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
1.3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宣教方法、宣教内容、实施健康教育的频率、人员素质等,分值在0~10分之间。健康知识测试内容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同,分值均在0~100分之间,患者的依从性和得分呈正比例关系。同时将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详细记录下来,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呈反比例关系[3]。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临床通过对两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知识检验分数(7.1±1.0)分、(95.0±2.0)分均明显比对照组(5.1±1.0)分、(86.0±5.0)分高(P
同时观察组患者有2例患者发生心血管发生事件,而对照组有5例,观察组心血管发生事件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第一期
2011.2.18
负责人
***
内容目录:
1.孕期指南
2.更年期妇女如何保健
3.
4.
5.
6.
7.
8.
9.
10.
照
片
或
小
样
粘
贴
注:照片或小样粘贴可附后.
健康教育宣传橱窗记录表
期数
第二期
2011.4.20
1.吸烟的危害
2.
第三期
2011.6.8
1.五谷杂粮的有药性
第四期
2011.8.13
1.手足口病的疫情与预防
第五期
2011.10.16
1.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
第六期
2011.11.3
1.冬季预防种类疾病
2.幼儿园冬季预防知识
冬季中医保健知识是在患者日常生活起居上制定的健教计划,护理人员对慢性咳喘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1],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2月,通过门诊和住院招募,自愿入组且知情同意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咳喘的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③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符合上述标准的慢性咳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能合作完成健康教育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62例,年龄在40~81岁,平均年龄为6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疾病分型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1.2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中医保健知识健康管理,每周组织患者进行肺病知识讲课。每月随访,了解情况,追踪管理。主要方法。
1.2.1衣:保暖宽松,适时增减慢性咳喘病患者一般耐寒能力差,体弱怕冷,当遇到寒冷刺激,易引起咳喘病发作[2]。在衣着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柔和,不宜穿的过紧,以利于血液循环;里层衣物最好选用吸汗透气的材质,使得汗水不会直接在皮肤表面蒸发,以防感冒。注意足部的保暖,养成随时穿袜子的好习惯,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因此,坚持每天温热水洗脚,并在洗脚后应用具有‘温运阳气’的中药贴敷于位于足底的‘涌泉穴’治疗,则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良好作用。
1.2.2食:调理饮食,滋阴潜阳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冬季饮食切记粘硬、生冷,应以热食为佳,但不能吃太多燥热的食物,可吃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滋阴的食品。另外,冬季气候干燥,饮食上除了多饮水之外,还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的果蔬,如梨、苹果、葡萄、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等。也可定期食用北沙参、麦门冬、石斛、百合、枸杞子等药物制作的药膳以滋阴润燥。敛肺补肾[3]。
1.2.4行:动静相宜,纳气固肺冬日虽寒,仍需持之以恒的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开大风、大寒、大雪、雾露等恶劣天气。锻炼强度因人而异,以不感到劳累、舒适为宜。患者每日睡前或晨起平卧床上时,可进行腹式呼吸法以纳气固肺,即先闭口,经鼻深呼吸,再缩唇吐气(像吹蜡烛一样),反复做20~30次,有助于锻炼肺部的生理功能[5-6]。
2.1两组患者ASA评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两组比较干预组的ASA程度低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3。
2.4两组患者复况比较干预组12例患者复发第2次住院(共14例次),平均住院(9.0±3.0)d,对照组有25例反复多次住院(共29例次),平均住院(15.2±4.5)d,经t检验P
3.1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了解到"顺四时,养五脏"的知识后,干预组的ASA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3.2实施冬病冬养健康教育后,表2显示:干预组患者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促进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KamimuraM,MouriA,TakayamaK,etal.TransdermalApplicationofSteroidtoCervicalTracheafortheCoughinPatientswithBronchialAsthmaandCoughVariantAsthma-APilotStudy[J].JournalofAllergy&Therapy,2013.
[2]TamaokiJ,YokohoriN,TagayaE,etal.Comparableeffectofaleukotrienereceptorantagonistandlong-actingbeta2-adrenergicagonistincoughvariantasthma[C]AllergyandAsthmaProceedings.OceanSidePublications,Inc,2010,31(5):78-84.
[3]厉雪琴,毛伟君,林云晴.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77-78.
