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后,虽然气温还较高,但已暑去凉来,“落叶秋至”。因此,我们的养生作息,也要符合秋季的气候特点。
作为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食疗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秋季食疗的总原则是“秋主调肺,预防燥邪,滋阴润燥”。
三甲天团
我国现存最早、也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对秋季养生有一段经典的描述,如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万物由盛转衰,人易多愁善感,此时要注意收敛保养人的精气神,以适应秋季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这个养生原则,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腹泻。
以上《黄帝内经》的这段描述,体现了中医学的几个重要原则,这也是养生中要注意遵循的原则。
01
天人相应
中医认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方方面面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各类活动要适应自然,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起居…
饮食…
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还会出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干咳等一系列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
要防“秋燥”,就要增加梨、苹果等水果的摄入,还需多食用具备滋润作用的食物,如百合、贝母、枸杞子等。
情绪调节…
“叶落知秋、冬将至”,秋季万物开始萧条,人们情感容易悲伤,如再遇上不顺心的事,极易诱发不良情绪,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境,这时就更要注意调节情绪,遇事不畏缩、郁结,也不躁进亢奋,保持心性清明与安静。
五脏配五行
在中医学中,人体中的肺、肝、肾、心、脾五脏,分别被定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肺配属为金,古人认为“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即变革,其意思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肺在五脏中处于人体的最高位,肺又主气,司呼吸,肺保持良好的肃降,人的呼吸运动才能保持正常。
秋季宜重视养肺…
秋季,是肺金当令的季节,在养生中,更要重视对肺的保养。前面已谈到,秋季是一个天干物燥的季节,而中医认为肺是喜润而恶燥,因此,秋季养生要重视养肺,要重视滋养肺阴。秋季养生不慎,肺脏受伤,会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
03
未病先防
中医一向提倡“上工治未病”,意思就是高明的医师在疾病还未显露出苗头之时,就要阻止疾病的发生,其本质就是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上述《黄帝内经》就谈到,如果人们能做好秋季养生,到冬季就不会发生腹泻等消化道疾病。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时比治疗已发生的疾病更重要。而通过积极的养生方法来调节机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体现。
养生药膳可试试
由于辛辣刺激食物与大温大热之品会耗伤人体的阴津,因此诸如辣椒、生姜、桂皮、大蒜、羊肉等食材在秋季要回避。
秋季可常用的食物包括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花生、甘蔗、梨、鱼、瘦肉等;此外,沙参、枸杞、麦冬、生地、龟甲等药食两用之品,也可以适当在秋季进食。以下推荐几款秋季常用的养生药膳。
雪梨羹
原材:雪梨100克,麦冬、沙参各10克,腊梅花6克,冰糖30克。
做法:将梨去皮芯切块,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后,加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用:滋阴润燥、补肺止咳。
芡莲藕粥
原材:芡实、莲子各30克,鲜藕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藕切成小块,芡实、莲子去皮,与粳米加水后煮粥,咸甜任意。
功用:健脾养心、实肠止泻,可治痔疮出血及妇女白带。
五味乳鸽
原材:乳鸽一只500克左右,五味子、黄精各6各。
做法:乳鸽去毛及内脏后,将五味子、黄精纳入鸽腹中,加酒、盐、姜、蒜等调味,隔水蒸至熟烂为度。
功用:益气补肾、养肺固卫,能增强对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力。
桑葚鲤鱼
原材:鲤鱼500克以上,桑葚、何首乌各6克,丁香一粒。
做法:鲤鱼鳞及内脏,加入敲碎丁香、桑葚、何首乌及调味品清蒸。
功用:益气补肾、滋阴养肝。
05
松子蜜糕
原材:松子仁、核桃仁各20克,蜂蜜50克,糯米粉250克。
做法:将松子仁及核桃仁打碎,与米粉、蜂蜜拌和,入模压成糕形,蒸熟。
功用:补肾润肠、活血降脂。
06
栗子麻仁糕
原材:芝麻15克,火麻仁10克,栗子粉50克,玉米粉、糯米粉各100克,红糖50克。
做法:将芝麻及火麻仁碾成粉末状,与其他粉和红糖充分混合,并加少许水,入模压成糕形,蒸熟即成。
功用:补肾宽肠、健脾益气,可治老人便秘。
07
杏仁猪肺汤
原材:新鲜猪肺1个,甜杏仁60枚,生姜汁60毫升,蜂蜜250克。
做法:将猪肺洗净,甜杏仁用温水净泡2小时,去皮,捣烂,取出,同生姜汁、蜂蜜一起拌匀,塞入猪肺管内,扎好管口备用。将猪肺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150分钟即可。
功用:甜杏仁是滋养润肺止咳之物。猪肺性平,味甘,能治肺虚咳嗽。