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雅竹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优化大食物高质量供给
满足居民膳食营养健康多元需求
首先是优化营养健康食品供给结构。一方面,提升五谷杂粮、绿色瓜果蔬菜、安全肉蛋奶等营养健康食品的供给比例,大力开发营养搭配合理的大盆菜、海鲜锅等预制菜和半成品净菜,满足居民多元化膳食营养健康需求。另一方面,以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糖、低热量等营养健康需求为导向,延长营养型优质食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增加营养强化食品、膳食补充剂等供给比例,引导居民充分摄入多种营养素。
其次是提高营养健康食品技术研发能力。贯彻好食品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食品企业、食品科研机构和高校协同推动益生菌、胶原蛋白等保健食品科学研发。同时,重点攻关江河湖海林草丰富食物资源开采和加工技术,运用生物酶、微生物发酵法等食品技术精准提取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推动林下竹荪、灵芝和赤松茸等森林康养基地、深远海智能化养殖渔场等建设,加快即食燕窝、胶原蛋白口服液等营养健康食品研发生产。
最后是规范营养健康食品标准体系。健全营养健康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落实减油、减盐、减糖“三减”政策,引导食品企业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等安全行为。此外,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国家标准,强制食品企业标示糖、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健康成分标识,新增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引导食品企业在食品包装上突出“低糖、低脂、低油”等营养标签标识。
促进大食物高效率流通
实现居民膳食营养健康高效配送
发展跨境电商平台促进营养健康食品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促进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实施“海外仓储+零售加工”等新模式,促进营养健康食品国际市场大流通,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俄罗斯谷物代餐麦麸球、澳大利亚亚麻籽燕麦等跨境电商营养健康食品,推动国内营养健康食品消费扩大与升级。同时,丰富跨境营养健康食品进口清单,简化报关企业备案管理流程,促进乳清蛋白粉、深海鱼油软胶囊等进口营养健康食品高效率流通。
借助新零售新电商促进营养健康食品线上线下流通。探索“线上电商平台+移动App+线下门店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流通模式,创新社交电商、网红直播等模式及“线上拼团+线下自提”等社区电商新营销策略,促进营养健康食品全渠道流通。强化食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商全渠道仓配一体化发展,增强优质多元食品线上线下流通能力。
提升冷链物流技术保障营养健康食品高效配送。加快冷库仓储基地、分拨中心及末端配送网点建设,推进高端优质食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建设。依托GPS、智能温控等冷链物流技术,最大化减少营养健康食品在预冷处理、冷链储存运输等环节损耗与“断链”问题,依托数字化供应链加强生鲜电商平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食物应急保供能力,充分发挥食品龙头企业等供应链主体企业社会责任,以“政府协调、企企合作”模式构建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保障居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食物需求。
加强大食物数字化追溯
筑牢居民膳食营养健康安全防线
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效能。基于信息可视化、5G等数字技术构建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依托二维码、射频标识技术践行“赋码准出、一品一码”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实现食品信息快速采集与分析,实现营养健康食品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及消费等环节大数据全链条追溯。建立消费者食品追溯码统一查询入口,实现“源头可溯、去向可追、公众参与”,实现优质多元化食品安全共治共享。
建设食品安全诚信档案,营造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氛围。实施食品安全信用风险量化评分与分级分类监管,借助大数据技术完善食品企业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公开与惩戒机制,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与“一网通办”信用修复配套机制。树立食品企业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以社会舆论监督企业失信行为,倡导诚实守信氛围。
实施食品安全召回制度,维护居民食品安全消费权益。加快气相色谱检测法、纳氏试剂快速检测法等食品营养成分快检技术应用,联合公检法等部门严厉打击食品营养成分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等乱象,落实问题食品企业主动召回与政府责令召回。建设涵盖食物营养成分检测分析、营养素含量计算、食品安全事件通报等在内的食品营养健康大数据查询与维权平台,拓宽消费者申诉、投诉及举报等维权途径。
构建健康信息交流平台,拓宽膳食营养健康宣传渠道。依托大数据、AR等前沿技术搭建膳食营养健康信息平台,发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中国营养学会等第三方机构、社区居委会等多元主体宣传作用,切实推进“地中海膳食模式”“低糖控油控盐”等膳食营养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家庭。推广限盐勺、限油壶等合理膳食健康厨具,改善居民高油高盐摄入等不健康饮食习惯。
培育营养专业人才队伍,开展膳食营养健康指导。规范注册营养师、营养指导员专业能力培训和考核,构建高效膳食营养健康服务体系,开展人群营养健康干预与精准指导。既要加强居民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量等营养健康数据监测,定期开展针对老人、幼儿、孕妇等重点人群营养状况调查;又要结合我国地域食物资源与饮食文化差异,针对不同人群营养需求,加快膳食营养健康指南编制进程,提高膳食营养健康管理水平;还要建设营养健康食育体系,加强农田种植采摘、厨房烹饪、食育讲座等校园食育课堂试点建设,推进食育教材、家庭读本编制进程,形成膳食营养健康社会风尚。
加强食品网络谣言治理,营造膳食营养健康环境。构建营养健康食品网络谣言监测、分析和评估的大数据模型,实现谣言智能甄别、全天候监测,实现“食品添加剂致癌”等谣言源头、轨迹和影响程度的可视化呈现,协同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建立营养健康食品谣言举报与辟谣平台,及时遏制谣言传播。
(本文是2020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与跨界合作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ZD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