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地球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都有过灿烂的古代文化,但到目前为止地球上惟一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恐怕就是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先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更大的民族牺牲。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其实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中医的每一种诊法、每一味中药全是我们祖先拿生命换来的。这个历史贡献我想无论是过去、现在以至将来,都一定在世界卫生历史上要画上很浓重的一笔。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医。
樊正伦教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我们和细菌要的是和谐
大家都是从各个地方不同的环境走来的,不管是坐汽车也好、坐地铁也好、开车来也好,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其实都是自然的环境,绝对不是一个纯之又纯的环境。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现在到医院去检查的话,你可以发现从你的口腔到你的咽喉到全身不知道有多少细菌和病毒。这些细菌和病毒都存在,为什么你却不得病?
这个问题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中医怎么说的呢?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人和自然之间本来是可以完全自然和谐的。这儿什么细菌都有,大自然给人生存的权利,同样给细菌生存的权利。存在就是合理的,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建立的理念。
这些细菌病毒的存在和你能够形成和谐共处的局面,你们两者都能够和谐,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会有疾病的发生。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当你的内部环境发生改变,你的状态改变了,你的状态给致病因子发展条件的时候,如果它是十个,它可以和你和平共处,当你的环境适应它发展了,它就从十个变一百个,一百个变到一千,这样你就病了。
我们生活在自然中,这个环境不是纯之又纯。自然也给细菌生存权,我们和细菌要的是和谐。
中医解决的是环境条件
现在的人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到现代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大家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测血液的化验也好,按现代医院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得你得病了,这恐怕是我们现代医院首先应该查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已经研究了七千多种抗生素,但是看看今天在临床上真正能够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没有用了。
为什么?因为你想杀死它,大自然不让它死,它就要千方百计地变异,而这种致病因子在它要千方百计活下去的情况下,你对它已经无效了。
看看我们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我们用了草根也好、树皮也好,我们在治病的过程中,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在这儿我觉得我们中药,直到现在用的方子大多是2000多年的方子。
七千多种抗生素哪里去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两千年前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环境条件。
用药“偏”性治人体“偏”性
我们可以借用佛家的一句话,叫因缘相合则为果,因就是致病因子,不管它是细菌还是病毒,这是客观存在的。得了病就是结果,这个因和果之间一定有一个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的话,这个致病因子是不会在这儿得到发展的余地,就不会得到致病结果。西医治病从因入手的话,中医治病是从条件入手。因为因缘相合则为果,切断了致病因子在你这儿发生发展的条件,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民族是讲“和为贵”,从来不讲谁杀谁,我们的“武”是止戈为武,是要停止干戈。因为你的不平衡,使得致病因子有比较的条件,那么好了,它变成1000个了,危害你了,中医是用药性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
所以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当你把这些药物喝进去了,由于它赖以发展的环境改变了,这些致病因子就很自然地从1000个退到100个,100个退到10个,麻杏石甘汤是中医治疗肺炎的重要的汤剂,这是张仲景创造的,只要在临床上退烧就有效。
“武”是止戈为武,中国民族讲“和为贵”。麻杏石甘汤用的药“偏”性,治人体“偏”性。
西医治病中医是治人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这是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之间最根本的区别,这个区别如果我们更深层次从文化角度探讨是什么过程呢?
