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多实施一些养生常识,那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寿命的。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3、主张房事有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4、“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5、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之邪风、寒、暑、溼、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1、银耳猪肝汤
把银耳放入温水中泡发,然后去蒂根并将其撕成片状备用;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小白菜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把猪肝放在碗内,加入适量的生粉、盐、酱油,打入鸡蛋拌匀待用;沙锅加热,放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之后加入大约300毫升水,烧开后加入银耳、猪肝,煮10分钟即成。
功效:具有补肝明目、润肺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山药青笋炒鸡肝
准备山药、青笋、鸡肝、盐、味精、高汤、淀粉。首先将山药、青笋去皮、洗净,切成条。鸡肝用清水洗净,切成片。再将山药、青笋、鸡肝等原料分别用沸水焯一下。最后,在锅内放入一些食用油,加适量的高汤,调味后下入全部原料,翻炒数下,勾芡后即可食用。
山药是中医推崇的补虚佳品,具有健脾益肾、补精益气的作用。鸡肝富含铁、锌、铜、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不仅有利于雌激素的合成,还是补血的首选食品。青笋则是富含膳食纤维的美容蔬菜。三者合用,具有调养气血、改善面板的滋润感和色泽的作用。
功效:改善面板色泽。
3、核桃松仁粟米羹
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取适量高汤,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炖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
功效:美容又健胸。
4、党参红枣炖排骨
将党参洗净切成3厘米的节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备用;排骨洗净剁成约4厘米的段备用;将姜、葱洗干净,姜拍松,葱切段备用;之后将排骨、党参、红枣、姜、葱、料酒一起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炖熟,最后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那么,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常识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中医养生的常识动脑动手形神受益
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四是练习书法,他以练习楷书为主,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使人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中医养生的常识揉搓经穴养生防病
养生专家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常识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定性
养生专家的饮食有三个原则:定时、定量、定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三餐不过饱,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他爱吃面条,尤其爱吃稀软的带汤水的面条,面条可用细粮也可用杂面,再放些青菜之类,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他常嘱咐病人注意食疗,如晚餐喝粥适当加入红枣、薏苡仁、核桃仁、山药等以增强脾胃功能,还要结合大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一次。
中医养生的常识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养生专家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爱好广泛、宽宏大量、不记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静志安,乐观宽宏。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就健康长寿。正如书中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谦虚地说,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这确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做又较难做到的。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早春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1.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2.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3.中药养生的常用知识
4.如何学习中医养生
5.中医养生之冬季篇
6.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7.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1.中医保健小常识2~3条,我急要呀
1.在春季排解肝毒的过程中,介绍的是中封穴。
中封穴是肝经的第四个穴位,在五行当中属于金的,而肝是属于木的,金和木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运用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帮助排解肝毒。下面说说中封穴的位置,它在脚的背侧,在脚内侧踝骨的最高点的前方一个拇指的宽度的位置会按压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封穴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的拇指在中封穴上进行按揉,每次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如果穴位找不准的话,可以握起空拳,在脚内侧踝骨的前方中封穴的位置进行敲打,也是可以的。
如果手中有砭石的刮板的话,就利用砭石的通络化瘀的作用,从上向下的,也就是从脚踝方向到脚尖方向进行刮擦,每次五到八分钟左右,就能更好的达到排毒解毒了。2.在春季不光要养肝,还要养其他的脏腑,在养肾方面,我介绍的是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古代医家认为肾经出于涌泉,它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灌溉全身,滋养我们的先天之本。涌泉穴的位置在脚底部,脚掌区区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凹窝,这个人字形的凹窝的顶点就是涌泉穴了。
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平座在床上,用左手的手心来摩擦右脚的涌泉穴,然后,在用右手的手心摩擦左脚的涌泉穴,每次五分钟左右,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多梦焦躁等都有很好的帮助。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手的拇指指端按压涌泉穴,力度要大一些,能够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头顶疼痛。
如果手的力度达不到,也没关系,还有一个办法,古代的医书中记载过,距今一两万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针灸,人们就用砭石的尖端在涌泉穴的位置进行重力的按压,对于头顶疼痛是非常有效的。3.对于耳鸣的朋友,介绍的是中渚穴。
中渚穴的中是中间的中,说道渚就想起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诗中的一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是三焦经的第三个穴位,三焦经的经络巡行是连接耳朵的,因此运用这个穴位对于耳鸣是比较合适的。
中渚穴在手背上,手的第四个手指和第五个手指的指缝的后方,在第四和第五手掌骨之间的凹窝中会找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渚穴。操作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个手的拇指在另一个手的中渚穴的位置进行按揉,然后在交换过来,每次150到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按揉的时候,要有明显的酸胀感是最佳的。
如果感觉学位找不准的话,也没关系,可以用身边的砭石刮板在手背的第四五手掌骨之间进行刮擦或者按压,因为砭石表面光滑润泽,不用刺破皮肤,就能很好的产生经络的传导感觉,对于直达耳部,缓解耳鸣是更加理想的。4.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提供的是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不光是调节脾胃的一个重要穴位,还是我们熟悉的五脏六腑中的六腑所汇聚的穴位,因此,在中脘穴上进行艾灸,是可以提升身体的正气,疏通淤阻的经络的。中脘穴在我们的上腹部,在肚脐和胸骨的下端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中间的点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中脘穴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五年生以上的艾条点燃,在中脘穴的位置进行温和的灸疗,每次10到15分钟左右,每天一到两次。如果感觉用手持艾条不方便,就可以把艾条简短,或者用精艾绒做的小艾柱放在随身的艾灸盒中,也能达到相同的作用,坚持下来,就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