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PreservationandPromotionPracticeandItsModernSignificanceofChenYingningandHisApprenticeHuHaiya
ZhiliCheng1,MingyuZhao2,XiangyangCao2,ZhiqiangCheng3*
1ChinaInstituteforHistoryofMedicineandMedicalLiterature,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
2HenanProvinceLuoyangBone-SettingHospitalZhengzhouBranch,ZhengzhouHenan
3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China-JapanFriendshipHospital,Beijing
Received:Jun.3rd,2016;accepted:Jun.17th,2016;published:Jun.23rd,2016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
ABSTRACT
Keywords:ChenYingning,HuHaiya,HealthPreservationandPromotionPractice,ModernSignificance
陈撄宁和胡海牙师徒的养生实践及现代意义
程志立1,赵明宇2,曹向阳2,程志强3*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分院,河南郑州
3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6月3日;录用日期:2016年6月17日;发布日期:2016年6月23日
摘要
陈撄宁(1880~1969)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养生学家,他所倡导的仙学养生和静功疗养法在上世纪曾经广泛传播,海内外影响巨大,一些名医、名流乃至高级领导人都曾与他有过学习交流,以至于被称为新仙学养生学派。他的学术传承人胡海牙(1914~2013)先生是我国当代名老中医,他继承和发扬陈撄宁仙学养生的思想,立足于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借鉴道家养生方术和内丹修炼理论和方法,在陈撄宁先生静功疗养法的基础上,经过自身长期实践体验,总结提炼出了“听皮肤呼吸”的养生法门,在海内外影响广泛。在当前我国医疗体制尚不完善、老龄化日益加剧、环境日益恶化、医疗模式逐渐转变、健康服务亟待加强和民族文化亟需重建的状况下,他们师徒二人的亲身实践与养生成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陈撄宁,胡海牙,养生实践,现代意义
1.引言
养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长生不老是中华民族对生命境界的理想追求。魏晋以前,专以长生不老为务的神仙家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方药和《灵枢》、《素问》都与神仙家的养生实践与研究密不可分。唐宋以后,养生虽然与中医学分离,但始终与中医学交融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兴起了以陈撄宁先生为代表的仙学养生思潮,并形成新仙学养生学派。他们所倡导的仙学养生,主张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内家拳术综合修养。陈撄宁先生在身患绝症,医治无望的情况下,通过仙学养生实践恢复健康,治愈顽疾,并在此过程中根据庄子的心斋方法总结出静功疗养法,从而成为当时养生爱好者的学习实践的主要方法,在他带领下创办的《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及其刊登的内容至今受到学术界推崇。陈撄宁先生的学术传承人是名老中医胡海牙,他在多年践行先师陈撄宁静功疗养法的基础上,精研养生学术,汇通各类养生方法,“根据历代以来前辈高真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体会”[1],对静功疗养法加以完善,并形成了听皮肤呼吸的养生方法。本文就他们师徒二人的养生实践和现代意义加以探讨。
2.陈撄宁先生的养生实践与成果
2.1.身患绝症,自求疗法
陈撄宁先生生于1880年,安徽怀宁人,幼承家学,熟读儒典,六岁以前熟习三百千千,十三岁以前已经读完四书五经,学做诗文。尝在十岁时偷窥《神仙传》,即萌学仙之念。后考中秀才,因用功过度患童子痨疾,当时无药可医,弃学从叔祖学医,遍读叔祖所藏医书,未找到医病之方,却发现医书中的仙道功夫,遂试做仙道工夫,“起初毫无效验,颇觉灰心。只以自己生命已经绝望,除此别无良法,勉强继续再做下去。后来身体渐渐好转,生命方能保全”([2],p.4)。遂专门研究仙学的修养法。20岁后,兼学科学,后来考入安徽高等学堂。28岁,因旧症复发,半途退学,心中恐慌,遂到各处求寻治病方法。先寻访佛教中有名的高僧,如月霞、谛闲法师、八指头陀、冶开和尚等。但发现佛教的修养法都偏重心性,对于肉体仍无办法,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复寻访道教中人,但许多道教名山修行有道者很少,所知有限,多无结果。遂下决心阅览《道藏》。32岁至上海,历时三年,在上海老西门外白云观通览《道藏》5485卷。《道藏》看完后,又研究佛学,在华严大学修学半年。乙卯秋前往北京访道,36岁返沪与妻吴彝珠自设诊所,每有空闲,即阅览文学、史学、哲学、医学、佛学等各种书籍。
2.2.听息养生,精研方术
2.3.静功疗养,影响广泛
静功疗养法全称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亦名祛病疗疾方便法,专为神经衰弱、失眠等亚健康患者而发明。是陈撄宁先生在幼年罹患绝症情况下,遍访名山高真,出入三教经典,多年实践效验基础上,比较朱子调息法、苏东坡养生法等方法和庄子心斋法总结提炼出的养生方法。陈撄宁静功疗养法正式形成文字是1957年八月,为陈撄宁先生应杭州市屏风山疗养院邀请讲授而撰写成册,但未刊印发行,后经阎海整理而成。后来又经修改发表于1963年10月《道协会刊》第三期和1987年《中国道教》第三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