我们祖先没有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也没有用现代物理学的方法,但是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构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是我们说的气。你到道观里看到一种气。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和自然界其他一切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从我们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人法天地而生,人是天地造就的,和其他物质的共性都是天地造就的,但他们有区别,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什么?就是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有一团东西在不断地运动,而这个运动的东西在中国文化中叫太极,也叫做一,当它在不断运动过程中清者为阳浊者为阴,就成为了天地局面。
甲骨文用云彩表气,中国古代火表动。清者为阳浊者为阴,遂成天地局面。
女人的生命以“七”为数
中医学研究的中医文化是什么?不是研究病的学问,研究的是人的学问。大家都知道,在《黄帝内经》讲,女人是以血为主,以阴为主,男人以阳为主。可是大家想想女人整个的生命过程中是以七为数。什么叫以七为数呢?七是一个奇数,女人的生命过程是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她每七年有一次变化。7岁齿更发长,14岁女孩天癸至,21岁小女孩长智齿,28岁小女孩儿长得最好看,顶峰年龄28岁,过了28岁以后就逐渐开始向下走了。35岁阳明脉衰,所以35岁的女同志再美皱纹也出来了,42岁三阳脉衰于上,鬓角白发开始出来。49岁天癸竭地道不通,更年期来到了。整个生命过程是以阴为主,以血为主。为什么女人的月经叫做月信,就是因为一个月一个月必须像月亮一样一圆一缺,有圆的时候就有缺的时候,所以说女人以血为主,以阴为主,但数是奇数,独阴不生,独阳不长。
女人整个的生命过程中是以七为数,女人的月经叫做月信。
男人的生命跟着太阳走
男人的生命是跟着太阳走,以阳气为主,但它的数是偶数,8岁、16岁、24岁、32岁、64岁,每八年有一次变化,区别七、八,其实反映的是生命运动的变化。男同志的顶峰年龄32岁,女同志的顶峰年龄28岁,32岁和28岁差四年,七年转一圈,所以女人老得快,男人八年转一圈,男人有时候挺骄傲的,说自己42岁还挺精神,因为他的周期吗!所以孔子讲男子30而婚,女子20而嫁。这是一个总结,当女人在21岁到28岁的过程中完成了生育过程,这个过程中她还在继续向上长,完成生育之后很快回到原来的状态。
女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因为以阴为主,女人的生命过程是从阴到阳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小女孩儿都很文静,女同志转过这个圈56岁以后,又和男同志重合了,女同志一个比一个活跃。全世界老太太都比老头活跃,小男孩比较活跃,以纯阳为主,经过56岁以后老先生都回家了。所以总体女性的生命比男性生命长,所以女性的生命是从阴到阳的过程,男性的生命是从阳到阴的过程。
男人的生命跟着太阳走,但他的数每八年有一次变化。
樊正伦经典语录
■女人是以血为主,以阴为主,男人以阳为主。七是一个奇数,女人的生命过程是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她每七年有一次变化。28岁小女孩儿长得最好看,42岁三阳脉衰于上,鬓角白发开始出来。49岁天癸竭地道不通,更年期来到了。
■男人的生命是跟着太阳走,以阳气为主,但它的数是偶数,8岁、16岁、24岁、32岁、64岁,每八年有一次变化,区别七、八,其实反映的是生命运动的变化。男人八年转一圈,男人有时候挺骄傲的,说自己42岁还挺精神,因为他的周期吗!
■是木头就会长蘑菇,木头要长蘑菇一定要有长蘑菇的环境,但是如果你摘掉蘑菇,产生蘑菇的内环境没变,蘑菇还会继续长,什么时候长到木头不再是木头的时候,或者把木头放在干燥的条件下,蘑菇也就不长了。中医学认为,无论由于外部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还是由于我们的心情造成的内伤疾病,从中医治疗的角度讲,它改善的是人的状态。
■春天女人、男人都可吃乌鸡白凤丸去疲劳,这是百年验方。夏天心慌气短,吃点孙思邈的生脉饮,收敛心气。秋天吃点秋梨膏利于润燥降气,促进气血向内走。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养生首先要顺四时,就是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最早在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的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
要想了解中医的养生,首先得先了解中医的四时,如果不了解四时就没法谈中医养生,因为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要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保证减少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在时令中没有正常气侯的时候,中医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发生,现在人们到了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冬天唯恐暖气烧得不热,这其实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是避藏的,如果这时候太热,让气血都耗散出去,中医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如果不能够把精血很好的储存起来,春天就要得瘟病,所以建议冬天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夏天年轻人是办公室空调,家里是空调,汽车里还是空调,这样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肯定不能舒服,所以建议大家别怕费电,夏天开空调的时候开点窗子,因为空调的风和自然风绝对不一样,是一种透骨的凉,另外电扇也不要冲着自己吹,最好冲着墙吹,让它有回旋的余地。
