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强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重视,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增加幼儿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饮食的了解;
4.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观念,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
活动内容:
1.开场仪式
主持人介绍世界粮食日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园领导致辞,强调粮食的重要性。
2.粮食知识讲解
通过图文展示和简短讲解,介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生长过程;
通过互动问答,检验幼儿对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
3.粮食制作活动
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玉米等;
每个小组制作粮食制品,如面包、米饭、玉米糕等;
引导幼儿参与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国际文化展示
设立不同国家的展示区域,展示该国的传统服饰、建筑、文化等;
介绍不同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和传统饮食习惯;
引导幼儿参观展示区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饮食。
5.粮食游戏
设立多个游戏站点,如粮食拼图、找粮食等;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增加他们对粮食的认识和兴趣。
6.健康饮食讲座
邀请专业营养师进行讲座,介绍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原则;
引导幼儿了解均衡饮食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营养意识。
7.丰收庆典
邀请家长参加丰收庆典,共同庆祝世界粮食日;
活动评估: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粮食的认识程度和活动的满意度;
2.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活动效果。
活动后续:
2.建立粮食浪费减少的常态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节约习惯;
主题:
探索世界粮食日,共享健康成长
幼儿园
1.培养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重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增强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1.开场仪式(10分钟)
介绍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意义。
2.知识讲解(20分钟)
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等)。
讲解粮食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强调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3.互动游戏(30分钟)
分成小组,进行粮食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认识不同粮食的特点,进行粮食分类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4.制作健康食谱(30分钟)
向幼儿展示一些健康食谱,包括粮食的搭配和营养均衡。
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材,制作简单的健康食品,如水果沙拉、蔬菜卷等。
5.文化体验(30分钟)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向幼儿介绍世界各地的主要粮食文化,如中国的米饭文化、墨西哥的玉米文化等。
让幼儿尝试传统粮食的制作过程,如包饺子、制作玉米饼等。
6.总结活动(10分钟)
回顾当天的活动内容,强调粮食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意义。
活动准备:
2.准备食材和工具,用于健康食谱制作环节。
3.准备视频和图片,用于文化体验环节。
4.安排足够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提前通知家长,让他们参与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1.观察幼儿对粮食的认识和兴趣是否提高。
2.观察幼儿在游戏和制作食谱过程中的合作和表现。
3.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和家长的评价,以改进活动内容和方法。
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结合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1、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知道浪费粮食是不对的,要学习珍惜粮食。
教学PPT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谈话导入的教师提问:你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做饭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2、认真看《爱惜粮食》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
(3)小朋友们今后你会珍惜粮食吗
3、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才能收获粮食,我们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费。
4、教师提问:为了节约粮食,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引导幼儿总结:
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一、活动背景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二、活动目标
1、以幼儿为活动主体,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和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从小培养他们的“惜粮爱粮”的好品质。
3、以绘画、语言、唱歌等形式宣传爱粮惜粮。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教学活动:
1)、社会活动:了解“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2)、语言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
3)、画画唱唱:《古诗:悯农》
2、主题画:爱粮惜粮
用图画形式表达自己对爱惜粮食的理解。如节约粮食、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
3、家园配合:
借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节日之机,为培养孩子们惜粮爱粮的'好品质,将评选”爱惜粮食的好孩子“。家园配合如下:
1)、请以”幼儿用餐情况记录表“的形式记录孩子用餐情况。
2)、再以书信的形式夸夸孩子在家”惜粮爱粮“和”用餐好习惯“等方面的进步。
3)、家长志愿者活动:《香甜的爆米花》
另,如果孩子在家吃饭方面拖拉、挑食或还需大人喂饭等,家长正好可以借着机会促进一下,反馈表可以继续使用。
4、“小小爱粮宣传员”,将孩子的作品制作成宣传海报。
通过开展“世界粮食日”活动,孩子们认识到粮食的重要与宝贵提高了节粮意识,一日生活中,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争取不掉一粒米饭不剩一口菜,真正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一、课件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小麦女士: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家一定要切记:“粮食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玉米小姐也想来说一说。
(3)我还有许多别名叫棒子、苞米、苞谷。我过去一直被视为穷人的粮食,在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生存需要时,你浪费它,就等于你残忍地把应该给予饥饿的粮食糟蹋掉,而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这么一想,你难道不感到震惊与惭愧吗?你难道还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馒头当泥巴扔,把扒拉一口的饭当脏水泼吗?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
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3)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儿歌。
粒粒粮食要爱惜,粮食与我最亲密,来得实在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
3.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同学们,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教案主题:
世界粮食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意义。
2.培养幼儿对粮食的珍惜意识。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2.粮食模型或图片。
3.幼儿园的花坛或种植盆,种植土和小铲子。
教学活动:
活动一:了解世界粮食日
1.引导幼儿观察粮食模型或图片,询问他们对粮食的认识和了解。
2.介绍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意义,让幼儿了解到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活动二:种植小麦
1.带领幼儿走到花坛或种植盆前,给每个幼儿分发种植土和小铲子。
2.指导幼儿用小铲子挖小洞,然后将小麦种子放入洞中,并轻轻覆土。
3.解释给幼儿听小麦的生长过程,鼓励他们耐心等待小麦的长大。
活动三:绘本阅读《小麦的故事》
1.向幼儿展示绘本《小麦的故事》,让他们观察封面和插图。
2.逐页阅读绘本,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如何制作面包等食物。
3.与幼儿一起讨论小麦的重要性和如何珍惜粮食。
活动四:粮食艺术创作
1.提供颜料、画笔和纸张,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粮食。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粮食,让他们尝试用颜料画出小麦、稻谷等形状。
活动五:粮食品尝
1.准备一些粮食制品,如面包、米饭、玉米等。
2.将粮食制品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品尝并讨论不同粮食的味道和口感。
2.引导幼儿总结粮食的重要性和如何珍惜粮食。
教学延伸:
1.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一起讨论粮食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膳食。
2.组织幼儿参观农田或粮食加工厂,让他们亲身体验粮食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3.检查幼儿的粮食艺术创作作品,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
教案目标:
2.培养幼儿对粮食的重视和珍惜意识。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1.世界地图或世界地球仪
2.粮食图片或模型
5.画纸、彩色笔、剪刀等
活动一:引入活动
1.教师向幼儿介绍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意义,简单解释粮食的重要性。
2.展示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指出不同国家的粮食种类和特点。
活动二:认识粮食
1.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粮食图片或模型,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活动三:制作粮食工艺品
1.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米或面粉,让他们用手感受粮食的质地和重量。
2.教师指导幼儿将米或面粉用水和成面团,然后让他们用手按摩面团,感受面团的变化。
3.教师将面团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制作粮食形状的工艺品,如小面包、小饺子等。
活动四:粮食游戏
1.教师将画纸切成小块,让每个幼儿拿到一张。
2.教师给出一个粮食的名称,让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出该粮食的图案。
3.幼儿完成后,教师让他们互相猜测对方画的是哪种粮食。
活动五:总结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他们对粮食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强调粮食的重要性和珍惜粮食的意义,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粮食。
1.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农田或农贸市场,让他们亲身感受粮食的生长和流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