各社区、单位要结合实际,广泛发动广大群众和单位职工,集中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对社区道路、房前屋后、楼道等区域的积存垃圾、堆放物进行清除,集中清理公共场所、社区庭院、楼道房顶、车棚阳台的卫生死角,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加强农贸市场内外卫生管理,落实保洁制度,保持市场内干净整洁,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切实做好聚餐中心的卫生工作,落实管理,继续做好申报制度,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各社区、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载体,加强节日期间的健康教育宣传,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要充分利用资源,组织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责任医生等专业人员深入农户,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节日期间卫生保健和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三、落实冬季除害防病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
随着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的增加,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的护理促进访视。临床护理研究显示需要通过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母婴的安全。本研究选择我院产妇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246例产妇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产妇,年龄分布为25.51±6.18岁,最大年龄为37岁,最小年龄为20岁,初产妇为187例,占76.02%,经产妇为59例,占23.98%。按照是否采用健康教育分为两组,分别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孕周和产次分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
1.4统计处理:本研究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对研究人群不同组别临床健康教育效果显示,健康教育组在护理规范方面、规范服务方面和沟通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参考文献
2成效与体会
2、1节省医院有线电视运营成本以该院为例,打造健康教育多媒体电视系统花费约5万元,主要用来布置机房、网络布设和多媒体设备的购买。而改进的有线电视宣教系统,减少300多个电视机机顶盒,只保留了30个频道的机顶盒。此系统不仅减少了购置机顶盒的费用,同时节省了每台机顶盒的月租,每年可为医院节省有线电视机运营费用近10万元,性价比极高。
2、2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健康素养不仅关乎个人效益,同样关乎社会效益[4]。通过金字塔的多媒体健康教育团队,门诊电视机每天播放时数为7h,每年覆盖100多万就诊人次;住院病区24h播放,每年覆盖3万多住院人次,通过多媒体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另外,利用现有的健康科普材料向电视台、纸质媒体进行约拍、约稿,配合制作健康保健新闻,2013年,该院专家接受关于健康保健新闻题材的采访,在电视媒体上播放的50多次,纸质媒体报道见报200多次,在做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提高了专家和医院的曝光率。
【关键词】健康干预;儿童保健;影响。
正常小儿运动功能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正常小儿10个月左右能扶住栏杆独站,13~15个月会独走,1岁半时能拉着玩具车走,2岁左右步态稳。但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可有差异,其影响因素较多,如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育儿技能、生活习性、出生季节、是否接受儿童保健指导等都可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比如冬季出生的小孩,因衣服包裹过多、过紧,运动功能发育可能较其他季节出生的小孩延迟。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可获得有效的支持,促使个体、群体和全社会的行为改变,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1]。我们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1年10月在册管理的县城社区内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
1.2分组:将研究对象分4个目标人群,分别是:新生儿期组、婴儿期组(28d~未满1周岁)、幼儿期组(1岁―未满3周岁)、学龄前期组(3周岁~入小学前的集体儿童)。
1.3方法和内容
1.3.1创建健康教育小组由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健康教育小组,负责不同时期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护士长是健康教育的总负责人,为每次健康教育的组织者,负责协调全面工作以及效果评价和分析;儿童保健护士负责上门家庭健康教育;儿保医师负责托幼园所的健康督导和健康教育;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为健康讲座的主讲专家。
1.4效果评价: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行为反映。通过观察儿童日常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了解儿童健康教育后的成效。②问卷调查。对家长或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③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统计调查。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群体,制定了不同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别为育儿知识、儿童行为发育知识、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等[2]。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前后的变化情况,以评分的方式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4个组别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的前后有所差异。其中,新生儿组的差异最为显著,干预后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了31.33%,反映出这时期的家长初为人父母,对新生儿的教养经验相对缺乏,对育儿知识最为渴求,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能使他们迅速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和技巧,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学龄前期组干预前后知晓率提高最小,反映了这时期无论是儿童或家长,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幼儿园的教育,已掌握到一定的常识,同时也反映出这组的健康教育方式和质量有待提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唾沫,人之间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来传播。临床症状为:身体突然出现高热,全身疼痛,并伴有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等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因该病引起的并发症相当严重,且死亡现象时有发生[2][3]。手足口病和流感均为传染性疾病,卫生状况等则显得尤为重要。故此,本文针对手足口病与流感人群的卫生状况和健康教育的需求做了一定研究,得到一些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手足口病和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手足口病组(53例)和流感组(52例)。包括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3例;平均年龄(18.7±6.0)岁。手足口病组平均年龄为(17.8±7.2)岁,男31例,女22例。流感组平均年龄为(19.6±4.8)岁,男31例,女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况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知识需求和健康教育两大类。知识需求主要有:①患者对疾病的常识了解;②患者的消毒措施;③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①“一对一”授课;②电视、网络讲课;③宣传栏,宣传小册。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放至105例参与研究的患者手中,填好后由统计调查情况。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需求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需求的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手足口病组和流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对疾病的了解,消毒措施以及疾病的预防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对知识的需求了解较少,是导致患者患病的因素之一。见附表1。2.2两组患者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附表2数据表明,无论是手足口病组的患者还是流感组的患者对教育方式的需求量大,且“一对一”授课的教育方式最受欢迎。见附表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3~2005年在我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135例,男89例,女46例,年龄68~82岁。
1.2方法:采用讲解及书面宣教,发放宣传知识小册子及电视讲座等形式,将健康教育程序贯穿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
2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2.2集体宣教
2.2.1讲解病因:COPD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血等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肺部病变(感染)等诱发慢支。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病人的健康和工作。
2.2.2常见表现:咳嗽咳痰,尤以冬季加重,病情严重者伴气喘呼吸困难,心肺功能减退等,吸烟者常在晨起后咳嗽严重,痰呈白色,继发感染呈黄脓痰,剧咳时痰带血丝。
2.2.3治疗要求:急性发作期主要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用祛痰剂,止喘解痉药等。呼吸困难者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缓解期注意增强体质,增加营养饮食,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发作。
2.2.4饮食疗法:由于COPD为老年性疾病,进食少、吸收不良等原因,使病人处于消瘦营养不良状态,应鼓励病人或家属做好饮食计划。主要以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维生素为主,同时注意进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等。有水肿或心功能不良应低盐饮食。
3结果与体会
3.1结果:对135例住院COPD病人进行不同方法的健康教育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根据评定统计,对健康教育内容全部掌握为95%,部分掌握为4%,未掌握为1%。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初产妇200例进行研究,选取标准为:初产、单胎、无妊娠合并症;身体健康,无严重器官及系统性疾病;无精神病史;观察组产妇100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9岁;对照组产妇100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5岁,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水平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