除去我们刚才说吃药以外,自己的生活应该怎么安排呢,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是从里面向外走,整个的自然界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睡觉了,早上早点起来,你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因为这时体内的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你早一点睡觉,广步于庭,就是说经常到外面去走一走,接触一下大自然那种万物生发的感觉,很自然的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而且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中医说五脏里面肝起到重要的作用,肝起到什么作用呢,肝有抒发的作用,它可以让你的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大家记住春天一定不要郁闷,因为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所以春天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方法。
夏天的时候人特别容易上火,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儿有容易发火,所以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尽量少发脾气,因为你本来气血就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泵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春夏秋冬的中医养生,中医是很有道理的,它讲夏天的时候应该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天的时候你可以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的晚,就是晚上11点以前你得睡觉,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就是跟着太阳走,跟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你的阳气向外生发。
秋天的时候要早卧早起,这时候气血正好从外面向里面收,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早卧早起,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气血往里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而且秋天的时候由于万物都凋零了,这时候既有非常美的秋天的景色,也有一个什么感觉呢,秋天容易产生非常悲哀的情绪,别老伤感,过悲就会伤肺。
到冬天的时候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一定要跟着太阳走,因为冬天的时候整个的天气是一种天地都在避藏中,我们刚才讲了植物所有的营养都在根部,如果你过早的起来锻炼,你的毛孔就要开放了,毛孔的开放不利于你精气的储藏,所以冬天的锻炼一定等着太阳,就叫做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的时候是避藏的时候,在人的情志中要非常注意别害怕,如果天天在惊恐害怕中生活,不利于肾气的内藏。
春分和秋分这两个季节也比较好,这两个季节比较重要在什么地方,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一半在外边,一边在里边,所以春秋这两个季节,是我们人类最应该出去活动的时候,因为你的活动有助于你气血从里面向外边走,从外边向里边走,我讲这些道理,主要是想跟大家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界的环境里面,我们一定不要违背这个环境,你违背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无疑就要惩罚你,这是毫无疑问的。老百姓经常讲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秋冻,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信那个,您看这大冬天的前面露着胸脯,后边露着后腰,觉得这样美丽,其实这样违背了很多规律,春捂秋冻,春天的时候我们大家要多穿一点衣服,为什么,因为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在里面,这时候外面的毛孔是闭合的,那么到了春天的时候,它这个气血从里面向外走的时候,毛孔是从闭合向开放走,如果这时候你多穿一点衣服的话,有助于毛孔的绽开;而秋天的时候一定要少穿一点,因为秋天的时候是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的时候,毛孔是从张开向闭合走的时候,这时候你穿的太多了,它不利于毛孔从开放向闭合状态运行,所以这时候要少穿一点。
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秋风起去吃涮羊肉去,不像现在一年四季全是火锅,为什么秋风起去吃涮羊肉呢,因为羊肉它是温性的,它有滋补的作用,转化成你的气血,为明年的春天做准备,所以到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如果你吃一点滋补的东西是有益的,到夏天的时候,你的饮食反而要清淡一点,因为气血都跑外边来了,您吃那么多有用的东西运化不了,都不知道给谁吃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在顺四时养生中,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我们为什么要顺四时,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逃不出这个环境,更何况我们每个人在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法自然,人顺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这么一个规律,这就是人法自然。
悟字,心字加我字组成,那么,只要你用心阅读本书,相信您会得到光明再现、霍然开悟的惊喜感觉。出版这套小书,也就是把编者们觉悟中医的心得,献给读者,尤其是献给青年读者,为此,我们请出诸多中医名家,帮助大家了解中医与生活的关系,中医所说的阳气与我们人体疾病的关系,现代生活与我们眼球疾病的关系,以及当下女性诸多的身心健康问题,等等。悟中医即是悟生活,只是,你要用心去悟。让我们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原本状态吧,回归“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朴素规律,与天地同幻化,与自然同声气的自在情境,重新识得四季流转,天时地利,鸟语花言,木性草味;三根手指读懂五脏六腑七情,几道药材祛邪扶正平阴秘阳,一根银针通调气血缓急,一套太极导引舒筋活络,一锅绿豆得解食物中毒,一撮灶心土得化水土不服,一杯花苞水得舒解抑郁,一道屏风阻转了穿堂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