本实验利用两点阈测试仪对被试进行测试。恒定刺激法取5点,每个刺激数量为20次,顺序采用随机序列。结果发现:几乎每位被试三个区域的数据都是上下波动型存在不合理性,没办法用直线插入法算出两点阈,但由原始数据还是可以看出两点阈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绝对阈限
1.引言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此类方法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5—10个)刺激,并且它们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都固定不变。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一下被试的两点阈,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确定为要用的刺激。这些刺激中强度最大的应有90%的可能性被感觉到;强度最小的应有10%的可能性被感觉到,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
两点阈是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两点阈测定仪的使用,学会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绝对阈限。
2.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1岁,女生。
2.2仪器
两点阈测量仪、遮眼罩、笔纸
2.3程序
(1)被试坐在桌边,戴上遮眼罩,伸出左手,手心向上平放在桌上。
(2)实验指导语:你注意自己的手心。如果感觉到接触到你手心皮肤上是两点的话,就报告“两点”,如果感觉不到是分开的两点,或者感觉的是一个变长了的椭圆的话,就报告“一点”。
(3)确定刺激范围;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定两点阈。
(4)按随机原则排出一个呈现刺激的顺序,5个刺激各测试20次,共100次。
(5)为避免产生持久的两点后像,每隔100次,休息5分钟。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检查是否有两点后像。
3.结果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的实验记录
刺激/mm7891011
912181820
报告“两点”
的刺激
的百分数
45%60%90%90%100%
两点阈的计算:
(1)直线内插法(公式法):
设χ=50%
χ—7/50—45=8—χ/60—50
χ=7.33
(2)平均Ζ分数法:
表3.2实验数据PZO转换表
8—0.47SD=χ
9—0.94SD=χ
SD=2.13
χ=7.00
4.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以直线内插法和平均Z分数法算出被试的绝对阈限分别为7.33mm和7.00mm,相较于《实验心理学》一书上前人所测的数据较低,且有一定差距,比手心两点阈的8—12mm的标准也稍低。经分析,有以下几种可能原因:首先,身体各部位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的部位两点阈较低。本实验中,被试测量的是手心的两点阈;其次,本实验的被试是一名二十岁的大学女生,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巅峰状态感觉也处于最敏感的时期;再者,本实验的实验数据仅来自于对一名被试的测量,存在个体差异的可能,不能代表普通的水平。
比较计算得出的结果,我们还可以发现,根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算出的绝对阈限的值也不同。虽然两数值相差并不大,只有0.33mm的差距,但确实是存在差距的。误差主要源
于计算的过程。同样的原始数据,直线内插法要计算百分数,并根据要求四舍五入,误差由此产生。而平均Z分数法,除PZO转换本身就存在误差,之后的一系列计算中误差也在所难免。因此,两种方法算出的数据有些许差别。我们甚至发现,同样是直线内插法,选用的两个原始数据值不同,算出的结果也有差别。
由表的数据来看,本实验的预备实验并没有做成功。被试只有在刺激为7mm时报告两点的百分数低于50%,且仍高达45%,其余都高于50%且都较高。甚至还出现了100%报告出刺激为11mm时是两点。这说明,在预备实验时,所选定的最小和最大强度的刺激都偏大。可以预测,如果在预备实验时所选定的刺激更加合理的话,被试最终的绝对阈限要比现得出的绝对阈限(7.22和7.00)还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